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華夏族(皇帝)

五帝(約前 26 世紀初——約前 22 民紀末至約前 21 世紀初)

1、黃帝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顓頊(拼音:zhuān xū)(公元前 2513—2435)傳說中的上古帝王。黃帝之孫,號

高陽氏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

3、帝嚳(kù),姓姬,為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

4、堯(yáo)姓伊祁 qí , 名放勳 xūn , 史稱唐堯。唐堯在帝位 70 年 ,90 歲)

禪讓於舜 ,118 歲時去世。

5、舜(shun)也稱虞舜,黃帝的八世孫,因生於姚地,以地取姓氏為姚。姚姓族人

是黃帝、舜的後裔(yì)。

夏朝--約公元前 22 世紀-公元前 17 世紀

1、禹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啟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杼(zhù)又名季杼。少康子。少康病死後繼位。在位17 年,病死葬於安邑(yì)附近。

8、槐(huái)

9、芒

10、洩

11、不降夏朝第十一任國王。洩的兒子,孔甲的父親。扃(jiōng)的哥哥。名字一作降.

12、扃(jiōng)

13、廑(jǐn)又名胤(yìn)甲)

14、孔甲

15、皋(gāo)在位 11 年

16、發在位 19 年

17、桀(jiã)又名癸、履(lǚ)癸,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把人當坐騎。

商朝--約公元前 17 世紀初-公元前 11 世紀 1、湯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外丙

3、仲壬(rãn)

4、太甲

5、沃丁

6、太庚(gēng)

7、小甲

8、雍(yōng)已

9、太戊(wù)

10、仲丁

11、外壬(rãn)

12、河亶(dǎn)甲

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g ēng)

18、陽甲

19、盤庚(gēng)

20、小辛

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gēng)

24、祖甲

25、廩(lǐn)辛

26、康丁

27、武乙

28、太丁

29、帝乙

30、紂

周朝--約公元前 11 世紀-公元前 256 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西周(約前 11 世紀——前 771)

1、武王(姬發)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成王(姬誦)

3、康王(姬釗 zh āo)

4、昭王(姬瑕 xiá)

5、穆王(姬滿)

6、共王(姬翳 yì扈 hù)

7、懿 yì王(姬韉 jiān)

8、孝王(姬闢方)

9、夷王(姬燮 xiâ)

10、厲王(姬胡)

11、共和

12、宣王(姬靜)

13、幽王(姬宮星)

東周(前 770——前 256)

1、平王(姬宜臼 jiù)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桓 huán 王(姬林)

3、莊王(姬佗 tuō)

4、禧 xǐ王(姬胡齊)

5、惠王(姬閬 làng)

6、襄 xiāng 王(姬鄭)

7、頃王(姬壬 rãn 臣)

8、匡 kuāng 王(姬班)

9、定王(姬瑜)

10、簡王(姬夷 yí)

11、靈王(姬洩心)

12、景王(姬貴)

13、悼 dào 王(姬猛)

14、敬王(姬丐)

15、元王(姬仁)

16、貞定王(姬介)

17、哀王(姬去疾)

18、思王(姬叔)

19、考王(姬嵬 w ãi)

20、威烈王(姬午)

21、安王(姬驕)

22、烈王(姬喜)

23、顯王(姬扁)

24、慎 shân 靚王(姬定)

25、赧 nǎn 王(姬延)

秦朝--公元前 221-元前 206 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周赧 nǎn 王 59 年乙巳 sì(前 256),秦滅周。自次年(秦昭 zhāo 襄xiāng 王 52 年丙午,前 255)起至秦王政 25 年己卯 mǎo 前 222)史家以秦王紀年秦王政 26 年庚(gēng)辰(前 221)完成統一,稱始皇帝。

1、昭 zhāo 襄 xiāng 王(嬴則,又名稷 jì)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孝文王(嬴柱)

3、莊襄王(嬴子楚)

4、始皇帝(嬴政)在位 12 年建都:咸陽。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5、二世皇帝(嬴胡亥 hài)在位 3 年(子嬰 l 年)漢(前 206——公元 220)

[西漢、東漢] 西漢--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5 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共 214 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包括王莽(公元 9——23)和更始帝(23——25)。

1、高帝(劉邦)在位 12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惠帝(劉盈)在位 7 年。

3、高後(呂雉 zhì)少帝(呂后專政)在位 8 年。

4、文帝(劉恆)——後元在位 23 年。

5、景帝(劉啟)——中元、後元在位 l6 年。

6、武帝(劉徹)——建元、元光、元朔、元狩 shîu、元鼎、元封、太初、天漢、太始、徵和、後元在位 54 年。

7、昭 zhāo 帝(劉弗 fú陵)—始元、元鳳、元平在位 l3 年。

8、宣帝(劉詢)——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在位 25 年。

9、元帝(劉示)——初元、永光、建昭、竟寧在位 16 年。

10、成帝(劉驁áo)——建始、河平、陽朔、鴻嘉、永始、元延、綏 suí和在位 26 年。

11、哀帝(劉欣)——建平、元壽在位 6 年。

12、平帝(劉侃 kǎn)——元始在位 5 年。

13、孺 rú子嬰(王莽攝政)——居攝、初始在位 3 年。

[新]王莽——始建國、天鳳、地皇公元 9--25 共 17 年,建都:長安。

l、王莽,始建國,在位 l5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淮 huái 陽王劉玄(更始帝)更始,在位 3 年。

