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12岁的乾隆,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刘通晓---


乾隆十二岁那年是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皇帝当政的最后一年,康熙皇帝于当年冬去世。

康熙皇帝八岁继位,经历了三藩之乱,准部之变,晚年的诸子夺嫡,什么没经过没见过,何至于大惊失色到失态的程度?康熙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稳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康熙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更不可能一惊一乍。

关于康熙对孙子弘历幼年的喜爱这是乾隆自己大书特书的事。实际上康熙有一百三十多个皇孙,至少原来废太子的儿子弘晳就肯定比弘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喜爱。至于对弘历,也确实是留在身边养过,也赞过弘历生母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但这并不能说明是让康熙格外震惊、格外喜爱,说不定只是客气话。

如果说是因为看中皇孙弘历而传位给皇子胤禛就更不可能。朝鲜史料还说过“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问题是弘晳也没有阻止得了祖父废了父亲的太子之位。只可能是选中了父亲,儿子锦上添花。如果根本连他父亲都没选中,绝不可能为了儿子就传给他父亲。毕竟眼前的事比以后的事更重要。


沅汰


雍正元年,正月十一那一天,康熙帝晏驾不到两个月,雍正帝来到天坛参加祈谷大典,这也是他即位之后的第一次登临天坛。

回到紫禁城之后,他只把13岁的弘历一个人叫到跟前,指着桌子上的一块肉,说:“吃了吧”。

小弘历没问什么,他知道有些事不该问,尤其是不能问他皇帝老爸,默默地吃了。味道很一般,还是凉的,咬上去牙都冰得打冷颤,但他素来乖巧,吃完后,也没说话,就告退了。

弘历虽小,也知道父亲刚刚去祭拜的天坛事关江山社稷,那么这块肉一定有它的含义,他很可能已经明白,只有自己被叫到老爸面前吃这块肉对他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小家伙有这种感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从夏到秋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在避暑山庄陪着爷爷康熙,被“养育宫中”,他也知道,近百名孙辈中,这是只有太子长子弘皙才享有过的待遇,从圣祖爷爷与他朝夕相处的一点一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这份厚重的亲情。

弘历不知道的是,去年秋天从避暑山庄一回来,康熙帝就召见了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钮钴禄氏出身一个普通的满族官宦家庭,即便是嫁给了雍亲王,也没有人感受到她的特殊。她出身侍妾,没有出众的相貌、过人的谈吐,只有老建州女真人那种淳朴的活力、健康的体魄。据说在这次召见中,康熙帝看了钮钴禄氏整整半分钟,最后说出了一句“果然是有福之人!”

时光还得回到去年春天,弘历与康熙帝初次见面的那一刻。

那天,雍亲王在康熙帝亲赐给他的圆明园(那时候的圆明园还小,只有30公顷,雍正即位后才扩建)里接待了前来游玩的康熙帝,雍亲王邀请父亲的理由是来共赏牡丹,康熙作为秦汉以来在位最久的帝王,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里,也加紧了对接班人的考察工作。

这个胤禛嘛,在争储大战中似乎不显山露水,倒是迷恋修身养性,康熙不介意对胤禛再度考察一次。

胤禛在陪着老爸把酒临风之时,漫不经意的问了这样一句:“我家里您老这俩孙子,好像一直没有机会得窥圣颜呢。”

好啊,叫来看看!

康熙心里话,光你们这些儿子就够我操心了,这百十个孙子我也顾不过来不是?

当弘历和弘昼走到跟前的时候,康熙把酒杯放下了

此处插播吐槽一句,天知道题目为什么要说“惊得放下了”,康熙都快七十整寿了,还没那么嘚嗖嗖不着调吧,难道要康熙一直端着酒杯看他俩?

回到现场,康熙看着弘昼,中规中矩,倒是没有太多异样感觉,一看到弘历的时候,忍不住眼前一亮,感觉在他爱新觉罗氏的招牌眯缝眼中,仿佛被注入了一种奇妙的灵气,尤其是小家伙向自己行礼的时候,是既不局促,也不拖沓,无论是表情动作的衔接,把握的火候都刚刚好。

康熙看过之后,心下产生了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那是一种只有睥睨天下的王者才能捕捉到的感应,这个小家伙,也有王者之气!

来给爷爷背背书吧,弘历毫不怯场,指哪儿打哪儿,一字不差,清清朗朗,倒背如流。可把这老皇爷欢乐坏了,这孙子,有种!

