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三体式为何站不了几分钟?

遇见你135182721


形意拳三体式为什么站不了几分钟?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我在学习形意拳的过程当中,站了三年的浑圆桩,才开始站三体式。当时只站了几秒钟,桩就散了。如果你装站的正确,就慢慢坚持。

1.三体式是技击桩,不是养生桩。

2.过去练武的人,身体素质本身就好,一定的基础,可以入门就站三体式。

3.浑圆桩是三体式的基础。浑圆桩是筑基,体会力量的桩,三体式是联系在发力临界点的桩。非常难站。普通人就算摆姿势,不练发力,也很难坚持一两分钟。

4.建议站浑圆桩,有丹田之后,再练三体式。很多人觉得丹田是抽象的。只要你憋住气,丹田不怕一般的重拳打,就是说明你有丹田了。没有丹田,丹田没练出来,站三体式意义不大。

5.三体式之后,还是要多站浑圆桩。站了三体式,体会出技击之力的临界点,能让你的浑圆桩上一个更高的感觉。


最醉Leon


关于三体式的正确站法,我听一位形意拳老前辈讲过一些,当时感觉有醍醐灌顶之感。

我们先认真分析一下孙禄堂老前辈的三体式照片。

既然孙先生能将此照作为标准照,一定有他的道理。

那位前辈就是指着这张图来讲三体式的。

第一,有些人讲三体式“胯正身斜”,完全没有道理。孙先生身斜了吗?没有。胯是正的,身子是斜的,大家可以体会,那是非常别扭的,自然也就很难站得住。

第二,三体式要“开”,大家看孙先生的拳照,处处都开,身体是打开的,是顺当的,是放松的。身体不较劲,较劲的是意识。身体较劲了,就错了。

第三,不要误解“顶扣圆敏抱垂曲挺”,这八个字,全部是“表意”的,而不是“表形的”。是一个感觉,而不是一个行动。大家可以尝试,如果你用形体来同时达到八个字的要求,是非常困难的,专业的体操、杂技运动员,也很难在这种状态下坚持几分钟,更何况,如果武术是这么练的,那杂技演员岂不都是武功高手高高手?

三体式正确站法:两脚对齐后,先出左步,右脚偏开30度左右。然后,左脚向正前方迈出一脚半,左手左脚方向一致,左肘对左膝。重心完全移到右腿,臀部坐在脚后跟上。身子和胯,都是斜的,45度左右。

特别注意的是,大家看孙先生,后腿是微弯,且委中大筋“竭力上挺”。

李洛能老前辈说过,形意拳“无屈膝折腰之苦”。这句话当牢牢记住。

以上,均是老前辈的讲解,非是我的体悟。我没有认真地站过三体式,但是按照前辈的指点,站起三体式来,感觉很顺很舒服,轻松站过半小时。

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不二太极


是因为站的不对,要领没有完全做到,靠肌肉支撑单腿弯曲当然是站不了几分钟的,比如大力士能拿几百斤,但让他拿几十斤耗个半个小时是几乎做不到的,肌肉早就发抖了。而比如挑担,农村里看起来瘦瘦的老人们都能挑个二百斤走一天路,早年西南山区的村民身背三百斤猪翻山越岭去卖猪肉,靠的都不是肌肉,而是骨骼的支撑,还有很多农活也是一干半天,传统武术也是此理。尚云祥形意拳的三体式桩有基本练法和进阶练法,在基本练法中,是动起来的桩,就是原地鹰捉,拳谱曰起手鹰捉,是原传的核心基础,不是纯耗时间,错的姿势耗也白耗,在动态中练出形,更重要的是练出意,才能使三体式整如铁铸,灵如猛虎,而不是四平八稳的死桩。真正做好了,骨骼清晰了,精微找到了,再逐渐加量


尚云祥形意拳


我主要回答教育方面的问题,但传统武术一直以来,是我最大的爱好,自从上大学后,到现在,将近七年的时间里,未尝一日忘拳。所以看到这方面的问题,常常情难自抑,不吐不快。



关于形意拳的三体式,我根据师长所讲以及自身锻炼的实际体会,主要想谈下面一些内容。

首先是三体式得站多久,这一点我的老师是有明确要求的,那就是40分钟。一开始就得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架子高一点也无妨,但时间不能太少,再少不能少于20分钟,不然确实很难起到效果。我的老师是郑怀贤的弟子,跟着郑怀贤学了几十年,而郑怀贤是直接受过孙禄堂指导的,所以他的东西是信得过的。



