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与反思丨共享狂潮的谢幕,ofo最后的骄傲


警示与反思丨共享狂潮的谢幕,ofo最后的骄傲


共享巨头的谢幕,让共享经济失去了最强有力的支持!也充分暴露了共享这种商业模式的鸡肋。

时间拨动回到两年,犹记得摩拜、ofo等单车平台的疯狂崛起,犹记得共享项目井喷式涌现,在强大资本的注入下,共享的早产儿畸形生长到了现在终于被看清了。

早在共享之风刚刚刮起的那几个月里,凡是能跟共享搭边的项目,纷纷都改了姓氏,都认了共享当亲爹。车库咖啡的《午间半小时》里也出现了不少共享项目,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之流。当然如果那时他们已经有相关产品,再往共享靠近的时候说不准已经小赚一笔了。

谣言四起,并非空穴来风

在小黄车就告别了中关村传奇地标理想国际大厦,龟缩到分公司的办公点苦苦支撑前,已经有不少媒体开始宣传揭露ofo的面临的问题,公司裁员、经营不善等,都被当时的ofo、戴威否定了。

车库咖啡距离理想国际大厦不算太远,早前遇见一个从ofo离职的人员,跟他谈论到了ofo的情况,他说ofo的内部管理非常混乱,这也是他从ofo离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ofo来说来钱简直要太容易了。戴威给ofo早期投资人朱啸虎画过一张大饼:如果未来所有从地铁公交下来的乘客都用ofo自行车做短途接驳,使用频率可能有几亿次,市场比打车大10倍。朱啸虎算了笔账,如果一块钱一单,一年就是300亿到600亿元的收入。

戴威后来回忆道,朱啸虎“当时眼里就放出了光”。这也算是朱啸虎后期曾在多个场合为ofo摇旗呐喊,甚至不惜与马化腾朋友圈互怼的原因之一。

去年前半年,ofo融资10亿美元。在巨额资本的推动下,这个曾经小而美的校园项目走上了疯狂扩张的道路。

有ofo相关从业人士表示,从B轮融资起,戴威就不曾主动找过投资,都是资方主动找到ofo。但风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改变,在E轮融资后这一“习惯”被打破。

资本来的太容易了,让ofo沉醉在一片虚浮的美梦当中,失去了清醒的认知。在与摩拜的较量当中,不顾虑车辆使用体验,车辆本身的质量,拼命投放单车,占据市场份额,最辉煌的时候,ofo在全国投放了2300万辆单车,单日订单超过3200万份,与另一行业巨头摩拜瓜分共享单车90%的市场份额。

然而这些都是虚浮的假象,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切离不开背后的免费骑、一月卡等补贴大战。有投资高层透露,ofo去年6月宣布获得的7亿美元E轮融资实际上只有6亿美元,而且不到两个月就被烧光。据ofo内部员工透露,去年上半年ofo市场部一度非常骄傲,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合作办活动,ofo提供单车,对方提出要付钱,ofo负责人的态度是“给我钱是看不起我吗”。

警示与反思丨共享狂潮的谢幕,ofo最后的骄傲


烧钱速度烧光了资本的热情。2017年下半年,泡沫开始破裂,悟空单车、酷骑单车、小蓝单车、小鸣单车等相继倒闭。ofo也没有等来期待已久的10亿美元融资,软银在去年9月完成了对ofo的投资尽调,最终决定放弃。当ofo和摩拜陷入融资、烧钱的拉锯战时,朱啸虎说,消耗战没意义,要有大格局大智慧,2017年年底是ofo和摩拜合并的最好时机。

戴威,则以 “资本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一口回绝了朱啸虎。最终朱啸虎以30亿美金估值退出ofo,小赚一笔钱。

商业模式盈利成迷

烧钱烧了那么久单车的盈利模式就一直是个谜团。早前戴威忽悠朱啸虎的模式成了一种笑话。

随着摩拜的卖身,摩拜高管离开,就剩下个胡玮炜留下当吉祥物。实际上已经宣告着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的败亡,成为附庸。

今年8月,ofo宣布在APP上线短视频广告业务,用户在开锁骑车前得先看5秒钟的视频广告。车筐、车把、车座、后轮三角板,也成了明码标价的广告位。这一举动,被网友评价为“饥不择食”“想钱想疯了”。

警示与反思丨共享狂潮的谢幕,ofo最后的骄傲


11月19日,一篇题为“一个长期喝蜂蜜的人,竟然变成了这样?”的文章出现在ofo小黄车的官方服务号上,令人大跌眼镜。文章的主人公“花嫂”是一名此前曾被媒体曝光涉嫌诈骗的养蜂人,文章结尾是一张动态二维码,可以加“花嫂”为好友。

这篇疑似广告的文章让用户再次质疑ofo资金紧张,甚至有自媒体感慨,“估值百亿的ofo终究跌落神坛”。对此,ofo内部人员向AI财经社回应称,“那只是一篇正常的公众号文章而已。”目前,这篇文章已被删除。

次日下午,职人社创始人黄海均在微信群中发出消息,称 ofo拖欠职人社6.5万元招聘费用,因无钱支付,希望将这一项费用折算成ofo平台的广告费,他打算将这项权益9折转让出去。他还将聊天截图发到了朋友圈,希望朋友“动动手指”帮忙。

从种种病急乱投医的举动中,不难看出ofo亟欲变现的迫切。面对越来越多的“恶意抹黑”,ofo的回应显得越来越勉强和力不从心。

加之负面新闻缠身的ofo处境更加艰难的是,用户对于ofo信心不足,导致大面积退款。ofo玩了个花招,在用户申请退款时被提醒须同意成为网贷平台PPmoney的用户。即成为PPmoney新用户后,ofo的99元押金变为后者100元特定资产,同时将获得历史年化利率8%+8%的利息,锁定期为30天,锁定期满后才可退出并获得本金和利息。

也就意味着,ofo将其信息卖给了PPmoney,而ofo则免去了兑付押金责任。

有媒体致电PPmoney,该平台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与ofo确实有合作,用户想查询余额必须下载PPmoney软件并注册登陆,如果100元资金尚未被借出,则可以提现,但需缴纳最低3元的手续费。

ofo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ofo与PPmoney之间属于正常的市场合作,用户在被充分告知授权内容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非强制捆绑。

PPmoney平台客服人员还表示,如果余额已经进行投资,则需等待30天后才能提现,投资后用户会获得免费提现次数,则不需要缴纳手续费。

与网贷平台合作,可能是ofo最后的遮羞布了,维护着最后的骄傲。

发生的这一切结果没什么人感觉太意外。早在共享行业兴起的时候就被预言到了,共享经济这东西软肋太明显了,只不过这些疯狂的炒作者和公关掩盖掉了。ofo的命运或许不得而知,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摩拜、ofo引领了一个大潮流的钦佩。

看了一眼朋友圈,某些人的前缀又从区块链变成其他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