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被离职后,干啥去了?李渊晚年生活是否如意?

卡哇伊丶筱梦


在最近比较火的电视剧唐砖之中,李世民为了让李渊晚年顺心想了很多办法,最后还是从现代穿越而来的云烨用麻将讨得太上皇的欢心。而在电视剧之中,李渊对李世民的政绩是肯定的,晚年在深宫之中看看美女打打麻将,偶尔提点一下李世民帝王之道,算是十分逍遥。而历史上的李渊晚年过得如何呢?

李渊退位之后搬出了皇宫,搬到了弘义宫之中,改名为太安宫。李世民为什么选择让李渊住在弘义宫,也是有他的深意的。弘义宫是当年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专门为他在武德5年修建的,位于皇城的西边。后来在武德8年,李渊还曾经来这里游玩过,他看了一圈不是很满意,命人在里面造一组假山水。没想到多年之后,住在这个宫殿里面会变成了自己。私以为李世民此举是在提醒李渊,现在的君臣关系已经转换了。

李渊退位之后到底还有没有地位呢?旧唐书里面记载着一个故事。李渊住进太安宫之后,李渊的几个小儿子也跟他住在里面。唐太宗命令每天都要有尚宫去给太上皇送美食,而李世民的十八弟李元名被身边人嘱咐,在看到尚宫的时候还要行礼。李元名十分不解,因为对他来说尚宫不过是他二哥身旁的婢女。从这一个小细节也可以看出,太安宫住着的人们并不受下人尊崇。

李世民的住所虽然离太安宫不远,但是极少去那里看望李渊,包括李世民夏天外出避暑也没有考虑过带上李渊。这些事情在当时监察御史看来十分不孝,他曾多次上疏建议李世民改善李渊的生活。他认为太安宫太过潮湿狭小,而且在皇城之外,李世民应该重新修葺太安宫,最起码给外国使臣看到不至于说他不孝。

不过长孙皇后对于李渊还是非常孝顺的,她每天早晚都会去一趟太安宫,经常会带一些生活必需品或者补品,这大约也是李渊唯一可以欣慰的地方了。总之,李渊默默住在太安宫之中,非常低调,很少露面,也很少对儿子要求什么。

史书之中对于李渊的晚年活动只记载了两段难得和乐融融的场景。贞观八年,唐太宗和太上皇一起召见突厥使者。李渊亲眼看到大唐在李世民手上逐渐强大,他也十分欣慰,说如今蛮夷都臣服大唐,自古都是未有的。李世民听到李渊如此夸奖他也是十分感动,忙说自今天的大唐不仅仅是他的功劳,还有李渊的圣算。

同年,李渊还参加了一次阅兵,也曾当众表赞过李世民的功绩,李世民依旧十分客气地将功劳的一半推给了李渊。李渊步入晚年,大概对这九年也渐渐释怀了,来年五月,李渊死在了太安宫中。


木剑温不胜


李渊确实被退位。

玄武门之变时,李渊正兴高采烈的在宫内和妃子们在湖面上泛舟纳凉,突然外面一阵喧哗,李渊正准备派人去看看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就看到尉迟敬德一脸杀气冲了进来,告诉李渊: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造反,被秦王给杀了!


李渊自然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只能无奈的接受事实,毕竟尉迟敬德手里还拿着斧头。接下来,李渊和李世民共同演义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大戏:

李世民扑在李渊的怀着,吮吸这李渊的乳头嚎啕大哭,李渊一脸心疼的轻轻拍着李世民的背,就像当年李世民小时候李渊哄他睡觉一样。

好了,戏演完了,大家该干嘛就要干嘛了,李世民成为了太子,几个月之后李渊“非要”把皇帝之位传给李世民,李世民死活不要,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最终李世民还是有孝心,“勉为其难”的接受了皇位。

李渊当了太上皇,终于可以安(ti)安(xin)心(diao)心(dan)的养老了。当了皇帝的李世民忙啊,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看望一下自己老父亲。顺便说一下,李渊在退位之后三年住进大安宫。这大安宫潮湿而又狭小,就连大臣们都觉得应该要好好维修一下才能让太上皇居住,李世民自己倒是后知后觉。

过了一段时间,李世民也觉得自己这样对老父亲不理不睬的好像影响不太好,会破坏自己光辉伟岸的形象。贞观四年,李世民趁着李靖大破匈奴之际,和李渊来了一波团聚,父子两大宴群臣,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好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

