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深圳遠期規劃60萬人城市 從四版規劃中看深圳“蝶變”

“規劃人口近期30萬人,遠期60萬人……”這是哪一座城市的規劃方案?恐怕你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答案是——深圳。今天的人們難以想象,深圳這座今天實際管轄人口達2000萬人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在1982年12月3日編訂的第一版規劃大綱中,卻是如此“袖珍”。這其實並不難理解,作為改革開放中誕生的經濟特區,深圳的今天是一步步“闖”出來的。在“闖”的路途上,深圳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蝶變,終於成為今天這般樣貌。

1982年深圳遠期規劃60萬人城市 從四版規劃中看深圳“蝶變”

1983年 市政府大樓,畫面下方為上步村 何煌友攝(深圳美術館藏)。

今天的深圳是一個在國內外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當之無愧的中國一線城市。但生活在深圳的你,知道深圳經濟特區成立時的模樣嗎?38年前,剛建市的深圳人口僅33萬,只有幾條像樣的馬路,最高樓僅有3層。

多年前的深圳人可能無法想象,深圳會在短短38年的時間裡從邊陲小鎮迅速成長為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蹟。深圳自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城市的規劃,先後制定了1986版、1996版和2010版三版總體規劃,並堅持以城市規劃為龍頭,用以指導整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不同時期不同的規劃,實際上是深圳在發展過程中實現一次次“蝶變”的過程。

國內外專家學者應邀來深

共同描繪深圳建設藍圖

1979年7月,蛇口碼頭的開山炮打響了深圳開發建設的第一炮。資料顯示,197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深圳蛇口建設工業區,由香港招商局集資並負責組織實施,對先行開發的深圳鎮、蛇口、沙頭角三個地方進行了規劃,以來料加工工業為方向,進行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成區面積為10.65平方公里,人口規劃為20萬至30萬。

特區創辦開始時,市政府就成立了規劃建設委員會,先後三次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特區人口、社會、環境和自然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和預測。在借鑑各種城市規劃和建設經驗基礎上,深圳於1982年12月3日編制了《深圳經濟特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大綱》,提交黨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建成“以工業為主、工農相結合的經濟特區,建設成為新型的邊境城市”,初步確定了特區範圍327.5平方公里。規劃分為市區、南頭、蛇口、沙頭角四個區,市區規劃用地49平方公里,規劃人口近期30萬人,遠期60萬人。

1984年,在科學分析深圳地形地貌的基礎上,深圳編制了《深圳經濟特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1986年—2000年)。總規制定的帶狀組團式的城市結構奠定了深圳今天城市發展的格局。

基建工程兵開山炸石

建起一棟棟的高樓大廈

建市前,深圳城市基礎設施原始落後。市區只有兩條半街,鋪裝道路2.5公里,寬不足10米,下水管道總長11公里,安裝路燈320盞,公廁12間,自來水廠1座,日供水量0.75萬噸,農村多飲用河溝裡的水,綠化覆蓋率僅10%,2個公園面積31公頃多。

1979年,基建工程兵部隊調入深圳,用青春和汗水為初創時期的深圳建設作出了貢獻。特區成立後,市政府把市政、環衛、園林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特別對解決用水問題作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一方面抓引水工程,一方面抓引水相配套的蓄水工程和水廠輸配管網建設。

作為兩萬基建工程兵中的一員,深圳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深圳市拓荒史研究會名譽會長段亞兵是00049部隊政治部宣傳科幹事,集體轉業後調入深圳市委宣傳部工作到退休。從事宣傳工作的他,也因此成為這支隊伍歷史足跡的記錄者和宣傳者。

“這支隊伍在深圳建成了高層、超高層建築上千棟,深圳每片土地上都有官兵們灑下的汗水。”多年後,段亞兵在2018年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宣講報告會深圳專場回憶起往事時自豪地說道。開山、炸石,在一片荒坡野嶺上建起一棟棟的高樓大廈,包括羅湖第一幢高層建築國商大廈,深圳第一座大型商場友誼商場。整個上世紀80年代,深圳1/4的高樓都是由基建工程兵承建的,創造了國貿大廈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40年來,深圳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兩萬基建工程兵為深圳特區的建設創造了不朽的業績。

當年“廠花”和深圳一起成長

“現在回想起來,深圳當時就是一個小城,到處都是黃泥地。”對於昔日的深圳,市民張純蘭記憶猶新。1988年冬天,18歲的張純蘭來到深圳平湖打工。她在一家手袋廠找到工作,安頓了下來。對於有激情、有夢想的張純蘭而言,深圳是她人生的新開始和希望。在深圳,張純蘭沒有基礎,於是她大膽地闖蕩,希望為自己和家庭換來一份美好的未來。張純蘭還記得,她第一個月的工資是100多塊。但她不敢隨便揮霍,而是小心翼翼地留下生活所需的最低費用後,將剩餘的大部分工資都寄回了老家,供父母補貼家用。

在極少的休息時間裡,張純蘭偶爾會和工友一起外出遊玩。“當時最有名的地方是東門老街。”對於囊中羞澀的張純蘭而言,到老街逛逛便是她當時最大的滿足,即便這要耗費極長的時間。“當時從平湖坐車到東門很不方便,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到。”張純蘭感慨。

在深圳工作了一年多以後,出於對家人的想念,張純蘭離開深圳回到了故鄉。直到1998年,已成家的張純蘭才跟隨丈夫重新回到深圳創業。此時的深圳早已不同往日。十年間,發生巨大改變的城市讓她感到震撼、興奮。“以前熟悉的地方還在原處,但就是處處都不一樣了,深圳變得太好了。”張純蘭一家最終在深圳棲息,轉眼便是20年。在她的培養下,女兒在深圳成長,考取了深圳大學,成為新的深圳一代。

2035年,鵬城將再次率先起飛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隨著城市規模和經濟的迅速發展,深圳確立了建設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園林式、花園式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性城市的戰略目標,對城市規劃又進行了三次調整和充實,並經國務院批准,出臺了《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1996-2010),規劃由原特區327.5平方公里,擴展至全市2020.5平方公里。而《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則首次將深圳的城市性質定位從原來的華南地區中心城市轉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同時深圳也成為繼北京、上海之後的第三個國際化城市。

“深圳的一年四季到處都有綠樹繁花,每天都能給我帶來好心情。”張捷來到深圳這座花園城市工作、生活已有8年。來深的前三四年,張捷總覺得老家好、朋友多。但久而久之,張捷習慣了這座城市的節奏,愛上了這座城市。雖說張捷每年還是會回湖南老家過年,但是心裡總是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深圳。

深圳的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道路里程超過6000公里,100米以上摩天大樓近1000棟,100%城市化,擁有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和亞洲最大陸路口岸。英國《經濟學人》對深圳有這樣的高度評價,“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全世界超過4000個經濟特區,頭號成功典範莫過於深圳。”

儘管成績如此輝煌,但深圳並沒有滿足於現狀。2017年,深圳又迎來第四版總體規劃編制的時機。2017年9月,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試點的指導意見,深圳被確定為全國15個試點城市之一。按照住建部的統一部署和要求,深圳開始全面詳細部署《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的編制試點工作。

2017年10月31日,深圳市政府召開了《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編制試點工作新聞發佈會。會議介紹,編制深圳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具有落實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承擔國家和區域責任的重要抓手;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意義。

在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中,深圳將實現區域、生態、創新、空間、治理五大方面的轉型。2035年,作為中國改革最前沿的深圳將在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率先起飛。

統籌記者:馬驥遠

採寫記者:姚慧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