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吗?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HaibinJin


说过,但这是鲁迅在特定背景下表达的观点,我们不应该断章取义的看问题。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出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病逝于1936年。在他生命随后两年,表现出了其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之情,其中就包括对汉字的态度上。

1934年8月,他在《汉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写道:

“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同年12月,他在《关于新文字》一文中进而表示:

“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这大概就是问题中所谓“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出处了,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我们不难想象一位担忧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学者身影,他并不是讨厌或者嫉恨汉字,而是迫切的想要寻找民族进步,独立自强的道路。

矫枉过正的五四运动

其实在新文化运动后,大部分文人都对传统文化持一票否决的态度,进而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过度否定,救亡图存的本心是好的,但不分糟粕和精华的自我否定就是可悲的。

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抛弃自身文化而达到民族崛起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有着无法取代的意义和价值。与其全盘否定,更应该思考自身问题,去伪存真获得新生。寄希望于将国外经验体系全套模仿,以图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是对成功的虚幻妄念。

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启蒙国人心智的作用,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有些矫枉过正了。但鲁迅等一批新文化领袖们的初心是值得尊敬的,如果鲁迅先生泉下有知,看到汉字后来通过简化和拼音,全民识字率的提高和文化的普及,他也会很欣慰吧。


一个民族的基因是文化,这里既包含语言也包括文字,这是无法替代的。


瓦尔登的船夫


在鲁迅的眼里,方块字就是愚弄民众的东西。如果不除去汉字,中国会很危险。这就说明鲁迅真的特别痛恨汉字,可是为什么呢?鲁迅是大文豪,为什么对汉字如此痛恨呢?毕竟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乃至周边国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其实,鲁迅对汉字的痛恨,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

曾经有一位中科院的院士说到,汉字是象形文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一种文化。经过科学研究证明,汉字以及汉语,能够同时开发人类的左右脑,作用很大。这样的看法与鲁迅完全不一样,看看鲁迅为什么特别痛恨汉字。

首先,鲁迅觉得大众太辛苦,为了一日三餐都那么辛苦,哪有机会学习汉字。的确,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多劳苦大众都没有机会学习,成为了文盲。其实,仔细理解一下,不是汉字不好,而是劳苦大众根本没有机会学习汉字。这是社会原因,不能归咎到汉字本身。可是在鲁迅眼里,汉字就是罪魁祸首。

其次,当时科技很落后。为什么科技会落后,就是因为教育太落后。为什么教育会落后,是因为汉字太难学。近代中国,有一批知识分子要求对汉字改革,不要再使用方块字,直接用字母就好。到了五四时期,这种呼声越来越高。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鲁迅觉得如果汉字不被废除,中国就会灭忙。

最后,汉字的笔画结构太多,写起来特别困难。即使是特别有学识的人也认为汉字难写,老外更不用说。想学好汉字,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可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得干活生存,哪有时间去学习汉字?鲁迅认为,就因为汉字特别难写难学,才导致很多人与文化离得很远,这样下去怎么可能会聪明起来,民族即将会变得危及。

尽管鲁迅在文学上拥有令人敬佩的成就,可是对于汉字的看法太过片面。老百姓学不起汉字,不是汉字难学,而是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如果就因为这样而将汉字看作是罪魁祸首,是不是太偏激。不过,想想当时呼吁废除汉字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就理解了鲁迅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


大侠暴走历史


1936年10月,鲁迅临逝世前,在答《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时候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他认为:“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

那么,“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八个字到底代表鲁迅的什么意思呢?

据说,他在自己的《关于新文字》一文中,曾这样表示过:“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我们知道,汉字是最优美的文字,它博大精深,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因为即使是三岁学童,也会对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充满敬意和自豪的;而鲁迅先生竟然说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岂不是言词过激?

那么,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为什么说“方块字真是愚民的利器”呢?难道只是一时妄言吗?

其实,放在当时的那个时代的背景之下,“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可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比如:

一、鲁迅先生说的”汉字掌握起来太难“,此言不差!因为当年我们学习汉字的时候,还没有”拼音“,对一个陌生的汉字,你根本不知道何从学起。

二、在民国初年的时候,教书先生,对学生们教汉字的时候,很是困难。因为,当时能接受“汉语教育“,对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确实不易。据说,当时4万万国人,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能掌握汉字,于是这便造成了文化普率的极低。

三、虽然“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话是鲁迅说的,但是有这种意识的人并非鲁迅自己,当时各大文化门派的大人物都有个意识,并且大家也都有个共同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正处于水与火的交融中,多年战乱,外强入侵——让这些人都有种强烈的家国危机感。所以,他们当时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也是一种爱国的意识。

四、鲁迅身为一代文学鸿儒,深知学习汉字文化的艰难,于是成名之后,他便提倡简单易懂的“白话文”,也便是汉字改革。

所以, 我们应用一种客观加理解的方式来看待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思想背景,他说了我们本身比文字更珍贵,实际上也是,汉字笔画太多,学起来太难。可见,他的本质是要图强自立,凡事要讲究进步发展,而不是死守古典。

或许,鲁迅这话是夸张了,甚至是言词过激。但是,鲁迅曾在国外留过学,思想见识自然也比较先进,所以他对较为传统的思想或事物,可能本心里就有着一种排斥,或对于当时国家的落后面貌,有着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气——

所以,一个问题,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往往有着不同的含义与作用。那么,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们不该拿到今天来比较,更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理解或批评!


