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我們的故事開始於一個不早不晚的年代,那是1945年的5月2日,也就是希特勒夫婦在地堡內自殺後的第三天,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接近尾聲,雖然日本還未投降,仍然在作垂死掙扎,但戰爭勝負的大局已定,不可逆轉。

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一個頗有特色,叫做阿瑪高(Oberammergau)的小鎮附近,遠望高山巍峨雪峰挺拔;近看湖水碧秀草坪如茵。這兒氣候宜人風景似畫,使人難以想象難道如此美景也曾被戰火硝煙所糟蹋?那天,美軍第44步兵師的一隊偵察兵正在執行任務四處巡邏,忽見兩輛自行車從山上緩緩而下……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Oberammergau。圖片來自網絡

來者之一操著一口濃重德國腔調的蹩腳英語,結結巴巴地向士兵說明他的哥哥是誰:

“V2導彈……設計師……馮・布勞恩……要投降……”

當時沒人不知道V2導彈,那是讓盟軍不寒而慄的新型終極致命武器!希特勒為了加速戰爭最後的進程,聚集科學家工程師們,於德國的佩訥明德陸軍和空軍試驗基地成功地研製出V2導彈並在多處地下工廠大量生產。

就在不到一年之前,1944年9月8日的清晨6點,泰晤士河邊一聲巨響,1000多公斤的炸藥從天而降,驚醒了無數睡夢中的倫敦人。可是,天上並沒有看見德國佬的轟炸機啊!原來這重磅炸彈是來自於300公里之外荷蘭海牙的德軍基地,炸彈的攜帶者則是V2導彈,它不到6分鐘就呼嘯飛越了英倫海峽,神出鬼沒地在倫敦爆炸。

之後短短的6個月內,瘋狂的納粹德國接二連三地共發射了3745枚V2導彈,其中有1115枚擊中英國本土,共炸死2724人,炸傷6476人,對建築物也造成相當大的破壞。此外,攻擊比利時的V2飛彈造成6500人死亡,傷者數萬。正是“鐵球步帳三軍合,火箭燒營萬骨乾。”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當然,如今我們仔細一算,這造價昂貴(12萬馬克)的V2飛彈實在太不合算,效率極低,平均一個導彈才炸死2-3個人而已,由此也足以證明當時德軍困獸猶鬥的瘋狂勁頭。無論如何,這門武器因為不易被攔截而造成當年的歐洲社會人心惶惶。此外,希特勒為了儘快地製造出足夠多的V2導彈,建立地下工廠批量生產,殘酷地壓榨猶太人和抓來的普通勞工,據說為生產導彈累死的納粹勞工就有數萬,比轟炸敵國炸死的人還要多。

當時V2武器的威力沒有能挽回德軍的敗局,但它拉開了新式作戰的序幕,無疑是一項重大的軍事技術突破,艾森豪威爾在回憶錄中說:“如果德國人提早六個月完善並使用這些武器的話,我們要進入歐洲將是極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為此,當年的盟軍迫切希望獲得V2導彈,四處尋找這個項目背後的科學家,它的設計者……

沒想到這一天,研製V2導彈的最頂級專家自己送上門來,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美國人不由得笑在眉尖喜上心頭:

“哦,歡迎你們投降,用你們的技術為美國效勞。”

兩位來訪者早就準備好了說詞:“統帥們不希望我們落入斯大林手裡,於是在3月份就要求我哥哥(即馮・布勞恩)和他手下的500名科研人員帶著大量資料離開了科研基地,躲避正在逼近的俄國紅軍……我們手中有大量的資料、技術、和人才,也願意服務於美國,但條件是希望能得到善待。”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這有什麼可說的,雙方很快便談妥了條件達成協議並且找到了藏身於高級別墅正在欣賞山間美景的馮・布勞恩。著名的火箭專家被俘時才32歲,年輕帥氣,英姿煥發,但因為不久前出車禍手上還打著石膏繃帶(與戰爭無關)。面對荷槍實彈的美國兵,布勞恩只瀟灑地說了一句話,語氣中免不了德國科學家那種慣有的驕傲:

