怎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兒童心理學研究專家認為,孩子幹什麼事情都拖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怎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一、孩子“手笨”,即做事情動作不協調,不熟練。由於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神經、肌肉活動不夠協調,同時缺乏一定的生活技能,所以做事情比較緩慢。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多給孩子慢慢鍛鍊的時間,畢竟成長是一個過程,需要父母的呵護和包容。

二、父母管教不當,在平常生活中過於遷就孩子的懶散,而自己也沒有樹立高效率做事的榜樣,導致孩子做事情拖拉。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對自己嚴格要求,在管教孩子懶散行為的同時,樹立良好的行為規範,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

三、孩子的故意反抗。父母對孩子管控太嚴,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表現出執拗、不聽別人的意見的情況,其目的在於故意破壞父母的期望值,以得到心理的慰藉。從一定層面講,拖拖拉拉其實是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如果父母總是催促孩子的話,就要學會反省自己是不是太過於強調效率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呢?

怎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四、孩子的能力不足,自信心不足。每個人在智力、腦力發展程度上存在差異,有的孩子由於大腦發育較為緩慢,在學習上稍微落後於他人,於是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動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拖拉的退縮行為。但是,這種情況會伴隨著孩子智力的發展得到改善。父母要多鼓勵自卑的孩子,重樹其信心,慢慢讓他恢復做事的膽量。

五、遺傳因素,例如家屬成員中發生閱讀、書寫、拼音困難的頻率較高,則可能是家屬遺傳的“拖拉”。

除上述因素之外,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辦事拖拉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時間觀念差,做事情缺乏緊迫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慢性子”。一般而言,孩子的時間概念通常在5歲左右開始形成,大約在8歲以後趨於穩定。9歲的媛媛正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

對於孩子做事拖拉所表現出的時間觀念淡薄現象,父母要學會積極地引導,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高效率地做事和工作。

怎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第一,幫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表。

規劃孩子每天必須做的事情,用時間表來規定,並給予一定的獎懲。比如,每天孩子在7點半之前要洗漱、吃完早餐,否則上學就會遲到;每天晚上9點之前必須寫完作業,否則第二天早上就會起不來。如果孩子做到了,就要給予適當的鼓勵或獎懲,比如週末兌現孩子去遊樂園玩的話等。

第二,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學會不催促孩子,加強父母對孩子做事的耐心。父母千萬不要對一個確實還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強加效率的壓力,但也不要放鬆對其進行時間觀念的培養。如果過度地催促孩子,只會讓其產生逆反心理,做事情的效率不會提高,反而降低。

怎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做事不再拖拖拉拉

第三,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獎懲機制來刺激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先給他規定時間,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在此期間,可以採用比賽的方式,並且在比賽中故意輸給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在孩子積極做某件事情並按時完成時給孩子一定的獎勵。適時地表揚孩子,讓他覺得按時完成事情是件光榮而且快樂的事情。

第四,父母首先要樹立高效率的時間觀念。

孩子往往善於模仿,容易受周圍環境的感染,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帶領孩子做事情的時候要有時間觀念,並將這種按時守時完成工作的觀念傳達給孩子。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會在耳濡目染中糾正孩子的行為。

拖拉是可以通過鍛鍊改變的,父母最主要的要記住:拖拉的孩子不一定是笨或不優秀,難管教。應該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耐心培養,再遲鈍拖拉的孩子也能書寫自己的人生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