東漢--公元 25-220 年(漢光武帝)劉秀公元 25--220,共 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建武在位 33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明帝莊永平在位 l8 年。

3、章帝炟 dá建初在位 l3 年。

4、和帝肇 zhào 永元在位 17 年。

5、殤 shāng 帝隆延平在位 1 年。

6、安帝佑永初在位 19 年。

7、順帝保永建在位 l9 年。

8、衝帝炳 bǐng 永加在位 l 年。

9、質帝鑽本初在位 l 年。

lO、桓 huán 帝志建和在位 2l 年。

ll、靈帝宏建寧在位 22 年。

12、少帝辨光熹 xī在位 1 年。

l3、獻帝協初平在位 32 年。三國--公元 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魏(220——265)共 46 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1、文帝(曹丕 pī)——黃初在位 7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明帝(曹壑 hâ)——太和、青龍、景初在位 13 年。

3、齊王(曹芳)——正始、嘉平在位 14 年。

4、高貴鄉公(曹髦 máo)——正元、甘露在位 7 年。

5、勃 bï帝[曹奐 huan (陳留王) ]——景元、鹹熙在位 6 年。

蜀 shǔ漢(221——263)公元 22l--243,共 43 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劉備)——章武在位 3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後主(劉禪)——建興、延熙、景耀、炎興在位 4l 年。

吳(222——280)公元 222--28O 共 59 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1、大帝(孫權)——黃武、黃龍、嘉禾、赤烏、太元、神鳳在位 31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會稽 jī王(孫亮)——建興、五鳳、太平、在位 7 年。

3、景帝(孫休)——永安在位 7 年。

4、烏程侯(孫皓 hào)——元興、甘露、寶鼎、建衡、鳳凰、天冊、天璽 xǐ、天紀在位l7 年。

晉朝--公元 265-420 年分為西晉,東晉西晉(265-317)265--316 共 5l 年,歷四帝,先都洛陽,後遷長安。

1、武帝(司馬炎)——泰始、咸寧、太康、太熙在位 25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惠帝(司馬衷)——永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寧、太安、永安、建武、永安、永興、光熙在位 17 年

3、懷帝(司馬熾 chì)——永嘉在位 5 年。

4、愍 mǐn 帝(司馬鄴 yâ)——建興在位 4 年。

東晉(317——420) 317--4O2 共 1O4 年。歷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馬睿 ruì)——建武、大興、永昌在位 6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明帝(司馬紹)——永昌、太寧在位 3 年。

3、成帝(司馬衍 yán)—太寧、咸和、鹹康在位 17 年。

4、康帝(司馬嶽)——建元在位 2 年。

5、穆 mù帝(司馬聃 dān)—永和、昇平在位 l7 年。

6、哀帝(司馬丕 pī)——隆和、興寧在位 4 年。

7、海西公(司馬奕)——太和在位 6 年。

8、簡文帝(司馬昱 yù)——鹹安在位 2 年。

9、孝武帝(司馬曜 yào)—寧康、太元在位 24 年。

10、安帝(司馬德宗)——隆安、元興、義熙在位 22 年。

11、恭帝(司馬德文)——元熙在位 2 年。

十六國: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後二期:前期的政權有:蜀(成漢)、漢和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還有鮮卑拓 tuî跋 bá部的‘代’和冉 rǎn 閔 mǐn 的‘魏’不在十六國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夏。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內。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建都:成都。

l、李特在位 2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李流在位 l 年。

3、李雄在位 30 年

4、李班在位 l 年

5、李期在位 3 年

6、李壽在位 5 年

7、李勢在位 5 年。

前趙:304--329 匈奴建都:平陽(山西臨汾 fãn)歷五帝

l、劉淵在位 6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劉和在位 l 年

3、劉聰在位 8 年

4、劉傑在位 l 年

5、劉曜(yào)在位 l3 年) jiã xíng

後趙:319--352 歷 7 帝,羯族人,建都:襄國(河北邢臺)。

l、石勒(lâ)在位 l5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石弘(hïng)在位 l 年

3、石虎在位 l5 年

4、石世在位 l 年

5、石遵在位 l 年

6、石祗(zhī)在位?年

7、冉(rǎn)閔(mǐn)在位 3 年。

前燕:357--37O 歷三帝,鮮卑族,建都:鄴yâ(河北臨漳zhāng)。

l、慕容皝(huàng) 在位 15 年,為了紀念自己的功績,自創“皝”字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慕容儁(jùn) 在位 11 年

3、慕容暐(wěi ) 在位 11 年。

前秦:351--394 歷六帝,氐族,建都:長安

l、苻健在位 4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苻生在位 3 年

3、苻堅在位 27 年

4、苻丕(pī)在位 2 年

5、苻(fú)登在位 9 年(343 年—394 年)十六國時期前秦國君主。 dǐ族。氐字文高苻堅之族孫苻敞 chǎng 之子。 386—394 在位。

6、苻榮在位 l 年

前涼:313--376 漢族,歷 7 帝,建都:姑臧zāng。

l、張茂在位 5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張駿在位 22 年

3、張重華在位 9 年

4、張耀靈在位 l 年

5、張祚(zuî)在位 3 年

6、張玄靚在位 9 年

7、張天鍚(yáng) 在位 l2 年。

後秦:384--4l7 羌qiāng族,歷 3 帝,建都:長安。

l、姚萇(cháng) 在位 8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姚真在位 22 年

3、姚弘(hïng) 在位 2 年。

後燕:384--409 鮮卑族,歷 5 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在位 l3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慕容寶在位 3 年

