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502

青春这个词,曾被无数次解读。

午后三点,阳光洒进来的教室;

放学之后,绿荫场上恣意挥洒的汗水;

电影中的青春,有说不尽的懵懂和谈不完的恋爱。

在那之外,还有这样一部青春片,

没有无病呻吟,不洒狗血桥段,真实呈现青春成长的阵痛与残酷。

这部电影,就是姗姗来迟的——

《狗十三》(2013)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导演曹保平——

中国黑色犯罪类型电影领军人物

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都以质取胜。

犯罪、暴力、黑色,是他电影的标签。

2007年,电影处女作《光荣的愤怒》;

书记斗恶霸的魔幻故事,荒诞讽刺又无比真实。

2008年,《李米的猜想》;

警匪外衣下,骨子里的爱情故事却温柔的要命。

我昨天在电视上看见昆明了,

我突然一下就哭了,

你还在等我吗?

李米。

2015年,《烈日灼心》;

更是再度提升了华语犯罪类型电影的高度。

《狗十三》是他的第三部电影作品!

在青春片刚兴起的2013年,这部电影就曾获“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

随后便销声匿迹,找不到它的丝毫踪迹。

如今,密封五年,终相见。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五年时间,曹保平接连拍了《追凶者也》和《烈日灼心》两部电影,捧出四位影帝。

被媒体冠之以“影帝制造机”称号!

五年时间,青春片兴衰交替;

但《狗十三》却以另一种样貌存在于不少观众心中——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目前豆瓣评分8.5,位列曹保平作品之首。

《狗十三》之所以能得到观众厚爱,

就在于它真实呈现了一种所有人成长过程中都似曾相识的孤独感——

亲切的孤独

一种残酷又无可奈何的阵痛式成长。

看之前的海报——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不用刻意提醒,想必大家已经被海报上方那个超级显眼的片名给吸引了。

1和3两个数字凑得如此紧密,以至于片名像极了"狗B"。

而这,正是导演想要传达的意思——

当青春遭到践踏,剩下的就只有一句脏话。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电影的主角叫李玩,一名13岁初中少女。

因为性别不受家里人重视,所以名字也起得十分随意。

青春期的她,会偷偷照镜子看自己的胸部发育情况。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叛逆期的她,对一切充满好奇:

开篇,李玩对着镜头喃喃自语:

——你知道人总是这样的

——比如,今年过年我买了件绿毛衣

——从交了钱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

——红色的也好看啊

——但要是买了红的,我肯定也后悔,对吧

——就像,人在夏天,很难记起冬天有多冷

——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热

——你看,如果存在平行宇宙,这样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她,期待的,是一个平行宇宙

之所以这样,只因为——

现实生活中的她,活得不快乐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李玩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她成了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固守在自己的小房间中,窗外是围起来的铁栅栏。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从外面看,李玩像个孤独的囚徒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一筷子面条,晃来晃去,能玩好久

李玩与父亲的关系也不好,在父亲面前,她没有丝毫的话语权:

她喜欢物理,父亲却私自把她的兴趣小组改成了英语。

李玩生气了,父亲说,“这都是为你好。”

当然,被父亲强行改变的,

除了学习,还有李玩的生活

一天放学,李玩发现家里多了一只小狗。

这对孤独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陪伴。

喜欢物理的李玩给狗取了个非常个性的名字——

爱因斯坦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一次,爷爷外出买菜,一时疏忽,爱因斯坦跑丢了。

不过让李玩生气的,并不是爱因斯坦被丢。

而是,面对丢失的爱因斯坦,家里人竟没做去找的丝毫努力。

李玩不顾家人阻拦,疯狂地去寻找爱因斯坦。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她的情绪在那一刻爆发,像任何一个丢失了重要玩具的孩子,坚持要找回她的小狗。

大人们不理解,一只狗怎么就这么重要了。

他们不知道,爱因斯坦是李玩这个孤独少女的唯一伴侣。

这时候,后妈出了个主意:

