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於非闇曾在北京《晨報畫刊》上發表《南張北溥》一文,說“論入手二爺是高於八爺的,論風流,八爺未必不如二爺”,語氣中看,當時地位,溥二爺是要高於張八爺的。當時,張大千承此與溥二爺相提並論的美譽,哪敢不推不讓?他趕緊說:不如改“南吳北溥”,“北溥”不用說是舊王孫溥儒,“南吳”,做過湖廣總督、清代金石大家吳大澂的孫子吳湖帆是也!張大千認為,1940年代的中國,只有“兩個半畫家”,一個是溥心畬,一個是吳倩庵,半個則是謝稚柳。為什麼是半個?因為謝稚柳的哥哥謝玉岑已去世,徒留遺憾在人間,“半個”表示的乃是缺憾之意了。

雖是因自謙而推讓,但“兩個半”無疑也是張大千一生極為推重之人。

今天本號要推的就是張大千眼中“兩個半畫家”的精品。

溥心畬:舊王孫! 真隱士!

人多讚譽溥儒是“詩書畫三絕”,溥儒自己倒不以為然,他甚至不喜歡別人稱他是“畫家”,他向以經史國學為自我期許,書畫於他而言,“餘事”而已。他曾自我評價說,個人功夫首推經史,然後是詩,其次是字,畫列在末位。

但偏偏“餘事”倒成為他後來的“衣食”所倚,這也算博學後的“無心栽柳”了。

溥儒很早便顯露他的個人才華,8歲那年慈禧太后壽誕,溥儒第二次應召朝見太后,慈禧太后問他是不是會做對聯,他應聲而答,當場作了一幅五言壽聯,把慈禧太后樂得,直誇他“本朝神童”。

清朝自馬上得天下,文治、武功絕不偏廢,對王室子孫教育要求極嚴格,往往延請宿儒當老師,自小即養成黎明初起,掌燈讀書,日出上學堂,放學後再讀書至半夜,無論寒暑的習慣。作為恭親王之孫,溥儒亦不例外,“琴棋書畫詩酒花美學”的傳統正脈從小即根植於心,這恐怕也是旁人比不了的。或許可以說,溥儒的書畫是頂級的學養,天生的靈氣,加上恭王府的頂級收藏長期養成的。

溥儒自小師從湖南僧人永光法師(字海印,王闓運入室弟子)學習書法,初習顏真卿、柳公權的大楷,尤其熟練柳的《玄秘塔碑》、裴休的《圭峰碑》,又學秦篆、漢隸、魏碑,繼而仿效晉人、唐人的小楷,尤其得王羲之《遊目碑》、褚遂良《枯樹賦》、顏真卿《告身碑》、懷素《苦荀帖》的真髓。張伯駒曾看得比性命還重的西晉陸機《平復帖》,曾經就是溥儒舊藏,溥儒曾反覆臨摹,深得其中三昧。

在溥儒心中,今人之畫是比不過古人的,對他而言,看得多,臨摹家中所藏古人名畫也許是他最好的師承。比如,溥儒喜歡畫猿,這跟他曾藏有北宋易元吉的《聚猿圖》大有關係。此件後來成為日本阿部房次郎的重要藏品,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易元吉 《聚猿圖》卷,北宋,絹本水墨(局部)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啟功曾在溥心畬所作《松猿圖》上題有:“心畬公家藏宋易元吉《聚猿圖》小卷,有錢舜舉題尾,至精之品也。公喜畫猿實有所資……”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溥儒 松猿圖

設色絹本 鏡片

34×25cm

1927年,賃居北平的張大千經陳三立介紹與溥心畬相識,此後兩人時相往返。少年啟功曾親眼目睹兩位大咖運筆如飛、你來我往的“鬥法”場面,堪稱驚心動魄,又心悅誠服。

溥儒未及弱冠便遭受王朝的覆滅,山河鉅變的遺民心態一直隱藏在他的詩書畫裡,甚至可以說,詩書畫是他最理想的逃亡之所,學養深厚如他深知大勢之不可逆轉,故從無復辟之想,甚至對有此想頭的王室成員頗不以為然。他也始終與民國及民國顯要保持著距離,他通過紙和筆訴說他的隱逸、他的高潔、他的蕭疏。

溥儒山水多淡雅,用色以淺絳見長,青綠往往也反覆渲染,使之淡而又淡,有渾然無跡之感,而又逸氣橫生,誠如於非闇所言,“溥二爺是寫狀野逸的”。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溥儒 晴雲仙閣

設色紙本 鏡片

131×65cm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溥儒 江上歸舟

設色紙本 立軸

118×49cm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溥儒 松澗鳴秋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29×64cm

吳湖帆:蘊藉山水,鬧紅一舸

比之舊王孫溥心畬,吳倩庵又是另一種收藏兼書畫大家的極致。誰又能與王室收藏比銀子呢?但研究和臨習之勤,吳湖帆是不在話下的。在20世紀的中國藝術史上,吳湖帆是另一個“文化孤本”般的存在。