至此过后,李世民倒也不向之前那样长时间对李渊不理不睬了,偶尔也会去李渊那里晃一晃。

李渊倒是心态好,反正啥事也干不了,干脆造人得了,滕王李元婴便是李渊退位后诞生的。


当了九年太上皇之后,69岁的李渊终于去世了,相信李世民和李渊都算是一种解脱吧!不然经常要演戏,大家都很累。


小镇月明


李渊含着金钥匙出生,父亲是北周大将军唐国公,外公是西魏大司马卫国公,大姨妈是北周皇后,七姨父是后来的隋文帝杨坚。李渊夺亲表弟杨广皇位建立了大唐,看视风光无限,但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血淋淋丧子丧孙,个人命运相当不幸。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灰心丧气,自己让出了皇位,与李世民关系不温不火。仍然居住在皇苑的大安宫,衣食无忧:偶尔也出席皇帝在含元殿的国事活动,李世民在宾客睽目下,也人模人样尊敬父亲;炎热夏天,李渊蜗居宫内,不愿随同儿子去骊山夏宫避暑,显示孤傲的一面;李世民为改善父亲居住条件,下旨修建大明宫,显示孝顺一面,可惜李渊病逝无福享受。李渊的皇陵规模远不及长孙皇后陵(也是李世民日后的陵寝),这又暴露了李世民的不孝自私。这对父子的关系,基因里有放荡不羁的胡人血统,不能单纯用汉人的伦理观念来判断。


谌人


李渊退休后,就搬出了皇宫,住进了当年赏赐给李世民的府邸。据史料记载,李世民每天早晚派人向李渊送来美食。有一次李世民的弟弟碰见了,没有下跪谢礼,有人就问为什么不下跪,他说:他们是我二哥的婢女,我为什么要下跪呢!对待太上皇李渊,李世民肯定不算孝顺。

有大臣向李世民提出建议,建议要修整太上皇的宫殿,现在太上皇居住的宫殿规格上太小,有失皇家的高贵,也可彰显李世民的孝心,但李世民没听。

李渊退休之后的生活过的也很平凡,没有什么大的企图,平时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李世民也很少来看他,可以说是郁郁寡欢吧。


红黑圣西罗


论心大,只服渊哥:他眼见着几个儿子为了皇位相互攻讦,却无力阻止,索性躲到后宫安逸快活去了,轰轰烈烈地搞起了造人运动。在李渊的辛勤耕耘下,子女们如雨后春笋般往外冒,成果颇丰。

不过,靠着纵情声色的日子也未能让李渊忘却烦恼。公元626年夏天,长安城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血案——玄武门之变。

在得知李世民率人伏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心中万分悲痛。此时,自己起兵时原有的四位嫡子和一位庶子,已经只剩下李世民一人,而且有两个还是死于手足相残。面对这样的时情,换做别人,或许早已心痛地活不下去。

然而,渊哥再次凭借自己强大的内心,硬是挺了过来。他先是飞快地调整思绪,立刻认清了现实,开始极力讨好李世民。李渊没有埋怨李世民,而是把责任都推到了太子和齐王身上,并且派人去安抚士卒,称秦王无罪,错在李建成和李元吉。

随后,李渊颁布诏书,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几个月之后,这位早已被架空的皇帝,发现李世民看自己的眼神有些不耐烦。李渊转念一想,保住性命总比贪恋皇位要好。于是,唐高祖禅让了。

古往今来,真正甘于做太上皇的,或许仅有乾隆一人,那是因为他依然掌控着国家权力。可别人就不一样了,那可是真的一撸到底,成了孤家寡人。然而,即便如此,李渊还是没心没肺地活着。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公元626年夏天,李渊退位于当年农历八月,最终死于公元635年。从退位到离世,渊哥又活了九年。在这九年中,他虽然没有权势,却依然在宫中花天酒地,也算是李世民让他颐养天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家所熟知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中,涉及到的滕王,便是李渊在这一期间所生的李元婴。怎么样,渊哥心够大吧?

从史书记载来看,李世民对李渊也够意思,还不时地让这位太上皇来感受大唐盛世的风光。比较有趣的是公元634年,李渊曾在李世民的邀请下,出席了宴请突厥使者的筵席。据说,渊哥这一天还喝了不少酒,但毕竟略显拘束,还不时地夸李世民。

到公元635年夏天时,渊哥终于熬不住了。就这样,李渊度过了自己失势后的九年,在七十岁时病逝,其中多半时间是埋首温柔乡,或许是想借此来排解心中的抑郁吧!但不管如何,虽然太上皇的日子不及皇帝,渊哥看起来也是蛮知足的。


夕阳下的晚枫


李渊在接班人问题上早已立李建成为太子,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已经封李世民为秦王,并且为了防止李世民生变,限时叫李世民离开长安,到洛阳报到!此时,李世民只有两条路,一个是到洛阳做秦王,一条是放手一缚,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建成和兄弟元吉,然后以尉迟敬德为首,去李渊那逼宫,此时李渊不识相,就有性命之忧,无奈之下,只好先让李世民监国,然后自己做太上皇,让位于李世民!其实在李渊心中,既有丧子之痛,又有对李世民的忌惮之心,心中对李世民虽有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所以,李渊晚年是非常不如意的,但又轻易不敢表露出来,因为在其周围服侍的人,其实也是监视的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144


