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棄物理成趨勢,物理學界很心塞,如果讓你再考一次你會選物理麼?

每日一點攝影


聽到這個消息,我覺得太好了,因為我的孩子,語文、數學、物理這三科,都相當好。大家都不選擇物理的時候,我的孩子相對優勢就很突出,他的競爭就會少一點,真的感激這個社會。想當年諸葛村姑自己高考的時候,物理考了98分(滿分一百分),語文不及格,導致落榜,現在我的孩子應該不會這樣了,有點羨慕嫉妒恨。

物理是技術的根基,不過物理學習相當難,沒有堅實的數學基礎,語文基礎,估計連題目都看不懂,有了我這個後盾,經常利用作圖法引導孩子,他對物理的理解能力非同一般,想現在的他已經預習大學物理部分了。

今天的孩子,學習任務很重,家長普遍不把他們當人看,只是把他們當成計算機,什麼都想讓他們學一點,結果什麼都學不好。更多的是,有的孩子根本不想學習,他們從事藝術,體育,武術,手工藝,可能更有出息,生活會更輕鬆,然而他們屈服於自己父母的淫威,不得不在,高考的獨木橋上,拼命廝殺。我的一個親戚孩子,放棄了兩次大專錄取,已經復讀第三次了,真不知道他的父母是怎麼想的?腦子是不是秀逗了?


其實我瞭解這個表侄子,他喜歡的是音樂,笛子吹得非常棒,還喜歡下棋,可他父母是公務員,見不得孩子從事這些職業,認為上不了檯面,因為沒有文憑,無法考公務員了,給他們丟了面子,愣是把孩子拉向萬劫不復,恭喜他們家。(我的孩子告訴我,他絕對不會去復讀,他很瞭解歷史,他說人生,不能有太多如果,我很欣慰。)


所以啊,不管別人如何選擇,我都認為物理是很好的學科,可以展開無窮想象,工作波瀾不驚,十分呵護自己孩子的性格。


諸葛村姑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放棄物理?不可能~也不存在!

老一輩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我們來回憶一下,高中主要學的幾門課: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地理、歷史。

首先你得承認,歷史、政治、語文、地理你得好好學,這是你畢業之後,和別人聊天不露怯的根源之一。一堆人尤其是和新朋友、新同事坐在一起,如果你滿口只能說些明星、八卦之類的話,你會被大家所鄙夷的。要是再說個貽笑大方的話,那更是會成為笑柄。

接著,數學和英語,也是你未來的加分項。尤其是你想考研、考博、出國,這兩項也是必須甚至最優先學好的。

說到最後,彷彿物理很不重要了?

不,首先選物理最簡單啊。

我自己就是從江蘇出來的考生,物理幾乎是諸多學科裡最不需要花時間的科目。力學、光學、電學以及一些相對論的初步概念,都是淺嘗輒止的東西,可以說,高中的物理,在你做好受力分析後、學好電和磁,就學好了一半兒。既然不難,還能拉開差距,為何不學呢?

其次,物理是建立科學思維的基礎。

高中的諸多課程裡,物理以及政治裡的哲學部分,是能潛移默化影響你一輩子的。很多人會說理科思維,其實很大程度就是這兩門課給予你的。

所以,如果再選一次,我必定先選物理,其他再說。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希望您可以給我點個贊!花不了多少流量噠!相信我!嘿嘿嘿!


