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并无多少兵马,为何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

池璐


刘备在长坂坡战败之后,在江夏还有刘琦的一万多驻守部队和关羽的一万水军,加上各部军队陆续聚拢,刘备在赤壁之战时大概有军队三万。

在周瑜和曹仁相拒于南郡的时候,刘备把战略目标转向了没接受赤壁战火洗礼的荆南四郡。


攻四郡的时候,刘备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主要是他用对了一个人

荆南四郡是刘表打下来的,四郡太守全部都是刘表安排,因为刘表的汉室宗亲身份,所以四郡太守都臣服于他。在赤壁之战时分别占据四郡,坚决不投降曹操。

等到曹操退走之后,刘备准备拿下四郡,同样因为刘备的宗亲身份,加上他上表刘琦为荆州刺史,四郡基本没有抵抗就献城请降了。“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


刘备借南郡,成为荆州牧

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夺下荆南四郡之后,刘琦就不明不白地病死了,刘备顺理成章地被公推为荆州牧。

刘备先居住在油江口,可是油江口只是一个县城,而且离开曹操来投靠刘备的人越来越多,一座县城已经安置不下了,所以向孙权借了南郡和其他几座城池,占领了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见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有地自然有民,有民自然有军队,数年后,经过内部休养,外部没有忧患的刘备集团至少拥有精兵五万,“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

刘备的地盘大抵是靠刘琦的号召和向孙权借地两方面。虽然有点得寸进尺,但乱世里,有枪就是草头王,刘备的做法无可厚非。




那只胖狐狸


赤壁之战后,刘备并没有拿下整个荆州,他只是拿下了荆州的南部四郡。这四个郡分别叫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和长沙郡,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湖南省,也包括贵州、广东和广西的一部分县市。在拿下荆南四郡的过程中,刘备并没有遇到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几乎是兵不血刃便尽得四郡之地

至于兵不血刃夺四郡的原因,这个留到后面再说。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先介绍一下东汉末期荆州的基本情况。


荆州是汉朝设置在南方的四个州之一。光武帝刘秀就是在荆州长大的,准确的说,他是在荆州南阳郡蔡阳县(湖北省枣阳市)长大的。算是半个荆州人。值得一提的是,养育了光武帝刘秀的荆州和南阳郡,分别是东汉中后期的人口第一大州和人口第一大郡

根据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 年)的人口统计,荆州的人口高达628 万,占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而南阳郡的人口数量也高达243 万人。不仅是占了荆州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同时也是当时全国的第一人口大郡。这个数字比交州、并州、凉州等州的人口数都还要多。

荆州南阳郡——243万口(排名第一)

豫州汝南郡——210万口(排名第二)

扬州豫章郡——166万口(排名第三)

在古代,人口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南阳郡人口众多,再加之该郡紧邻京城洛阳。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南阳郡的地位都要远远高于荆州的其它郡。

但是这么重要的一个郡,却在汉末军阀混战开始之后,脱离了荆州的控制。

汉灵帝中平六年,后将军袁术(相当于现在的战区司令)为了躲避董卓对他的迫害,带着由他统领的虎贲军逃出了京城洛阳。他选择了南阳郡的鲁阳县作为自己反攻洛阳的基地,于是便在南阳郡的辖区内驻下了。


后来长沙太守孙坚为了讨伐董卓,也到了南阳郡。两人一拍即合,很快就组成了讨伐董卓的军事联盟。由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术出面子,一身虎胆的孙坚出力气,两人先是杀了南阳郡的郡守张咨(董卓的人),霸占了南阳地区。后来又讨伐董卓,收复洛阳。一时间袁、孙二人兵强马壮,声势浩大,谁都不敢惹这二位。

由于荆州的刺史被杀(也是孙坚杀的),荆州的头号战略要地南阳郡被袁术霸占。因此新任的荆州刺史刘表便只能另选地方作为自己的刺史驻节地,而这个地方就是荆州的南郡。注意了,南阳郡和南郡,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是两个郡。

