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滿族小吃“薩其馬”名字由來的傳說是什麼?

作家醉伊笑紅塵


薩其馬又名沙琪瑪,很多人會覺得這大概是和其他甜點一樣來自西方,其實不然,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小吃。


源自滿足的祭祀活動

沙琪瑪源於清代的祭祀活動,並且是主要的祭品之一。其名稱就是來自滿語的音譯,原意是“狗奶子糖蘸”。

沙琪瑪的做法簡單,先將麵條炸好後,用糖混合小塊,做好後的沙琪瑪色呈金黃,口感酥軟鬆脆香甜可口。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就曾出現過沙琪瑪的身影。康熙在面對兒子們為了儲君之位爾虞我詐的時候,就旁敲側擊的說到:“天津桂順齋進上的沙琪瑪來了,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樣。”如果不是滿族傳統食物,怎麼會成為御膳房和上進的貢品,兩相印證,足見其確實是滿足小吃。

隨著滿清入關後,沙琪瑪開始在北京流行,併成為京式四季糕點之一,是當時重要的小吃。而隨著旗人在全國各地的分散,沙琪瑪也隨之傳播的全國各地。成為人們喜愛的小吃。


吃貨歷史觀


承蒙邀請,說起吉林滿族著名小吃薩其馬,大家想必都不會陌生,那簡直是童年中最甜蜜的記憶之一呀,現在早已成為火遍大江南北的居家必備小吃之一了。

但是大家知道薩其馬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嗎?為啥起了這個一個奇奇怪怪的名字呢?

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吉林滿族小吃薩其馬名字的傳說由來,一般來說,一共有三種傳說。

一、薩將軍和廚子的傳說

相傳,清朝在廣州任職的一位滿族將軍,姓薩,喜愛騎馬打獵,而且每次打獵後都會吃一點點心,還不能重複!有一次薩將軍出門打獵前,特別吩咐廚師要“來點新的玩意兒”,若不能令他滿意,就準備回家吃自己。負責點心的廚子一聽,一個失神,把沾上蛋液的點心炸碎了。偏偏這時將軍又催要點心,廚子一火大罵一句:“殺那個騎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點心來。想不到,薩將軍吃了後相當滿意,他問這點心叫什麼名字。廚子隨即回答一句:“殺騎馬。”結果薩將軍聽成了“薩騎馬”,因而得名。

二、老翁與騎馬人的傳說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一位做了幾十年點心的老翁,想創作一種新的點心,並且在另一種甜點蛋散中得到了靈感,起初並沒有為這道點心命名,便迫不及待的拿上了市場賣。

可是因為下雨,老翁便到了大宅門口避雨。不料那戶人家的主人騎著馬回來,並把老翁放在地上盛著點心籮筐踢到路中心去,點心全部散落不能食用了。後來老翁再做一次同樣的點心去賣,結果大受歡迎。

那時有人問到這個點心的名字,他就答了“殺騎馬”,最後人們將名字雅化成“薩其馬”。

三、清太祖努爾哈赤命名的傳說

據說當年努爾哈赤遠征時,見到一名叫“薩其馬”的將軍帶著妻子給他做的點心,那種點心味道好,而且能長時間不變質,適合帶去行軍打丈。當努爾哈赤品嚐就大力讚賞,並把這種食物名命成“薩其馬”。

其實不管是哪種傳說才有了薩其馬名字的,到今天都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薩其馬已經在歷史的長河裡,融入了滿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更是融入了中華民族美好的小吃記憶,這才是最值得紀念的。

最後問下大家,今年過年,你家吃薩其馬了嗎?


中國吉林網


傳說百度上都有 我就不粘貼複製了 說一說真正的名稱又由來吧

滿語sacimbi 動詞 意為“切” 滿語的動詞有一個特點 99%都是以mbi結尾 且滿語為黏著語 大部分語法變化都是在於動詞 所以有一種說法是薩其馬是滿語sacimbi去掉尾綴mbi加上詞綴ma 大概意為“切糕”之類的 sacima就讀作薩其馬


察爾沁


薩其馬,滿語:sacima 切糕,它動詞,sacimbi劈、斬。看看它的方方正正形狀,就知道它用刀切出來的。薩其馬做法,先是油炸長的麵條,然後趁熱拌上糖,相當於掛漿,再加入葡萄乾、果仁,把它們壓在一個容器裡。糖漿把一條條油炸麵條粘接在一起,涼透之後用刀切成小方塊,或長方塊,就是薩其馬了。關鍵是切,切糕的意思。

小時候,過年母親會做這道點心,但是她管它叫芙蓉糕,字面上很漢語化。但也是來自滿語: furumbi 切,即切糕,與薩其馬一樣都是切糕的意思。


JCX13_咱也侃球


沙琪瑪不是滿族小吃,是漢族的,大江南北都有的東西,南方人叫騎馬酥。這些“傳說”也都是牽強附會的!請問:滿族土話“殺了騎馬”也讀成“殺,騎馬?”??完全是胡扯的!騎馬酥是純漢族小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