3、慕容盛在位 3 年

4、慕容熙在位 7 年

5、高雲在位 3 年。

南燕:398--4lO 鮮卑族,歷二帝,建都:廣固(山東益都)。

1、慕容德在位 7 年

2、慕容超在位 6 年。

北燕:409--436 漢族,歷二帝,建都:昌黎。

l、馮跋(bá)在位 22 年

2、馮弘在位 6 年。

後涼:386--4O3 氐族,歷四帝,建都:姑臧Zāng。

1、呂光在位 13 年

2、呂紹在位 l 年

3、呂篡(cuàn)在位 1 年

4、呂隆在位 1 年。

南涼:397--4l4 鮮卑族,歷三帝,建都:樂都。

l、禿 tū發烏狐在位 3 年

2、禿髮利鹿狐在位 3 年

3、禿廢傉 nù檀 tán 在位 13 年。

西涼:4O0--42O 漢族,歷二帝,建都:敦煌。

l、李暠(hào)在位 17 年

2、李歆(xīn)在位 4 年。

北涼:397--439 匈奴,歷三帝,建都:張掖Yâ。

1、段業在位 4 年

2、沮 jǔ渠蒙遜在位 33 年

3、沮渠牧犍 jiān 在位 7 年。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gāo蘭)。

1、乞伏國仁在位 3 年

2、乞伏乾歸在位 24 年

3、乞伏熾磐 pán 在位 l6 年

4、乞伏暮末在位 4 年。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l、赫 hâ連勃勃在位 19 年

2、赫連昌在位 4 年

3、赫連定在位 4 年。

南北朝--公元 386-581 年南北朝(420——589) ? 南朝(宋、齊、梁、陳)建都:建康(南京)宋(420——479)共 6O 年八個皇帝。

1、武帝(劉裕)——永初在位 3 年。

2、少帝(劉義符)——景平在位 2 年。

3、文帝(劉義隆)——元嘉在位 30 年。

4、孝武帝(劉駿)——孝建、大明在位 11 年。

5、前廢帝(劉子業)——永光、景和在位 l 年。

6、明帝(劉彧 yù)——泰始、泰豫在位 8 年。

7、後廢帝[劉昱 yù(蒼梧 wú王)]——元徽 huī在位 5 年。

8、順帝(劉淮 huái)——升明在位 3 年。

齊(479——502)479--5Ol,共 23 年,七個皇帝。

1、高帝(蕭道成)——建元在位 4 年。

2、武帝(蕭賾 zã)——永明在位 ll 年。

3、鬱林王(蕭昭業)——隆昌在位 l 年。

4、海陵王(蕭昭文)——延興在位 l 年。

5、明帝(蕭鸞 luán)——建武、永泰在位 5 年。

6、東昏侯(蕭寶卷)——永元在位 13 年。

7、和帝(蕭寶融)——中興在位 l 年。

梁(502——557)共 56 年,四個皇帝。

1、武帝(蕭衍 yǎn)——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在位 48 年。

2、簡文帝(蕭綱)——大寶在位 2 年。

3、元帝(蕭繹 yì)——承聖在位 4 年。

4、敬帝(蕭方智)——紹泰、太平在位 3 年。

陳(557——589)共 33 年,五個皇帝。

1、武帝(陳霸先)——永定在位 3 年。

2、文帝(陳倩)——天嘉、天康在位 7 年。

3、廢帝[陳伯宗(臨海王)]——光大在位 2 年。

4、宣帝(陳頊 xù)——太建在位 l4 年。

5、後主(陳叔寶)——至德、禎 zhēn 明在位 7 年

北朝(北魏、東魏、北齊、西魏、北周)

北魏[拓跋氏,後改元氏](386——534)建國於丙戌 xū(386 年)正月,北魏初稱代國,

至同年四月始改國號為魏,439 年滅北涼,共 l49 年,ll 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1、道武帝(拓跋圭 guī)——登國、皇始、天興、天賜在位 23 年

2、明元帝(拓跋嗣 sì)——永興、神瑞、泰常在位 15 年

3、太武帝(拓跋燾 dào)——始光、神珈、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在位 28 年

4、南安王(拓跋餘)——永(承)平

5、文成帝(拓跋睿)—興安、興光、太安、和平在位 14 年

6、獻文帝(拓跋弘)——天安、皇興在位 6 年

7、孝文帝(元宏)——延興、承明、太和在位 29 年

8、宣武帝(元恪 kâ)—景明、正始、永平、延昌在位 l6 年

9、孝明帝(元詡 xǔ)——熙平、神龜、正光、孝昌、武泰在位 12 年

10、孝莊帝(元子攸 yōu)——建義、永安在位 3 年

11、長廣王(元曄 yâ)——建明

12、節閔 mǐn 帝(元恭)——普泰在位 1 年

13、安定王(元朗)——中興在位 l 年。

14、孝武帝(元攸 yōu)——太昌、永興、永熙

東魏(534——550)共 l7 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yâ。

1、孝靜帝(元善見)——天平、元象、興和、武定北齊(550——577)共 28 年,五個皇帝。高姓,建邱 qiū。

1、文宣帝(高洋)——天保在位 lO 年

2、廢帝(高殷 yīn)——乾明

3、孝昭帝(高演)——皇建在位 l 年

4、武成帝(高湛 zhàn)——太寧、河清在位 4 年

5、後主(高緯)——天統、武平、隆化在位 11 年

6、幼主(高恆)——承光在位 1 年

西魏(536——556)(535--557)?共 23 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l、孝武帝修在位 2 年