买一条新的狗,咬定是爱因斯坦。

对此,李玩委屈又无奈,她无法理解。

为什么大人总喜欢用谎言弥补错误

倔强的她,这次被父亲揍了。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拗不过大人,李玩只能无奈接受。

新“爱因斯坦”也没陪李玩多久。

它咬伤了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暴怒的父亲和后妈决心把它送进狗肉店。

对他们来说是畜生,但对李玩来说,新“爱因斯坦”,依旧是她的唯一

这一次,得到过教训、渐渐长大了的李玩开始懂得分寸——

她不再哀求父亲不要送走小狗,只求父亲不要送它去狗肉店。

但是,没有人会听她的声音。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成长就是这么残酷。

一点点把你认为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

这就是我们曾经所经历的青春,《狗十三》里面有我们成长道路上的亲切和孤独感

这种孤独感,来自长辈对孩子的漠视压制

他们用自己的大人逻辑来处置孩子的感情,管理孩子的生活。

因为是女孩,所以名字起得随意,根本不考虑,将来李玩会因名字所承受的嘲笑(这是对她身份的漠视)。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对两只爱因斯坦的处理方式,体现的则是父母对李玩感情的漠视。

他们根本不关心李玩与狗之间建立起了怎么样的情感和信任。

所以丢了,他们不去找,只想着换一只来代替;咬人了,就把它杀掉。

而且他们会把这种漠视,用一种压制的姿态施加到孩子身上。

在他们的话语体系里,孩子是没有自由的管理对象,也自然对自己的宠物没有任何处置的表态权力。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在大人的世界里,李玩没有丝毫的话语权,成长只能逆来顺受。

最后的最后,李玩渐渐渐大,终于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种人。

她在大人的酒桌上,交际应酬。

最残酷的画面是——

她吃起饭桌上的狗肉,面不改色。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因为她长大了,褪去青春期的任性,换来了一种更为圆滑的生活方式。

或者说,她对之前的一切感到绝望。

知道无论自己如何坚持,结果并没什么不同。

豆瓣排名第一的这条短评,让人五味杂陈——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

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原来,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曹保平的电影中,从来不缺少动物的意向

《烈日灼心》中,鱼缸里的三只金鱼,代指三个案件嫌疑人,

意味着这三个人永远在鱼缸里看不到尽头地游来游去 ,呈现一种被困的处境;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邓超饰演的辛小丰去岛上拿金鱼时,金鱼掉地上死了,鱼缸也没水——

原来,当你真正走出困境后,唯有死亡... ...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狗十三》,也是这样,表面看:

狗是爱因斯坦,十三,是李玩的年龄。

连着看,片名更加浅显,狗,十三岁了。

电影里,李玩和狗,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是父母随意处置和丢弃的鲜活生命(第二次,是因为家里的弟弟)。

李玩就是一条没人可怜的狗,尽管那条狗可能在她心里是一个伟大的爱因斯坦。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这种孤独,每个中国人,其实都不陌生。

区别无非是——

从小就给你安排好所有事不用你操心的溺爱;

还是从小就让你干嘛就得干嘛的严厉。

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一条狗。

养育你的过程,也是驯化你的过程。

等你变乖了,顺从了,他们便满足了,但悲剧的循环,也就这样形成了。

你默认了这套驯服的逻辑,所以你的下一代,又成了受害者。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看看我们的长辈,他们当年顶着父母的压力烫头发穿喇叭裤,

现在他们却也还是会觉得自己的子女非主流,沉迷游戏。

反观整部电影,

没有暴力,暴力却暗含其中,

没有黑色,青春却覆盖层灰。

所以,《狗十三》就是用一个隐喻,诠释着国人心中永远重复着的那个悲剧。

即便我是条狗,我也希望自己能像爱因斯坦这一伟大的灵魂一样被理解、被尊重、被对待。

消失5年的「狗13」,每个成年人都该看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往期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