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铁超过4小时,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标志,在各类报道中经常能见到。苏州近些年来的轨道交通发展也是相当迅速,据说之后某些线路可以在昆山转接上海的轨交。

这样一想,以后坐着地铁也可以慢悠悠的去迪士尼,也是很有意思的旅行,就是时间怕是4小时也挡不住啊~


坐地铁超过4小时,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地铁毕竟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运行的,如果真的坐地铁4个小时,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二位教授主导了一项研究,地铁车厢里的颗粒物可能对健康成人的心率变化产生短期影响。该研究已发表在《环境研究》杂志上。

4小时的地铁实验

项目共在北京招募了40名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周末的时间乘坐位于北京三环与四环之间的地铁10号线,并在车厢内呆满4小时。

这些志愿者均为无吸烟史、无心血管疾病病史以及无肺部疾病病史的健康人群。


坐地铁超过4小时,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研究人员们分别记录了志愿者所在地铁车厢中的PM0.5、PM2.5、以及PM10颗粒物的浓度,以及二氧化氮、一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碳的数值。

在乘坐地铁期间,研究人员监测了志愿者的动态心电图。获取数据后,研究人员们分析了地铁颗粒物与志愿者心血管情况之间的联系。

颗粒物会影响心率

研究人员发现,颗粒物的直径越小,对心率的影响越明显。

第一小时内PM0.5水平的上升与正常心跳间距标准差(SDNN)的降低呈相关关系,降低幅度为13.96%。PM2.5-10对心率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则不如PM0.5或PM0.5-2.5。

SDNN是心率变异性的指标,SDNN降低时预示着不良心血管结局。PM后接的数字代表了颗粒物的直径,数字越小,直径就越小,穿透能力也越强,对人体的潜在危害也越大。


坐地铁超过4小时,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有趣的是,这种影响看似对女性的作用更大。

研究数据表明,PM0.5的上升,会引起女性高达34.87%的SDNN下降。而在男性中,该数据仅为6.05%。

随着时间的推移,SDNN下降趋势愈加明显。志愿者在地铁车厢内待了5分钟后,相关数据只有0.84%。而待了1小时和2小时后,该数据分别为2.22%与4.44%。

实验数据显示:地铁内的空气在短时间内就会对乘客的心率产生影响,尤其是女性乘客。


坐地铁超过4小时,你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样看来,如果准备开启一次长途地铁之旅,还得先问过自己的心脏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