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大揭祕》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甌越地圖(秦)

由於缺乏文字記載,史前至商周時期賀州的歷史十分模糊。一般只是籠統地認為先秦賀州屬於西甌越國。因為秦代平嶺南時,秦軍主將尉屠睢是被西甌君組織力量擊殺的。但西甌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它至多隻是一個部落聯盟。在古代,長三角、五夷山、五嶺和嶺南這一大片區域都被稱為越地,這裡部落林立不計其數,故稱百越。在百越之中有一支越人以善於燒製幾何印硬陶而著名,這種陶器在古代叫“甌”,故此,這支越人就叫甌越。而甌越之中,又有東甌和西甌之分,一般長三角和武夷山地區的稱為東甌,五嶺地區及嶺南的廣東和廣西東部地區稱為西甌。在西甌之中還有諸如黑齒、雕題、蒼梧、零陵等許多不勝枚舉的部族,有些部族到今天甚至連名字都已經被遺忘。隨著考古資料的積累和相關歷史研究的深入,三皇五帝至先秦時期在賀州的古蒼梧王國被漸漸地揭開了神秘面紗。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幾何印紋硬陶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幾何印紋硬陶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從1991年賀州平桂區沙田鎮龍中山崖墓葬發現了以青銅神獸尊為代表的一批先秦時期的文物以來,迄今在沙田河流域已先後出土了先秦時期的文物六個批次。這些出土文物顯示了許多此前不為人知的歷史信息:

幾何印紋硬陶、青銅短劍、斜支足鼎等越式文化特徵的器物出土量最大,說明先秦時期賀州文化以越文化為主要特徵。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蒼梧文化區中的特有器物東周青銅叉形器。郭建軍供圖


蒼梧文化區中的特有器物東周青銅叉形器。郭建軍供圖

而這裡出土的青銅釵形器、有段銅簇、青銅箕形器則不見於國內其它考古遺址,是一種獨特文化下使用的獨特器物,這說明賀州是百越族中擁有獨特文化表徵的群落。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蒼梧文化區中的特有器物東周青銅叉形器。郭建軍供圖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桂花

《山海經.南山經》對古蒼梧國的圖騰是這樣描述的:“招搖之山多桂,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其名曰徃徃,食人善走。”這就是古蒼梧國多山,山中盛產桂樹。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竹子

蒼梧國的圖騰形象是來自桂樹林中的一種動物,叫徃徃,象豬,伏行。賀州不僅產桂樹,還盛產桂竹,因此賀州一些山嶺至今仍保留桂嶺、大桂山等各稱。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麒麟尊

龍中山出土的神獸尊恰好就是豬足,與蒼梧部族的圖騰像豬的形象暗合。正常四足動物的前足膝部都向前突,但神獸尊的前足膝部卻向後反曲,這種形狀正好突出了徃徃伏行善走的樣子。《山海經.海內南經》還說:“徃徃,知人名,其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這又進一步指明以徃徃為圖騰的蒼梧族是分佈在舜葬九嶷山的西邊,而賀州正處於九嶷山的西南方向。《淮南子.原道》“九嶷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於是民人披髮紋身,以象鱗蟲。”這裡進一步說明九嶷山南部地區的人們喜歡將紋身圖案畫成鱗蟲――龍的樣子。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麒麟尊的足

龍中山出土的神獸尊恰好就是豬足,與蒼梧部族的圖騰像豬的形象暗合。正常四足動物的前足膝部都向前突,但神獸尊的前足膝部卻向後反曲,這種形狀正好突出了徃徃伏行善走的樣子。《山海經.海內南經》還說:“徃徃,知人名,其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這又進一步指明以徃徃為圖騰的蒼梧族是分佈在舜葬九嶷山的西邊,而賀州正處於九嶷山的西南方向。《淮南子.原道》“九嶷之南,陸事寡而水事眾,於是民人披髮紋身,以象鱗蟲。”這裡進一步說明九嶷山南部地區的人們喜歡將紋身圖案畫成鱗蟲__龍的樣子。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麒麟尊背上的蟠龍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麒麟尊背上的蟠龍

