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大姓大族,名門望氏!

1、彭城堂

在劉氏的眾多堂號中,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彭城堂。這是因為,彭城是劉姓的共同郡望,也是漢家劉氏的發源地。因此,許多劉氏宗族都將自己的祠堂稱為彭城堂,以標明自己為彭城劉氏,是正宗的漢家後裔。甚至出自他源的劉氏,如匈奴劉氏、沙陀劉氏等,因年代久遠,譜系失考,上代失敘,也對外自稱為彭城劉氏,往往以彭城堂作為本族堂號。現今以彭城堂;為堂號的劉姓,在中國南北各地和海外華人中都有發現。

2、藜照堂(及其相關的堂號)

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劉姓宗族中,另一個用得最多的、最為著名的堂號,就是藜照堂了。藜照堂的得名,來自劉向燃藜讀經的典故。

劉向,原名更生,字子政,為楚元王劉交的四世孫,彭城人,西漢著名文學家和經學家。西漢成帝時,更名劉向,任光祿大夫,奉命在當時皇家圖書館---天祿閣校閱各種經典,後寫成我國最早的目錄學著作《別錄》,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傳論》等書。

傳說有一天,劉向在天祿閣校書至深夜,當燭盡燈滅之後,仍不肯就寢,就是暗室中背誦經書。忽有一位黃衣老人,手柱青藜杖叩門進來,接著將手中青藜杖頂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燒起來,發出光芒,照亮了暗室。劉向見狀,對老人肅然起敬,因施禮相迎,並詢問老人尊姓大名。老人答道:我乃太乙之精,聞知卯金氏之子好學,特來視察。現贈你《洪範五行》之文。;老人說完,果從懷中取出一卷簡牘,傳授給劉向。此後,劉向果然成為一代著名學者宗師,在中國文化史上建立起不朽偉業。劉氏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燃藜夜讀的神奇傳說,鼓勵族人發奮讀書,就以藜照堂作為堂號。

緣出這一典故的劉姓堂號,除了;藜照堂外,還有很多,諸如青藜堂、藜閣堂、燃藜堂、光藜堂、藜光堂、然藜堂、尚藜堂、寶藜堂、天祿堂、祿閣堂、校書堂、太乙堂、傳經堂、授經堂。藜照堂及與此相近的堂號,不只在劉向後裔彭城劉氏宗派中,在中國南北各地各宗派劉氏後裔中都被廣泛使用,該堂號已成為了劉姓的標誌之一。

3、中山堂

中山堂是劉姓中又一個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號。中山是劉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劉姓的發源地之一。中山劉氏在劉氏各宗派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丁極為興旺,族裔眾多。當年開派始祖中山靖王就有100多個兒子,是劉氏各派開基祖和當時各劉氏親王中最多的一個;此後,源出中山的客家劉氏劉開七、劉廣傳一宗,有14個兒子、81個孫子,360個曾孫,後裔子孫更是千枝萬葉,構成世界劉氏的主體之一。這個堂號只實用於中山劉氏一派,但由於中山劉氏族人眾多,因而中山堂,也就成為劉姓最著名的堂號之一。

4、蒲編堂

蒲編堂是一個典故堂號,源出三國時劉備與母親編蒲販鞋的故事。史書上說,劉備早年家居河北涿縣,因幼年喪父,家境貧苦,常與寡母編蒲席、販草鞋謀生。劉邦稱帝后,常思昔日母親打鞋織蓆之苦,茶飯無味。劉氏後人為了紀念此事,就以蒲編作堂號,以告示族人勿忘創業艱辛,平生應以勤勞為本。蒲編堂,主要在部分劉備後人中使用,遠沒有彭城堂、中山堂、藜照堂等著名。

5、五忠堂

是以祖先名號為堂號。宋朝時期,福建建州、建陽劉氏一門忠烈,有5人死後被朝廷賜諡為忠,世人號稱劉氏五忠;:建陽五夫裡的忠顯公劉韐、忠定公劉子羽、忠肅公劉珙,建州麻沙裡的忠簡公劉頜、忠烈公劉純。五忠事蹟詳見本書第六章。後人為了紀念劉氏祖先這一光榮的歷史,鼓勵族人精忠報國,就以五忠堂為堂號,五忠堂的堂號,主要在福建劉氏及其分遷到各地的劉氏支派後裔中使用。

