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以上的孩子为什么爱说“屎尿屁”3个字,其实在传递重要信号

1

商场的电梯里,挤满了人,突然一阵恶臭扑面而来。

“谁放的大臭屁啊,嘟嘟嘟,真臭啊!”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大声说道,说完哈哈大笑,他的妈妈则一脸尴尬。

出了电梯,我听到身边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自责地说:“妈妈,刚才那个屁是我放的……我实在没憋住……”

她的妈妈听了,看看四周,有点做贼心虚地说:“嘘!小点声儿。”

……

有没有觉得这个场景好眼熟?或者你也碰到过这样的尴尬?

之所以会觉得尴尬,是因为在我们看来,放屁是一件很不文明的事情,尤其是当众放屁。所以,当孩子将放屁和我们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羞耻感。

不过,在孩子眼中,“放屁”的意思却完全不同。他们会对“屎”、“尿”、“屁”这些从自己身体里面排泄出来的东西感到好奇。他们会仔细观察便便的颜色、形状,听到放屁的声音会特别开心。

甚至出口就是“屎”、“尿”、“屁”,尤其是3-5岁的孩子。比如,有个孩子就把《静夜思》改造成了一首屎尿屁的打油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李白睡得香。

拉了一泡屎,

醒来臭得慌。

很多父母会担心,孩子老说这些不文明的话,会让人觉得没家教,不知道要怎么引导。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屎”、“尿”、“屁”的那些事儿吧。

2

当孩子对屎尿屁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恰好也是孩子的性萌芽期。

英国著名的儿科医生兼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在《妈妈的心灵课》一书中,这样聊到孩子的小便:

在膀胱充满以前,宝宝并不知情,充满后他就会有想要排尿的冲动。起初,这多半是自动反应,可是宝宝逐渐发现,憋一下就有奖赏,因为憋一下再排尿就会有快感。这里发展出的另一种秘密仪式,丰富了小婴儿的生命,让生命值得活下去,也让身体值得住下去。

拉粑粑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感觉。他们通过控制尿尿和粑粑,来获得“排泄引发的快感”,并体验到随之而来的掌控感和力量感,以及与他人区分的界限感。这就是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说的“肛欲期”

孩子们还会把自己身体的排泄物,看作他们在这个世上的第一件伟大作品。所以,我们会看到,他们在如厕后很仔细地观察自己的排泄物,并且自豪地宣布:“我拉出来一座大山”“我今天的粑粑像香蕉”“你看,我的火车”……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等孩子再大一点,我们还会发现,他们会对小伙伴的生殖器产生浓厚的兴趣,男孩子们甚至还会比赛,看谁尿得更远……

孩子们正是在不断认识、探索自己的身体的过程中,学会了掌控自己的身体,并获得了更多的心理能量。

所以,当孩子炫耀他的屎尿屁时,我们要给予理解和尊重,而不要嫌弃和批评哦。因为这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不分年代,不分种族——回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说“屎”、“尿”、“屁”的话长大的吗?

3

“屎”、“尿”、“屁”的话,还是孩子某个阶段的交友工具。

对于有些孩子,“屎”、“尿”、“屁”的话似乎还具有更大的作用,比如社交。

有段时间,我儿子几乎已经不说“屎”、“尿”、“屁”的话了,但突然有一天,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又说了起来。我觉得很奇怪,就仔细观察了下。

我发现,当他说“屎”、“尿”、“屁”的时候,他的小伙伴也立刻兴奋地跟着他一起说。

他用“屎”、“尿”、“屁”的话引导了一个新话题,自然乐在其中。后来,在好长一段时间里,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时,都会使用这一招,而且屡试不爽,直到他找到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

这让我想起旧时的“以文会友”“以武会友”,只不过,孩子们的交友工具变了,变成“屎”、“尿”、“屁”的话而已。就是这样,“屎”、“尿”、“屁”的话因为是孩子们共同的“爱好”,而成了孩子的社交神器。

所以,如果你不介意,不去大费周章干预,孩子们在“屎尿屁”这件事上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心理营养,并且也有能力独自去度过这段特殊时日。

4

“屎”、“尿”、“屁”的话,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力量。

孩子喜欢说“屎”、“尿”、“屁”的话,还可能因为他们进入了污言秽语敏感期(3-5岁左右)

大人说话,多半很忌讳“屎”、“尿”、“屁”这些不文明的字词。听到孩子口中的脏字,父母们可能会表现得很反感,甚至会批评他,阻止他这么说。当孩子发现,每次说“屎”、“尿”、“屁”,都会引起大人的强烈反应时,就会觉得这些字词特别有力量。

而且,大人越是反应强烈,越是阻止他,他就越说得起劲,直到你被他的“屎”、“尿”、“屁”话打败。这时,他完成了一个不被允许的行为,并从中体会到了隐秘的快感——“自立”。

所以,应对孩子的“屎”、“尿”、“屁”话,最好的办法就是淡然处之。比起过度关注和干预,不如借机陪孩子多看一看屎尿屁主题的绘本,并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多给孩子做决定的自由,以及多暗示孩子“成功地完成了哪些事,真的很了不起呢”,让他知道,他长大了,多么有力量。

获得了力量感、成就感的孩子,慢慢就不再需要通过玩很虚的文字游戏来体验力量了。

还有的时候,孩子会通过说“屎”、“尿”、“屁”的话来引起大人的关注,或者宣泄他们的负面情绪。所以,这个时候,你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文前的案例。

那个小女孩,已经过了污言秽语敏感期,发展出了道德感,她对于自己没有憋住屁而感到自责。所以,这个时候,她的妈妈这样做会更好——

安慰小女孩,适时地给孩子科普一下:

没关系的,放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不需要刻意憋住。不过,很臭的屁在提醒你,应该多吃点水果、蔬菜了。

其实,关于“屎”、“尿”、“屁”的科普知识,两岁以上的孩子就需要了解了,因为“屎”、“尿”、“屁”的情况也是身体是否健康的指标,知道了这些,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平时吃什么更健康了,对于改变孩子挑食的习惯,也很有帮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