而神獸尊背部正好鑄有一條頭上長角、滿身披鱗的蟠龍。此外,史書上還說蒼梧國的周圍分佈有黑齒國、禽人國等。黑齒國主要是指廣東肇慶地區,因為在古代這一帶的人喜歡吃檳榔,把牙齒都染黑了,於是人們就以黑齒作為這個部族的標示。禽人國則是以鳥為圖騰的部族。神獸尊唇啟齒露,特別突出牙齒,從審美的角度看這對神獸尊的整體結構美有一定的影響。而且在鑄造技術上,特地澆鑄這些刻劃如微的牙齒,也增加了技術難度,但神獸尊的鑄造者們卻不計成本且神情專注地刻劃著無須刻劃的牙齒,只能說明他們是在一種思想觀念的支配下進行工作的,即將黑齒部族的牙齒予以藝術化表現。神獸尊的尾部也攀附著一隻鳥,這正好是禽人國的圖騰。之所以把周邊部族的圖騰都在神獸尊身上表現,說明蒼梧國與周邊的小國結成了聯盟,並且是這個聯盟體的盟主。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銅鼓

這裡出土了銅鼓。銅鼓在嶺表地區具備招集峒兵、發佈命令的功能,是一種典型的政治權力象徵。同時,這裡還出土了青銅蒺藜,說明這裡採取了以城址為據點的防禦性作戰。這兩類器物最終說明古蒼梧國出現了王權。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甬鍾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青銅器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青銅器

這裡出現了尊、罍、壺、鼎、鍾等祭祀用的禮器。其時掌管禮器,主持祭祀大禮的人也正是政權的掌握者。這說明蒼梧王國是王權與神權相互結合的政治模式。這種政治模式與先秦時期所分封的諸侯國是一樣的。而這又恰好印證了史書所載周初蒼梧被分封為諸侯國的事實。《荀子.儒效篇》、《逸周書.王會解》等載,周初分封諸侯,立七十一國,嶺表地區有雕題、黑齒、自深、倉吾、禽人等國。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甬鍾


這裡出土的銅鼓是石寨山型銅鼓,學者們普遍認為這一型銅鼓進入廣西地區是滇文化東傳的結果。這裡出土的貝幣來自海濱;銅盉、青釉擂缽是吳越文化的特徵器物;斜支足鼎、幾何印紋硬陶、短劍是南越文化的特徵器物;甬鍾、虺紋銅瓿、竊曲紋雲雷紋銅尊、銅罍帶有強烈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特徵。這眾多的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政治實體的器物匯聚在賀州說明古代蒼梧國是一個強大的政治實體。在古代,對外族貴重器物的擁有途徑無非四條:商業交換、政治實體間的相互貢納、賞賜和戰爭。但無論是那種方式,能夠同時和周邊各強大的政治實體相互交往併發生關係,其本身也必須有強大的政治實力為後盾,畢竟,弱國無外交。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舜帝


夏朝之前,以舜帝為代表的零陵部族和以帝俊為代表的蒼梧部族曾經發生過戰爭,最終零陵戰敗,舜帝戰亡。《史記.五帝本紀》稱舜帝“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歸葬九嶷,是為零陵。”《淮南子.人間訓》也有關於舜帝死蒼梧的記載。這裡的蒼梧之野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今天的梧州市蒼梧縣界,而應該是古蒼梧國的勢力邊界。由於蒼梧國與零陵國界鄰,而零陵又屬舜帝部落聯盟一方,舜帝戰亡後葬於蒼梧境內是不可能的,只能“歸葬”零陵。蒼梧與陵零的分界線在今天的江華縣、江永縣、富川縣和八步區的交界線上,而江華、江永古稱馮乘、謝沐,八步區古稱臨賀,它們與富川一樣均屬賀州,所以,舜帝駕崩的蒼梧之野其實就是指賀州的北部地區。梧州得蒼梧之稱,開始於秦未漢初南越王設立的蒼梧王國,在時間上要延後許久。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竹林