2、文帝(元寶炬 jù)——大統在位 17 年

3、廢帝(元欽 qīn)在位 2 年

4、恭帝(元廓 kuî)在位 3 年。

北周(557——581),共 25 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閔(愍 mǐn)帝(宇文覺)在位 l 年

2、明帝(宇文毓 yù)——武成在位 4 年

3、武帝(宇文邕 yōng)——保定、建德、宣政在位 l8 年

4、宣帝(宇文贇 yūn)——大成在位 l 年

5、靜帝(宇文闡 chǎn)——大象、大定在位 2 年

隋朝--公元 581-公元 618 年隋文帝(楊堅) 楊姓建都:長安(西安)隋建國於 581 年, 589 年滅陳,完成統一。共 37 年。

1、文帝(楊堅)——開皇、仁壽在位 24 年。(文帝有二個年號:開皇 58l--60O、仁壽60l--6O4)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煬 yáng 帝(楊廣)——大業在位 12 年。

3、恭帝(楊侑 yîu)——義寧在位 l 年。

唐朝--公元 618-907 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李姓建都:長安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在內),統治唐朝 29O 年。

1、高祖(李淵)——武德在位 9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太宗(李世民)——貞觀在位 23 年。

3、高宗(李治)——永徽 huī、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在位 34 年。

4、永隆、開耀、永淳、弘道

5、中宗(李顯,又名哲)——嗣 sì聖在位 1 年。

6、睿宗(李旦)——文明

7、武后(武曌 zhào)—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在位 21 年。

8、武后稱帝,改國號為周——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

9、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

10、中宗(李顯,又名哲),復唐國號——神龍、景龍在位 5 年。

11、睿宗(李旦)——景雲、太極、延和在位 3 年。

12、玄宗(李隆基)——先天、開元、天寶在位 43 年。

13、肅宗(李亨)——至德、乾元、上元在位 7 年。

14、代宗(李豫)——寶應、廣德、永泰、大曆在位 17 年。

15、德宗(李適)——建中、興元、貞元在位 26 年。

16、順宗(李誦)——永貞在位 l 年。

17、憲宗(李純)——元和在位 l5 年。

18、穆宗(李恆)——長慶在位 4 年。

19、敬宗(李湛 zhàn)——寶曆在位 2 年。

20、文宗(李昂áng)寶曆、大(太)和、開成在位 14 年。

21、武宗(李炎)——會昌在位 6 年。

22、宣宗(李忱 chãn)——大中在位 13 年。

23、懿 yì宗(李崔)——大中、鹹通在位 l4 年。

24、僖 xī宗(李儇 xuān)——鹹通、乾符、廣明、中和、光啟、文德在位 l5 年。

25、昭宗(李曄 yâ)——龍紀、大順、景福、乾寧、光化、天覆、天佑在位 16 年。

26、哀帝(李柷 zhù)——天佑在位 3 年。

五代--公元 907-960 年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

後梁(907——923)共 16 年。朱姓建希:汴biàn梁

1、太祖(朱晃,又名溫、全忠)——開平、乾化在位 6 年。

2、末帝(朱真)——乾化、貞明、龍德在位 11 年。

後唐(923——936)共 14 年。李姓建都:洛陽

1、莊宗(李存勖 xù)——同光在位 4 年。

2、明宗(李亶 dǎn)——天成、長興在位 8 年。

3、閔 mǐn 帝(李從厚)——應順在位 l 年。

4、末帝(李從珂 kē)——清泰在位 2 年。

後晉(936——947)(936—946) 共 11 年石姓建都:汴梁

1、高祖(石敬瑭 táng)——天福在位 7 年。

2、出帝(石重貴)——天福、開運在位 4 年。

後漢(947——950)共 4 年劉姓建都:汴梁

1、高祖(劉皓,本名知遠)——天福、乾佑在位 2 年。

2、隱帝(劉承佑)——乾佑在位 2 年。

後周(951——960)共 lO 年郭姓、柴姓建都:汴梁

1、太祖(郭威)——廣順、顯德在位 3 年。

2、世宗(柴榮)——顯德在位 6 年。

3、恭帝(柴宗訓)——顯德在位 l 年。

十國: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1、王建在位 12 年。

2、王衍(yǎn)在位 8 年。

吳: 892--937 建都:楊卅 sà

1、楊行密在位 15 年。

2、楊渥 wî在位 3 年。

3、楊隆演在位 lO 年。

4、楊溥 pǔ在位 l7 年。

楚: 896--95l 建都:長沙

1、馬殷 yīn 在位 35 年。

2、馬希聲在位 2 年。

3、馬希範在位 l5 年。

4、馬希廣在位 3 年。

5、馬希萼(â)在位 2 年。

6、馬希崇(chïng)在位 l 年。

閩 mǐn: 897--946 建都:福州

1、王審知在位 4O 年。

2、王延均在位 3 年。

3、王昶(chǎng)在位 4 年。

4、王延義在位 4 年。

5、王延政在位 3 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1、李升在位 7 年。