6、墨莊堂

墨莊堂是一個典故堂號。它源於這樣一個故事:江西新喻人劉式,本為南唐進士,宋初官任刑部員外郎,為人酷好讀書,藏書豐富。劉式死後,夫人陳氏召集諸子說:你們的父親為官清廉,死後沒有為你們留下什麼田莊產業,只有遺書數千卷傳給你們。這可稱之為墨莊,希望你們在墨莊裡辛勤耕耘,好好繼承這份珍貴的祖業。此後,劉式的兒子們遵從母訓,刻苦攻讀,最後都學有所成,成了名人。此事在當地民間和士大夫之間傳為美談,陳夫人教子有方,被人們尊稱為墨莊夫人,一代偉人朱熹還曾為此寫了一篇《墨莊記》以紀其美。劉式的後代因此以墨莊堂為堂號,以紀念祖先恩德,激勵族人發奮讀書。墨莊堂"的堂號,主要有江西劉式後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的劉式後裔仍沿用這一堂號。

7、漢裡堂

漢裡堂是一個地名堂號。所謂漢裡,就是漢之故里的簡稱。今江蘇徐州市轄下的豐縣趙莊金劉砦,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古沛郡豐縣中陽裡。舊時豐縣縣衙大門兩旁,都書寫有,古宋遺風。漢高故里的對聯。這裡的劉氏家族,更以自己是漢代皇族後裔而自豪,為了對世人表明他們是漢高祖的家鄉人,他們就以漢裡堂作為家族的堂號。漢裡堂,顧名思義,就只能由漢高祖故鄉的劉氏使用,因此,在豐縣以外地區的劉姓宗族,就沒有人會用這個堂號。

8、御龍堂

御龍堂是一個取自祖先名號的堂號。史書記載,當年劉姓的大顯祖劉累自小跟當時的豢龍氏學習馴養成龍的技術,所被夏王孔甲派去馴養龍。劉累因馴龍技術高超,深得夏王孔甲的賞識,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劉姓族人為了紀念劉累,就以他的名號作宗族的堂號,對外稱;御龍堂,御龍堂的堂號,在今山西、江蘇豐縣、江西于都甚至馬來西亞的華人劉姓宗族中都有發現。

9、七業堂

七業堂也是一個歷史典故堂號,起源於晉人劉殷之子好學的故事。《晉書·劉殷傳》記載,西晉人劉殷,字長盛,為人至孝,後發憤記憶,博通經史,官至侍中、太保、錄尚書事。劉殷自己博學多才,對兒子們也是要求嚴格。他有7個兒子,在他的教誨下,都專心治學,研究經史。其中,5個兒子分別學習《詩經》、《尚書》、《易經》、《周禮》、《春秋》五經,一人專攻一經,另有一個兒子攻讀《史記》、一個兒子攻讀《漢書》。他的兒子們後來都學有所成,成為當時著名的學者。當時北方的學術,以劉殷一家最為興盛。史稱劉氏一門之內,七業俱興。劉殷後人為了紀念這一盛事,鼓勵族人勤奮學習、刻苦攻讀,就將本族堂號取名為七業堂,與這一典故有關的還有傳經堂。

10、鐵漢堂

鐵漢堂是一個典故堂號,源於劉安世為人正直不阿的事。劉安世是宋代的著名諫官。他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諫,甚至多次當面觸怒皇帝。許多朝廷大臣對他又敬又怕,而奸臣蔡京則一意陷害。後劉安世被貶到梅州,蔡京曾派使者脅迫其自殺,但沒有成功。蔡京又指使一轉運判官前往殺安世,安世得知消息後毫無懼意,一邊繼續與朋友飲酒聊天,一邊為自己安排後事,並對人說:死並不難。;後判官途中暴死,劉安世才倖免於難。當時另一位被貶到嶺南的大學者蘇東坡聽到此事,對劉安世大加讚揚,稱他他是;真鐵漢!劉安世的後人為了宏揚祖先的這一高尚品德,培養族人剛正不阿的素質,就將本族堂號取名叫;鐵漢堂。鐵漢堂的堂號,自然為劉安世的後裔們所專有,其他劉姓宗族,極少有使用。