在《三国演义》中经常提到的荆州,指的就是南郡

在荆州,长沙郡的人口仅次于南阳郡,大约有105 万口。是荆州南部四郡中,地位最重要的一个郡。孙策、孙权的父亲孙坚,曾经就担任过长沙太守。

但是长沙郡的位置偏南方,距离中原核心区比较远。所以,在荆州人口排第四,扼住了荆州通往益州方向的南郡,便成为了南阳郡被割离出荆州后,荆州地区的第一号战略要地。

初平二年(191 年),在南郡站稳了脚跟的刘表与袁绍、曹操联合,大败了袁术、孙坚和公孙瓒联军。此战不仅要了孙坚的命,还将袁术从南阳郡给赶了出去。

袁术势力退出南阳郡后,这个地方被西凉军出身的张绣霸占。刘表与张绣结盟,两个便分据了荆州的南北,共同抵抗曹操。

在解决了南阳郡的问题后,刘表开始着手解决荆州的其它五郡。

首先是南郡东面的江夏郡,因为这里是荆州防御东吴进攻的战略要地,所以刘表派出了大将黄祖驻守。后来孙权起兵攻江夏,黄祖兵败被杀,江夏郡有几个县城落入了东吴手里。刘表为了稳定东线,便又派自己的儿子刘琦镇守江夏郡。而刘琦与刘备的关系比较好,于是江夏郡就成了后来刘备成就帝王霸业的龙兴之地。

江夏郡往南,是长沙郡。长沙郡的人口和经济都还可以。但是地理位置不行,战略价值也不是很重要;

长沙郡往南,是桂阳郡。桂阳郡的人口和经济不如长沙郡。所以桂阳郡的战略价值比长沙还要逊一点;

桂阳郡往西,是零陵郡。该郡是东汉后期的人口大郡之一,但是位置更靠南,而且交通不便利,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战略价值。

零陵郡往北,是武陵郡。该郡除了位置靠近南郡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人口是荆州七郡中最少的。并且武陵郡中还有大量不服中央统治的武陵蛮夷。

以上列举出的七个郡,便是东汉时期的荆州七郡。后来刘表设立了章陵郡, 曹操又设立了襄阳郡,于是荆州就变成了九郡,这就是后世称作“荆襄九郡”的来历。但是,

这九个郡是没有同时存在过的。曹操设立襄阳郡时,章陵郡被撤销,刘表设立章陵郡时,当时还没有襄阳郡。所以荆襄九郡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荆州从来没有在同一时期存在过九个郡。大多数时间都是七个郡,最多也只是八个郡。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

在荆州七郡中,南阳郡在战略价值和人口数量等几个方面,都是远远高出州内其它六郡几个档次的存在;

仅次于南阳的是长沙郡和南郡,长沙郡的人口虽然比南郡要多,但地理位置太靠南,战略价值不如南郡;

至于另外四郡,江夏、桂阳、零陵、武陵的战略价值更小,只是上三郡的陪衬而已。江夏稍微重要一点,但是人口太少。

曹操发动官渡之战前,南阳郡就归了他。后来南下荆州,又拿下了除了江夏郡之外的其它五个郡。刘备与刘琦,战战兢兢的窝在江夏郡不知该如何是好。刘备当时还打算,若江夏保不住,他就南下去交州,总之就是誓死不屈于曹操。

幸好当时东吴派鲁肃出使荆州,他原本要去的南郡。但走到半路上时,听说南郡已经投降了曹操,便留在了江夏郡(东吴去南郡要经过江夏),与刘备讨论结盟一事。

后来,孙刘联军结盟,共同对付曹操。这便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率主力退回北方,留下几万人交由曹仁指挥,驻守南郡。