2、李璟(jǐng)在位 l9 年。

3、李煜(yù)在位 l6 年。

荊南:9O7--96 建都:荊州

1、高季興在位 22 年。

2、高從海在位 20 年。

3、高保融在位 l2 年。

4、高保勗(xù)在位 l 年。

5、高繼衝在位 l 年。

南漢:9O5--97l 建都:廣州

1、劉隱在位 12 年。

2、劉 (yǎn)在位 32 年五代時南漢劉巖( )為自己名字造的字。

3、劉玢(fēn)在位 1 年。920 年—943 年,原名劉弘度,五代時期南漢君主,劉 之第三子,原封賓王,後改封秦王。劉玢驕傲奢侈,荒淫無度、政事廢弛。使得晉王劉弘熙生政變之心,南漢光天二年(943 年),劉弘熙找來力士數人在劉玢觀賞角力的宴會結束後,將其殺死。劉玢死後,被諡 shì殤帝①。

4、劉晟(chãng)在位 l6 年。)

5、劉鋹(chǎng)在位 l3 年。

吳越:893--978 建都:錢塘

1、錢鏐 liú在位 41 年。

2、錢元瓘 guàn 在位 lO 年。

3、錢佐在位 6 年。

4、錢倧 zōng 在位 l 年。

5、錢俶 chù在位 40 年。原名弘俶,小字虎子,改字文德,臨安人。五代十國時期吳越的最後一位國王。錢元瓘第九子,錢倧弟弟

北漢:951--979 建都:太原

1、劉崇在位 4 年。

2、劉鈞 jūn 在位 l4 年。

3、劉繼恩在位 l 年。

4、劉繼元在位 1l 年。

後蜀:933--965 建都:成都

1、孟知祥在位 l 年。

2、盈昶 chǎng 在位 3O 年。

宋朝--公元 960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 1127-1279 年)。

北宋(960—1127)共 l68 年。趙姓,歷九帝。建都:汴梁

1、太祖(趙匡胤 yìn)——建隆、乾德、開寶在位 16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太宗(趙炅 jiǒng,本名匡義,又名光義)——太平興國、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 22 年。

3、真宗(趙恆)——鹹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興在位 25 年。

4、仁宗(趙禎 zhēn)——天聖、明道、景佑、寶元、康定、慶曆、皇佑、至和、嘉佑在位 41 年。

5、英宗(趙曙 shǔ)——治平在位 4 年。

6、神宗(趙頊 xù)——熙寧、元豐在位 18 年。

7、哲宗(趙煦 xù)——元佑、紹聖、元符在位 15 年。

8、徽 huī宗(趙佶 jí)——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在位 25 年。

9、欽宗(趙桓 huán)——靖康在位 2 年。

南宋(1127——1279)共 152 年。歷九帝,趙姓。建都:臨安(杭州)。

1、高宗(趙構)——建炎、紹興在位 36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孝宗(趙慎)——隆興、乾道、淳熙在位 27 年。

3、光宗(趙敦)——紹熙在位 5 年。

4、寧宗(趙擴)——慶元、嘉泰、開禧、嘉定在位 3O 年。

5、理宗(趙昀 yún)——寶慶、紹定、端平、嘉熙、淳佑、寶佑、開慶、景定在位 4O 年。

6、度宗(趙祺 qí)——鹹淳在位 10 年。

7、恭宗(趙顯)——德佑在位 2 年。

8、端宗(趙是)——景炎在位 3 年。

9、帝丙(趙丙)——祥興在位 3 年。

遼[耶律氏](907——1125)遼建國於 907 年,國號契丹,916 年始建年號,938 年(一說947 年)改國號為遼,983 年複稱契丹,1066 年仍稱遼。

1、太祖(耶律阿保機)——神冊、天贊、天顯

2、太宗(耶律德光)——天顯、會同、大同

3、世宗(耶律阮 ruǎn)——天祿

4、穆宗(耶律璟 jǐng)——應歷

5、景宗(耶律賢)——保寧、乾亨

6、聖宗(耶律隆緒)——乾亨、統和、開泰、太平

7、興宗(耶律宗真)——景福、重熙

8、道宗(耶律洪基)——清寧、鹹雍、大(太)康、大安、壽昌(隆)

9、天祚 zuî帝(耶律延禧)——乾統、天慶、保大

金[完顏氏](1115——1234)

1、太祖(完顏文,本名阿骨打)——收國、天輔

2、太宗(完顏晟 chãng)——天會

3、熙宗(完顏亶 dàn)——天會、天眷、皇統

4、海陵王(完顏亮)——天德、貞元、正隆

5、世宗(完顏雍)——大定

6、章宗(完顏璟 jǐng)——明昌、承安、泰和

7、衛紹王(完顏永濟)——大安、崇慶、至寧

8、宣宗(完顏珣 xún)——貞佑、興定、元光

9、哀宗(完顏守緒)——正大、開興、天興

元朝--1271 年-1368 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共 90 年。

歷十一帝.奇渥 wî溫氏,建都:燕京(北京)。

1、元[孛 bï兒只斤氏](1206——1368)

2、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於 1206 年建國。1271 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9 年滅南宋。

3、太祖(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

4、拖雷(監國)

5、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

6、乃馬真後(稱制)

7、定宗(孛兒只斤貴由)

8、海迷失後(稱制)

9、憲宗(孛兒只斤蒙哥)

