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千万妃子,为何独宠慈禧?

吕修东


首先更正一下,咸丰帝并没有千万多妃子,其次咸丰帝并非独宠慈禧一人。

那么慈禧因何受宠,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慈禧太后一生专横跋扈,奢靡无度,咸丰皇帝怎么会及万千宠爱于一身,独宠慈禧一人呢?


慈禧太后之所以地位显赫,其主要原因得益于她那个争气的肚子,为咸丰皇帝生下了一个龙种,因此得到了咸丰帝的器重,“母以子贵”说的就是慈禧这样的人。另外慈禧天资聪明,不仅能书会画,而且对于政务特别情有独钟,经常帮助咸丰帝批阅奏折,在朝政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而且慈禧特别喜爱兰花,恰巧咸丰帝也对兰花情有独钟,所以他们俩是兴趣相投,慈禧又能帮他排忧解难,有了这样一个贤内助合乐而不为呢!


所以光绪帝对慈禧特别宠爱,但是要说独宠慈禧一人,那肯定有点夸张了。慈禧长的并非美若天仙,但是颜值还算不错,而且风韵可佳,身上散发出一股兰花味道。可是自古皇帝身居高位,九五至尊,生活奢华,后宫佳丽又那么多,所以难免会淫乱多情,因此咸丰皇帝也不例外,他绝不可能喜欢慈禧一个。

当然啦!慈禧太后也确实是个不寻常的女人,她的妩媚和阴冷,也着实的令男人们感到不寒而栗,然而,慈禧太后的专横性格,也未能管住荒淫无度的咸丰帝,后来风流成性的咸丰皇帝,终因欲纵过度,导致身体越来越虚弱,好歹慈禧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大清江山总算后继有人啦!



就这样慈禧太后母以子贵,成功上位,爬到了女人权利的最高峰,太后的位置。在咸丰帝三十几岁驾崩之后,她的儿子六岁的载淳就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同治皇帝。至此,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名义上是皇太后,实际上她就是大清王朝的最高执政者,统治大清江山长达几十年之久。


任驰赢天下


首先要说明,慈禧可没有独宠,咸丰皇帝好色成性,才不会单恋一枝花,慈禧也没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命运,但是慈禧在皇帝面前还是颇受宠幸的,其中原因就是:

第一:长得不错。我们现在看到的照片都是慈禧老年以后的,这个时候的慈禧独断专行,相由心生,面貌也变得凶恶起来。年轻的慈禧也是天生丽质。她自己都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就是说她美得让人嫉妒。

《十叶野闻》上咸丰皇帝“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看来咸丰皇帝一度十分沉迷于她。

但是以色侍人终究不能长久。

第二慈禧人还比较聪明,《清稗类钞》记道:"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也就是说慈禧年轻的时候聪明伶俐,知道怎么讨皇帝欢心。所以慈禧懂得该给皇帝分忧的时候就给皇帝分忧,该装小猫讨皇帝喜欢的就装小猫。

例如慈禧年轻的时候很爱读书,练习书法,她后来当了太后经常写福字赐给臣下,可见她的书法功底。这就决定了她的见识不同于一般不读书的嫔妃,能够和咸丰皇帝商讨天下大事。

《慈禧外纪》说:"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也。"也就是说咸丰皇帝启用曾国藩,慈禧在背后也是出了力的。

第三最关键的一点,慈禧太后的肚子太争气了。咸丰皇帝虽然处处留情,但是皇子一直迟迟未能有,在慈禧身上倒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他生下唯一的皇子。


锦翼


啥玩意儿?咸丰皇帝千万妃子?按照这个逻辑,咸丰就不是得天花死的,而是被活活累死的!另外,虽然咸丰对慈禧比较恩宠,却也深知雨露均沾的道理,并没有冷落其他妃嫔。

到清后期,皇帝们就像是中了邪一样,生育能力严重下滑,这在咸丰帝身上体现地尤为明显。为了抓紧生育子嗣,咸丰没少吃进补的中药,而且一直都辛勤地耕耘。

在咸丰帝的一生中,总共养育过三个孩子,一个格格,两个阿哥,可惜小儿子生下来就夭折了,只有慈禧所生皇子活了下来,成为咸丰帝眼中的宝贝疙瘩。

当然,在慈禧生育之前,咸丰确实对她毕竟恩宠,据起居注记载,咸丰曾接连掀了慈禧的牌子,大有舍不得让其离开龙床的架势。或许,也正因如此,慈禧才能有幸为咸丰生了孩子吧!要知道,这个概率也真的不高。

