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忠言,有的人說逆耳的就是忠言,你怎麼看?

蝸牛通百曉


忠言不一定逆耳,主要還看錶達方式!

有時候,你對家人、對朋友,覺得有許多話不得不說,可是說了,反而把感情傷害了,反而把事情弄糟了。於是你就引用一句中國古話,替自己解釋,說什麼“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其實,有時候良藥未必苦口,忠言也未必逆耳。把良藥弄成苦口,以致病人怕吃,這是醫學不發達的現象;把忠言弄得逆耳,以致別人不能接受,這是說話的人對口才不加研究的結果。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我們並不是不願聽別人的批評,也不是不能接受批評,有時,我們還真希望有人來指點指點,或者是請教別人。

我們做了事情,說了話,寫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下判斷,這時候我們何嘗不希望有人出來告訴我們哪點好,哪點不好。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人,他能夠忠實地、大膽地指出我們的許多錯誤,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敬佩他、感激他,甚至永世不忘。

可是為什麼也有些批評和惠告我們不愛聽,我們聽了就難受、就氣憤,甚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損傷?我們還會感到受了委屈、誣衊以及侮辱?

我們自己覺得我們並不是不歡迎批評、不接受批評的人,然而,我們又被人指責,說我們不歡迎批評、不接受批評。種苦味的藥丸,外面裹著糖衣,使人感到甜味,容易一口吞下肚子裡去了。於是,藥物進入胃,藥性發生了效用,疾病就治好了。我們要對人說批評的話,在說以前,先給人家一番讚譽,使人先嚐一點甜頭,然後你再說批評的話,人家也就容易接受了。

有一天,某機關王主任對女打字員說:“你打字的速度真是越來越快了。”那位打字員突然聽到主任對她這樣誇獎,受寵若驚,臉孔都紅起來了。於是王主任接下去又說道:“可是,我希望今後打字的時候,對標點符號應該注意一些才好。

王主任如果不這麼說,而直接對打字員說,叫她對標點符號要特別注意,她心裡就會覺得今天受了上司的責備,·並感到十分羞愧,她也許為此有好幾天都不愉快。她也許還要為自己辯護,說她自己是很小心的,因為原稿上有錯誤或是不太清楚的地方,所以她不能負這個錯誤的全部責任。這樣一來,王主任的規勸不但未起到效果,說不定還會由此都來一些麻煩呢!

我們來回想一下,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批評我們,甚至是非常嚴厲地批評,我們就會點頭接受,並且心悅誠服;面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即使碰我們一根毫毛,我們也會跳起來反駁。當你仔細分析和比較之後,你就會發現,在二者之間有一根本的不同點。這一根本的不同點,就是別人對我們的同情與瞭解的程度深刻與否。

我們始終歡迎的是那些瞭解我們,而又非常同情我們的人,歡迎他們對我們明白透徹而又充滿溫暖和熱忱的批評。沒有人會不願意接受這種措辭良好的批評的。一般來說,在這點上別人也和我們一樣。

苦口的良藥和不苦口的良藥放在一起,每一個人都會選擇不苦口的良藥的,逆耳的忠告和悅耳的忠告比較起來,悅耳的忠告也永遠是佔上風的。


看我說話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那是說實話不好聽,良藥難下嚥。但現在我要說,凡事都要辯證地看。有時候利於病的並非都苦口,說良言者也絕非都刺耳。

還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吧: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對明白事理者不需要把話說的那麼難聽,只有對那些認死理不開竅者才應該當頭棒喝。

如果不加以選擇的凡事都要針針見血,那勢必造成一種結局,那就是讓人畏而遠之。有話好好說,這是現代社會人對人提出的新要求。和諧社會更應該這樣。

話又說回來了,有些人頑固不化,自高自大,強詞奪理,以勢壓人。對這樣的人就應該在一定的場合讓他丟丟醜,出出汗。因為對這樣的人好言相勸是不解決問題的,只有找到他的軟肋給予痛擊,才能讓他幡然醒悟。

比如對那些渾身是刺的人,對那些蠻不講理的人,對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對那些得理不饒人的人。就應該採用輿論高壓態勢,讓他在罵聲中自省。因為這樣的說好話是不起作用的,就像是對牛彈琴。

所以,和別人說話,也要分清對象。可以好好說話的人,就不必那麼刺激他了。對已經認識到自身錯誤者,也不必說的那麼難聽。有時候可以點到為止,強迫他改正錯誤好,還是讓他自覺改正錯誤好呢?我認為後者更有利於他今後的精神振奮,煥然一新。

毛澤東同志曾告誡過我們: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他還說過:我們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最終達到團結的目的。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矛盾具體對待。這樣做才會有利於我們在工作中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不知我的理解您是否滿意,不妥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謝謝您的閱讀。


伊犁河釣


議逆耳、忠言。逆耳、順耳都有可能是忠言、也都有可能不是忠言。忠不忠的言要看具體內容,形式是多種多樣,內容才決定本質,猶如金子,金子都會、總會發光,但發光的都不一定是金子。逆順耳也如此,逆順耳都可以利於行,也可以不利於行。順耳的話聽起來舒服、舒坦、順心、易接受,但刺激性提醒性、驚覺性不足;逆耳的話,刺激性大、不中聽、不好接受,但它能增加免疫力、治癒力、有驚示、提醒作用,故要警鐘長嗚。似乎,逆耳之言更受某些人接受、歡迎。為此人們總結出:良藥苦口利於病 一忠言逆耳利於行的傳統經驗。至於何謂忠言,主要是利國、利民、利社會,利於個人辦事、做人、成長等言論。議事。