不哈韓的小韓


雖然我很喜歡物理,也認為物理很重要,但是在不合理的制度下,出於理性,當然不選物理。

作為一個理科生,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和邏輯,做出理性的選擇,至少,對於聰明的學生而言,不考物理顯然是一個理性的選擇。所以我覺得在討論這個現象的時候,大家先需要把邏輯理清楚,不要一上來就談物理學有多重要這一類的情懷。只有真正解決了在制度設計層面的問題,才能有助於我們解決問題。

學生們之所以棄考物理,不是因為物理不重要,也不是因為物理的考試本身難。如果所有的學生都要考物理,那麼物理考多難都是無所謂的。如果物理的題目特別難,導致物理考試的平均分跟化學的平均分比低很多,那顯然是制度設計不公平,但這麼顯而易見的不公平顯然是不存在的。之所以會導致大家不選物理,是因為為了避免前面提到的這種顯而易見的不公平,在統計分數的時候,強行把成績的概率分佈拉成一樣。也就是說,考試按照偏差值給出等級或者標準化後的分數,如果考試的分數不能達到整個成績分佈中靠前一定的比例,那麼就無法得到 A 或者 A+ 的成績。可是選考物理的學生(因為選了物理學可以在選專業時有更大的自由度)本身成績就相對比較好,所以考試的競爭變得更激烈。理解了這個邏輯,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大學越是對選考了物理的學生有選專業方面的照顧,學生反而可能更不願意選物理了——因為自己的競爭者都是更加希望自由選擇的更優秀的學生。

當然,話說回來,這其實不是物理一門課的問題。我認為現在的高考的環境對於理科或者文科成績優異的考生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學生的語數外成績被提高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而這會導致偏科學生(例如只有物理一門課特別優秀的學生)根本連進入好大學的資格都沒有。舉個例子吧,我在上大學的時候(那是十年前),有一個好朋友,他的眼睛有弱視,他平時看書時,眼睛距離書本必須近到只有一兩釐米的程度,他的高考成績非常高,數學和理綜都是接近滿分的成績,而語文和英語都是剛及格的分數,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眼睛問題,導致根本無法來做閱讀(尤其是英語的快速閱讀題)。可是現在,在這樣的政策下,他可能根本沒法上985的大學,甚至上211都很困難,他的物理固然能考到A+,但是語數外三門加起來,他的分數也依然是很低的。這樣的學生不是天才嗎?這樣的學生不應該被頂尖的學校,頂尖的數學物理專業錄取嗎?


傅渥成


其實吧,作為一個物生班的高三學生,物理真心不想學,為什麼呢?

一、舊知識越來越複雜

高考一輪複習,老師講的東西感覺比上新課還複雜,很多東西在對照以前的筆記複習時,總會發現以前的東西根本不夠用,黑板上的板書全是新知識,上課一臉懵逼,感覺高一高二物理課白上了。

二、教材編寫不合理

將蘇教版和人教版的高中物理教材進行對比,不難發現,人教版教材編寫更加符合高中生口味,課本區塊特色明顯,知識點切入點較低,易於理解,隨後安排的內容又能很好地將知識過渡到一個新高度,有利於開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反觀蘇教版物理教材,簡直是一本教師用書,一般物理老師一眼就能看懂,因為物理老師的物理素養都是比較好的,理解書上的內容真是小菜一碟,但是學生不一樣,學生接觸物理一直到高考結束才不到5年,相比於物理教師,學生的物理素養低了可不止一點半點。

三、 學生對物理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話大家都聽過,只要有興趣去學,基本上不可能學不好。就像我,對生物興趣很大,所以我生物成績一直不賴,然而我對數學和物理極低的興趣使得我這兩門怎麼都學不好,學不好就考不好,考不好就更不想學,不想學就渴望高考能棄物理,這樣就更學不好,是個惡性循環。

四、結尾

物理真的很重要(雖然在我心裡遠遠沒有生物地位高)。很多高校要求的A+ B, A+ . A中,那個等級要求高的往往是物理,了。在現代社會生活、文化教育中,生物學一直是受到物理和化學排擠的,可以說,如果不是化學對於學生的要求非常高,肯定沒有多少學校會將生物作為選修科目之一來分班


