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大草原上最後一位王爺

鄂爾多斯大草原上最後一位王爺

明朝中期,成吉思汗第十五代孫達延汗巴圖蒙克經過頑強徵戰,使分裂的蒙古各部重歸統一,他將蒙古各部編為六個萬戶,分封給自己的兒子們統治。鄂爾多斯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陵寢之地,達延汗巴圖蒙克就把它封給三兒子巴爾斯博羅特,隨後一直到成吉思汗第三十四代孫奇忠義期間的一百多年裡,這支家族都是鄂爾多斯大草原的領主。

鄂爾多斯大草原上最後一位王爺

辛亥革命成功,清朝結束,參照大清皇帝優待條例,民國政府頒發了《蒙古王公優待條例》,王公制度便合法地保持下來。1927年8月28日,奇忠義降生在鄂爾多斯中部的阿拉騰席連郡王府裡,少年時的他,聰慧異常,不到十歲時,即精通蒙、漢、藏、滿四種語言。在十二歲時,被正式授予一品頭等臺吉之位,成為了蒙古王室的一員,開始享受國家俸祿。

鄂爾多斯大草原上最後一位王爺

民國時期,維持著清朝留下的虛名的蒙古王公們,已經很少擁有實際的話語權,他們在與兵強馬壯的軍閥抗衡時也很是作難。成年後的奇忠義認識到只有從軍才能繼續在草原上佔有一席之地,於是他打破了蒙古王族不擔任平民官職的傳統,不但從軍做了軍官,還於1947年加入了國民黨,並於次年參加了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這位蒙古草原上走出來的小王爺開始在軍政兩界嶄露頭角。1949年3月份,奇忠義繼位為扎薩克多羅郡王,成了新中國解放前最後一位繼承爵位的蒙古王爺,此時,奇忠義所在的黃金家族雖說名義上還是鄂爾多斯這塊土地上的領主,實際上卻受制於國民黨的地方政權,國民黨在王公體系之外設立了一整套凌駕於王公盟旗之上的統治機構,黃金家族在鄂爾多斯的統治已是日落西山,時近黃昏。

鄂爾多斯大草原上最後一位王爺

當時的鄂爾多斯郡王旗已經形成王爺府、東協理、西協理三足鼎立的局勢,東、西協理各擁有1個保安團,2個保的勢力範圍,行政、民事、稅收、徵糧、徵兵各行其是,只是表面上仍然尊崇王府的權威。奇忠義繼任郡王之後,團結旗民,共同維持旗政,對國民黨派駐郡王旗的官員竭力籠絡,並通過打麻將、大聚餐等方式促進關係,溝通感情,逐步奠定了自己的權力基礎。

鄂爾多斯大草原上最後一位王爺

眾所周知,1949年後半期,國民黨政權已兵敗如山倒,基本上被逐出了大陸地區。扎薩克多羅郡王奇忠義審時度勢,毅然選擇脫離國民黨政權,並向全旗宣佈"從今日起,我們世家300年的統治權,正式返還於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