另外,据慈禧晚年炫耀,称自己年轻时是宫中最为美貌的,许多妃嫔都嫉妒她。虽然这其中有不少吹嘘的成分,但毕竟也并非全是杜撰。

再有,从家庭出身来讲,慈禧也算是书香门第,并非向传闻讲的那样出身贫苦。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慈禧(最初是兰贵人)的气质、谈吐都比较出众,自然也更容易受皇帝喜爱了。

所以,咸丰帝并没有什么千千万的妃子,他也不是独宠慈禧,只是相对而言,更喜欢这个女人而已。另外,慈禧也比较幸运,能为咸丰生了个儿子,并且活了下来。


碣石樵子


咸丰皇帝哪里来的千万妃子?题主好大方,一下子送给他那么多嫔妃。咸丰不是晋武帝,不光身体吃不消,肯定也是养不起的。

咸丰皇帝一生中共有17个后妃,包括他在潜邸时的福晋和格格。但他不是独宠慈禧,他一生中宠爱的女人大概有四个。



道光27年,清宫选秀女,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16岁的萨克达氏入选。道光皇帝将她指婚给四皇子奕詝为福晋。同时,将一名宫女,正白旗旗丁武德之女武佳氏赐给奕詝,封为格格。

根据当时的情况分析,皇子尚在潜邸,皇帝不可能直接送他一个宫女。很可能武佳氏是萨克达氏的贴身侍女,专门服侍她的。所以咸丰皇帝在潜邸时,只有一个福晋,没有侧福晋。

据史料载,奕詝与萨克达氏少年夫妻,感情很好,几乎形影不离。但萨克达氏命运多舛,在道光二十九年病逝,死的时候只有18岁,那时距离奕詝登基还有两年。如果她不死,应该就是无可争议的皇后。所以,萨克达氏应该是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一个女人。

咸丰皇帝登基时,武佳氏被封为云贵人,咸丰三年册为云嫔。咸丰皇帝是个念旧的人,他是想在武佳氏的身上寄托对萨克达氏的哀思。
咸丰皇帝宠爱的第二个女人是皇后钮钴禄氏,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她与慈禧搭档,共同执掌晚清的政局,开创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钮钴禄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她的父亲是广西右江道穆杨阿。穆杨阿是内务府出身,家境殷实,全家追随穆杨阿的宦辙,钮钴禄氏从小就生活在广西,家庭很幸福。

幸福之家出来的孩子就阳光,性格开朗,比较单纯,同理也没有什么城府。但这样的女孩讨喜,所以钮钴禄氏是选秀女中最早胜出的。钮钴禄氏是咸丰二年二月选秀女入宫的,与慈禧太后同一天。但她是第一次入选时就内定为皇后的,一入宫就与慈禧有显著区别。

钮钴禄氏于咸丰二年四月封贞嫔,五月封贞贵妃,十月册为皇后。当时钮钴禄氏只有16岁,比慈禧太后小一岁。

咸丰皇帝与她很恩爱,但遗憾的是,钮钴禄氏一直不孕。钮钴禄氏当皇后以后,性格端庄,不苟言笑,但温婉体贴,也很大度。她是与咸丰皇帝相处时间最长的女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咸丰皇帝对她渐渐敬大于爱,有机密大事也喜欢与她商量,钮钴禄氏实际上是皇帝在后宫中唯一的知己。



咸丰皇帝第三个宠爱的人是塔塔拉氏,就是人们熟知的丽妃,也是咸丰皇帝宠了一辈子的女人。

塔塔拉氏是正红旗主事庆海之女,也是咸丰二年二月与慈禧同一天入宫的。丽妃在当代的影视剧中比较有名,都说她能歌善舞,其实她根本不善歌舞,她所有的艺术素养都是进宫以后咸丰皇帝培养的。咸丰皇帝喜欢听戏,丽妃都是随侍在侧,久而久之她也就成了半个行家了。

丽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第一个给皇帝生孩子的人。咸丰五年,她生下大公主,就是后来的荣安固伦公主,同治皇帝的姐姐。丽妃生了大公主,咸丰皇帝非常高兴,将她从丽嫔晋为丽妃,比慈禧晋妃早十个月。