10、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中統、至元,在位 15 年。

11、成宗(孛兒只斤鐵穆耳)——元貞、大德在位 13 年。

12、武宗(孛兒只斤海山)——至大,在位 4 年。

13、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皇慶、延佑,在位 9 年。

14、英宗(孛兒只斤碩德八剌 là)——至治,在位 3 年。

15、泰定帝(孛兒只斤也孫鐵木兒)——泰定、致和,在位 5 年。

16、大順帝(孛兒只斤阿速吉八)——大順,在位 1 年。

17、明宗(孛兒只斤和世剌)——天曆,在位 2 年。

18、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 mù爾)——至順,在位 5 年。

19、寧宗(孛兒只斤懿璘 lín 質班)——至順在位 l 年。

20、順帝(孛兒只斤妥 tuǒ歡帖睦爾)——至順、元統、至元、至正在位 36 年。據明初官修《元史》記載,自成吉思汗建國迄 qì元順帝出亡(l206--l368),通稱元朝。

明朝--公元 1368-1644 年,朱元璋即明太祖。共 277 年,歷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明朝皇帝有的記載十位,天順未列入。

1、太祖(朱元璋)——洪武在位 3l 年。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惠帝(朱允文)——建文在位 4 年。

3、成祖(朱棣)——永樂在位 22 年。

4、仁宗(朱高熾)——洪熙在位 1 年。

5、宣宗(朱瞻 zhān 基)——宣德在位 l0 年。

6、英宗(朱祁 qí鎮)——正統在位 14 年。

7、代宗(朱祁鈺)[景帝]——景泰在位 7 年。

8、英宗(朱祁鎮)——天順在位 8 年。(復辟)

9、憲宗(朱見深)——成化在位 23 年。

10、孝宗(朱佑樘 táng)——弘治在位 18 年。

11、武宗(朱厚照)——正德在位 l6 年。

12、世宗(朱厚璁 cōng)——嘉靖在位 l6 年。

13、穆宗(朱載後)——隆慶在位 6 年。

14、神宗(朱翊 yì鈞 jūn)——萬曆在位 47 年。

15、光宗(朱常洛)——泰昌在位 l 年。

16、熹宗(朱由校)——天啟在位 7 年。

17、思宗(朱由檢)——崇禎在位 17 年。

18、順 19、李自成

20、大西

21、張獻忠,年號大順

22、南明

23、福王朱由崧 sōng,年號弘光

24、唐王朱聿 yù鍵,年號隆武

25、桂王朱由榔 láng,年號永曆

清朝--公元 1644-1911 年, 共 268 年,歷十帝(入關前兩個皇帝:清太祖,年號天命和清太宗,年號天聰不計在內)。滿族,愛新覺羅氏。建都:北京。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1616 年建初稱後金, 1636 年始改國號為清,1644 年順治入關後建都北京改後金為清.

清朝皇帝順序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宣統

1、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天命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2、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崇德

3、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在位 l8 年。

4、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在位 61 年。

5、世宗(愛新覺羅胤 yìn 禎 zhēn)——雍正在位 13 年。

6、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在位 6O 年。

7、仁宗(愛新覺羅顒 yïng 琰 yǎn)——嘉慶在位 25 年。

8、宣宗(愛新覺羅旻 mín 寧)——道光在位 30 年。

9、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zhǔ)——咸豐在位 1l 年。

10、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在位 l3 年。

11、德宗(愛新覺羅載湉 tián)——光緒在位 34 年。

12、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 pǔ)——宣統在位 3 年。

中華帝國是公元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3日間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預備成立的一個君主立憲制的政權名稱。

1、袁世凱——洪憲在位83天

中國上下5000年以來皇帝全錄

註解:

①被諡 shì殤帝所謂諡號,就是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吧。有褒的美諡,憐的平諡,貶的惡諡三種。美諡如文、武、明、睿、康、景、莊、宣懿都是好字眼;惡諡如厲、靈、煬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平諡如懷,悼,哀,閔,殤,有點同情的意味;另外孫權的諡號是“大皇帝”,比較特殊。由於惡諡是對死者的批評,這在古代是比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規定:不立惡諡,只作美諡,平諡。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漢→三國→晉 / 十六國→南朝 / 元魏 - 北齊 - 北周→隋→唐→五代十國 - 宋 / 西夏 / 遼 / 金→元→明→清→民國 - 共和國

三皇五帝伏羲 xī·神農·黃帝/燧 suì人/女媧(《帝王世紀》/《史記·三三皇皇本紀》/《尚書大傳》說法)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史記·五帝本紀》《禮記》、和《春秋國語》說法)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白虎通義》《尚和書序》說法)

太昊(一說即伏羲)·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說法)三皇五帝說法眾說紛紜,三皇版本參考《帝王世紀》《史記·三皇本、紀》和《尚書大傳》的說法。五帝參考《史記·五帝本紀》《禮記》、和《春秋》《國語》說法;、《白虎通義》和《尚書序》說法;《呂氏春秋》和《淮南子》說法。其他版本參見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條目中的說明。三皇五帝

夏朝君主大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洩→不降→扃→廑→孔甲→皋→發→桀

商朝君主商朝君主先商君主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 yǔ→冥→王亥→王恆→上甲微→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主癸

湯→(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商朝君主商朝君主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周朝天子周朝天子先周首領后稷→不窋→鞠→公劉→慶節→皇僕→差弗→毀隃 yú→公非→高圉 yǔ→亞圉→公叔祖類