除考古材料和史載資料外,一些物種的名稱也可以證明賀州就是古蒼梧國。賀州原產一種竹子叫臨賀竹,是世界最大的竹子。晉代戴凱《竹經》、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都說,臨賀竹其杆之大,至有十抱,較之龍公竹更奇,出臨賀。晉代盛弘之的《荊州記》也說:“臨賀山中有二竹,大數十圍,有石四百丈,極方正,青如彈棋局,兩竹屈垂拂掃,石上絕元塵穢,未至,數十里聞風吹竹,如簫之聲。”晉代嵇含編撰的中國第一本植物誌《南方草木狀》則說:“大竹:交廣有竹,節長二丈,其圍一、二尺者,徃徃有之。”所有的史書都說大竹出賀州,而嵇含卻用蒼梧國的圖騰徃徃來作為賀州的地名,更是進一步說明古蒼梧國就在賀州。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翡翠鳥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翡翠鳥


蒼梧一詞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解》:“成周之會,倉梧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按《說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這裡記錄了古蒼梧王國的一個特徵:古蒼梧部族向周王繳納的貢物中有翡翠鳥的羽毛。說明蒼梧是一個盛產翠羽的地方。《桂海虞衡志》:“翡翠出海南,邕、賀二州亦有,臘而賣之。”由於過於偏遠,邕州與海南成為周朝的諸侯國幾乎是不可能的。嶺南出產翡翠鳥的三州之間,最有可能向周王貢納翡翠之羽的也就只有賀州了。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蒼梧人

民族調查資料也同樣支持古蒼梧王國就在賀州。在賀州富川縣的連山鎮、白沙鎮和湖南江華縣的河路口鎮有一支族群,他們自稱是“蒼梧人”。因為現在的蒼梧在梧州,而梧州的名頭比蒼梧要響亮,也有人改稱“蒼梧人”為“梧州人”。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蒼梧人

這支族群對蒼梧兩字尤其嚮往,河路口鎮上至今還保持有蒼梧街這個街名。這支族群的婦女服裝至今仍與眾不同,年青婦女喜穿藍色上裝,梳長辮並用紅頭繩圈在頭上,再用銀簪插定。出嫁後改梳髮髻,並改穿淡綠色上裝。天冷時,成年婦女都用自織的花頭巾折成三寸來寬的布條圍在頭上禦寒。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蝴蝶歌》


他們使用特有的方言,唱與眾不同的民謠《蝴蝶歌》。富川縣文物管理所的王國政老所長在一次採風中,甚至在古老的蝴蝶歌裡發現了這樣的歌詞:秦軍平嶺南的將領尉屠睢與這支現稱為“梧州人”或“蒼梧人”的先祖作戰,後來,他戰死於昭平的北陀城,頭顱在今富川縣城北街的大鼓廟示眾之後被扔進了昭平縣的黑龍潭。這說明“梧州人”的先祖曾經參與西甌君的部隊對秦軍作戰。

《歷史大揭秘》賀州原是蒼梧王國

《蝴蝶歌》


由於這個族群的文化特色過於濃厚,有人曾經認為他們是瑤族。但國家民委組織的專家組卻鑑定說他們是南方一支古老的漢族。雖然他們都自稱為“蒼梧人”或“梧州人”,但他們的族譜又都說自家先祖是約在唐宋時期從江西、山東、江蘇、浙江等很遠的地方遷來,沒有一個姓氏說自已是從現在梧州市或蒼梧縣遷來,這又說明這支“蒼梧人”像嶺南許多古老的原住民族群一樣,都將自已族譜中的祖源地附會成唐宋時期五嶺北部某些地區。在古代零陵國與蒼梧國的分界線上仍保留著一支與蒼梧縣或梧州市無關的蒼梧人,而且這支蒼梧人還擊畢了秦軍的統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這支族群就是古蒼梧國的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