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疏草28 黄金和白银为什么适宜作货币?

资本论疏草28 黄金和白银为什么适宜作货币?

按,金银担任货币的自然特点。】“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35页[52]。“贵金属……天然是货币。”(加利阿尼《货币论》,见库斯托第编《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名家文集》现代部分,第3卷第137页)]【按:这是马克思的名言】,这句话已为金银的自然属性适于担任货币的职能而得到证明。[注:详见我的上述著作中《贵金属》一节。]【按:金银当然货币只能是有原因的另外,马克思给了越读的提示。】但至此我们只知道货币的一种职能【按:开始提到货币的职能。】:它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或者是商品价值量借以取得社会表现的材料【按:这里具体说这种职能。商品价值表现的职能。或者也可说是商品价值量表现的职能。到了货币这里,就只有量的区别了。】。一种物质只有分成的每一份都是均质的,才能成为价值的适当的表现形式,或抽象的因而等同的人类劳动的化身【

按:这里解释原因。】。另一方面,因为价值量的差别纯粹是量的差别【按,量的差别。因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所以只能有量的区别。这点在前面第一章解释过了。所以此处就不多说了。】,所以货币商品必须只能有纯粹量的差别【按,也是量的差别。】,就是说,必须能够随意分割,又能够随意把它的各部分合并起来【按:对表现物品的要求。可见金银的这种特点其实是折射了社会关系的。是社会关系的要求附着在了金银上面。】。金和银就天然具有这种属性【按:落实到金银上。让人烦恼的是,曾经无比尊贵的金刚石、钻石现在居然可以人工制造了。那么,这些人造钻石都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首先,工作人员会在特定的制造容器中模拟天然钻石在地下形成的条件,将氢离子做成的“种子”放进甲烷“养料”中,这里我们可以类比一下珍珠的形成过程,种子就好比起初进入贝壳的沙粒。

然后,经过微波等离子气相沉积反应,碳原子会逐渐附着在“钻石种子”上,成长为更大的钻石晶体。

最后,经过10-12周,就造出了钻石!培育出来的钻石成分、性质等与天然钻石并无差异。

要知道,天然钻石那可是要经历亿万年才能形成的,而人造钻石仅仅需要数周!相比较天然钻石,人造的钻石大大缩短了钻石的形成时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造钻石与天然钻石成分一样,为什么价钱相差那么多

http://www.sohu.com/a/201466051_222106)这真是叫人情何以堪!如果人造黄金和白银实现那天,世界将是不敢令人想想的。毕竟这与大印纸币还不同。】。

资本论疏草28 黄金和白银为什么适宜作货币?

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按:货币商品的使用价值,注意是使用价值。而且是货币商品。读到这些细节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否则就给搞糊涂了。本来使用价值就是使用价值,怎么还会有二重化?但是这里指的是货币商品,就是货币。之所以附带商品二字,一方面当然是在强调货币不过也是商品,但是另外,这里是以金银的实物为背景。货币还表现出自己固有的实物商品形态。】。它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如金可以镶牙,可以用作奢侈品的原料等等【按:我们普通的那种使用价值。】,此外,它又取得一种由它的特殊的社会职能产生的形式上的使用价值【按:特殊的社会职能——交换商品。形式,只是从其形式来说的。或者说此处的货币商品就价值形式,承担形式的功能。】。

按,商品和货币商品的关系】既然其他一切商品只是货币的特殊等价物,而货币是它们的一般等价物,所以它们是作为特殊商品来同作为一般商品的货币[注:“货币是一般商品。”(维里《政治经济学研究》第16页)]发生关系【

按,马克思这里的表述是最为精准的:我们常说的商品是特殊商品,而货币商品则是一般商品。二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这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的关系。】。

资本论疏草28 黄金和白银为什么适宜作货币?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关于金银适于担任货币的原因:(中文版第一版第十三卷。http://www.71.cn/2011/1124/641661.shtml)

因为一般劳动时间本身只容许有量的差别,所以要充当它的特殊化身的那种物体必须能够表现纯粹的量的差别,因而首先要有同一性,同质性。这就是一个商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第一个条件。如果我用牛、兽皮、谷物等等来计算一切商品的价值,那末实际上我就必须用观念上的平均牛、平均兽皮等等来计量这些商品的价值,因为牛和牛、谷物和谷物、兽皮和兽皮之间,在质上是不同的。金银则不然,它们是一种单纯的物体,本身总是相同的,因而等量的金银代表同样大小的价值[注:“金属有这样的属性和特点,就是只有在金属中,一切关系才归结为一种关系,即它们的量,因为它们不论在内部构成上或外部形状和构造上,天然没有不同的质。”(加利阿尼“货币论”第126—127页)]。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需有另一个条件,一个直接从它应当表现纯粹量的差别的职能产生出来的条件,这就是它要能够任意分为若干部分,并且能够重新合而为一,以便计算货币在外表上可以感觉出来。金银特别富于这种性质。

用作流通手段,金银比其他商品优越;它们的比重大,一个小的体积代表着较大的重量,它们在经济上的比重与此相适应,一个小的体积包含着较多的劳动时间,就是说包含着较大的交换价值。这就保证了运送的方便,便于从一手转到另一手,从一国转到另一国,保证了它们既能迅速出现又能迅速消逝,总之,保证了物质的灵便性,这是要充当流通过程的perpetuum mobile〔永动机〕的商品的sine qua non〔必要条件〕。

贵金属比值高,耐久,比较不易损坏,在空气中不氧化,特别是金,除王水外不溶解于其他酸类,这一切自然属性,使贵金属成为货币贮藏的天然材料。因此,那位似乎特别喜欢巧克力的殉道者彼得,关于曾充当墨西哥的一种货币的袋装可可说过:

“哦,有福的货币,既供给人类以甜美滋养的饮料,又不会使它的无辜的所有者染上可怕的贪婪病,因为它既不能埋藏,也难于长期保存。”(“新大陆”[32])

一般金属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重大意只是同它们当作生产工具的作用联系在一起的。撇开金银很稀少不谈,仅就它们比铁甚至比铜(指古人所用的硬铜)软而论,这已经使它们不适于这种用途,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它们丧失了一般金属的使用价值所依以存在的那种属性。它们不仅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没有什么用处,而且作为生活资料,作为消费对象,它们同样不是必需的。因此,不论把多少金银投入社会流通过程,也不致对直接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发生不利的影响。它们本身的使用价值并不与它们的经济职能发生冲突。另一方面,金银不只是消极意义上的剩余的、即没有也可以过得去的东西,而且它们的美学属性使它们成为满足奢侈、装饰、华丽、炫耀等需要的天然材料,总之,成为剩余和财富的积极形式。它们可以说表现为从地下世界发掘出来的天然的光芒,银反射出一切光线的自然的混合,金则专门反射出最强的色彩红色。而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雅科布·格林曾经指出过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种语言中的贵金属名称与色彩的相互关系的词源联系(见他的“德意志语言史”[33])。【

案:注意的是马克思这里讨论了货币的美学形式的问题。

最后,金银可以从铸币形式变为条块形式,从条块形式变为奢侈品形式,并且也可以变回来,因此,金银比其他商品优越之处是不受一成不变的、一定的使用形式的束缚,这就使它们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因为货币是必须经常从一种形式规定性变为另一种形式规定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