“我們雖然戰敗了,但我們開創了全新的戰爭模式,你們找我,就是為了得到這種技術。”

德國的納粹分子對人類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但德國科學家毫無疑問地對科學技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第二次世界大戰除了戰場上的較量之外,雙方在科技上也明爭暗鬥,打著另一場戰爭,對核物理的研究最後導致原子彈武器的開發是另一個著名的例子。

希特勒對猶太人的迫害使得大批猶太裔科學家抵達美國,其中也包括愛因斯坦。這些從魔掌下逃離的物理學家們關注到德國在核研究方面的動向,由愛因斯坦牽頭向美國報告說,德國科學家已經掌握了鈾的原子裂變技術,即製造原子彈的第一步。如此才使美國政府開始意識到如果希特勒擁有這項技術,將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因而投資20億美元啟動了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最終獲得成功用於實戰,縮短了戰爭的進程。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德國人的原子彈研究最終未成正果,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曾經參與其中,就在布勞恩的兄弟與美國士兵商談投降事宜的第二天,美軍在海森堡的家中抓獲了他。

德國已經崩潰,戰爭即將結束,與科技相關的競爭逐漸轉化成了同盟國之間暗地爭奪德國人才的鬥爭。美國在1945年初啟動了“回形針”行動,蘇聯也相應實施所謂“麵包換人”的計劃。

蘇軍原本在最後的德國戰場上佔盡了先機,曾在1945年1月直接威脅到了離德軍火箭研製基地不遠的地帶,蘇軍還在波蘭的荒野中發現了一些被德軍丟棄的V2導彈外殼,立即將其送回莫斯科進行研究。

1945年3月,美軍開進波恩,波恩大學的科學家們將一些相關資料撕碎丟進馬桶中,但來不及處理堵塞的馬桶就紛紛逃離了。一個波蘭籍衛兵發現了馬桶中的碎紙片,將它們全部掏出交給了美軍。最後,這些殘存的碎紙片組成了一份包含德國科研計劃摘要和1500多名科學家、高級技術人員名單及家庭地址的重要文件,這份名單為美國找到這些科學家的回形針行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在軍方授權下,匈牙利裔美國工程師和物理學家馮·卡門( von Kármán,1881年-1963年)組建了一個由36位專家組成的調查團前往德國考察,其中包括了他的最得意學生錢學森。馮·卡門等也審問過主動投降的布勞恩等人,考察了火箭技術並得出在該領域德國已領先美國十年的結論。錢在此行中得益匪淺,之後衝破阻礙回到中國成為“兩彈一星”之元勳級人物,此是後話,暫且不表。

馮·布勞恩(von Braun,1912年-1977年)出生於德國普魯士境內,其父母家族都有歐洲王室血統,其母在馮·布勞恩接受宗教洗禮之後,贈予他一臺望遠鏡,從此布勞恩迷上了浩瀚星空。立志研究能一飛衝上太空的火箭技術。戰爭成全了他的理想,也改變了他的命運,1932年,布勞恩在20歲時就被命名為德國首個導彈試驗場液體火箭研發項目的技術負責人。

他的夢想指向太空,但命運卻讓他擊中了倫敦,殺害了不少無辜的民眾。正如他在聽到倫敦被擊中的消息後如此說:“火箭工作正常,除了登陸在了錯誤的星球上。”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火箭的原理和飛機不一樣。飛機在飛行時受到4個力的作用(圖1-1b右上):動力,即發動機產生的推力、阻力、升力、重力。這兒與地面交通工具不一樣的是飛機需要一個向上的“升力”,才有可能飛到天空中去。

升力是飛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是如何產生的呢?飛機的升力與機翼截面的形狀密切相關,是由於通過機翼上下表面氣流速度的差異而產生的。如果將機翼沿飛行方向縱向剖開,得到的機翼剖面是一個上拱下平的如圖1-1b左下角所示的形狀。當空氣流過機翼時,氣流沿上下表面分開,最後在後緣處匯合。因為上表面彎曲,氣流流過時走的路程較長,下表面平坦,氣流的行程較短,因而根據伯努利原理,上表面的氣流速度快而壓力小,下表面低速氣流對機翼壓力較大,這就產生了一個上下的壓力差,也就是向上的升力。