为了收复南郡,并将曹操的势力驱逐出长江以南,周瑜与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负责围攻江陵城,关羽负责阻击襄阳的曹军南下增援。孙刘联军在围攻江陵一年后,曹仁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放弃了江陵,退回襄阳。于是半个南郡便归了东吴。注意!周瑜只是攻占了江陵,收取了半个南郡,南郡还有一半在曹操手上

在周瑜攻江陵城,关羽打阻击的同时。刘备表举刘琦为荆州刺史,并以刘琦的名义对荆南四郡进行安抚。于是原本投降了曹操的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四郡太守便直接投降了刘备。至于没抵抗的原因,很简单:四郡本身的实力不强,难以搞割据。而周瑜取了江陵,刘备占江夏,荆南四郡与曹操的陆上联络被孙刘联军给隔断了。打又打不赢,不投降还能怎么办

这乍一看,赤壁之战后,东吴取江陵,刘备取荆南四郡。是0.5比4的结局,刘备赚了大便宜。但是本文的前面已经反复说过了,荆州的第一战略要地是南阳郡,第二战略要地是南郡。其余的五个郡,在战略价值方面都不如这两个郡。



而这两个郡,一个半握在曹操手上,还有半个捏在周瑜手里,这无疑就是掐住了荆州命门,也卡住了刘备发展壮大的脖子。

于是刘备向孙权提出请求,能不能把江陵的治理权交给他,作为交换,他可以拿江夏郡作为交换。

一开始时,孙权很犹豫,周瑜也不想借。因为孙权、周瑜心里都明白,江陵是北上襄阳,西进益州的战略要地,若是把江陵交给刘备这种人,东吴亏大发了。

但是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要借不想借的关键当口,有两件事情帮助了刘备。

第一件事是周瑜突然病死了,他是东吴的鹰派领袖。一直有吞并刘备势力,吞并益州的雄心壮志。只可惜,他突然病死了。

第二件事是曹操自赤壁大败后,在淮河操练水军,打算直攻江东,收拾孙权。因此东吴也就需要收缩兵力,全力保卫江东。

于是在最后由鲁肃出面,将半个南郡(还有一半在曹操手里)借给了刘备。当然了,作为回报,刘备也把江夏郡送给了孙权。并且承担了曹操对东吴西面的军事压力。孙刘两家的这一借一送,便是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

从结果上来看,刘备赚了点便宜。因为他获得了西联巴蜀,北上中原的战略要地。孙权虽然亏了点,但也无可奈何。曹操发誓要灭了江东六郡,孙权的军事压力很大。他没有能力在防守江东的同时,还要兼顾南郡。所以说,孙权借荆州(借江陵),这本来就只是一场利益交换,谈不上孙权善心大发。他也是为了自己着想。

最后做个总结:荆州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包括了七郡在内的大荆州概念,一个是以荆州刺史驻节所在地的小荆州概念。在东汉中后期,南阳郡是刺史驻节地,所以南阳便代指荆州;后来军阀混战,南阳脱离荆州,南郡便接替南阳郡,成为新的刺史驻节地。而南郡又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城市:北面的襄阳和南面的江陵。赤壁之战后,南郡也被一分为二,北面的襄阳归了曹操,南面的江陵归了孙权。我们熟知的借荆州,其实就是指得借江陵城

至于说刘备取荆州,这是没有的事。赤壁之战后,刘备确实降服了荆州南部的四郡。但是荆南四郡的战略价值不高,所以刘备后来便又从孙权手上借到了江陵,最终实现了自己西联巴蜀,吞并益州的战略规划。