胤禛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波澜壮阔,这一招棋,布置对了。

果然不出两天,康熙派来了贴身太监前来圆明园取弘历的生辰八字,胤禛心里就更踏实了,弘历的生辰八字,他也找明白人算过,那是相当有冲击力的。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这就是乾隆的生辰八字。

天干,是庚丙,主“身旺”。

地支,是卯酉子,是四正之冲,冲力最大,主“大富贵”。

康熙看着八字,听完解释,不断咋舌,还等什么?赶紧把我这乖孙子接到宫里,我要亲自养育!

胤禛预感到可能会是一个好结局,却没有猜到这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结局。


历来现实


或许是命运的牵引,在康熙生命终结前的某一天,春光明媚,牡丹开的娇艳欲滴,他第一次见到年仅12岁的乾隆,双目灵动,小小少年却是风光霁月,钟灵毓秀,康熙为这少年通身的气质所折服,惊讶之后便是狂喜,当场就放下酒杯考察他的学识,出乎意料的小少年文章精妙绝伦,仪态落落大方,康熙赞叹不已,自此眼里再进不入他人!至于后面尾随着弘历前来的弘昼,畏畏缩缩上不得台面,当然康熙完全没瞥见他。

康熙王朝的“九龙夺嫡”在中国历史上都赫赫有名,皇位争夺血腥激烈,是何等的惨烈!“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来便是皇家真言,所以说儿子生多了,自己的地位都容易被威胁,骨亲残杀,子弑父这种放在平常百姓家叫大逆不道,天理难容,而在帝王家能保住性命就是赢家。爱新觉罗家族强者生存,当初康熙大帝第一眼见到小乾隆时就是因为其气势如虹,文武双全,能带领大清朝走向盛世繁荣,园了康熙的心愿!

自此以后,康熙便将小弘历接到宫里悉心教导,手把手的教他写字,清朝注重骑射,为了弘历的骑射功课,康熙甚至亲自教他射箭,不意外的弘历确实天赋异禀,第一次就射中五矢,康熙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就连议政期间都让小弘历旁听,这可是当初康熙的发妻赫舍里皇后儿子才有的待遇!而胤禛当初是别有用心让康熙召见他的儿子的,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竟然让康熙如此喜爱弘历!据说康熙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的原因就是他想要小弘历带领大清走向繁荣昌盛,而历朝历代却没有将帝位直接传到孙子辈儿的,所以雍正算是捡了个大便宜!

当然,这种传闻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究竟是子虚乌有还是被人压了下来?后人无从得知,不过我想在那么残酷的兄弟争夺中,仅仅凭一个康熙喜爱的孙子就登上皇位,简直是无稽之谈!众所周知,雍正从很早以前就暗中谋划,勤勉谨慎,恭敛简朴,私下结识了不少有才之士,一步一步走上了权利的巅峰。也许弘历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如果雍正没有真正的才能的话,康熙也不会在百年之后安心将皇位留给胤禛离去!


奇点历史


大清王朝295年基业,唯康雍乾称为盛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擒熬拜、平三藩、收复台湾、剿灭葛尔丹。被后人称为与秦皇汉武齐名的千古大帝。

其孙子乾隆文治武功更是了得,自称十全老人,阳寿八十九岁,古今帝王第一人。唯儿子雍正,四十五岁登基,劳碌了十三年,却落下个帝位名份不正的名声。

题主和很多后来的说法一样,以弘历(乾隆)的一段经历来证明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历史上因帝王对孙子的喜爱,由孙子继位少不了中间这个儿子的过渡。如明永乐帝喜爱孙子朱瞻基(明宣宗),就先传位于平庸有足疾的儿子朱高炽,以确保孙子的登基。所以让后人联想到由于康熙喜欢弘历(乾隆),才有了雍正的登基。

其实康熙有了35位皇子,2O多位格格,是一个很能生育的皇帝,孙子辈更是多得数不过来。那个当了四十二年太子的胤礽的子女就曾长期被康熙养育。

而弘历只是在1722年被皇爷爷接入宫中半年,后来的传言无非说明这是康熙培养的隔代接班人,从而佐证雍正继位的合法性。康熙刚见到12岁的孙子,不会惊得失态,定是天生异禀,后人杜撰的。