由上面的敘述可知,飛機是靠空氣動力學原理獲得升力而工作的,因此飛機只能在大氣層中飛行,不可能飛到沒有大氣的太空中。火箭的工作原理不同於飛機,見圖1-1a,對火箭而言,無論是上升或前進,往任何方向得到加速度,靠的都是尾部氣體噴出後產生的反作用力。

作用與反作用定律也就是中學物理中熟知的牛頓第三定律。它說的是,反作用力總是與作用力相等,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在火箭的情況下,燃料與氧化劑混合燃燒後產生的大量氣體從火箭尾部向後噴出,如果將氣體後噴所受之力當作作用力,它的反作用則作用在火箭主體上,推動火箭向前。因此,由於火箭自身攜帶著燃料和氧化劑,既不需要空氣來產生升力也不需要空氣中的氧氣幫助燃燒,適合在太空環境下工作。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眾所周知,地球的大氣層有一定的厚度,大氣的密度隨著離地高度的增加而減少,什麼高度就算是“太空”呢?太空和大氣層之間並沒有一條明顯的界限,但總是可以人為地給一個規定的數值。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100公里的高度,為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美國認定到達海拔80公里的人為宇航員。因此,高度超過80公里(到100公里)可以算作進入了太空。

布勞恩及其團隊在30年代的任務是研究開發液體燃料火箭(A4火箭)。他的腦海中無疑地經常夢想到月球旅行,因為A4火箭上畫的是科幻片《月亮夫人》的宣傳畫,一位坐在新月上的漂亮夫人!布勞恩當時甚至還制定了載人航天飛行計劃。

十年的努力終於取得了突破,1942年10月,一枚A4火箭實現完美髮射,飛行高度達到84.5公里,飛行距離達到190公里。其到達的高度已經算是抵達了“太空”,從航天的意義上,這可算是人造物體進入太空的第一個里程碑。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然而,戰爭正在激烈進行,德軍步步敗退,納粹分子不要“登月”,也不在乎是否進入“太空”,他們只在乎火箭升得越高方能飛得越遠,他們做的是製造武器屠殺人類的另一種夢。從1943年開始,A4火箭變成了V2導彈。布勞恩受命研製這種能夠攜帶750公斤炸藥飛行約300公里後準確擊中目標的武器。取名V2的德文意思是“報復”,納粹將其命名為“復仇使者”,企圖扭轉失敗,準備報復。

火箭算是運載工具,導彈則是依靠火箭裝置推進再由制導系統引向目標的一種武器。布勞恩很快便成功地研製出了這種武器,如我們上面所介紹的,納粹德國大量製造,用於實戰。

V2導彈發射時的質量大約13噸,可負載1,000公斤的高能炸藥彈頭並射向300公里遠的目標。導彈一開始垂直髮射到一定的高度(24-29公里),然後按一定的傾角彈道上升,當升至最高點48公里左右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揮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升到97公里,然後,以3542公里/小時的速度沿拋物線自由下落,最後擊中預先計算好的地面攻擊目標(圖1-2)。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聰明過人的布勞恩並不是一個死命效忠納粹的傻瓜,當看到戰爭形勢對德方不利時,他就開始考慮自己及幾百名科學家的去向問題。他當然知道自己對美國(或蘇聯)的價值,但他不相信斯大林,被蘇軍抓住不會是好事,他們連自己的科學家都不能“善待”又怎麼可能善待像他這樣的納粹戰俘,過去的黨衛軍少校呢。

在從佩納明德撤退的時候,馮·布勞恩私自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捨不得銷燬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他違背命令將14噸珍貴的火箭技術草圖及數據藏在了哈爾茨山一個廢棄的礦井裡,如前所述,這些資料成為他(的弟弟)與美軍交涉的籌碼。

不久後,布勞恩和他的上百名同行一起被送到了美國。

二戰時德國納粹罪惡滔天,卻把他們作為最珍貴的“禮物”送給世界

(摘自《揭秘太空:人類的航天夢》,作者:張天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