MF47667472


高考確實改了,我就是目前的親歷者,是第一代小白鼠。

我不希望看到那些不是親歷者的人過來東扯西扯誤導觀眾,因為你要知道物理並沒有被棄考。

整個北京市,選擇物理的遠遠多於選擇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的,什麼叫做被棄考?文科不好不選文科的大有人在,但我很少見過物理不好就不選物理的同學。選擇物理是趨勢,也是未來競爭的籌碼,沒人會放棄,也沒人敢放棄。

倒是去年北京的中考改革使文科成了優選,讓許多學生上了高一之後發現自己的理科跟不上文科又開始變難,尤其發現了理科對於高考專業的影響而去課外班惡補,這是中考改革的缺憾。教育部意識到了這一點,於是中考就改成9科全考了。


燕過傾巢


作為高考改革的第二屆學生,對高考改革深有感觸。浙江高考改革的模式將文綜理綜改為七選三,並實行賦分模式,按照學生的排名來決定分數,譬如如果你原始分數只有80,但排名全省第一,那麼你就是100分。並且和英語內有兩次考試的機會。這裡我就不過多的介紹政策的了內容。就說他的利弊。首先採取賦分的制度之後,對於最高層次的學生來說拉小了差距,本來如果你實力強可以考滿分,即使人家不是滿分,但最後分數都是滿分,這對最高層次的學生其實是不利的,但是對於稍微弱一些的同學來說確是福音,即使有差距,但是你們和最高的同學=分數是一樣的,而且和後面的同學分數拉開較大,並且兩次機會給了失誤的可能,來衝擊高分。但正是這種多次考試的模式,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兩次學考,兩次選考以及最後的高考一共五次考試,有些在外校考試的學生就得為自己的吃飯住宿考慮,而且也給學校的課業安排造成了一定困擾,搞得學生和老師家長十分的疲憊。而且從發展的眼光來看,這種模式容易使人趨利避害,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可以取得高分又進一步拉小了選考科目的差距,但很明顯,選擇理科的人數明顯少於文科人數,尤其是物理科目,由於競爭的激烈,很多學生放放棄物理。希望選擇其他科目來減小差距,這樣的做法對於個人來說是正確的,但是對於國家和社會來說有 是不對的,物理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基礎的學科,如果這樣下去肯定會讓全民的科學素養下降。並且我認為英語的分數過高,培養學習能力是教育的最基礎的目的,但是在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自然科學的探索精神的培養,如果一味的只是為了單純的高考而學習,就是教育的悲哀了


八分之琪


1.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賦分制導致棄物理。根據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為前提賦予40分基礎分,再以級差3分共分21個等級,按報考人數以正態分佈比例賦分。考生基數越少賦高分越難。物理相對其它學科難度大,優秀學生選擇物理,中等及一下學生選擇物理甚少。優秀學生之間互相競爭,雖卷面分數高,也得分個等級,這樣會導致卷面分高賦分也會低。弄的優秀學生也不願選物理了。這都是賦分制帶給物理的災難。

2.對理工科重視,才有今日中國的發展。物理幾乎是所有技術的支撐,理解所有自然現象的基礎。對於任何一門理工科,如果不懂物理,必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假如因為制度或者反智主義盛行,導致我國真正的理工科人才後繼乏力,我們完整的工業體系還能存在嗎?又怎麼談國家實力?


假如再考一次我是會選物理的,我相信其他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會借鑑浙江上海的不足做調整,不會讓理工科人才流失。當然老師也得努力提高教學水平,讓教師和物理學科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喜歡物理,讓我們的學生不要再覺得物理難學。


知對知錯學物理


若我再參加高考也不會選物理。為什麼呢?就現在這高考選擇方案的設置,選擇物理的考生有點吃虧。因物理學科的學習,在所有高考選擇科目中是最難學的,要求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很高,許多學生雖然認真學習,也不容易學懂,特別是大多數理科成績較好的女生,表現更加突出。由於比較難學,高考又考不出好成績,顯然總分就不如其它科目總分高。