丽妃也不是像影视剧里描写的那样美若天仙,但她应该是咸丰皇帝所有嫔妃中最有女人味的。她性情温顺,很会打扮,风情万种,属于气质美女。但她身体不好,常年生病。

慈禧也绝不像影视剧描写的那样对她不好,相反慈禧对她很好。同治初年,慈禧刚刚垂帘,就将丽妃晋为皇贵妃,一下子越两级晋升,而且是一步到位,直接就是嫔妃的最高级别,升无可升了。这在清宫里非比寻常,说明丽妃与慈禧和慈安都相处得很好。丽妃这个人为人处世让人有安全感,不会让人对她产生敌意。

丽妃活到五十几岁,光绪十六年薨。她的女儿荣安公主指婚给世袭一等公瓜尔佳符珍,嫁过去一年难产死了。但她却被照顾得很好,宫中的用度比两宫太后一点也不差。她死的时候,光绪皇帝亲自奠酒致祭,并尊谥她为庄静皇贵妃。可以说,丽妃是咸丰皇帝嫔妃中结果最好的一位。丽妃没有政治才华,反而让慈禧对她能坦诚相待。



最后一个得宠的就是慈禧了。不过她的得宠有点复杂。


慈禧刚进宫时不甚得宠,但她的封号是兰贵人,与同一天进宫的丽妃和索绰罗氏一样。这说明她们的家世都差不多。她们三人都是官员家庭出身,索绰罗氏的父亲是左都御史奎照,官职最高。丽妃的父亲只是一个主事,六品小官。慈禧的父亲四品道员,不高不低。索绰罗氏后来被封为婉嫔。

慈禧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一个妹妹三个弟弟。她从小就开始帮助母亲操持家务,因此养成了独立、干练、杀伐果决的性格。

慈禧的这种个性和能力很容易在宫斗中胜出。她在咸丰六年生下皇长子载淳,与丽妃一起封嫔。但她与丽妃完全不一样,她的性格比较强势。她一开始是刻意取悦于咸丰皇帝,待生下皇长子以后则原形毕露,甚至也不大把咸丰皇帝放在眼里,让咸丰皇帝头疼不已。

慈禧不太在意咸丰皇帝的宠爱,她有儿子在手,不管以后那个嫔妃生了儿子,慈禧的儿子都是皇长子。而且,她有另外的寄托,那就是担任咸丰皇帝的政治秘书,这个职务不能靠姿色,也无人能替代。


清廷祖制,太监不能干政。因此清朝的皇帝不能像明朝的皇帝那样假手于太监处理政务,他们只能亲自动手。雍正皇帝曾经创下中国古代所有皇帝每日批阅奏折数量的最高记录。可到了咸丰皇帝时,这个传统坚持不下去了。

咸丰皇帝身体不好,不耐久坐,也不耐剧烦。这样就得找个人替代他批阅奏折,既然太监不行,那就是慈禧了。慈禧没读过书,但她父亲好歹是个读书人,所以慈禧粗通文墨。加上她在咸丰皇帝身边的耳濡目染,竟然无师自通了。

其实,说是替皇帝批阅奏折不是真的替代,真替代她也替不了。慈禧替皇帝处理奏章的程序是,先将每天内奏事处送来的奏折整理一下,分别轻重缓急,然后读给皇帝听。皇帝在听的时候做出指示,慈禧用指甲在奏折上做出记号,待皇帝休息时,慈禧再依据划痕的提示,用毛笔写上处理意见。当然,那些处理意见不是长篇大论,是一些如“知、知道了、依议、该部知道、准、准奏、准如所请”等常用词语。

与咸丰皇帝的不耐不同,这些秘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慈禧的精神世界,使她乐此不疲。慈禧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在替咸丰皇帝批阅奏折时她逐渐掌握了清廷的规则和游戏方式,了解了朝中大臣和地方督抚的性格禀赋,也熟悉了朝局,为她日后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久而久之,慈禧有了自己的看法,她常常不满咸丰皇帝的处置,也常常直抒胸臆,让咸丰皇帝很为难。

咸丰皇帝对慈禧的态度是矛盾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在夫妻生活方面,他躲着慈禧,宠爱丽妃,尊敬皇后。但慈禧生了儿子,有功于社稷,他不能不按祖制提高慈禧的地位,也不能阻止慈禧成为后宫中仅次于皇后的存在。另一方面,虽然她很讨厌慈禧干政,但他又离不开她,后宫嫔妃中没有一个能担任慈禧的政治秘书职务,慈禧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国史馆


