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曹操是奸臣嗎?如何評價?

用戶264393909


弄清楚一個人是不是奸臣,先弄清楚奸臣的定義:指對君主,逢迎獻媚,迎合溜鬚,結黨營私,排除異己,自私自利,從不大公無私的提醒警示,不忠於君主;欺下瞞上,對下百姓為己利益打擊報復、橫徵暴斂,濫殺無辜。甚至弒君殺臣,弄權誤國營私、殘害忠良之臣。

我認為曹操不是奸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董卓亂政,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欲行刺董卓,這對於漢室應該是一次鋤奸行動。

其二:各方諸侯都嫌棄獻帝,只有曹操對其畢恭畢敬。都說此時的曹操是大忠似奸,其實他只是藉著皇帝的名號給自己壯大勢力,但要說謀朝篡位的心應該確實沒有。此時天下雖屬劉漢,但實質上各路諸侯已經各自為政,東漢也已經名存實亡了。所有這些劉協也都看在眼裡,只是之前他的苦日子過的太多了,在曹操這兒剛剛找回點做皇帝的尊嚴,心裡感激曹操還說不定呢。

其三:曹操至死也未稱帝,他那武帝的名號還是他兒子追封的。這個我個人理解他就從沒有過稱帝的打算,因為他看不上那個名頭。想想連皇帝都在自己手中的人,對那個位置實際上是有些藐視的。一個權利能夠凌駕於皇帝之上的王比一個虛名對於曹操來說更有誘惑力。

其四:對百姓,這點我都不想多說。民不安則生變。曹操如果對百姓橫徵暴斂,估計後院早就起火了,哪有功夫去和別人PK哦

綜上,一個刺過董卓、打過袁術、奉過天子、平過袁紹、滅了呂布的人,在那個時代已經是一個比皇帝還牛的符號了。這麼牛的人至死也未稱帝,雖稱不上忠,但絕不是奸。因為亂世無所謂忠奸,先能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走過路過千萬不能錯過


我對這個說法是持有不同觀點的!

很多人都被演義給誤解,不可否認,最後是曹魏集團的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的,但是這些都是在曹操死後做的。

首先,曹操年輕的時候是一心想要匡扶漢室的,但是當時黃巾起義、董卓亂政、宦官專權等等一系列內憂外患問題使得曹操不能實現心中夢想。

其次,當時亂世之時,曹操一力統一北方,使得北方地區名義上重歸漢室,免得百姓遭受戰亂之苦。

最後,曹操終其一生都沒有稱帝,及時有人說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漢獻帝在別人手上,在當時那個亂世,可能早就被人咔嚓了!

之所以有人說曹操是奸臣,可能就是因為他出生在當時那個動盪年代吧!換成另外一個人,可能也不可避免。

俗話說得好,亂世出梟雄!曹操可能就是一個梟雄吧!

如今有人說他是奸臣,可悲可嘆!



皖北吳奇隆


野史聞曹操,秋風過許昌。

荒城臨野曠,斷碣臥殘陽。

滿市煙香溢,連畦豆葉長。

人民新世紀,誰識鄴中王?

一一週世釗《過許昌》

曹操(公元156年一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其實《三國演義》也沒有將曹操定性為奸臣,只是在民間自南宋以來一直在抹黑曹操。毛澤東很欣賞曹操,有詞為證: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一一《浪淘沙•北戴河》周世釗就是毛主席的好友。附: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荗。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一一曹操《觀滄海》


白溪釣客


什麼是“忠臣”?什麼又是“奸臣”?

忠於一家一姓之天下變算是忠誠臣了?

那麼這一家一姓又是怎麼來的天下?在沒得天下之前他們到底算“奸臣”還是“忠臣”?



忠與奸只是儒家扯出來的一面維護皇帝陛下權力的旗幟而已,信他的人,博的是清名,不信他的人,要的是實利。

曹操年輕時候也有過忠於漢室,剷除奸臣的豪情,可是這種受“任俠”情節影響下的情懷,抵不上冰冷刺骨的現實。

各地豪族世家割據一方,漢室早已名存實亡了,這面代表天下正統的大旗,已經不能夠號召天下人忠君愛國了。



制度的崩潰,使得劉姓漢室的威望也隨之跌落。漢室是自己把自己作死的,你不能去怪別人不忠,忠的現實基礎是能夠維護忠於它的人們的利益,顯然破落的漢室已經沒有自己這個能力了。

你看劉備打著漢室宗親的招牌,天然一幅忠君愛國的樣子,但為嘛最後他自己稱帝,而不是迎立天子後裔來做皇帝呢?