超能博士


鲁迅还真说过这句话,只不过如果单挑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8个字,有点断章取义,原文是——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譬如说一个小孩子要写一个生薑的[薑]字或一个[鸾]字到方格子里面去,能够不偏不歪,不写出格子外面去,也得要化一年功夫,你想汉字麻烦不麻烦?

原文是繁体字,转换成简体字有些地方似乎有点违和,不过大体意思还是能理解。

其实鲁迅先生的意思就是摒弃“繁体字、八股文”,推行平民化实用的“简体字、白话文”。

但是这段话中鲁迅认为,古人传下来的“把字工工整整的写进方块中”是一种压榨,四四方方的方块仿佛是一座纸上的监狱一般,禁锢了人们自由的灵魂。

仅仅学这个“方块字”就需要一年甚至更久的功夫,鲁迅觉得没有必要,引申来看,甚至觉得横平竖直也算对文化的一种禁锢,不如“无规矩裸奔”,随意写出来,大家能看得懂,就足矣。

开始说仅8个字,有点断章取义,看完前后文,似乎仍然觉得鲁迅先生的这个思想“矫枉太过正”,真的有点不可苟同

如果非要在这份观点前强加一个理解的话,那么只能说那是一个崇尚自由、冲破旧思想到某种极端境界的时代,似乎一切违背人类本身意志的习俗抑或是文化,都是糟粕,应该摒除,学习西方的自由主义。

有过留学经历,似乎将中国近代的落后刻意的附加到任何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习俗上,因此有这种言论是可以理解的吧(强行理解)。

从这个观点引申来看,似乎使用筷子也是一种束缚呢,小孩子学习使用筷子都要学好久,不如一开始直接下手抓,天生就会,不需学习,把这功夫用来学习其他岂不是妙哉。

记得世纪初做过一份投票调查,大意是“谁是最伟大的作家”,鲁迅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这一点深表赞同,毕竟在那个年代,太需要鲁迅精神了,个人对鲁迅先生也非常敬服。

但时代与时代的思想是不同的,用现在的思想去衡量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也难免有缘木求鱼的感觉。


小屏窥人生


的确如此!!!鲁迅没错

先别喷看完再决定


国外几个字母包括了所有,无论是程序,字词组成,表示的数字进制,书写,学习速度,都比汉子简单千万倍,因为他们只要几个符号字母组合和编写,

汉字:你说什么? 你过来,一本新华字典丢给你,加上文言文诗词歌赋,来来来,你给我学一下,你给我编个进制出来。

为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文言文和那些诗词,浪费了中国多少人的时间,可是那些最后又有多大用,我们交流的时候也不用,一个意思为什么要用多个字表示,有什么意义,简单的东西弄复杂,只是增加理解难度。

也因为汉字,让我们学习其他文学都难以理解,本来简简单单的东西,一定要用汉字来描述,把概念和意思变复杂,都看不懂听不懂又怎么好学,又怎么好理解,增加了我们学习知识的难度和速度,还会消磨我们的耐心。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汉字是古人发明的,他们不研究科学,不研究世界上的事物,只知道研究文学,然后觉得把文字变得很难理解是一种荣耀,显得自己很有文学,很深奥,所以他们把文字变难了,创造出了很多多余而且繁杂的文学文字,这些文学文字只是这群古人吃饱了没事干发明出来的,虽然他们也是我们的祖祖辈辈,但是他们就很聪明吗,想出来的文字就没有错吗,毕竟他们只是古人,落后几千年,从不考虑繁杂文字文学带来的负面,甚至今天都没人管没人想,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已经习以为常,这是我们的语言,有几个人会去怀疑它们的对错呢。



也是因为汉子附带我们的中国文化,我们学习汉字就要学习很多很多古代的东西,但是现在世界上谁跟你比过去,别人核武器对着你,难道你跟别人之乎者也去吗,别人就不打你了,你就发展了吗?

因为汉字,从古至今,中国人浪费了多少时间在上面,限制了人的思想,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表达难度,就是在浪费时间,我觉得汉字是中国最大的错误,看看国外的,为什么他们思维那么开放能想到很多东西,就是因为没有繁杂的文学和历史去束缚,没有花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上面,才会更快的发展起来。

看看我们周围的,有多少是国人发明的,古人只知道在文学上文雅,几千年来干嘛去了,看看我们的用品,有哪几个是国人先发明的,电、电灯、电话、汽车、手机、电脑,玻璃、塑料、电脑、芯片、通讯、飞机、大炮、化学物理、武器生物、科技全是国外先搞出来,他们才多少年的历史,为什么他们能创造出来,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太多类似中国文化的东西去限制思维,不浪费时间在上面,才会有人去思考,有时间去发明发现、去创造,再看看我们中国,人比他们多,历史更是悠久,可现在我们如果没有他们发现发明的那些,我们是什么样的。

中国就是被汉字耽误的国家,不接受任何反驳。

如果中文简单一点,我们会是怎么样的。

所以~鲁迅说的对!!!!