有了这个时间,再谈技术细节。站桩一开始最难的是后腿撑不住,时间稍微一长,如刀割,如火烧,反正就是很难受,甚至会不停的颤抖,但不管怎样,这个过程必须得有,坚持个把月也就好了。腿这一关过去了,时间再长一点,肩会难受,肩不是疼,而是酸,总想活动活动,没关系,实在受不了可以微微活动一下,尽量桩架不要变形。时间再长一些,主要就是心理关,总想动动,最好坚持一下,再过一会儿就安静下来了,如此差不多就完成了一次站桩训练。

要经历这些过程,时间上必须得有保证,所以三四十分钟是必要的。有一些人提倡1-9桩,甚至宣称三体式正确的情形下站不过3分钟,这是在瞎扯,站桩不是这么玩的。

关于站桩过程中的呼吸和意念问题,至少我受的指导,包括其他拳术的一些老师,都不提倡站桩时候的刻意去调呼吸与意念。关键是身形中正,姿势正确,呼吸以自然为主,形正则气顺,久站则力顺。

细节方面,尤其要注意是否“坐”住了,也就是命门后突,站桩虽然说是“站”,但实际采用的是“坐”的姿势,搞不清楚什么是命门后突,你就想想坐高板凳的感觉,想象屁股下面有根凳子,你是坐着的。坐住了,后腿才能吃得上劲。



站桩最好身形中正,但总有人一开始会后仰。后仰的原因是胯没有抽住,胯往后抽住,身体自然就正了,甚至有的人抽得比较厉害,上身会微微前倾,这都无伤大雅。

站桩应该与单操结合起来,不能光站桩不打拳,也不能光打拳不站桩。拳术中的放松,光靠想是不行的,不是说放松就能放松得下的,这个得锻炼才行。从某种意义来说,也只有通过站桩的训练,才能真正实现拳术上要求的放松。这可能是站桩最大的功效。


上庠


建议没有站过三体式的,不要按照书本上的教法练。练错了,出不了效果不说,以后会很难更正!

我在几年前自己站过,当时朋友已经把动作要领告诉我了。过了一段时间,我们见面,他让我站桩看看,结果不言而遇。站法基本全错。什么前后脚一条直线,沉肘,食指微挑,虎口半圆,后手扣按丹田。。等等,完全靠一点点的指点才改正过来。传统武术,并不是大众认为的花架子。想学到真本事,必须师傅带徒,一点一滴的指导练习,一点的差错,练很久都不会出功力!

相对于开馆收费的,动不动收几十上百徒弟的人,我很难相信他能练出来真功夫!


心意论


形意拳的三体式为什么站不了几分钟?

形意拳的三体式站不了几分钟,主要是形体上的放松未做到位,身体僵硬。

呼吸上的自然呼吸不通畅,有憋气感。

形体上的僵硬,呼吸上的紊乱,憋气感的存在,让所有练习站桩者都站不了几分钟。传统武术中,所有站桩的门派,都是同源不同宗,都讲究形松意紧,自然呼吸。修练方法大同小异,只是姿势上的摆放不同。并非形意拳的三体式初练者站不了几分钟,大成拳的站桩,太极站桩…。不把身体放松下来,不让呼吸自然,不通畅的呼吸,任何站桩你都站不了几分钟。

站桩,是意志和毅力的比拼,时长的累加,才能把站桩修练成功。传统武术的站桩,即简单轻松,又集传统武术各种功夫的修练方法于一身。形简意赅,意境深刻,它是中华武术文化,中华传统武术的精典精华。

站桩。是中华传统武术所有门派,都刻意追求,增进武功的一种常用锻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站桩最注重的是形体上的放松,它和传武的一松十紧有着紧密的联糸。站桩也是传统武术门派的每天都必须做的功课。

站桩的放松,是意念上的放松,也就是大脑神经,传导下的潜意思,思维形为。在意念的指挥下,从头部放松开始,上身放松,下身全部放松,四肢百阖的放松,通过身体放松后的站桩,可以让你摆任何姿势都不觉得累,充分延长你的站桩时间,循环渐进,有序的増长站桩的时长。可以让站桩每次都站得更长久。