商朝西伯侯商朝西伯侯周太王→周王季→周文王西伯周武王→周文公(攝政)→周成王→周康王→周昭西周天子西周天子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厲王→共和(一說共伯和執政)→周宣王→周幽王周平王→周桓王→周莊王→周僖王→周惠王→周襄王→周頃王→周匡王→周定王→周簡王→周靈東周天子東周天子王→周景王→周悼王(未即位)→周敬王→周元王→周貞定王→周哀王→周思王→週考王→周威烈王→周安王→周烈王→周顯王→周慎靚王→周赧王自立為周天子周攜王·王子頹·王子帶·王子朝

秦國及秦朝君主秦國及秦朝君主秦非子→秦侯→秦公伯→秦仲→秦莊公→秦襄公→秦文公→秦靜公* →秦憲公→秦出子→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秦成公→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國國君秦國國君秦桓公→秦景公→秦哀公→秦夷公* →秦惠公→秦悼公→秦厲共公→秦躁公→秦懷公→秦靈公→秦簡公→秦惠公→秦出公→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悼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王政秦朝皇帝秦朝皇帝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嬰

西漢新朝玄漢赤眉漢東漢蜀漢

漢朝皇帝(包括新朝)漢朝皇帝(包括新朝)皇帝新朝高帝→惠帝→少帝恭(高後稱制)少帝弘→(高後稱制)→文帝→景帝→武帝→昭帝→昌邑王→悼皇* →宣帝→元帝→成帝→恭帝* →哀帝→平帝→孺子新帝更始帝劉盆子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殤帝→德皇* →安帝→少帝懿→順帝→衝帝→質帝→穆皇* →崇皇 * →桓帝→元皇* →仁皇* →靈帝→少帝辯→獻帝昭烈帝→孝懷帝

三國皇帝三國皇帝高帝* →太帝* →武帝* →文帝→明帝→齊王→高貴鄉魏公→元帝蜀昭烈帝→孝懷帝孝懿王* →武烈帝* →長沙桓王* →大帝→廢帝→景帝→吳文帝* →末帝

晉朝皇帝晉朝皇帝追尊宣帝→西晉武帝→元帝→東晉文帝→景帝→文帝惠帝→懷帝→愍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廢帝→簡孝武帝→安帝→恭帝

五胡十六國君主五胡十六國君主成漢李特* →李流* →李雄→李班→李期→李壽→李勢漢趙劉淵→劉和# →劉聰→劉粲→劉曜後趙石勒→石弘→石虎→石世→石遵→石鑑→石祗# 張軌* →張寔→張茂→張駿→張重華→張曜靈→張前涼祚→張玄靚→張天錫苻洪* →苻健→苻生→苻雄* →苻堅→苻丕→苻登→前秦苻崇後涼呂光→呂紹→呂纂→呂寶* →呂隆前燕慕容廆* →慕容皝→慕容俊→慕容暐慕容垂→慕容寶→慕容詳# →慕容麟# →蘭汗# →慕容後燕盛→慕容熙→慕容雲南燕慕容德→慕容超北燕高雲→馮跋→馮弘西涼李皓→李歆→李恂後秦姚弋仲* →姚襄* →姚萇→姚興→姚泓西秦乞伏國仁→乞伏乾歸→乞伏熾磐→乞伏暮末南涼禿髮烏孤→禿髮利鹿孤→禿髮傉檀北涼段業→沮渠蒙遜→沮渠牧犍→沮渠無諱# →沮渠安周# 夏

赫連勃勃→赫連昌→赫連定注:帶*者為追尊,未實際統治;帶#者即位時不被廣泛承認。慕容泓→慕容衝→段隨→慕容顗→慕容瑤→慕容忠→西燕慕容永冉魏冉閔注:在史書中,西燕附於後燕,冉魏附於後趙。南朝皇帝南朝皇帝穆帝* →武帝→少帝→文帝→劉劭# →孝武帝→前廢帝→劉子勳# →明帝→後廢帝→順帝宣帝* →高帝→武帝→文帝* →鬱林王→海陵王→景皇 * →明帝→東昏侯→和帝→蕭寶夤# 文帝* →武帝→蕭正德# →簡文帝→昭明帝* →安帝* →蕭棟# →蕭紀# →元帝→蕭淵明# →敬帝→蕭莊# 景帝* →始興昭烈王* →武帝→文帝→廢帝→宣帝→後主

宋齊梁陳

北魏、東魏、西魏君主世系前附鮮卑拓跋部和代國首領及君主世系)(北魏、東魏、西魏君主世系前附鮮卑拓跋部和代國首領及君主世系)鮮卑拓跋部首領及君主世系成帝* →節帝* →莊帝* →明帝* →安帝* →宣帝* →景帝* →元帝* →和帝* →定帝* →僖帝 * →威帝* →獻帝* →聖武帝* →神元帝* →文帝* →章帝* →平帝* →思帝* →昭帝* →桓帝鮮卑拓跋部拓跋部首領鮮卑拓跋部首領 * →穆帝* 附代國國王:穆帝* →拓跋普根* →拓跋普根子 * →平文帝* →惠帝* →煬帝* →烈帝* →煬帝 * →烈帝* →昭成帝* →道武帝獻明帝* →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 * →南安隱王→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文穆帝* →宣武帝→武穆帝* →孝明帝→女帝北魏皇帝北魏皇帝 # →幼主→孝宣帝* →孝莊帝→長廣王/東海王→先帝* →前廢帝/節閔帝→後廢帝/安定王→孝武帝/出帝附僭號者:文景帝# →北海王# →汝南王# 東魏皇帝東魏皇帝孝靜帝西魏皇帝西魏皇帝文帝→廢帝→恭帝北齊皇帝北齊皇帝文穆帝* →神武帝* →文襄帝* 文宣帝→廢帝→孝昭帝→武成帝→後主→(楚)恭哀帝* →安德王# →幼主→任城王# →范陽王# 北周君主北周君主追尊德帝→文帝天王孝閔帝→明帝皇帝明帝→武帝→宣帝→靜帝隋朝皇帝隋朝皇帝武元帝→文帝→煬帝→孝成帝* →恭帝、楊浩#、皇泰主(哀帝)# (帶*者為追尊,未實際統治;帶#者即位時不被廣泛承認;恭帝等帝之間無繼承關係)