所以,多數同學選擇時,就不選擇物理,就造成了高考放棄物理。但物理科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如航天飛機,宇宙飛船,核能核艇等領域,需要大量的物理專業高科技人才,需要大量的優秀學生報考物理專業。為了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選擇,又要體現高考公平性,物理高考可以命題稍易點,若考生考試分數低的話,也可以根據物理專業招生的人數,將物理成績摺合成其它學科相當的分數。這樣選擇高考參加物理考試的學生不吃虧,這也是對高考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的補充。


徐祖吉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

我國教育這幾十年來一直都是以應用為導向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重視工科,所以那會兒工科大學吃香,最近十年來是重視財經,所以財經大學熱門。它們都屬於應用型。對於基礎科學,一直重視不夠,因為不能馬上拿來就用。

物理學自然是純粹的理科,雖然它是重要的基礎科學,對於數理邏輯的培養至關重要,但即便是內地理科最強大的北大,很多理科專業就業都不太好,所以願意學純粹理科的人並不很多。

然而,物理這個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大多數高中生而言,都是值得學習的。

從高考的角度來看,以前不少理科生學習了物理,雖然後來並沒排上什麼實際用場,但對於後續的大學理工科的學習,乃至其他需要較強數理邏輯能力的專業的學習,都具有基礎性的支撐作用。

以我自己為例,我高中就是學理科的,也很喜歡物理這個專業,但進入大學,我學了金融,與物理這門學科就絕緣了。但我毫不否認,當年學習物理對於我在大學期間學好金融是有作用的。當年學習物理,不但培養了我較強的對抽象理論的理解能力,而且使我具備了較強的數理邏輯思維能力,還因為學好物理需要構建物理模型,而讓我具備了構造模型的初步思維,為我在大學學子自己的專業起到了明顯的基礎性的作用。

所以,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依然會選擇物理這一門科目,並且會學好它,儘管我上大學可能依然不會選擇理工科專業。

至於現在的新高考,很多人可能會放棄物理,其實是因為物理這個科目比較抽象,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對於高考升學不利。但是這個問題,我認為不必太擔心。

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如果選擇放棄物理,那麼,將來上大學填報專業會很受限,特別是現在熱門的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等專業,基本都需要用到物理,所以選擇物理具有某種“剛性需求”,不是你想不想選的問題,而是你可能必須選擇。更不用說,總會有那麼一些學生對這個科目很感興趣自願選擇的。

所以,所謂放棄物理成為趨勢,這個說法也不太確切。對於那些確實不喜歡物理,也不打算在大學學習與物理緊密相連的理工科類專業的學生,他們放棄了,才是正常的。這總比新高考之前,很多人儘管不喜歡也學不好物理,但為了將來好就業,只能硬著頭皮選擇理科,只能硬著頭皮去學,要好得多。

另一方面,教育管理部門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於高考制度作出適當的調整。比如,可以對高考物理試卷適當降低難度,以免選擇物理的人在高考中“吃虧”。只要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比較靈活而且合理的措施,放棄物理不會成為大規模的現象,更不會成為我國基礎物理教育的“杯具”。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選物理的比例低很正常的,據我所知,一般高中的重點班都是理化班,也就是選擇物理這門學科的學生多數成績優異,這也是高中理科班多數是重點班的原因,而成績優秀的學生真的覺得學習物理是很有意思的事。

不可否認的是擅長理科的學生真的比較聰明!高一還沒有分科時,大家的差距會拉開,往往成績好的學生選擇理科,我們不能強迫學生學習不擅長的科目,有些學生擅長文科,有的學生擅長理科,相信物理永遠都不會被人放棄,放棄它的只是不擅長它的學生而已。


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選擇物理,因為真的是有趣的學科啊,在我看來學習理化這種科目很容易融會貫通,而文科多數是機械記憶,對於我來說沒有意思。我們無需擔憂過多,一門學科只要存在就會有熱愛它的人存在,並且學科本身就具有過濾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