其真象或保留在清史稿中,愿后来写史者能秉持良心,给后人留下能经得起检验的《清史》。


晚亭与落霞同晖


康熙和乾隆是清朝很优秀的两位皇帝,在位的时间也都很长,康熙皇帝的确很厉害,无论是政治手腕还是管理国家都是有一套的,而乾隆在雍正深夜暴亡之后登上皇位,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勤于政事的,但是到了国家安稳的时候就开始淫乱的生活,乾隆的后半生是风流成性的,其实他有感觉像是捡了个大便宜,因为他的父亲雍正帮他做了很多,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乾隆才有东西去挥霍。



虽说乾隆到了后面就是一个败家子,著名的大贪官和珅就是被乾隆给养肥了,所以乾隆既是“康乾盛世”的参与者,同时也是使皇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乾隆时期怎么衰败的,而是说说小时候的乾隆,也就是弘历,虽然在历史上对于乾隆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能当皇帝的必然也是有一定的才能的,而这个才能一般从小时候就可以看出来。



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孙子弘历都惊的放下酒杯,很显然第一眼肯定是因为弘历的长相非凡,可以说是惊艳,古人很讲究看长相,那些很厉害的人在史书中都是有着奇异的长相的,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相传长得奇丑无比,而现在的弘历是清秀儒雅,而且五官极其精致匀称,给人一种君王之气,当了多年皇帝的康熙都惊讶自己有这么一个孙子。



弘历不仅相貌惊人,而且才学过人,年纪轻轻就能说会道,最关键的是胆子还很大,看到了自己的皇爷爷也不怕,而是很自然的跟自己的皇爷爷打招呼,在康熙问他问题的时候,他也是答得朗朗上口准确无误,而且句句都说到了皇爷爷的心坎里,而康熙在和这个年仅12岁的皇孙的交流中也是频频点头,高兴的不行。



很多人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康熙直到弘历12岁才见到他,因为康熙的儿子很多,当年继康熙之后的皇位之争也是很激烈,儿子多了孙子自然也是多的不行,一个一个见怕是没有这么多时间,所以才会到了12岁才见到弘历,但是这一见却没有白见,经过上一次,康熙就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皇孙,还经常将弘历召进宫中特意培养弘历,教弘历,当然弘历也很可能影响到了雍正的继位,虽说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原因肯定是有一部分的。


一个看历史的小矮人


史书上对于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时表现,用了“见即惊爱”这个词。康熙六十一年,清王朝的三代帝王第一次在圆明园之中齐聚。那一日圆明园之中牡丹花开得正艳,康熙心情大好,和雍正喝茶闲谈。雍正状似悠闲地无意提起:“皇阿玛,您的两个孙子自打出生还没见过您呢。”康熙也是随意一答:“好啊!那朕就见见吧。”

康熙一生一共有九十几个孙子,孙子长到十几岁都没看过皇帝爷爷,在皇家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那时候的弘历已经十二岁了,长得灵秀俊逸,书也读的不错。康熙大半辈子看过多少人中龙凤,第一眼看到这个小孙子就知道这孩子不一般。弘历见到康熙丝毫不胆怯,谈吐得当,康熙出了几道题考验他的功课,他也是娓娓道来。一旁一直木讷的弘昼,更加反衬了弘历的优秀。

康熙像挖到宝一样:“这是朕最出色的孙子之一。”这件事过了几天,有个太监奉命来到了圆明园,让雍正写下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在故宫博物院的档案之中还保留着康熙61年对乾隆八字的整理和总结。

又过了一阵子,康熙再次亲临圆明园,他告诉雍正,他想要将弘历带到紫禁城里养着。要知道在此之前,康熙只将太子的长子带到皇宫里面养育,这无论对于雍正还是弘历都是莫大的殊荣。

弘历在避暑山庄陪伴康熙的五个月之中,康熙将对这个孙子的疼爱毫不遮掩的表现出来。康熙教他写字,吃饭的时候还给他布菜,在军机大臣禀奏国事的时候,弘历就在旁边听着。乾隆老年的时候回忆起这段和祖父相处的时光,还写在了御诗晴碧亭忆旧之中。

啸亭杂录之中记载了康熙最后一次秋后围猎,康熙一箭射中了一只熊,那熊奄奄一息倒地不起。康熙偷偷将弘历喊来去补上一刀,给他立威的机会,而正在弘历靠近熊时,那熊突然反扑弘历。众人赶来救驾之时只顾护着康熙,将箭射向熊身。而在熊的攻击和乱箭之下的弘历竟然毫发无伤。康熙脱口道,真是天人之气。

