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为什么这么贵?

中医和中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与西医和西药成了对立面,网友们的态度那可是判然有别的,不少我相当欣赏的投资者、私募基金管理人都是绝对的中医黑。

我并不觉得自己“信中医”,来自天性的胆小谨慎不会让我往某一方向走得太远,所以自然也不会是“中医黑”。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医学教育和从业背景,只是会看点不带化学分子式的科普文章,看些医药研究者的讨论,真的不敢妄称自己懂点什么,至不济,是希望自己能在医药这一块有一点点长进。

从概而泛之的角度来说,多休息少熬夜,多喝水少吃重油重口的东西,真的是万金油。突然有点好奇,那些全民重口重辣的地区,感冒咳嗽什么的,医生也会交待别吃辣吗?

不管什么病,都是预防很重要,强身健体自然不会错。这样的立场根本不是中医的“特权”,纯正的西医同样有“多休息”这种万金油,此前方丈的发问就引起了很多的讨论。一旦病发,不管中西药,是药三分毒,那些认为中药比西药副作用少,大可以放心吃的想法,可要不得。至于中药注射液这种真正的害人精,想到现今仍在大面积被注射进人体,就很是不安。

中成药为什么这么贵?

和睦家是美国的医疗集团,在中国多地设有医院

很多时候,一些小病小痛,身体自身功能正常的免疫机制就会发挥作用。正常细胞们每天都在勤力工作,与己方细胞友好合作,干掉敌方细胞,扫除不明外源物,这是它们的日常工作内容。那些生病的症状,比如咳嗽、发热等各种严重程度不一的不适,其实是人体在积极地干预敌方时发生的事情。

在这方面,偶尔不开药让你回家休息的医生反而是更人道主义的,ta从诊疗费中充分证明了自己专业的价值,不需要从吃不吃均可、反正吃不死人的药品中得到补贴。可以想象同样的情况,你国医院或诊所多半会选择开一堆聊充安慰剂的药给人,当然是中成药为主,同时嘱咐人要多休息少熬夜、多喝水戒腥辣什么的。过了一阵病好了,人便以为是中成药起了作用。

大家去医院看病时有没有仔细瞅过医生给你开的药?我以前是医生开什么吃什么,非常遵医嘱的那种病人,秉承术业有专攻,疾病这种事医生要比我懂嘛。近年接触过一些医药方面的研究之后,才知道个中厉害。咱明明上二三甲医院看的西医,开的药品中,中成药从金额看差不多会占超过七八成以上,从种类看至少也会有一种。

是的,一种中成药的价格往往会大于其它一种以上的西药。比如普通感冒咳嗽,开个西药类止咳水的同时,一定还会有某某口服液之类的中成药。

终于前阵子,我开始向给我看病的医生发起了弱弱的挑战。当时咳嗽半月有余,去医院开过两次药,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点干咳的尾声。断了两天药仍未全好,就再去了一个二甲医院。

我主动跟医生强调说这咳嗽也快好了,尽量少给我开药,中成药什么的就不必开了之类的话。医生一听别开中成药时立马扭头看我,口罩上方不大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明显有点吃惊地说,你、你是不要中药吗?

我的错误是没有回这个问句,而只是再次强调,给我少开点药吧!医生说,那就,开两个。我没再说什么。结果一去开单,赫然还是有个中成药在单子上,这个药要70多块钱,另外一个西药10来块。我跟开单子的工作人员说,我不要那个中成药,我有跟医生说不要的了。工作人员还煞有介事地问,哪个是中成药?我根本不相信她会不知道,因为就算上面没有明明白白标着“中成药”仨字,我们普通人用名字也基本能够分辨出来这两个药中的中西药之别。

我果断说了那个中成药的药名。她这才说,要退也是可以的,要去找医生。我很怕让医生尴尬,但是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等看诊的病人离开,我走进去跟医生说,我要取消这个中成药。医生见是我,马上说好好好,可以的。

医生当时的态度其实让我有点吃惊。对于质疑医生的用药,特别是不要中成药这种明确的用意,其实是把以(中成)药养医的制度性责任归咎于眼前这个医生身上,至少彼时彼刻如此。在提退药这个要求之前,我没有想过医生会答应得如此干脆。也许我心虚自己在质疑一个普通医生的医德时,这位医生自己也有点心虚?