MOOR设计师


狗屁不通。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如果这是鲁迅所言,那他也不是人。汉字,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特别是象形字,我们祖先是世界最优秀的,给我们留下的也最最优秀的遗产!毋容置疑,更不多说,如果汉字亡灭,中国那就真不复存!


人生如梦7478920054677


很明显鲁迅就是胡说八道,文章中还处处说些替鲁迅开脱,解释的话,鲁迅就牛逼了嘛,胡说八道一样要被谴责,没什么好解释的,这句话如果是其它普通人说的,恐怕早都被炮轰而死了吧!!!就凭这句话我就鄙视鲁迅这个人!!!!


1841828


鲁迅说:你们非要我背这个锅么?我去睡会儿。你们自个儿吵闹去!

遍览《鲁迅全集》,不曾见鲁迅有此雷人话语。正如有人编造鲁骂郭沫若一样:远看是条狗,近看是郭沫若。

鲁迅是1936年死的,时年55岁,比郭沫若大11岁。也就是说,郭沫若当时是44岁,当时郭沫若人在苏联,尚未结束10年逃亡生活。

郭沫若流亡海外时,是35岁,时间是1927年。按《郭沫若年表》,郭沫若1918年入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最早1922年才能回国。回国之后,出了诗歌散文集《星空》,1924年翻译了屠格涅夫的《新时代》和《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1925年出了《文学论集》,编演话剧《聂耳》,结识瞿秋白。1926年任广州大学文学院院长,7月参加北伐,任政治部主任。12月在广州任黄埔军校政治科教官,结识毛泽东、周恩来。1927年3月31日,公开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介石背叛革命的阴谋。蒋介石当即开除郭沫若的国民党党籍,并下令通缉捉拿。12天之后,蒋介石发动4.12政变,杀共产党。郭沫若潜逃,于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本由共党安排撤住苏联,但是因病错过了上船。于是只身逃往日本千叶县,时年35岁,开始了10年流亡生涯。因日本有大量从中国流失去的甲骨文,于是潜心研究甲骨文。后转往苏联,1937年,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郭沫若归国,在武汉任三厅主任,编演话剧《屈原》等爱国戏剧,宣传抗战,反内战,反分裂,反投降。

鲁迅自称“卄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郭沫若此前并无在上海滞留的时间。所以,鲁迅与郭沫若从未见面,还“近看远看“,看得着么?也无任何学术和书信往来。鲁迅为什么骂郭沫若呢?连傻子都看得出来,鲁迅骂郭沫若的话,是歹徒编造的谎言。鲁迅背了锅。让鲁迅骂,既有令人信服的奇效,还可贬低鲁迅的人格。

反正鲁迅已经作古,编再多的谎言,鲁迅也无法抗辩。不把郭沫若、鲁迅搞臭,它们是不会安心的。

鲁迅要灭汉字?试想,鲁迅灭了汉字,他用什么字来写文章呢?

这种谎言也有人信?脑子是不是涮火锅了?即使是涮了,也该用屁股想一想嘛!


华中小隐


“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这句话出自鲁迅先生“与[救亡情报]访员谈话”中,被收入《鲁迅论语文改革》一书。原文开篇便是这八个字,鲁迅先生继续解释说“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他还表示自己也是饱受汉字之苦的“受害者”,比如让学生把“薑(即姜)”、“鸞(即鸾)”不偏不倚地写进方格里,至少要花一年的功夫来训练,这不是瞎折腾吗?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不止一次地提及汉字的弊病,比如他在《汉字和拉丁化》中写道:“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在《关于新文字》中写道:“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在那个激进的年代,激进的鲁迅先生为了救亡图存,提高全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他认为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在全国去除繁琐的方块字,使用表音且结构简单的拉丁文。废除汉字只是他提出的众多解救中国的方案之一,而这个方案,在今天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因为事实已经向我们证明,汉字生生不息,而且每个中国人都以方块字为骄傲。

与鲁迅提出废除汉字的同时,方块字的简化工作也已经展开,新中国成立之后推广的简化字已经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同时也证明了方块字不但不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反而是医治文盲“结核”的良药。

中国文字历经数千年演变,成为我们所熟知的样子,任何试图开历史倒车的人都是徒劳的。


国史通论


以前读鲁迅的书后总是感觉心情不好在,现在仔细想来是有原因的。他的作品里面没有正面的中国人形象,他所描述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反面的,都是麻木、愚昧、懦弱。。。等等之徒。隐约的让人感觉作为一个中国人是耻辱的低等的绝望的感觉。有一种感觉他对于日本好像比对自己的国家更喜爱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