*

唐朝皇帝(包括武周)唐朝皇帝(包括武周)皇帝武周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后→中宗(復辟)→殤帝→睿宗(再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德王# →昭宗(復辟)→景宗譙王# ·岐王# ·廣武王# ·襄王# (注:帶#者即位時不被廣泛承認。)五代十國君主五代十國君主後梁太祖→朱友圭→末帝后唐太祖* →莊宗→明宗→閔宗→末帝后晉高祖→出帝后漢高祖→隱帝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前蜀王建→王衍後蜀孟知祥→孟昶楊吳楊行密→楊渥→楊隆演→楊溥南唐李昪→李璟→李煜王潮* →王審知→王延翰→王延鈞→王繼鵬→王延曦→閩朱文進→王延政吳越錢鏐→錢元瓘→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馬楚馬殷→馬希聲→馬希範→馬希廣→馬希萼→馬希崇荊南高季興→高從誨→高保融→高保勖→高繼衝南漢劉謙* →劉隱* →劉? →劉玢→劉晟→劉鋹北漢劉旻→劉鈞→劉繼恩→劉繼元(注:帶*者為追尊,未實際統治。)宋朝皇帝宋朝皇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北宋宗→欽宗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恭帝→端南宋宗→帝昺

西夏君主西夏君主太祖* →太宗* →景宗→毅宗→惠宗→崇宗→仁宗→桓宗→襄宗→神宗→獻宗→末主(注:帶*者為追尊,未實際統治。)大契丹國

與大遼國君主世系大契丹國與大遼國君主世系契丹/ 契丹太祖→應天后# →義宗* →太宗→章肅帝* →世宗→穆大遼宗→景宗→聖宗→興宗→道宗→順宗* →天祚帝北遼宣宗→德妃# →梁王→耶律術烈西遼嗣元帝* →德宗→感天后# →仁宗→承天后# →末帝(注:帶#者為帝位空缺時的稱制者;帶*者為追尊,未實際統治。)金朝皇帝金朝皇帝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衛紹王→宣宗→哀宗→末帝元朝君主元朝君主蒙古大汗蒙古大汗太祖→睿宗→太宗* →定宗* →憲宗* →世祖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順元朝皇帝元朝皇帝帝→文宗→明宗→文宗→寧宗→惠宗(順帝)北元皇帝北元皇帝惠宗→昭宗→平宗→恭宗→康宗→愍宗注:帶*者為追尊皇帝,生前未稱帝。

* *

明朝君主明朝君主世系·玉璽·皇宮(南京→北京)·後宮(皇后)·皇陵·實錄、祖訓、寶訓 ? 靖難之役·土木之變·奪門之變·大禮議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洪武帝)→興宗→惠宗(建文帝)→成祖(永樂帝)→仁宗(洪熙帝)→宣宗(宣德帝)→英宗(正統帝)→代宗(景泰帝)→英宗(天順帝)→憲宗(成化帝)→孝宗(弘治帝)→武宗(正德帝)→睿宗→世宗(嘉靖帝)→穆宗(隆慶帝)→神宗(萬曆帝)→光宗(泰昌帝)→熹宗(天啟帝)→思宗(崇禎帝)→順宗→福王政權(1644-1645)福王政權(1644-1645)恭宗→安宗/質宗(弘光帝)→潞閔王政權

(監國)惠帝→順帝→端帝→宣帝→紹宗唐王政權 1645-1649)政權(唐王政權(1645-1649)(隆武帝)→文宗(紹武帝)→淮王(監國)/敬宗(東武帝)桂王政權 1646-1662)政權(桂王政權(1646-1662)禮宗→昭宗(永曆帝)韓王政權 1646-1664)政權(韓王政權(1646-1664)平宗(定武帝)

清朝君主清朝君主世系·玉璽·皇宮(盛京→北京)·後宮(皇后)·三山五園、避暑山莊·皇陵(盛京、東陵、西陵)·實錄、聖訓始祖→肇祖→純帝→興帝→正帝→興祖→景追尊皇帝祖→顯祖成宗(被剝奪資格)後金可汗後金可汗太祖(天命汗)→太宗(天聰汗)太宗(崇德帝)→世祖(順治帝)→聖祖(康熙帝)→世宗(雍正帝)→高宗(乾隆帝)→仁宗(嘉慶帝)→大清皇帝大清皇帝宣宗(道光帝)→文宗(咸豐帝)→穆宗(同治帝)→德宗(光緒帝)→末帝(宣統帝)丁巳復辟末帝(宣統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