后来康熙还专程去看了弘历的生母,清高宗实录之中有这样的记载,康熙仔细端详钮钴禄氏,说她是有福之人。康熙对储君一直避而不谈,但是对弘历的喜爱根本刹不住脚,完全超出了自己的准则。

雍正在即位之初,已经将十三岁的弘历默默认定为心中的接班人,虽然他一直将储君之名秘密藏在正大光明匾之后,但是从他给弘历寻找的老师就可以看出,雍正对他的期望颇高。雍正二年,雍正命令弘历替父“祭景陵”,大约雍正也想让这对祖孙好好叙叙旧吧。


木剑温不胜


一代天骄康熙帝,为什么第一次见到他12岁的孙子会如此不淡定,甚至被惊失态放下杯子呢?今天有书君就来当一回康熙帝肚里的蛔虫。



一、雍亲王为弘历铺垫的好


据《清圣祖实录》中记载,这个康熙爷经常去“不争”皇位的四阿哥雍亲王的府里,可能是不论紫禁城,还是其他阿哥府中,给康熙爷太多的立储压力。


但是康熙爷没有察觉,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正在悄然进行中。在一次父子闲谈中,雍亲王很随意的提了一下自己的儿子。本来爷孙见个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当年这“三帝”见面,可是费尽雍亲王的心机。他特地安排自己两个儿子,同时面圣。



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雍亲王的另一个儿子胆小懦弱。不过选择他的目的就是,更加彰显弘历的非凡气质。有了绿叶映衬的弘历,更加与众不同。


二、弘历天赋异禀。


有心机老爸推送,孩子自己也得争气。据说,弘历貌有帝王之相,想必就是传说中常说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紫气环绕”。


对于这个,估计只有身为帝王的康熙爷,才可说得清楚。有书君认为,这个小弘历相貌,应该是符合当时长相周正、相貌堂堂的审美标准,也与康熙爷心目中的储君形象完美契合。


三、弘历谈吐不凡。


但凡是皇家,除了注重外表,更加注重德行。弘历是雍亲王刻意安排,给康熙爷留下深刻印象,在接人待物、谈吐举止上一定是下足功夫。


有着不平凡身份的爷爷,喜欢什么样的孙子?自然是谈吐大方得体、有自己鲜明个性、不唯唯诺诺,像爱新觉罗家的人,而这些优点弘历是集于一身。


四、弘历天生就是帝王星


有书君不会看相,但是这康熙爷可是特地找相师看过。据说,这弘历有着天生优势,不仅天格、地格百年难遇。而且,注定富贵长寿。


而后,康熙甚至指名要看一下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大家应该知道,这钮祜禄氏可是被后世称为,整个大清最有福气的女人。


康熙本身就对弘历这个孙子一见如故,再见过他的有福的生母,那就更加确信这是个“福”孩子。


五、弘历让康熙帝的心放下了


康熙的儿子们为什么会夺嫡?一是人才太多,谁都不服谁。二是康熙爷心中一直没有特别的人选。


曾经偏疼的太子实在资质平庸,就算是将来把他推到,那个瞩目的位置,也未必可以坐稳江山。


而这次不经意地看到了12岁的弘历,康熙彻底放心了,眼前这个无论从外表到谈吐,自带帝王之相的孩子,是继承大统最好的人选。


一代见识广博的帝王,自然不会因为见到一个相貌不凡的小孩子,就惊到失态。而是因为这个孩子,让他彻底从立储的大事中解脱。


康熙爷放下的不是手中的杯子,而是他选择储君的这颗沉甸甸的心。


这个弘历与康熙帝有缘是真的,为了可以让这个孙子继承大统,而义无反顾地选择他的老子当“过渡皇上”。



至于什么相面之说,倒是不太相信。不过有件事不得不提,雍正爷可是为押弘历这块宝没少花费心力。


所以有句话说得好:“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有书博物馆


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智擒鳌拜,平定三番,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平定噶尔丹,生了几十个儿子,拥有百余名皇孙,虽然一生有得有失,但什么大场面没见过?现在突然问,康熙第一次见到十二岁的弘历时,会惊得放下酒杯?

