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竟然出現在明朝?

明朝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熟悉明史的朋友可能立馬想到錦衣衛、東廠、西廠。那麼這三個大名鼎鼎的機構中,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答案?後文自有分曉。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竟然出現在明朝?

其實在明朝之前,歷朝歷代都有負責情報工作的機構或者個人。據《史記》記載,戰國時的衛嗣君,就是個熱衷情報工作的君主,他曾派人監視全國官員,連一個縣令家裡的席子破了,衛嗣君也都知道,還特意派人送去新席子,把縣令嚇得夠嗆。情報工作的源遠流長,於此可見一斑。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竟然出現在明朝?

到了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他一方面剪除了對皇權造成威脅的開國功臣,一方面建立了錦衣衛這一“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的機構。錦衣衛下設大漢將軍(殿廷衛士)及南、北鎮撫司等部門,其中大漢將軍負責皇帝侍衛、儀仗、傳遞命令、廷杖等,南、北鎮撫司則負責情報、偵訊、詔獄等。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竟然出現在明朝?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期,錦衣衛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然而這位靠發動“靖難之役”篡奪帝位的皇帝,越來越覺得錦衣衛不太好用。於是在公元1420年,一個讓朱棣感覺更“貼心”的部門——東廠應運而生。東廠,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那麼相比錦衣衛,東廠對於朱棣來說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呢?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竟然出現在明朝?

擇其要點來說,東廠有兩大優勢,一是它的職責不像錦衣衛那樣分散,東廠人員不負責“衛”,所以無須拋頭露面,可以專心負責收集情報,當好皇帝的眼線。二是“東廠提督”由太監擔任,比起由武將兼任的“錦衣衛使”,更讓皇帝放心。畢竟,太監要離開了皇帝,什麼都不是。東廠在朱棣手中成立,並非偶然。

世界上最早的專業情報機構,竟然出現在明朝?

至於明憲宗朱見深增設西廠,同樣是為了加強皇權。西廠的權力甚至超過東廠,但存續期很短,只有兩任提督,即大名鼎鼎的汪直和劉瑾。而陪伴明朝走到最後的,還是東廠。不管錦衣衛還是東廠、西廠,這些機構的實質,都不過是“體制的蛀蟲”罷了,在歷史上當然也沒什麼好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