李渊在继承人问题上本就是犹豫的!不然作为皇帝不可能没有办法抑制李世民势力的膨胀!李建成有些软弱,魏征几次劝他杀了李世民都被他拒绝!其实李元吉和李建成也不是一条心,李元吉只是想利用李建成的力量剪除李世民罢了,最后再干掉李建成!哈哈,这哥仨都各怀鬼胎,谁也别怨谁!李渊被软禁后内心应该不会服,但是事已如此,总不能再找其他儿子杀了李世民吧,再说他们也得有那个本事呀!总之,最后李渊意志肯定是消沉的,整天除了玩女人,就是喝酒!时不时也弄点小事给李世民添堵!

我的疑惑是,为什么李渊不能利用自己在世族和皇族及朝廷中尚存的威望和势力参与到李世民的儿子夺嫡争斗中,也让李世民尝尝骨肉相残的痛苦,反正皇位最终还是李家的!

我觉得李渊最好能支持李恪(我最喜欢的李世民之子),借李恪之手来收拾长孙一脉,李渊心里肯定恨死长孙无忌了,哈哈,这样改多好玩啊!


孟允乐


唐高祖李渊是唐朝的第一任君主,在位9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皇帝都是终身制,而李渊却是禅位给儿子李世民的。

作为一位太上皇,李渊晚年的退休生活究竟幸福吗?

李渊有不少优秀的儿子,其中,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在起兵反隋、建立大唐基业的过程中,二人配合默契,屡建战功。

尤其李世民功劳显赫,但因为不是长子,并没有被立为太子。

那他又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呢?

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大家应该很熟悉。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太子李建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李世民继续带兵出征。

眼看秦王李世民功劳和声望超过自己,太子李建成感到了威胁,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排挤和陷害李世民。

同时,李世民的拥护者也不服太子,认为李世民才有资格成为储君,双方势力持续明争暗斗。

作为父皇的李渊,根本没有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因此防范不足,只是一味的平衡皇帝、太子和秦王三方的势力。

甚至“玄武门之变”前一天,李渊知道了风声,也没有采取果断措施。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秦王府众将在玄武门截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带兵逼宫,李渊被迫宣布禅位给李世民。

自古皇家多薄情,每场皇位更替,无不伴随着腥风血雨。

从626年禅位到635年去世,李渊当了9年太上皇年。

李渊被尊为太上皇后,头几年还居住在太极宫,但早已不复往日的莺歌燕舞,嫔妃成群的盛景,而是凄凉孤独,无人问津,身边还充满耳目。

他知道他的儿子李世民对他仍然充满戒备,防止自己勾连大臣,妄图复辟。

于是李渊也就整日待在太极宫内深居简出,除了参加李世民举行的一些宴会外,几乎不曾出过宫门。

贞观三年,李世民对外宣称高祖喜欢山外的竹林,将李渊迁往弘义宫,并改名为大安宫,大安宫比太极宫可要简陋多了。

李渊临死前最后一年,李世民邀请李渊去仁寿宫避暑,仁寿宫可是隋炀帝杀死杨坚的地方,李渊当然心有戚戚焉,说什么也不去。

李渊晚年在宫中,足不出户,几乎失去自由,还时时遭受指责,担惊受怕,丝毫谈不上幸福可言,可以说晚景凄凉啊!


有书博物馆


617年的十一月十三日,李渊拥立杨侑为帝,遥尊远在江都的表弟杨广为太上皇。没想到,过了不到十年,在626年的八月初九,李渊自己也被逼着退位为太上皇,而且还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李世民给逼着下了台。人生的兜兜转转也真是很有意思。之后的李渊又活了九年,在这九年中,发生了很多比较有意思的事,也能从中看出李渊的心理素质是怎样的强大。626年,李世民发动政变,在玄武门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后逼迫李渊交出权力。八月初九,李渊正是退位,离开了权力中心,从此开始了幽禁般的生活。最开始的两年多时间内,李渊并没有搬家,还是住在太极宫,虽然行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物质生活倒还是不缺的,后宫也并没有裁减。到了628年,李世民将太极宫中的大部分宫女以及掖庭的部分宫女放归家中嫁人,这次放归是大放,号称有三千宫女被放回,其中绝大部分就是伺候李渊的宫女,自此,太极宫较以往又安静了很多。

到了629年,李渊搬到了太安宫(大安宫),即当初的宏义宫。说起来也很有意思,这个宏义宫原本是李渊在622年特意下旨为李世民建的宫殿,李世民最开始住在承乾殿,李渊念李世民克定天下有功,于是建了宏义宫让李世民居住。没想到到最后成了自己的晚年居所。当时的李世民是秦王,所以宏义宫无论是位置还是规模都不能和太极宫相比。