不成想到此地步,医生还想临门再博一脚,说你是要退第一个?明明第一个是西药啊,我心里叹口气,把之前的心虚一扫而光,坚决地说,我要退第二个,中成药,某某药。药退成了。

取到那个西药一看,是对应头痛、鼻涕、咳嗽等看上去病情剧烈的药,登下已开始怀疑药不对症。吃了一晚后,干咳未见消停,反而咳痰困难有点严重起来,疲劳体虚的副作用亦感明显。

我想起几年前有一次咳嗽,复诊了四五次都未见好,雾化没丁点用,时间已长达一两个月,血常规之类的又没查出啥毛病。终于咳到力气都没有的感觉了,医生再度开的药中有一种以前未吃过的颗粒,药品功效上写着类似提气补虚之类的话,不太记得名字了,但显然是中成药。

不是夸张,当时喝了一贴颗粒冲的水后,我明显感觉到了一点力气,就是类似小时候中午下课时的饥饿劲儿,然后回家喝了第一碗汤时的感觉。

或许这次也一样,我已经吃了半个多月的止咳西药水,搞不好免疫能力有所降低,用中医的话讲是体有点虚,现在再吃这类对应初病时症状较强烈的西药,恐怕于病情无益。我再一次停服医生开的药,去了药店,给工作人员说清我的问题,姑娘给我推荐了某某咳痰口服液,仍然是中成药,50多块钱,同时还有一个中成药的消炎药。我只服用了前者。

只能说,这药于彼时的我或许确曾有用,因为服药当天喉咙的确舒服一些,咳嗽时有尘卡在喉咙中的感觉渐去。

绕了一大圈,我还是没能彻底否决中成药的作用。

普通的病毒性感冒,一般情况,人即便不就诊,当病情走完一个正常的流程,一两个礼拜内也会痊愈的,而西药的目的在于抑制症状,让人在这个流程中稍微舒服一些。有时感冒咳嗽会伴随低烧,这时医生会多开一种退烧药,同时特别嘱咐除非晚上烧得更厉害了否则不要服用,正常情况一边吃普通的感冒药抑制过分严重的症状,一边扛一两天,烧一退,人就会感到神清气爽,然后肌肉发酸一两天,这烧就算好了。

病毒不是细胞生物,相对于细菌感染,西药对病毒感染比较无奈。目前的西医体系中,人体感染了病毒,主要还得靠自身的免疫力去杀死病毒,那些强大到可以损伤免疫系统的病毒,比如SARS病毒,就成为非常可怕的病毒了,好像最后也说不上是被人类所剿灭。

科学或者说医学仍然是有局限的,有时只是病情无更严重病变前提下的长期化或者慢性化,都会成为一个麻烦的问题。

咳嗽很容易如此,血常规都查不出什么问题,但就是久咳不止。这种情形下,西医只能一直开些止咳药。一直吃这些药抑制表面症状,可能会很难痊愈。一不小心服药长达一月以上,体质也许会有所影响,因为药品的代谢对人体而言,是额外的负担。

西医可以解释这一点,但好像并没有更多的解决方案。中医是有的,它会归根到人体内部,比如理气、宣肺什么的。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最终咳嗽是怎么好起来的,也不知道该归多少因于中药。至少我这次咳嗽,是某一天下班后从地铁站出来,吸了一口室外冷空气,吞了一口口水后,居然感觉喉咙清明了许多,此后多天渐趋好转。

中成药之所以引起诸多争议,很大原因在于,经验论者会觉得某些中成药的确有用,毕竟有自己及身边人的经历作证,而有点基本医学或科学素养的人则会对此嗤之以鼻。如果我们的义务教育能给我们普及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中成药在特定人身的作用,比如某些中成药对我你他有作用,与使用科学的三期临床实验自证疗效及明确毒副作用,之间的差距不可以数里计,那么,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极端中医粉和中医黑或许都会少很多。中医黑很多时候黑的是中医粉科学思维之匮乏、难以沟通,好似活在大清时期。

但凡一种药品,具有治病攻效的同时,都会有其它毒副作用,使用这种药的前提是,治病的效益要好于忍受其毒副作用,而这需要统计学来证明,临床实验就是利用统计学的结果来证明效用大于弊病。尽管人体大体机制一致,但每个人体、每个器官或组织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各种正常的差异,同样的药物用在病情类似的两个人身上,可能会有非常不一样的结果。这也是利用统计学明确毒副作用发生概率的必要性所在,任何一个病人服用任何一种药,都有权知道,自己会有多少概率面对怎样的副作用。

我们打开任何一款西药的说明书,都会有各种毒副作用发生概率的清晰说明,中药呢?禁忌尚不明确。有些中医粉喜欢讲的是,两千年人体实验下来的,还需要那点实验来证明?哦我的天啊,非科学思维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科学思维很难驳倒它。不能证伪,不能证实,厉害得很。

目前一致性评价只是在化学药品中进行,并没有一款中成药能问心无愧于被任何一个病人服用。而开药的医生,特别还是门诊的西医,明明比我们都更清楚这些,却还是在提高收入动机的驱使下,一次又一次地开了占病人医药费用七八成以上的中成药,并且基本不会面对患者的质疑,甚至,很多患者是主动要求医生开特定中成药的。这种局面,真是想想就够让人头大的。

—— 完 ——

往期文章:

原研药为什么这么贵?

中成药为什么这么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