站桩的自然呼吸。它讲究调息,就是用意念控制呼吸的方法。身体放松了,人的精神思维就宁静,站桩就沒有杂念,专注轻,松,缓,柔的一呼一吸,让人的身心在轻灵,松缓的闭环下修练,没有心猿意马的繁杂干扰。亳不夸张的讲,站桩,只要你做到,身体放松,自然呼吸。站桩,你想站几分钟,就可以站几分钟。这就是传统武术站桩的神奇,也是中华武术文华的精华结晶。这就是我对形意拳三体式站不了几分钟的回答。欢迎点评。





小天使FB


三体式分为五五,四六,三七基本的三中形式。

初学者五五为宜,为什么呢?初学八字(顶扣圆敏抱垂曲挺)没有上身呢!(各位大家大佬如果不知道八字就不要评论我的回答,拜托!谢谢!)五五桩对于在身体上寻找八字的感觉非常迅速,初学的人身体骨骼肌肉的运动是单一性的,由于他的生活规律所决定的。现代人的劳动运动的机会就是看手机,手机奴。当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来训练,你是不是亚健康不用我说了吧?这个体质的人直接站三七可能吗?很多形意拳的传承都是初学就是三七,因为这些人都是素质嗷嗷牛有功底的人,首先说我自己不是这类人。我十几岁练习少林,太极,截拳道(李小龙是我的唯一偶像)三十八岁学习形意拳,但是按着我师父要求的三七战法我连一分钟都没站到!这也是回答悟空的问题了,为什么?

形意拳标准的三七战法是什么要求呢?我不知道别人家的要求是什么?我师父要求的三七是后脚跟,臀部,后背,后脑壳在一条垂线上,如果有个板子(垂直⊥),我说的这几个点都会靠在上面。大家试试吧!

三体式外静内动,好似帕金森,浑身颤抖,嘚瑟一团,汗流浃背,,,,,等等

百炼不如一站!慢慢就会气定神闲!


李耀奎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即天地人三才;也是桩功和形意拳所有变化的开始,所谓“万变不离三体式”就是这个道理。站三体式一般是按照“三顶、三扣、三圆、三毒、三抱、三垂、三曲、三挺”等要领。



两手相抱,头往上顶,开步先进左腿。两手徐徐分开,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过口,伸到极处为度。大指要与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惟手腕至肘,总要四平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脐下,大指根里陷坑,紧靠小腹。左足与左手要齐起齐落,后足仍不动。左、右手五指俱张开,不可并拢,左手大指要横平,食指往前伸,左、右手大二指虎口皆半圆形。两眼看左手食指梢。两肩根松开均齐抽劲,两胯里根亦均齐抽劲,是肩与胯合也。两肘往下垂劲,不可显露,后肘里曲,不可有死弯,要圆满如半月形。两膝往里扣劲,不可显露,是肘与膝合也。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不可显露,并与两手之互拉相应,是手与足合。此之谓外三合。肩要摧肘,肘要摧手,腰要摧胯,胯要摧膝,膝要摧足。身子仍直立,不可左右歪斜。

——————————————————————————

三体式站不了多久就腿力不足。没啥好说的。接着站。

可以辅助跳绳,跑步,蹲起,蛙跳等运动来增强腿力。

祝题主身安体泰福寿安康。


紫云观涛


懂点拳的都知道,形意拳的标志动作是三体式,用外行话描述,就是一手前扑、一手后兜,然后沉肩坠肘、挺膝直步,外表看大家都是一样,但有人站一天都不累,有人扎个架子不用二分钟就不行了。

实则就是里边的筋骨按着特殊要领拧着,说白了是自己在跟自己耗劲,表面没啥,内里跟自己掐着呢。站桩的时间长短,完全是看耗劲的强度如何。越有劲反而越耗不住,越没劲的,反而没啥子鸟事。有些人充愣,说我一次站两个小时,除了这热那痒痒的,怎么没见提高?是不是得站到老年才行?车上买票的还能一站站一天呢,她都不冤,你冤什么。


风丶邪


形意拳三体式站不了几分钟,耐力不够。

形意拳筑基三体式又叫"三才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