Mer86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刘备并无多少兵马。在他入驻荆州时期,刘表一直提防他,严格限制了他的兵力。一直到赤壁之战爆发,刘备麾下的将士都不足三千人,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穷酸的诸侯。虽然赤壁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是其中得益最大的却是孙权,刘备根本分不到多少胜利果实。也就是说,一直到赤壁之战结束,刘备的势力都没有显著的增长,和孙权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是鲁肃 请求 东吴借给刘备荆州五郡的。让刘备代表刘表来实现鲁肃版的三分天下。。后来他占了一段时间。之后夺了蜀地。。还了东吴两郡。。而且。。你要知道。荆州是四面通天下的。。很难守,只不过是商业价值好。如果有实力。占据了咽喉。四面皆可出兵。


7080后小人书连环画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曹操不败的神话最终破灭,统一天下的日子遥遥无期。而刘备趁着曹操失败,赤壁之战结束后开始浑水摸鱼,很快便占据了荆州,成为了当时风头最盛的超级霸主。但是在这里一直有一个疑点,为什么刘备能抢先孙权一步拿下荆州呢?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刘备并无多少兵马。在他入驻荆州时期,刘表一直提防他,严格限制了他的兵力。一直到赤壁之战爆发,刘备麾下的将士都不足三千人,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穷酸的诸侯。虽然赤壁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是其中得益最大的却是孙权,刘备根本分不到多少胜利果实。也就是说,一直到赤壁之战结束,刘备的势力都没有显著的增长,和孙权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按道理来说,这种情况下刘备仅靠麾下的三千将士能偏安一偶都十分勉强,更别提夺取荆州了。在这里小编不是诋毁刘备,而事实上当初他真的没有多少军队,东吴再差劲七八万大军还是有的,与刘备有几十倍的差距。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仅有三千兵马的刘备夺取了荆州,坐拥几万大军的孙权反而无功而返,这是不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于是,小编仔细翻阅过一些记载,弄清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之谜终于能浮出水面。

这件事便要从刘表在世的时候说起,这个老好人丝毫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只想着偏安一偶。但是老天注定无法让他享受太平生活,欺负他的人很多,其中动作最大的便是袁术和孙坚。老虎不发威,他们好像真的将刘表当成了一只病猫。终于,刘表在忍无可忍之下设计诱杀了孙坚。荆州和江东难以化解的仇恨也就此结下了。有些人说,这都是刘表干的,和荆州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刘表在世的时候最倚重的便是荆州氏族,说句难听的荆州的氏族甚至能左右刘表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刘表杀死了孙坚,明眼人都知道背地里必然有荆州氏族的挑唆。而这也是为什么刘表去世以后,蔡瑁等人从来没有想过和孙权联手抗曹的原因。毕竟双方结下的梁子太深,甚至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所以虽然赤壁之战孙权取得了胜利,但是在荆州根本得不到氏族的支持,那么想站稳脚跟也是难上加难。而刘备便不一样了,他已经在荆州呆了七八年,并且汉室宗亲,以仁为本,相比之下荆州的氏族更愿意选择刘备。

其次在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人,那便是诸葛亮。很多人以为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的寒门子弟,而这是对他最大的误会。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也是豪门望族出身,其父曾是东汉的光禄大夫,属于位高权重的一类人,当时在琅琊郡的影响力非常大。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是寿司的骆驼比,诸葛亮依旧属于氏族这个圈子里的人物。

并且诸葛亮在南阳定居之后,和荆州八大氏族的关系异常密切。他有两个姐姐,大姐嫁入了蒯氏家族的长子,二姐嫁给了庞氏家族的嫡系继承人,而诸葛亮自己又成为了黄氏家族的女婿,当了司马徽的徒弟。在当时,荆州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庞德公,黄承彦,蒯良,蔡瑁,司马徽。而诸葛亮背后便有其中四位大人物的支持,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完全有资格左右荆州的局势。

刘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屡次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很多人觉得刘备是爱才,其实这种理解真心有些偏执,天下有才能的人很多,而诸葛亮并未显漏真本事,哪怕刘备真的爱才也不可能会低三下四屡次邀请诸葛亮。真正促使他拜访诸葛亮的原因,无非是看中了他手里的人脉。正因如此,诸葛亮投靠刘备以后发动自己的人脉圈,刘备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也不意外。这也正应了刘备的那句话:得孔明,便是如鱼得水。