金石家爺爺吳大澂給他留下是一座金玉滿眼的富礦,妻子潘靜淑又帶來了“貴潘”家豐厚的藏品。跟舊王孫溥二爺不同,他是有心要在書畫和鑑定方面稱雄一方的,於是,他用力至深於詩詞、書畫、鑑賞等諸多方面。作為一個研究傳統繼而有所創新的大家,他與當時畫壇流行中西融合的改良派決然不同,吳湖帆以清逸明麗,雅腆靈秀,似古實新,獨樹一幟的畫風,成為海上傳統一脈的新高峰,而他的弟子更是薪火相傳,當年人才濟濟的上海中國畫院,曾被戲稱為“吳湖帆的班子”。 如果沒有後來的亂世,這個蘇州貴公子審美傾向中的“江南風味”應該更為雋永綿長吧。

張大千與吳湖帆訂交於1930年代初,對倩庵山水,他是折服不已。多年以後,成為“全球通”的張大千在被問及中國畫家時,曾說:“若讚我所畫人物為三百年來一人,爰或不多讓。若言山水,則有湖帆兄在,吾豈敢!”對吳湖帆的山水,大千是景仰的。

崇正秋拍以吳湖帆的山水扇面最為旖旎蘊藉,數把成扇均為一字一畫,畫是吳倩庵所作,而字有袁克文、陳寶琛、李宣倜、諸德彝等諸名家,更有兩把原是篆刻大家陳巨來舊藏。儘管後來,吳、陳之間頗有誤解,但吳湖帆在陳巨來篆刻事業的起步階段,卻是諸多提攜的。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吳湖帆 鬧紅一舸

設色紙本 鏡片

18.3×51cm

著錄:《吳湖帆年譜》第254頁,王叔重、陳含素編著,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

而吳湖帆作於1938年夏天的《鬧紅一舸》的荷花扇面,上鈐有“鬧紅一舸”印章,這是吳湖帆畫荷時常用的一方章。此章頗有來歷,原是張船山與陳曼生於杭州虎丘遊玩,聽得有女郎歌《鬧紅一舸》,陳曼生喜其歌詞清麗,於是刻了“鬧紅一舸”印章,時移世易,此印章後來被吳湖帆潘靜淑的梅景書屋收入。1950年代,吳湖帆與周錬霞訂交,曾將此印送予周錬霞,可惜文革中不知所蹤。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吳湖帆 畫扇骨

31.2×2cm×2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局部)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王漁澤詩意圖 吳湖帆、陳寶琛(書法)

設色紙本 成扇

18×50cm

出版:《百年精奇(一)·陽柳軒藏中國書畫名家精品》,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年7月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山村雲樹 吳湖帆、錢崇威(書法)

設色紙本 成扇

19.8×60cm

注:朱昌言舊藏

出版:《萬松金闕—朱昌言藏吳湖帆書畫目錄》P43,朵雲軒出版,2014年。

著錄:《吳湖帆年譜》第455頁,王叔重、陳含素編著,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擬董其昌山水 吳湖帆、李宣倜(書法)

水墨紙本 成扇

17.5×50cm

出版:1、《吳湖帆扇面選》P62,上海書畫出版社,1991年。

2、《吳湖帆畫集(下卷)》P267,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5年。

著錄:《吳湖帆年譜》第492頁,王叔重、陳含素編著,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看梅圖 吳湖帆、袁克文(書法)

水墨紙本 成扇

18×51cm

上款人為陳巨來。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赤壁賦圖 吳湖帆、褚德彝(書法)

設色紙本 成扇

17×50cm

上款人為陳巨來。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吳湖帆 行書七言聯

水墨紙本 立軸

130×31.5cm×2

謝稚柳:兩個黃鸝鳴翠柳

1924年,在上海文人雅集的“秋英會”上,張大千結識謝玉岑。謝玉岑才華橫溢,是著名詞人,也是書畫家。兩人一見如故,引為知己。張氏兄弟作畫,謝玉岑賦詩,在當時藝壇常傳為佳話。謝玉岑英年早逝,大千為之嘆惋。

謝稚柳是謝玉岑的弟弟,同樣才華橫溢,他的花鳥清新明媚,頗有宋畫的趣味,與張大千彼此賞識,曾一起敦煌臨摹壁畫。在工筆花鳥一脈,兩人均上接宋元旨趣,但大千富貴,稚柳清新,各異其趣,各領風騷。

而謝稚柳在山水畫上所慣用的落墨法,旖旎多姿,為世所重。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謝稚柳 黃鸝翠柳

設色紙本 立軸

163×82cm

溥儒、吳湖帆、謝稚柳:張大千眼中的“兩個半畫家”

謝稚柳 山水

設色紙本 鏡片

88×48cm

上款人楊可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