在清宫剧和网络写手们毫无底线的大肆渲染和推波助澜下,爱新觉罗·弘历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把他的皇爷爷搞得一会放下酒杯,一会暗自称其,也使得不少吃瓜群众信以为真,觉得康熙传位于胤禛也是受弘历影响。

事实上,弘历虽然乖巧、有见识,也很招人喜欢,但也只不过是康熙众多优秀皇孙中的一个而已。古代的大体可以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皇帝登基后随时记录书写的,一部分则是根据各种档案追溯编写的。可以说,一旦成了天子,弘历便已经不再是弘历了,而是乾隆。

许多编剧和网络写手确实查阅了资料,但有时分不清何为真,何为假,甚至揣着明白装糊涂,把溢美夸大之词也当做史实来引,并且进一步渲染。之前雍正祭祀后分胙的问题,便是如此,而此次康熙惊得放下酒杯,更是这样。

如果真要给此问题编造一个答案,那么应该这么说:

因为宫廷剧里就是这么演的,导演就是这么安排的,而且观众喜欢看这样的,所以康熙即便再贪恋杯中的美酒和桌上的美食,也得停下筷子,放下酒杯,两眼放光地盯着弘历……


碣石樵子


祖孙初见

康熙与弘历的初见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春天,当时的康熙应该是在圆明园赏花。这时候雍正带着年仅12岁的弘历来拜见康熙,然而弘历的成熟稳重的表现让正在赏花的康熙是眼前一亮,通过这次祖孙见面,康熙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孙儿,把弘历带回宫中亲自抚养。

两废太子

为什么康熙会觉得眼前一亮?因为此时的康熙正深受两废太子的心理苦痛之中,毕竟这时候的康熙已经是人生末年了,时刻都在考虑接班人的事情了,可是连着两次废太子,没有合适接班人让他心情是苦闷的。

而康熙此时见到了表现与年龄很不相符的弘历,其在康熙面前表现的是得体大方、成熟稳重。这就让深陷接班苦闷的康熙感觉是绝处逢生,苦闷就消失了许多。因为他感觉大清的江山还是有望的。



因此《朝鲜实录》也就有了雍正即位后,弘历就是储君的记载。也有些人都认为雍正能即位是弘历的助攻,因为觉得康熙看到了两代皇帝,只是这个让康熙看好的弘历,其在位一生的作为真的令康熙满意吗?这个就得看看他们祖孙在地下怎么聊的了。


淡看天上月


乾隆是一个很爱慕虚荣的皇帝,而且有一点,乾隆特别喜欢用自己的爷爷康熙来对标自己,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伟大”。




比如乾隆的爷爷康熙曾六次南巡,乾隆也要效仿一下,搞了六次规模极大的南巡,以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其排场之大,远甚康熙。可以这么说,康熙南巡是去办事的,乾隆南巡是去炫耀的。

又比如说康熙8岁登基,一直到69岁去世,整整当了61年的皇帝。这个时候乾隆又要开始对标康熙了,在当了60年皇帝之后,赶忙把皇位让给自己的儿子,以表示自己对康熙的尊敬。然后当上太上皇的乾隆却依旧牢牢的把控朝政,干的还是皇帝的活了。这真可谓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题目所问的内容:第一次见到12岁的乾隆,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关于康熙第一次见到幼年乾隆的场景,这个事情史料上确有记载,而且用了“见即惊爱”这四个词来描绘。

总之不管怎么说,按照史料的记载,康熙不仅是惊了,而且爱了。至于康熙有没有惊讶的放下酒杯,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关于康熙和幼年乾隆见面时的场景,史料上的记载水分很大。这些记载大多出现在《清高宗实录》和《圣德神功碑》的记载。

清高宗就是乾隆的庙号,《清高宗实录》也就记载乾隆一些生平事迹的。《清高宗实录》其实就类似于乾隆的日记(只不过是不是乾隆自己写的),是在乾隆登基之后就开始编撰的。

以乾隆的秉性,《清高宗实录》的内容必然是按照乾隆的意愿编撰,简单说就是乾隆口述,负责人写就好了。

能把自己号为“十全老人”的乾隆,肯定要把自己狠狠的夸奖一番。我们就来假设一个场景吧:

康熙第一次见到幼年的乾隆,康熙问了一下乾隆的功课情况,乾隆回答的不错,康熙夸了一句“真聪明啊,有前途”。


于是在《清高宗实录》里可能就会变成这样了:

康熙见到年幼的乾隆,发现这个孙子隐隐约约有帝王之气,惊得连酒杯都掉地上了,赶紧派人查了乾隆的生辰八字然后去算了一卦,发现乾隆日后必成一代明君。为了确保乾隆能成为一代明君,康熙决定把皇位传给乾隆的老爸(也就是雍正皇帝),然后再把皇位过渡到乾隆手中……

以上仅代表个人的一些胡思乱想罢了,欢迎大家前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