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說書藝人竟成了有30萬粉絲的“網紅”!

陕北说书艺人竟成了有30万粉丝的“网红”!

關注

陕北说书艺人竟成了有30万粉丝的“网红”!

張小飛及其妻子張存娥合作表演陝北說書

“靖邊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風光,靖邊人民勤勞又善良……”國家級非遺項目陝北說書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小飛與他的徒弟馬美如搭伴,一個懷抱三絃、腿綁甩板;一個手拉二胡,兩個人邊唱邊彈,將家鄉的風土人情以陝北說書的藝術形式歡快道來……如今,這種曾經侷限於陝西榆林、延安的曲藝形式,正在藉助網絡直播的形式走向全國。

“我的觸網時間其實並不長,大約去年七八月份才開通了網絡直播。”張小飛表示,只要不外出參加演出或比賽,自己每天都會有一兩個小時在“直播間”度過,而這已成了習慣。有時因為與粉絲和觀眾互動密切,在一曲接一曲的過程中,三四個小時也就一晃而過了。對於“互聯網+陝北說書”,張小飛坦言,放在幾年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不敢想像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自己也能成為一位有30萬粉絲的“網紅”,還能足不出戶就為家庭掙得一份收入。

陝北說書是陝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漢族曲藝樣式之一,說書藝人手持三絃等樂器,邊彈邊唱,唱詞通俗流暢、激昂粗狂,故事性和趣味性十足。陝北說書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眉戶、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了現在的陝北說書。雖說說書在陝北地區是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樣式,但長期以來不少人選擇說書不是因為家貧,就是因為身有殘疾,是無法也沒有能力從事“高貴”職業的最後選擇。

“可以說,如今的陝北說書處於歷史上最好時期。”榆林市群眾藝術館館長、榆林市非遺保護中心主任薛志章表示,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陝北說書從未有過今日的輝煌。他所說的“最好時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近年來陝北說書的藝人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活躍在榆林和延安城鄉的說書藝人有2000多人,前些年改行的說書藝人又紛紛重新回到了說書的隊伍當中;二是陝北說書的創作愈加繁榮,一些優秀作品摘得了中國曲藝牡丹獎、群星獎等國家級獎項;三是陝北說書交流傳播達到了歷史的新高度,除登陸央視、走上國際舞臺外,僅網絡直播所吸納的粉絲就已遍佈全國20多個省區市。“陝北說書如今已走向全國,這種發展成就放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薛志章說,“在如今2000多人的說書隊伍中,有近千人已經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傳播陝北說書了。”

“網上直播對陝北說書是一種很好的推廣,對我們傳承人和藝人來講,也是一種壓力和動力。畢竟有那麼多人在關注著你,必須把好的作品呈現給他們。”張小飛告訴記者,如今自己每次直播時同時在線的粉絲和觀眾數量平均有兩三千人,這對陝北說書的宣傳推廣力度是非常大的。在以前,一場擁有上千觀眾的演出只能出現在大劇場或廟會上,而現在像是天天有演出、有廟會,天天都可以宣傳陝北說書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讓社會各界關注說書,這對陝北說書的傳承和發展是相當有利的。

陝北說書的發展日益繁榮,絕不僅僅是經濟刺激的結果,還在於陝北說書擁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據悉,曾經的陝北說書基本就出現在當地人的紅白喜事及廟會上,即便是廟會也有很強的季節性。在一年的大部分日子裡,說書除了自娛自樂以外是沒有市場的。如今,在當地文化主管部門及非遺保護中心的組織幫扶下,有關陝北說書的傳承班、培訓班免費向藝人及愛好者開放。經過培訓,加之與專業創作人員的結合,越來越多的說書藝人可以通過注入鮮活又貼近時代的內容,不斷拓展陝北說書的發展空間。

在網上,像張小飛一樣的說書藝人唱得多不是獨角戲,他們常常與自己的師徒、與自己的親戚朋友們一起合作、一起直播。有時,甚至是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的“大部隊”同時出現在鏡頭前,除陝北說書外,還有民歌、秧歌、舞蹈以及滑稽幽默表演等,更為豐滿的呈現樣式也讓“上網”的陝北說書有了演播廳式的綜合效果,自然少不了粉絲的追捧。

“粉絲及網友們喜歡看趣味性強一些的陝北說書,因此我與妻子常常以男女對說、對唱的形式進行直播。有時她扮小媳婦,我裝老頭子;有時我演男子漢,她扮女英雄;兩個人你拉我唱,我唱你彈,在一問一答、一答一對之中讓說書更富有吸引力。”作為妻子,張存娥在說書的過程中,更是張小飛的好搭檔。據悉,如今在榆林等地,像這種全家人一起在網上說書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每天面對那麼多的觀眾,又不斷地展示交流,直播對藝人才藝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他們為了贏得、保住粉絲,必須更為主動地學習、借鑑他人的長處。”在肯定之餘,薛志章同時指出,少數說書藝人為了片面地迎合粉絲,也將一些較為低俗的內容加入其中。對此,除了平臺方的監督管理,政府及文化部門需要加強引導,但也並不能據此否定互聯網對整個陝北說書發展的推動作用。

“通過這一兩年的觀察,不得不承認網絡直播已經成為弘揚和推廣陝北說書的一個重要平臺。”薛志章表示,我們鼓勵更多的說書藝人參與其中,憑藉更廣闊的平臺留住陝北說書的根和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