傲骚娇


首先有一点需要澄清,刘备拿下的荆州地盘,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荆州,而他拿下荆州的手段,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夺取,过程还是有一些的,因此轻而易举四个字,还不是特别恰当。


赤壁之战后,孙权趁着大胜之威,派遣周瑜进攻荆州的治所——南郡(江陵),而刘备此时则上表朝廷,推举刘表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以刘琦的名义,去收取荆南四郡,估计他忽悠孙权,说自己去开辟第二战场,从南方威胁驻守在江陵的曹仁,史料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吴录》: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入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刘备说把张飞借给周瑜打曹仁,让周瑜借两千兵马给自己,从夏水截断曹仁的后路,既然能下水,那肯定是东吴的水军,可除了这条史料以外,并没有记载刘备参与过南郡之战,张飞也从没去过周瑜帐下。

那么我觉得有这么一种可能,就是刘备名义上是借水军打曹仁,但实则却是利用周瑜的水军作掩护,把自己江夏的水陆部队拉到了荆州南部,自己则率本部人马,去攻占了荆南四郡。


四郡的人对于赤壁战事肯定有所耳闻,刘备此时兵马虽然不算多,大概一万左右,但战斗力比起四郡还是较强的,各个击破并不难,且他头顶汉室宗亲的名号,只要再添油加醋,进行宣传攻势,把自己说成赤壁的主战角色,打败了横行天下的曹操,荆南又无厉害的角色,各处一地,自然望风归顺。当然,这一段我有点臆想了,但史书上对于征服荆南四郡,都只是只言片语,可见过程的确十分顺利,没什么曲折的故事可讲。


但此时刘备以武力夺取荆州的步伐也就到此为止了,南方交州他还没实力去碰,北边曹仁跟周瑜还打得昏天黑地,于是他必须改变对荆州的策划,从豪夺变为巧取。

巧取是需要时机的,但机会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备做的准备就是,令诸葛亮总督后勤,充实兵力,把吞并的地盘转化为真实力,然后把大本营设在在一个叫公安的地方,隔江观望南郡的战事。


这样,从实力和名义上来说,刘备比赤壁刚刚胜利的时候自己,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可以对荆州的争夺有一定的参与度了,不过事态变化很快,马上周瑜攻克了南郡,刘琦又病死了,州郡的治所都在周瑜手里,自己没了对荆州的名分,很被动。


于是他去见孙权,进行政治利益的交换,他推举孙权当徐州牧,而让孙权承认自己为荆州牧,并以割让江夏的条件去“求都督荆州”,其实孙权能借给他的也就是周瑜刚打下来的南郡,但这个意思表达地可能委婉了,生出了以后双方对荆州占领各执一词的分歧局面。

也正是在这次见面中,周瑜写信给孙权,让他扣下刘备(事后刘备还向过庞统确认过有没有这事,说自己当时去的确是太危险了,但不得不去),群臣也多有此建议,唯有鲁肃坚持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不仅让孙权保全刘备,还提议将南郡借给刘备使用。


孙权最后的决定是——借,不仅借南郡给刘备,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哪怕多年后孙权对此后悔得要死,觉得不应该听鲁肃的,但当时他的确是出于各种考量,把好不容易打下的南郡借给了刘备。


