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黑臭水體整治 惠城組織專家“把脈”

南方日報訊 (記者/盧慧 通訊員/周文媚)惠城區陳塘河、蓮塘瀝、木瀝河、高屈瀝、洛塘渠、新民排渠、大湖溪瀝共7條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已經全面展開,為推動和促進上述整治工作的有序開展,日前,惠城區邀請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的專家組對上述7條黑臭水體開展調研工作。

在10日召開的惠城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專家意見反饋會上,專家組成員對惠城區整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建工程措施的有效性、時效性以及完成國家整治任務下一步需要開展的工作進行梳理和指導。惠城區長陳國強要求全區各級河長要在思想上要重視起來,真抓實幹,為沿河百姓過好日子做實事。

根據惠州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方案要求,惠城區12條黑臭水體中,除了冷水坑水外,其他11條必須在2020年12月要達到長治久清(其中6條要在2019年9月完成治理工程,3條要在2019年6月完成治理工程,1條要在2019年3月完成治理工程),時間緊、任務重。

根據相關工作要求,惠城區將加快截汙納管理工程建設進度。包括:區城鄉規劃建設局加快推進陳塘河(含蓮塘瀝)整治工程,爭取年底前完成陳塘河12公里截汙管網建設;區水務局儘快完成洛塘渠截汙納管工程,爭取於2018年12月20日前完成;江南街道辦事處加快完成梅湖瀝整治段起點雨汙分流整治方案的編制工作,儘快啟動整治工程;水口街道辦事處儘快實施新民排渠、大湖溪瀝(上游段)截汙納管;小金口街道辦事處儘快實施高屈瀝截汙工程;區水務局、區高新園管委會和三棟鎮做好木瀝河截汙納管;江北街道辦事處儘快實施望江瀝望江村(新寮、旺崗、過瀝、下寮、上寮和埔頂小組)生活汙水收集管網建設工程;汝湖鎮儘快實施望江瀝新光村生活汙水收集管網建設工程;河南岸街道辦事處做好河橋水、冷水坑水沿岸附近居民小區無動力設施的摸底排查工作。

與此同時,區畜牧局要全面清理黑臭水體流域範圍非法養殖場,並加大巡查執法力度,防止出現“死灰復燃”的現象。區環保分局要對黑臭水體流域範圍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加大監管力度,防止出現工業企業汙水汙染河涌的問題。各有關鎮、街要建立長效的保潔機制,確保河涌沿岸垃圾得到及時清理,防止垃圾入河汙染河涌。

■專家視角

加大投入→徹底摸查→精準整治

連日來,受邀的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分為兩組,實地走訪了陳塘河等7條黑臭水體。在專家意見反饋會上,專家們有的就做好現狀摸查調研工作提出建議,有的專家就工程質量控制給出參考,有的為惠城區治水梳理重點難點,也有專家提出廣州治水經驗供惠城參考。

整治工程要突出重點理清順序

廣東省市政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唐建新認為,在開展黑臭水體整治方案優化和完善工作之前,必須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對全區汙染源情況(各類點源、面源汙染情況)、排水口情況、排水管網情況及汙水廠處理情況進行徹底摸查,以提供準確的編制宜居,可以精準地知道後期的整治工作。

他建議惠城區近期應先採取沿河截汙措施完成截汙、清汙分流,穩定水體水質後再開展長期的雨汙分流工程。先控源截汙,再內源清理,輔之以調水補水,最後再考慮長治久清。要提高廣大農民和鄉鎮居民的文明意識,改變上游、中游垃圾隨意拋灑、傾倒惡習,徹底扭轉河面和河岸垃圾隨處可見的落後面貌;加強河道巡查以及河面、河岸保潔工作,確保河面無垃圾、浮油,不出現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堆放。突出整治重點,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先治理老百姓投訴最多的、汙染最嚴重的、考核最關注的,遵循“先重後輕、先急後緩”治理順序。

唐建新說,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及惠州市發展的新機遇,惠城區要適時調整城區、村鎮和產業佈局規劃,強化規劃管控,充分發揮惠州市國家“城市雙修”試點城市的優勢,開展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為城市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利用國家環保督察的威懾力,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清理整頓黑臭水體周邊的低端汙染企業,堅決清拆佔用藍線甚至是河道的違法建築和設施,徹底消除大批隱藏的點源汙染。積極探索和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展投資和融資渠道,加大治水資金投入,加快推進全區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建設進度,確保按時完成國家下達的整治任務。

惠城可參考廣州“四洗”行動

廣州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王少林介紹,廣州實施四級河長制以來,共聘請逾3000名河長。以基層村(居)河長為例,他們每天都要準點來到責任河涌段“巡河”,巡河信息隨時隨地共享到微信群、河長APP,發現問題即拍照記錄上傳工作群,相關部門隨即跟進解決。

王少林說,廣州比起惠州來說,治水的“先天條件”更差,因為廣州人口多,不少河涌還在騎樓以下,很難治理。去年以來,廣州市河長辦創新推出“四洗”行動,主要聚焦廣州市被列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監管平臺的35條黑臭河涌流域,經過“四洗”行動,河流水質有了明顯好轉。該經驗做法也可供惠城參考。

什麼是“四洗”行動?首先是“洗樓”。第一步是對每家每戶進行全面摸查,掌握包括建築面積,住宅用途等基礎資料,建立數據庫,方便進行後續管理。第二步,同步“五問”。一問是不是違法建築?二問是不是合法居住?三問是不是合法排汙?四問是不是違法經營?五問是不是合法生產?通過“五問”,對發現的問題交辦整改。

接下來是“洗管”、“洗井”。由於排水管道是地下空間設施,傳統的人工檢查方式難以全面瞭解其內部狀況,如今是對所有排水井、汙水井、管道進行摸查,查明是否漏接、錯接,是否滲水、漏水,堵塞等。運用電子潛望鏡、CCTV等技術手段給排水管道做“腸鏡”,當發現問題,再利用非開挖技術進行“微創手術”修復,有的修復能在數小時內即可完成,儘量減少了擾民。“洗河”就是對河面垃圾、岸邊管線進行集中整理,對河道兩邊垃圾堆放點進行整治。清理過後,兩岸環境變化明顯。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廣州通過“洗樓”累計摸查105萬棟建築物,排查出“散亂汙”場所2.37萬個,清除2.16萬個;通過“洗管、洗井”,排查排水管道9526公里,整改問題8.5萬處,整改問題排水口2033個;通過“洗河”,清洗35條黑臭河涌河岸立面247萬平方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