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权力”增强,医院该怎样应对

“患者权力”增强,医院该怎样应对

当今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已经能够融入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赋能给患者,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Kantar Health在中国做了多年医生与患者的研究,近两年发布了规模较大的患者数字化生活研究报告。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首先,患者花多少时间上网?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患者一周上网时间差不多为26个小时,其中29%的时间与医学和疾病相关。这个数字占比较高,可以看出,一个人生病之后,他非常希望寻找与医学相关的资讯和信息,互联网则是目前患者获取医学相关资讯和讯息最常用的途径之一。除了找信息以外,他们还会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患者组织,并参加讨论和活动。还有患者在网上看医学相关的视频、听讲座。包括现在比较火的网上问诊,参与其中的患者并非少数。

其次,今年的统计数据特别有趣。我们发现,患者现在变得越来越专业了。以前,我们常常觉得读临床指南是医生才会做的事情,但调查发现,24%的患者会自己去查找和阅读这些专业的指南和文献。这说明,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他们渴望获得更专业的、正确的医学知识。我们还发现,很多患者在网上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找医院、找专家。数据显示,近11%患者患病之初不知道去哪家医院,不知道去什么科室,也不知道找哪个专家。只有约20%的患者清楚自已要去的医院、科室和专家。绝大多数还是病友和家人的推荐、医生的推荐,还有部分专家在公众媒体发表的观点也对患者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其中,我们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帮助患者,仍有一条长久的路要走。

如今,中国患者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大。前几年,如果患者自己想要跟医生交流,去选择某种药是否可以服用时,需要鼓起一定的勇气。在2017年,医生同意患者的处方要求的比例是17%,今年,医生同意更换处方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29%。在患者心目中,进口药和国产药在疗效、安全性、副作用等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患者愿意支付更多费用得到更好的保障。

我们的调查更多地从患者需求出发,洞察患者、医生、医院等多个维度间存在的问题。患者“Power”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医生、企业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声音,愿意从患者角度出发、以患者为中心,并在患者的行为习惯调查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李征(Kantar Health公司高级商务总监)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