是金子总是要发光。慈禧在入宫之前,家境贫困,不受父母待见。但是她为人好强,勤于读书,善工书法。入宫后,为咸丰批阅奏折。为咸丰所宠爱。

咸丰并非独宠慈禧。慈安才是后宫之主。慈安太后出身显贵,文静贤淑,不干涉朝政。又能提出好的建议。在后宫和朝廷都有很高威望,这是慈禧不能比的。可以看出,慈安的德行高于慈溪。只可惜了没有后来死得早,让慈禧这个野心家败坏了清朝大业。



慈禧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读书读得多,但是,没有看清当时局势,权利欲望强大,但是没有做出贡献,没有才华和德行。如果一个人内心只有自己的欲望,没有别的,只能是走向一个深渊。


武则天比慈禧手段,有过犹之不及。但是,武则天文韬武略,大气非凡,为人敬仰。慈禧奢华腐败,封闭顽固。这与清政府长久以来的闭关狭隘思想有关。


雨霖铃97090


咸丰帝没有万千妃子,虽然这个皇帝比较好色,但是万千是万万没有的,他也没有独宠慈禧一人。他的后宫也有十几个后妃,加上咸丰皇帝是比较好色的一个皇帝,所以他并没有独宠慈禧一人。

而慈禧之所以比较受宠,主要是她生下了咸丰唯一的儿子,当时咸丰皇帝身体比较差,所以咸丰皇帝的没有子嗣,这个时候慈禧也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容易怀孕,但是想在后宫当中立柱脚跟,女人必须要生下皇帝的子嗣,于是,慈禧想办法治好了她痛经的毛病,之后的第二年就怀孕,后生下了咸丰唯一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同治皇帝载淳。而母以子贵,慈禧也又之前的贵人,嫔,升到了贵妃的位子,成为了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女人。

其次,慈禧比较了解咸丰皇帝的性格,据说咸丰是个喝醉酒爱发酒疯的人,喝醉了酒动不动就会打人,弄得宫女太监们真是苦不堪言,但是咸丰皇帝喝醉了酒从来不会打慈禧,她比较能够揣度圣意,这就和乾隆年间的和珅,为何就那么得到乾隆皇帝的信任和宠爱,就是因为他善于揣度圣意,知道乾隆皇帝喜欢听什么话,知道乾隆皇帝的喜好。

再次,慈禧地位比较高,比较受宠的另一个原因是她认识汉字。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之中,慈禧是唯一一个认识汉字的后妃,而其他的嫔妃只认识满语,相当于汉字文盲。正因为慈禧认识汉字,所以在咸丰皇帝身体不适的时候,还有懒得处理朝政的时候,会让慈禧来帮忙处理奏折,慈禧之所以后来这么专权,权力欲望这么强,可能也和这段时间协助处理朝政有关。


月光侃历史


咸丰帝体弱多病,兼之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让他心力憔悴。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





在唐朝迷路了


咸丰帝的妃子有一些,但不是很多,皇后也有一个,就是后来的东太后(在咸丰帝尚为皇子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正妻,但是没等到咸丰帝登基就去世了。)

皇后以下,咸丰帝的妃子一共有9位,其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咸丰帝在世的时候是懿贵妃,不过现在看来,除了慈禧太后之外,其他几位妃子都是默默无闻的,以至于给后来人一个错觉,那就是慈禧太后受到了咸丰帝的独宠。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够在咸丰帝的众多妃子中出头,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慈禧太后为咸丰帝生了一个独子同治皇帝。母以子贵,慈禧太后自然身价倍增。

咸丰皇帝与慈禧太后之间的感情到底怎么样呢?

现在已经很难判断,但是有几件事可以看出咸丰帝对于慈禧太后的感情也不是很好。

在咸丰帝弥留之际,肃顺等人曾经建议咸丰帝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立钩弋夫人之子为帝的举动,咸丰帝也的确考虑过这个问题。不过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觉得在制度上对慈禧太后已经进行了限制,包括东太后的存在以及八大顾命大臣的存在都是对慈禧太后的权力的限制。


青年史学家


首先你说的不对,他也没有独宠慈禧,而是慈禧身下皇子才变成贵妃的,咸丰死后把玉玺交给慈安皇后,就是有名的二宫垂帘听政,慈安死后,慈禧才慢慢独大。


田雨博士


咸丰并没有独宠慈禧。慈禧获封是因为生下了皇子,也是咸丰唯一的皇子。母以子贵,由此可见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