自此,刘备算是初步占领了荆州的大部分,只有北边襄阳等部分,还在曹操手中。

——————————————————————————————————————

我是《逆三国志》作者郑勋

这是我回答的第30个三国问题啦

本号专注三国历史领域,欢迎小伙伴们长期关注~~~

评论留言都会认真回复的~~~~


正说三国


错,刘备并没有拿下荆州,而是换来借来的!在曹操南下以前整个荆州实际上都是刘表的,刘表死后应该归刘表长子刘琦所有。但是由于曹操的占领使得襄樊跟南郡被切了出去,这时候刘琦的地盘就被切成两块,一个在江夏,一是在汉下九郡。后来孙权跟曹仁打仗打了一年多,最终从曹仁处夺回了南郡。这时候孙权却想着假如刘备跟曹操结盟的话,那么南郡就会被彻底包围,所以孙权提议用南郡跟刘备换江夏。而这时候的刘备恰好想要自立门户,他毒死了刘琦,怕东窗事发江夏人饶不了他,所以便同意跟孙权交换领土,这是换来的部分,所以孙权说荆州全是东吴的也不对,至少南郡不是。

第二部分则是刘备借来的。当时赤壁之战时孙权军曾俘虏了一万多名荆州降兵,这些人是随蔡冒刘崇投降曹操的,现在又投降孙权了,按理应该释放回家的,所以孙权就做了顺水人情,送给刘备,让他们加入刘备队伍,为的是共同抗击曹操。当然这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刘备必须交出南荆州的主权,但是允许刘备借住直到取川为止,刘备答应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刘备借荆州,实际上借的只是汉下九郡的控制权。


优己


错,刘备并没有拿下荆州,而是换来借来的!在曹操南下以前整个荆州实际上都是刘表的,刘表死后应该归刘表长子刘琦所有。但是由于曹操的占领使得襄樊跟南郡被切了出去,这时候刘琦的地盘就被切成两块,一个在江夏,一是在汉下九郡。后来孙权跟曹仁打仗打了一年多,最终从曹仁处夺回了南郡。这时候孙权却想着假如刘备跟曹操结盟的话,那么南郡就会被彻底包围,所以孙权提议用南郡跟刘备换江夏。而这时候的刘备恰好想要自立门户,他毒死了刘琦,怕东窗事发江夏人饶不了他,所以便同意跟孙权交换领土,这是换来的部分,所以孙权说荆州全是东吴的也不对,至少南郡不是。

第二部分则是刘备借来的。当时赤壁之战时孙权军曾俘虏了一万多名荆州降兵,这些人是随蔡冒刘崇投降曹操的,现在又投降孙权了,按理应该释放回家的,所以孙权就做了顺水人情,送给刘备,让他们加入刘备队伍,为的是共同抗击曹操。当然这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刘备必须交出南荆州的主权,但是允许刘备借住直到取川为止,刘备答应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刘备借荆州,实际上借的只是汉下九郡的控制权。


农村小涛


标准回答:赤壁大战后,周瑜与曹仁在争夺南郡,刘备利用这个机会从夏口出兵夺取了长江以南的四个郡,因为刘备手中有张王牌-刘表的儿子刘琦,在子承父业的古代,刘琦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四个郡。一年后,曹仁战败退守襄阳以北的南阳郡,周瑜夺取了汉江与长江之间的南郡,结果发现自己的南郡夹在曹仁与刘备之间,而且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口水路陆路的连接点夏口也控制在刘备手里,这时周瑜病死,南郡有得而复失的危险,主张孙刘联盟的鲁肃说服孙权与刘备合作用南郡交换夏口,至此刘备得到荆襄5郡,孙权得到江夏郡的南部,曹仁控制着南阳郡及江夏郡北部。



牛牛21265362


当年赤壁之战,孙刘乃是同盟。

故此曹操战败后,孙刘就席卷了荆州。

孙权的兵马主要是集中在湖北地区,和曹操对峙。而刘备就趁机占领的湖南地区。

所以当年荆州大部分地区,都在孙刘的手里。

但是刘备当年兵力很弱,孙权完全可以吞并刘备。

因为曹魏虎视眈眈,故此孙刘联盟依旧有效。

刘备答应孙权,荆州暂住,等以后有了安身之所就离去。

而孙权也默许了刘备在荆州的军事行动,并且周瑜还割让了半个南郡给刘备。

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来历了!


