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登記政策逐步完善,“小產權房”或將再無“轉正”機會

近年,房價不斷飆升,大眾購房壓力日益增大,買房成為了大眾的煩心事。

迫於高房價的壓力,很多人把目光轉向了"小產權"房屋

不動產登記政策逐步完善,“小產權房”或將再無“轉正”機會

小產權房面臨清理危機

所謂的小產權房,是相對於產權狀態清晰明確的普通房屋而言的,即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的房屋,未辦理相關證件、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委會頒發,也稱"鄉產權房"

小產權房在農村集體土地上建設,並出售給非集體成員甚至城市居民,其本質屬於違法用地,這就導致很多的小產權房,可能屬於"沒產權"!

不動產登記政策逐步完善,“小產權房”或將再無“轉正”機會

小產權房合法化或無望

小產權房無法獲得正式的房產證,也就無法構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權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也就是說小產權房只能用於自住購買,且在購買後無法進行出售和過戶,不具有投資屬性,保值、增值更是無從談起,產權到期,將"流離失所",甚至無法獲得拆遷賠償,除了價格低以外,小產權幾乎無法享受任何大產權房所享有的權益

不動產登記政策逐步完善,“小產權房”或將再無“轉正”機會

風險極大

在當下,小產權房政策並不明晰,對其概念的也並沒有準確的法律界定,更多的是大眾之間的約定俗成,沒有法律的解釋,也就無法享受法律的保護。因此,無論是在購買的過程中,還是在購買完成後,所要面臨的風險都是時刻存在的。購買在建小產權房,購買人與開發商簽訂購買合同並交付房款,又正好遇到相關部門對鄉產權房的建設進行整頓,並因此停建甚至強制拆除,那麼購買人將會面臨無法取得房屋,甚至房款無法拿回的困境,要明白,小產權房的購房合同是不曾在房管部門備案的

不動產登記政策逐步完善,“小產權房”或將再無“轉正”機會

小產權房無法進行不動產登記

購房後,如果遇到國家徵地拆遷,但由於鄉產權房並未取得國家認可的合法產權,買房人也並非合法產權人,因此便無法獲得產權賠償,而作為房屋的使用人,所得到的拆遷補償數目是不值一提的

不動產登記政策逐步完善,“小產權房”或將再無“轉正”機會

六大風險

大部分小產權的使用人,都期盼在未來某一天因政策調整而獲得"轉正"的機會,成為"大產權",進而獲得買賣、徵收賠償的權益。但就目前政策來看,小產權的"轉正"機會幾乎沒有

不動產登記局組建基本完成。以土地為核心,統一登記,落實物權的登記方式,已經將小產權房排除在外,明確規定不予登記,而不動產登記是獲取房產權益的重大保障。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曾表示:拆除一批,教育一片,處理一批,震懾一片,問責一批,警示一片。以此治理方式,控制小產權的違法勢頭。

不動產登記政策逐步完善,“小產權房”或將再無“轉正”機會

小產權房前途堪憂

小產權的問題較為複雜,在城市地產中佔比很大,單純的拆除或轉正,無法真正解決小產權的問題,只有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出臺更為具體的措施,才能解決長期累積的小產權房問題。對於小產權房,各位是否會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