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兩杯奶茶夠咱家一天飯錢”有多少年輕人被哭窮綁架了自由?

過生日,爸爸對孩子說,“你這頓肯德基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錢”。

在爸爸眼中,自己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簡單的一句話,既表明了家庭的經濟狀況,教育了孩子要勤儉節約;又塑造了一個儘量滿足孩子需求的慈父形象,表達了父親對孩子的愛。

然後呢?

孩子接受到這些訊息了麼,未可知,但是孩子吃這炸雞的心情變得很糟糕卻是一定的。

反覆的強調掙錢辛苦不容易等,一開始可能會覺得要節約,但聽多了反而會對工作產生恐懼感,認為自己沒能力掙到錢。

“你這兩杯奶茶夠咱家一天飯錢”有多少年輕人被哭窮綁架了自由?

本來孩子只是想開開心心地吃一頓大餐,結果卻演變成了一場說教,最後還要帶著愧疚感。

其實父母完全沒必要這樣,決定權在你們手上,如果覺得負擔不起,太浪費,那就果斷拒絕,既然能夠負擔得起,並且決定要滿足孩子,那就不要在孩子最開心的時候給他添堵。

硬生生把一段幸福的親子時光變成一場思想教育課,不僅沒用還有害。

這種教育方式,對熊孩子來說沒有用,對懂事的孩子來說,只會加劇他的自卑感。

為什麼說是加劇,因為孩子是很敏感的,很容易就察覺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

別人家的父母都開著豪車接送孩子,而他是做電瓶車上學;

別人家的孩子穿的是嶄新的名牌鞋子,而他穿的是在街邊隨便買的假鞋;

別人家的孩子放假會出國旅遊,而他只能回奶奶家玩... ...

即使你不說,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條件差。

“你這兩杯奶茶夠咱家一天飯錢”有多少年輕人被哭窮綁架了自由?

你以為這是一件小事,卻不知道它可能給孩子帶來一輩子的心裡陰影,就像我們總是不理解老人家為何總是迂腐,頑固,好的東西要放到壞了才吃,沒用的垃圾也往家裡撿,無論怎麼規勸也阻止不了,因為這是他們那個年代,幾十年切膚貧苦的生活所帶來的後遺症,可是在2018年的今天,你再用“貧窮”給孩子戴上枷鎖,除了讓他痛苦,還能帶來什麼呢?

我父母也是這樣子,從小就對我灌輸家裡很窮,不要亂花錢的觀念,導致我在花錢這個事情上,特別的猶豫糾結,不是最便宜的就堅決不買,如果買貴就有很深的罪惡感,覺得自己不配用這麼好的東西,如果有理由且能退,我就會退掉。總是容易陷入到購物後悔的境地,怕自己有損失。

“你這兩杯奶茶夠咱家一天飯錢”有多少年輕人被哭窮綁架了自由?

殊不知為了找更便宜的東西,這件事情,讓我付出的沉沒成本很多,時間和精力也在流失中。活得太斤斤計較了,很難受。我是不會跟別人討價還價的,但會對自己要買的東西貨比三家。和朋友出去也會在心裡默默計算花了多少錢,去旅遊什麼的,也是找理由推掉。身而為人,這麼小氣,我很慚愧!可是朋友也會關心我存了多少錢,可能這才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吧,錢不多,但不敢花的時候,又感覺自己跟沒錢一樣。

而像我這樣,被這種“哭窮”式教育所荼毒的人並不在少數。

“當哭窮成了常態,在家連叫杯奶茶外賣都是罪惡”

我媽從我二年級的時候就說家裡沒錢,他如何如何辛苦,我還小誒,我懂什麼,我真是一件玩具都沒有,看著別人玩,別人借給我玩還得小心翼翼的,生怕搞壞,不能純粹的玩耍,然而我奶奶吃頓飯的時候就說這個今天買了幾塊錢的魚啊肉啊,搞得我吃飯都吃不好,到現在長大了,晚上饞了想喝杯奶茶,叫個外賣都偷偷摸摸,被父母看見,他們就會不停絮叨,一杯水就能做一天飯,非要這麼饞,讓我喝得痛苦不堪良心不安,現在每一天都盼著什麼時候能搬出去獨立生活。

“你這兩杯奶茶夠咱家一天飯錢”有多少年輕人被哭窮綁架了自由?

“看不見的貧窮,讓我從小就陷入了自卑”

是啊,會產生很深的自卑感。父母文化低,自小我就從他們言語舉止中知道我們家很窮,每當與同齡人相處,都極度自卑。

當我陪弟弟去看書,看著他拿著一本圖書滿眼渴望,卻首先去看價格,然後低聲說“好貴啊”時,我好難過。這像極了當初的我,和現在的我。

一定要好好努力,父母給不了的,要自己去爭取。

“你這兩杯奶茶夠咱家一天飯錢”有多少年輕人被哭窮綁架了自由?

“我以為自己獨立了一切都會好,卻發現貧窮已經深入我的骨髓”

賺錢後第一次自己去逛超市,揣著自己賺的錢,看著超市裡琳琅滿目的零食,明明每一樣都想吃,卻總是想到“有必要嗎?該買嗎?是不是太貴了”一圈逛下來空著手走出了超市,茫然了一會之後,突然對父母產生了強烈的憤怒。

我從未曾貧窮,卻被教成了一個只有吃剩飯玩破爛穿舊衣才能心安理得的……垃圾人。後來回老家,我媽給我叫了幾個菜回家吃,每天噓寒問暖,讓我十分不適應,我勉強問了句是何原因,她告訴我,最近看到了一個特別窮的親戚的生活方式,看到他家的孩子明明髒兮兮破破爛爛,卻從來是想吃什麼吃什麼,大魚大肉沒斷過,突然覺得虧待了我。我愕然,無語,苦笑。

“你這兩杯奶茶夠咱家一天飯錢”有多少年輕人被哭窮綁架了自由?

直到今天,我爸給我錢的時候都會念叨半天家裡困難云云,我早已知道那不是真話,卻只能配合他表演一波,我知道那表演毫無意義,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一個長輩多餘的教育心,總覺得這裡不教育就缺了什麼。當然了,他自己是反應不過來這是多麼大的傷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