李渊搬进了大安宫之后,父子俩就很少见面了,李渊在大安宫几乎从来不出门,就住在这一方小天地里和为数不多的妃嫔过活,娱乐什么的是很少的。但是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六十多岁的李渊却还有生育能力,滕王李元婴正是出生在大安宫。

而在同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李绩灭了东突厥,擒获了颉利可汗。要知道,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还曾派刘文静跑到突厥寻找合作,而现在,在贞观时期,东突厥就被大唐给灭了,李世民自然不能不让李渊知道这件事。李渊知道后自然是有一番感叹,表示自己将皇位传给李世民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啊。于是李渊就和李世民见面了,当时还有十余位重臣以及王爷王妃等在凌烟阁大摆筵席,酒酣之际,李渊还情不自禁的弹起了琵琶,而李世民则跳起了舞蹈,可以说是其乐融融,晚上才结束。

但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大部分时候是互不相见的,632年,李世民在酷暑的季节决定避暑九成宫,但并没有叫上李渊,监察御史马周就看不下去了,就上疏建议李世民将李渊住的大安宫进行修缮加高,而且建议李世民应该每天都要去大安宫看一看年迈的李渊。李世民答应了。将大安宫做了一番修缮,但到了第二年,李世民邀李渊去九成宫避暑的时候,李渊却拒绝了。

634年是李渊再次有点小活跃的一年,这一年的三月初二,李渊再次大摆筵席,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的使者,李渊在宴会上对长孙无忌说:“当今蛮 夷率服,古未尝有。”长孙无忌祝福了一下李渊。然后李渊给李世民赐酒,李世民捧起酒杯为李渊祝寿,流着泪说:“现在百姓安康,天下归附,正是我奉太上皇的旨意才做到的啊,又哪里是我自己的功劳?”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侍奉李渊吃饭,融洽的好似又回到了从前。

这一年李渊还曾到城西检阅军队。又李世民在未央宫摆宴席,三品以上官员都参加,李渊也出席了宴会,并在宴会上要求颉利可汗跳舞,父子俩不免又是一番感叹。这时候的李渊已经是79岁,人生已经所剩无几。

635年五月,李渊病危,下诏让李世民一切从简,丧服遵循汉制,陵墓的选建也要从简。五个月之后,李渊葬入献陵。至于献陵和第二年长孙皇后去世后建的昭陵的对比,这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萧晓四姑娘


玄武门兵变不久,李世民如愿以偿登上皇位,高祖李渊以太上皇致仕,并于9年后归西。9年中父子二人讳莫如深,感情微妙而复杂。

李渊清楚李世民的野心,以及他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只是对结果预估不足,既没想到他会发动政变,也没想到他会杀兄戮弟——这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实在太刺激。退位后的太上皇李渊仍在皇宫正殿住了3年,而后才徙居大安宫,彻底告别政治前台。之所以充任3年傀儡,也是为李世民背书——玄武门之变只有李世民单方面解释,而憋着一肚子话的李渊并未发声已然说明问题。李世民也需要父亲坐镇,以消除玄武门的负面影响。双方心照不宣,共同掩饰尴尬。

大安宫离宫城不远却属皇宫之外,父子就此相隔。大安宫的条件也跟皇宫没法比,既无城墙也无门楼,后来李世民一天看不到就想的监察御史马周看不过去了,上表李世民,说太上皇住的太寒酸,让外国使者或老百姓看了不像话。同时提醒准备去九成宫避暑的李世民:太上皇住的地方也很热。李世民于是兴建大明宫,准备用于父亲居住避暑。同时邀请李渊一起去九成宫,结果遭到拒绝。

马周建议时,李渊已搬去大安宫3年之久,李世民对父亲的居住环境显然不十分清楚,类似避暑休闲的好事也没想到过父亲,可见二人鲜有交集。尴尬如此,原因应来自双方:玄武门之变对李渊的创伤是持续的,他懊恼当初的绥靖,内心深处也无法原谅李世民的屠兄戮弟——尽管李世民即位后对兄弟二人进行了追封并隆重下葬;李世民以兵变改变既有秩序,以政治冒险结束情感冲突,既有对父亲偏袒哥哥的怨,也有逼宫夺位的愧。二人无话可说,不见面是最好的局面。

孽缘化解于贞观八年(634年)——亦即李渊离世的头一年。此时玄武门已成追忆,李渊或者觉得该过去的总要过去,或者觉得李世民政绩突出这样也好,亦或者感觉命不久矣有必要与儿子和解,总之所有事情都在这一年有了了结。李渊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席间主动赐酒给李世民,并给予他“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的政治肯定。李世民感动流泪,和长孙皇后一起进御膳、上御衣,“一同家人常礼”。往事如烟,随风飘逝,父子二人终于冰释前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