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做的多优秀,孩子就会多优秀

家长做的多优秀,孩子就会多优秀


【明黄深蓝专栏】

家长做的多优秀,孩子就会多优秀

原创作者|明黄深蓝(教育战线上的孩子王,家庭阵地中的二宝妈,心中有梦想,眼里有亮光的中年少女。)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每个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智力、知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培养孩子完美的个性心理只是学校这个专门教育机构的事,“要不然要学校干吗?”不少人振振有词地说。还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后就应当将教育的责任全归学校了,家长只负责供给就行了。

其实,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01

用一颗平常心看孩子


为人父母,应该学会守中,应该保持一种中庸的心态,千万要记住:过犹不及,凡事尽量恰到好处。多一点虚静,少一些浮躁和功利,这样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才能保持一种平和、不焦虑的心态。

相信大家都还对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上,穿着小红裙唱《歌唱祖国》的林妙可记忆犹新。当时真觉得这个孩子有灵性,而且一点都不怯场。

奥运会不仅让林妙可一夜成名,更是为她带来了非常可观的“钱途”,各种广告找上门来,父母自然成了她的经纪人,但是林妙可的妈妈显然没有把握好度。从她成名开始,演什么剧,出席什么活动,接什么广告,甚至穿什么衣服,微博上发什么几乎都是她妈妈一手掌控的。

于是,在这种急功近利,一心向“钱”看的教育观下,曾经充满灵性的林妙可,

变成了仪态上发嗲做作,十四五岁还不会过马路的“低能儿”。

反观站在林妙可后面的杨沛宜,10年中,杨沛宜的成长轨迹和林妙可几乎完全不同。没有林妙可那么大红大紫,杨沛宜在父母的保护下像平常一样努力学习,练习唱歌,并没有过多接触演艺圈,8岁的时候就考入了世界十大童音合唱团——杨鸿年合唱团。

后来仅有几次演出也都是非常专业性的。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演唱插曲,之后在《李云迪红色·浪漫演奏会》担任起中国嘉宾,和歌神张学友同台演唱《歌唱祖国》。

在学习上也没有落后,2013年杨沛宜被人大附中录取。2017年2月参加了USAD China 2017美国学术十项全能中国赛,并成功晋级,将赴美参加决赛。

古圣先贤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用在养孩子上绝对是真理。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父母需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孩子灌溉成一棵好树,至于Ta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子,那不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放轻松,享受孩子成长的快乐。

02

和孩子好好说话


马歇尔·卢森堡在《非暴力沟通》中说到:“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

沈阳心理研究所曾经对少管所孩子的犯罪根源做了一个调查:

一个16岁的男孩说,“我12岁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妈从来没夸过我,每天骂我猪脑子,废物。”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搓着额头,十分痛苦的样子。

做完整场调查,他们惊叹地发现,一半以上孩子的童年都遭受过父母的精神虐待,每天接收着来自父母密集而惨烈的语言暴力攻击:“丢人”、“猪脑子”、“废物”、“你怎么不去死”……

看完这个调查,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心里很久不能平静。仿佛这些话昨天才刚刚从我们的嘴里脱口而出,而我们,却并不觉得那些话是对孩子的伤害。并且对这种语言暴力所造成的后果,视而不见。

我们说出这些恶语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无意间的一句话,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伤害。

还记得之前网上流传了一个视频,很多人看后不寒而栗。

泰国一家超市,有一位父亲,见不得儿子终日沉迷游戏,他拿来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怒不可遏地说:有种你就别活了!

可就在父亲转身离开的一瞬间,儿子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孩子已经倒下了。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里有一段话:“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想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说法的语气和方式。”

亲爱的父母,请你在教育或批评孩子时,第一原则一定是就事论事:指出孩子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讨论,或提供建议,引导孩子去改变。千万不要劈头盖脸地用你恶毒的语言,毁了自己的孩子。

03

做孩子的好榜样


前苏联马卡连柯说:“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网上曾经有个视频很火,是关于熊孩子把楼层的电梯都按了一遍,然后家长知道后先是教育了孩子,告诉他这样做对于大家的影响,这样做的确是不道德的,然后带着孩子写道歉信,主动给楼里的居民道歉,还把道歉信贴在了电梯里。

记得在不久之前,网上也是出现特别温馨的一幕,一家人给小孩子亲身示范的视频,也是获得大家不断点赞,被誉为是最美的言传身教。

等地铁的时候,一个宝宝问脚下踩的脚印是干嘛的?爸爸妈妈还有外婆(奶奶)特别耐心地给他解释脚印是排队用的呀,大家站到上面就可以排队,就不会拥挤了,且整齐地排了队给宝宝看。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用怎样的教育方式,孩子就会成为怎样的人。

请记住!你的一言一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04

和孩子一起阅读


孩子天生就会模仿大人的行为习惯,他们充满好奇心,又依赖和崇拜自己的父母,父母自身的一些行为习惯,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去。甚至是一些说话的语气和措辞,都能被孩子学得惟妙惟肖。

儿子有一个出生在“麻将声声”家庭的同学,开口说话第一个词竟是“和了”,父母还引为笑谈!结果,他现在根本不爱读书,成绩全班倒数。

儿子的另一个同学,父亲和母亲都是医生,孩子从小很懂事,很有责任心,很小就会安排自己的事,读书、玩耍很有规律,对人有礼貌,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性格开朗,心理健康,特别爱阅读。我们都很想知道其父母的教育是否藏有“绝招”。经了解,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其父母工作很忙,顾不上过多地管教孩子。但是父母从来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下班、吃饭、带孩子一起散步、交流,之后各自钻进书房看书,做自己的事,也从来不打麻将,交往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些爱读书、好运动、事业有成的人,闲暇时父母喜欢逛书店,带孩子跟朋友喝茶聊天。孩子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读书。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孩子读书的兴趣是从小培养的,两三岁的孩子就该开始读书了,而不是等到了学校之后,让老师培养你家孩子读书的习惯。你家里的书多,孩子读的书就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会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别的事情。

是否从小阅读的差距,会在以后的知识层面,认知能力以及写作水平上表现出来。父母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读书才能明智,读书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孩子。

05

时刻不忘言传身教

雅斯贝尔斯曾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父母发自内心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的时候,这种梦想的力量,足以让我们变得更好,而面对孩子最行之有效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

一个好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一个好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

家长做的多优秀,孩子就会多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