11、清愛堂

清愛堂是一個由皇帝御賜的堂號,源自清康熙為劉墉家族題堂匾的典故。清代山東諸城劉氏是一整個清代劉姓家族中最著名也是最顯赫的家族,這個家族因出了劉棨、劉統勳、劉墉3個大臣而聞名天下。據說當年任朝廷大臣的劉棨家中祠堂落成,特請康熙皇帝御賜堂匾,康熙因書清愛堂3字,並對劉棨說,朕希望你們劉家父子在朝為官,都能做到清正廉潔,愛民如子。後來乾隆皇帝又再次為劉氏家族御題了清愛堂的匾額。自此以後,山東諸城劉氏家族就以;清愛堂為本族堂號,至今不變。因為堂號是皇帝御賜,所以世人又稱之為;御賜清愛堂;清愛堂;是山東諸城劉氏家族及其分支的專有堂號,其他各地的劉姓宗族,則不會使用這一堂號。

12、磐宗堂

磐宗堂,也是一個典故堂號。磐宗二字,典出《史記·孝文帝紀》。該書有如下記載:高帝封王子弟,地域犬牙相制,此所謂磐石宗宗也。後來劉姓族人因用磐宗作堂名,喻意劉姓宗族江山永固,堅如磐石。此堂名筆者在湖南華容劉姓宗族中也有發現。

劉姓堂號錄

劉姓堂號眾多,大體也可分為地名堂號、典故堂號、教化堂號和其他堂號。現就筆者所見劉姓堂號開列於下,以供讀者參考。

1、地名堂號

彭城堂 沛國堂 漢裡堂 沛豐堂 弘農堂 河間堂 中山堂 梁郡堂

頓丘堂 南陽堂 東平堂 東莞堂 平原堂 廣平堂 廣陵堂 臨淮堂

琅邪堂 蘭陵堂 東海堂 丹陽堂 宣城堂 南郡堂 高陽堂 高密堂

竟陵堂 長沙堂 河南堂 穎川堂 太原堂 東萊堂 任城堂 高平堂

高堂堂 中山堂 西蜀堂 沙甸堂 安成堂 尉氏堂 南華堂 前溪堂

梓溪堂 燕翼堂等。

2、典故堂號

御龍堂 邦聲堂 漢室堂 敬勝堂 道勝堂 蒲編堂 屏山堂 五忠堂

八賢堂 鐵漢堂 墨莊堂 清愛堂 藜照堂 黎煦堂 黎照堂 藜閣堂

藜光堂 青藜堂 燃藜堂 然藜堂 光藜堂 興藜堂 尚藜堂 寶藜堂

天祿堂 祿閣堂 校書堂 太乙堂 泰乙堂 然乙堂 表照堂 七業堂

傳經堂 明經堂 授經堂 崇經堂 儒林堂 存著堂 惇典堂 郡馬堂

青雲堂 金蓮堂 花藪堂 冰鑑堂 二粟堂等。

3、教化型堂號

尚德堂 馨德堂 厚德堂 崇德堂 儉德堂 樹德堂 恆德堂 一德堂

德新堂 德聲堂 德馨堂 正倫堂 序倫堂 敘倫堂 敦倫堂 聚倫堂

彝倫堂 清倫堂 義倫堂 五倫堂 尚義堂 旌義堂 集義堂 立義堂

崇禮堂 崇讓堂 恭讓堂 強恕堂 忠定堂 忠賢堂 忠樂堂 武忠堂

懷賢堂 仁視堂 仁粟堂 仁本堂 立本堂 敦本堂 篤本堂 隆本堂

務本堂 宗本堂 報本堂 元本堂 本源堂 敦睦堂 敦厚堂 敬睦堂

磐宗堂 九睦堂 思成堂 思孝堂 再思堂 永思堂 靜思堂 念祖堂

奉先堂 親親堂 怡怡堂 慶元堂 直介堂 佩三堂 守三堂 遠慶堂

崇慶堂 繼先堂 文明堂 孝友堂 忠孝堂 孝享堂 漫德堂 餘慶堂

衍慶堂 延慶堂 善慶堂 具慶堂 集樂堂 誠意堂 誠敬堂 世榮堂

嘉善堂 繼志堂 源仁堂 聚奎堂 崇高堂 永古堂 復古堂 崇古堂

存古堂 集本堂 明祿堂 嘉會堂 思遠堂 悠久堂 永言堂 敬愛堂

上升堂 文英堂 譜壽堂 八字堂 見覆堂 振藻堂 如在堂 世錦堂

集英堂 兩全堂 繩武堂 華先堂 謹厚堂 德馨堂 肅紀堂 道勝堂

貽遠堂 暎武堂 餘蔭堂 聚芝堂等。

4、其他堂號

泰來堂 曙光堂 永昌堂 永常堂 永泰堂 永復堂 永忠堂 永正堂

仲宣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