潇湘夜雨l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曹操不败的神话最终破灭,统一天下的日子遥遥无期。而刘备趁着曹操失败,赤壁之战结束后开始浑水摸鱼,很快便占据了荆州,成为了当时风头最盛的超级霸主。但是在这里一直有一个疑点,为什么刘备能抢先孙权一步拿下荆州呢?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刘备并无多少兵马。在他入驻荆州时期,刘表一直提防他,严格限制了他的兵力。一直到赤壁之战爆发,刘备麾下的将士都不足三千人,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穷酸的诸侯。虽然赤壁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是其中得益最大的却是孙权,刘备根本分不到多少胜利果实。也就是说,一直到赤壁之战结束,刘备的势力都没有显著的增长,和孙权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

按道理来说,这种情况下刘备仅靠麾下的三千将士能偏安一偶都十分勉强,更别提夺取荆州了。在这里小编不是诋毁刘备,而事实上当初他真的没有多少军队,东吴再差劲七八万大军还是有的,与刘备有几十倍的差距。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仅有三千兵马的刘备夺取了荆州,坐拥几万大军的孙权反而无功而返,这是不是一件很蹊跷的事情?于是,小编仔细翻阅过一些记载,弄清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历史之谜终于能浮出水面。

这件事便要从刘表在世的时候说起,这个老好人丝毫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只想着偏安一偶。但是老天注定无法让他享受太平生活,欺负他的人很多,其中动作最大的便是袁术和孙坚。老虎不发威,他们好像真的将刘表当成了一只病猫。终于,刘表在忍无可忍之下设计诱杀了孙坚。荆州和江东难以化解的仇恨也就此结下了。有些人说,这都是刘表干的,和荆州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刘表在世的时候最倚重的便是荆州氏族,说句难听的荆州的氏族甚至能左右刘表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刘表杀死了孙坚,明眼人都知道背地里必然有荆州氏族的挑唆。而这也是为什么刘表去世以后,蔡瑁等人从来没有想过和孙权联手抗曹的原因。毕竟双方结下的梁子太深,甚至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所以虽然赤壁之战孙权取得了胜利,但是在荆州根本得不到氏族的支持,那么想站稳脚跟也是难上加难。而刘备便不一样了,他已经在荆州呆了七八年,并且汉室宗亲,以仁为本,相比之下荆州的氏族更愿意选择刘备。

其次在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人,那便是诸葛亮。很多人以为诸葛亮是躬耕于南阳的寒门子弟,而这是对他最大的误会。据史书记载,诸葛亮也是豪门望族出身,其父曾是东汉的光禄大夫,属于位高权重的一类人,当时在琅琊郡的影响力非常大。虽然后来家道中落,但是寿司的骆驼比,诸葛亮依旧属于氏族这个圈子里的人物。

并且诸葛亮在南阳定居之后,和荆州八大氏族的关系异常密切。他有两个姐姐,大姐嫁入了蒯氏家族的长子,二姐嫁给了庞氏家族的嫡系继承人,而诸葛亮自己又成为了黄氏家族的女婿,当了司马徽的徒弟。在当时,荆州影响力最大的便是庞德公,黄承彦,蒯良,蔡瑁,司马徽。而诸葛亮背后便有其中四位大人物的支持,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完全有资格左右荆州的局势。

刘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屡次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很多人觉得刘备是爱才,其实这种理解真心有些偏执,天下有才能的人很多,而诸葛亮并未显漏真本事,哪怕刘备真的爱才也不可能会低三下四屡次邀请诸葛亮。真正促使他拜访诸葛亮的原因,无非是看中了他手里的人脉。正因如此,诸葛亮投靠刘备以后发动自己的人脉圈,刘备能轻而易举拿下荆州也不意外。这也正应了刘备的那句话:得孔明,便是如鱼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