姚華興


常言道,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那是說實話不好聽,良藥難下嚥。但現在我要說,凡事都要辯證地看。有時候利於病的並非都苦口,說良言者也絕非都刺耳。

還記得有這樣一句名言吧: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對明白事理者不需要把話說的那麼難聽,只有對那些認死理不開竅者才應該當頭棒喝。

如果不加以選擇的凡事都要針針見血,那勢必造成一種結局,那就是讓人畏而遠之。有話好好說,這是現代社會人對人提出的新要求。和諧社會更應該這樣。

話又說回來了,有些人頑固不化,自高自大,強詞奪理,以勢壓人。對這樣的人就應該在一定的場合讓他丟丟醜,出出汗。因為對這樣的人好言相勸是不解決問題的,只有找到他的軟肋給予痛擊,才能讓他幡然醒悟。

比如對那些渾身是刺的人,對那些蠻不講理的人,對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的人,對那些得理不饒人的人。就應該採用輿論高壓態勢,讓他在罵聲中自省。因為這樣的說好話是不起作用的,就像是對牛彈琴。

所以,和別人說話,也要分清對象。可以好好說話的人,就不必那麼刺激他了。對已經認識到自身錯誤者,也不必說的那麼難聽。有時候可以點到為止,強迫他改正錯誤好,還是讓他自覺改正錯誤好呢?我認為後者更有利於他今後的精神振奮,煥然一新。

毛澤東同志曾告誡過我們: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他還說過:我們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經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最終達到團結的目的。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矛盾具體對待。這樣做才會有利於我們在工作中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不知我的理解您是否滿意,不妥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謝謝您的閱讀。


創業之源


忠言逆耳利於行。在讀小學的時候幾乎人人都學過這叫話,但是當人們長大了卻忘記了這叫話,都愛聽順耳的話了。

舉一個很明顯的小例子吧!交警叔叔天天的想盡辦法在電視,電臺和網絡上宣傳交通法規,不讓酒駕,不讓逆行,不讓(鬼探頭)。可是很多人卻恰恰把這些話當成上害他們的話,就是不愛聽,偏偏的就和這些忠言對著幹。結果可想而知,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能呢!今天你違反交通法規也許沒出安全事故,那是便宜了,可是如果你天天滴不守交通法規,必定得出事故。所以,如果你聽勸了,就沒事了唄。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好心勸他不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他不聽,反倒認為你壞了他的雅興。例如特別愛喝酒這個事情,你勸他少喝點,他恨透你了。可是當他有一天因為喝酒喝死了的時候,想後悔都來不及了。


仁道居怡康齋


所謂的“忠言”就是發自內心的忠實的言辭。

古人常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所謂“忠言逆耳”,就是勸說人現在“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角度,真心實意的直接告知被勸說人的行為的過失,以達到讓被勸說人醍醐灌頂,幡然醒悟的效果。

忠言逆耳的使用場景一般是有限制條件的,除非被勸說者被認準是執迷不悟,才以“直言相勸”。不過傳統上認為能夠虛心聽取他人意見是一種美德,所以這個限制條件都是不被重視的。

其實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這點大家多少都有感受,與其聽逆耳忠言,大家更願意聽順耳的勸說。

逆耳的也不一定是利於你的忠言。因為現實生活中,由於眼光,經驗,利益角度都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導致忠言可能是帶有狹隘的經驗主義或是狹隘的利益角度,勸說者也是真心實意的勸說,但其實對被勸說者來說,並不是很好的建議。

要有容納逆耳忠言的雅量,還要有辨別利弊的識量,其實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有時間和實踐才能檢驗真理。




平凡的生活網事


本人覺得,現實社會中,首先什麼是忠言,忠言就是大實話,大真話,“不與君子鬥名,不與小人鬥利,不與上級爭鋒,不與同級爭寵,不與下級爭功”。這就是當代忠言。古代皇帝都高傲自大,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忠臣忠言進諫,聽不進去,殺了忠臣,就叫“忠言逆耳”。當代人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的端,但有些逆耳的不一定是忠言,看在什麼情況下,當代人都以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孝為大。所以“忠言逆耳”在當代社會中是沒有道理的。

當代社會中,人人都有自己的主張,一個真心幫助你的人,他會先考慮你的感受,說話會婉轉地指出你的錯誤和缺點,而不是用最直接難堪的方式讓你難堪,自尊心受阻,所以,這樣做逆耳的就不一定是忠言,化解了直言,婉轉忠告,就不逆耳。

朋友,是不是都喜歡接受“順耳之言”?是不是都喜歡婉轉的實話才不覺得“忠言逆耳”呢?

有不同見解的朋友,下面留言評論。牽掛你的人是我,關注瀟灑芳子。


瀟灑芳子


忠言 聽起來確實逆耳。但 逆耳的不一定全是忠言。🤓🌹🍵👵




霞光老太1945


逆耳不一定是忠言,這是習慣性的說法。假如說你的身體比較好力氣大,別人吹捧你說力大如牛,我自己倒覺得並非如此感覺逆耳。

如果對方和你說話,你沒聽清楚,你再問他時,他卻說你耳朵聾了嗎?這句話也是跡耳而非忠言。

還有很多語句不一一列舉,上面兩句話並不是忠流,他卻很逆耳。

再說一句,你開車要萬分小心,不然你就車毀人亡,聽起來逆耳不好聽,但這句話卻是忠言。


春夏丨秋冬776


忠言豈在於逆不逆耳

忠言即是真話大實話

總讓聽的人

感覺極其不舒服

以致變成了

沉不住氣的綠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