曹操其實算不得奸臣,雖然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雖然他出於現實考量沒有自己當皇帝而廢掉漢獻帝,但歸根結底,他終其一生還是在名義上奉漢室為正統的。比起曹魏之後那些個迫不及待想做皇帝的“亂成賊子”們,顯然曹操的水平和節操是要高多了的。



至於如何評價曹操,我想他比起他的對手劉備、孫權來說,作為一個領導者來說他更加優秀,更能用人,他的才具與眼光要長遠得多。

在我看來評價歷史政治人物,不能簡單片面地以”忠奸善惡”這些帶著明顯感情色彩的詞語來形容,如何政治也有好壞之分,那就必定代表著這種政治的偏向性十分明顯,是極其不平衡的政治生態,也是這個政治制度崩潰的預兆。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大家討論交流,如果喜歡我的文章,順手點個贊,關注也是極好的。


緣説


曹操是個能臣權臣。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先是黃巾起義,後是董卓造逆。外有諸侯割據,內有宦官亂政。社稷有累卵之危,生民有倒懸之急。可以說朝野一片混亂,百姓苦不堪言。

面對紛亂的局勢,曹操有清醒的認識。發佈矯詔徵集義兵討伐董卓,表現出高超的政治眼光。之後逐步壯大實力,取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陸續消滅袁術、袁紹、呂布等地方軍閥,統一北方。實行屯田制減輕百姓負擔,重用有才之士繁榮文化事業。

曹操的江山是曹魏集團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如果說曹操是奸臣,那麼哪個會把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別人呢?隋朝楊堅、唐朝李淵、宋朝趙匡胤,這些開國皇帝哪個不是前朝的重臣?為什麼單單曹操是奸臣?


西魏書生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讓縣自鳴本志令》

亂世裡是非對錯的標準就是是否順應民意,群雄逐鹿,得民心者方可為勝者!

曹操,是曹魏(晉)集團的最終勝利的實際奠基人,若說天下都認其為賊,我是不信的!

天下至尊的座位,本來就是有能者居之,用我們小時候學的政治學術語來說,有能者就是“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先進階級”!

東漢末年那些皇帝,有誰能讓天下太平富足?

你沒能力安民富國強兵,為什麼要忠於你?

所以,我認為曹操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代雄主,是歷史選擇了曹操!

奸臣?這種亂世裡,你死我活的鬥爭裡有誰不奸?

所以,我不認為曹操是奸臣!


刺蝟易安


我們老是被三國演義給誤導,總覺得蜀漢才是正統,曹操是絕對的亂臣賊子。然而真實的歷史不是演義,曹操絕對不是奸臣,至少在他年輕的時候,他也是一心想匡扶漢室,救民水火的。然而歷史的進程無法改變,一個王朝不可能經久不衰,大漢王朝覆滅是不可逆轉的,曹操,只是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況且,曹操終其一生沒有篡漢,他憑藉一己之力,重新統一了北方,讓中原大地,在名義上重歸漢室的統治。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本是蜀國人士,也依然奉曹魏為正統,所以,站在歷史長河中,我們能看到,所謂奸臣,是禍國殃民,阻礙社會發展的罪人,而曹操,顯然不算。


wennypen


曹操不是奸臣,中國象曹操這樣的人幾千年才出一個,他做到任用賢能"內不避親,外不避仇"象賈詡這樣的人在碗城之戰中使曹操遭受重大損失,陳琳罵得他狗血淋頭,後來也照樣被他所用,破袁紹之後看到曹營內有許多人和袁紹有書信往來,有些涉及到軍事機密,他不加追查,一炬燒燬,這說明他有寬廣的胸懷,之所以不斷壯大,用人有度,治國有方,在亂世中力挽狂瀾,當然他的做法不符合封建傳統標準,所以才遭到抵毀,現在看來這是下人公道的。


青石5340


曹操還真是三國時期的全才。


新海丹品牌折扣店


是也不是,作為一個現代人看待曹操,應該以動態的眼光,對於曹操是忠還是奸其實是一個慢慢變化的過程。

1.不管曹操後半生或者後代怎樣,你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單刀刺殺董卓的是曹操,就這件事情來看,不管事情是否成功,曹操都未必能夠跑掉,完全是一個用個人性命換去大漢天下的舉動,這樣的人,你能說他不忠嗎?

2.曹操後期,曹操的勢力越來越大,北方是曹操一手統一的,曹操的權力也是越來越大,殺太后,視天子為掌上玩物,這樣的人你能說不奸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