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环京楼市利好利空?

人口向来是城市吸引力的风向标。人口大规模流入,不仅意味着城市吸引力与日俱增,更能为内部消费、房地产带来强劲的新增需求。人口持续流出,则意味着城市吸引力不复,高企的房价将失去最根本的支撑。这一规律,也有例外。

近日,媒体报道,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规模为2170.7万人,比2016年减少2.2万人,为1997年以来首次实现负增长。数据还显示,北京市城六区常住人口持续减少,2016至2017两年城六区常住人口规模累计下降74万人,年均下降3%左右


20年来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环京楼市利好利空?



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仅仅减少了2.2万,而中心城区人口两年累计减少74万,此种悬殊,正是北京主动抽疏中心城区人口的体现。

显然,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北上广深失去了吸引力,也不是“逃离北上广”已经蔚然成了趋势,而是这两地主动控制人口的结果。


20年来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环京楼市利好利空?




京沪人口减少,也不必担心,真正要担心的是人口流出的二次城市,多数的三四线城市。

这些城市,没有京沪主动控制人口的豪气,也没有二线城市“抢人大战”的底气。即使放开落户限制,敞开大门,依旧阻挡不住人口外流的大趋势。

提到环京的疏解,可能最快想到的就是廊坊,紧邻北京通州、大兴的一片区域,看起来利好不断,但也有人说,廊坊是2018年全国最失落的五个城市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廊坊在增长上堪称“中国第一地级市”,北京外溢的资源源源不断注入,但现在形势完全变了,首先在保定设立了雄安新区,廊坊被“跳过去”了。其次,环京楼市的强调控,让廊坊经济陷入深度调整,资金明显流出。

展望未来,随着北京新机场的投入使用,以及通州对北三县的带动,我们相信,廊坊的经济会再度耀眼。

环京及都市圈价值潜力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早就有结论了,我们认为,环京房产值得战略性做多,环京房价同样也会长期看涨。

环京房价之所以值得“长期看涨”,大逻辑上仍源于北京的大城市治理逻辑的转换,也就是“疏解非核心功能”,三大支点分别为“新机场”、“副中心”、“雄安新区”,环京房价短期企稳波动的关键点在于“炒房客”因素,而炒房客因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商的控盘能力,环京楼市与其他地区楼市还不同,环京具有高度的控盘实力,所以,这一因素不能不考虑进去,尤其是操作短线的,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20年来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环京楼市利好利空?


北京的疏解,不仅将大量的北漂等人口资源疏解至环京,还将各类产业、医疗、教育等资源疏解至环京,环京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地理优势,自然享受最便利的承接条件。人口的持续流入将增加环京楼市的供需比例,产业等资源的承接大概率要增加本地及流入人口的工资需求,而教育、医疗等配套更给环京房产提供升值的保障。

北三县板块受益“副中心”的建设,将来,那里会成为北京城的“新中心”,北京中心城区让位于中央,而北京市级机关的搬迁更能带动40逾万人口的转移。京南板块受益于“新机场”与“雄安新区”两大核心利好工程,尤其是新机场圈层与雄安圈层的“重叠处”,将诞生环京最具投资价值的区域。


20年来首次!北京人口下降,环京楼市利好利空?



短线操作方面,环京仍需考虑开发商因素,二手房虽然更能体现真实的市场行情,但二手的定价仍很大程度取决于新盘定价,新盘定价的权限在开发商与地方政府手里,而环京目前的“限价”尚不能说强势,所以,握着“新盘定价权”的还是在开发商那里。而环京各开发商间并非势均力敌,而是“一家独大”。一旦环京行情转暖,环京房价或有快速反弹的可能。

尤其是经过了此轮调控之后,环京房价整体已经调整到位,未来短时间的波动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对于短线或刚需群体都同样适合。而长线上考虑,环京价值更值得“战略性做多”,这几乎是投资者的天堂。

人口与房价


长期看人口,这是人口与房价关系最直接的结论。

然而,房价走势,不仅要看人口流入流出,同样还要看人口结构。

从人口结构来看,哪里的年轻人越多,哪里的楼市支撑性就越强。这不仅是因为,年轻人是主要购房人群,而且从只有年轻人才有加杠杆的欲望和底气。

如果老年人过多,年轻人不够用,当初的资产泡沫没有这么多人来接盘,资产回报率可能会下降,这对房地产的影响尤其大。

相比而言,北上广深和一些二线热门城市,成为年轻人竞逐的梦想之地,不仅人口对消费和经济增长形成支撑,也对房价形成最根本的托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