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思喆
经过四年的残酷战争,刘邦终于击败西楚霸王项羽,成为新的天下共主,并在定陶汜水之阳即皇帝位,这是刘邦一生的高光时刻了,随后,新的烦恼如约而至,一方面是如何封赏那帮随自己出生入死的从龙之臣,另一方面是如何防止那帮从龙之臣向自己发起挑战。
封赏功臣,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每个功臣都心服口服。
要做到让每个功臣都心服口服,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事无巨细地统计功臣们的功劳,并反复核对,避免挂一漏万,这事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的样子,但要真的做起来,则是麻烦得很,需要的时间也会远超预料,尤其是对于刘邦他们这些经验不足的开国功臣。
在刘邦看来,第一功臣应当是萧何。
但在其他功臣看来,刘邦这是徇私,仗着他跟萧何关系铁,就胡乱定萧何的功劳。
从沛县起事到天下大定,萧何基本没上过战场,而他们则跟刘邦一样,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今晚睡去,就不知道明早还能不能活着爬起来,所以他们认为,萧何不用在战场上面对生死,所以萧何的功劳不如他们。
为了能把萧何定为第一功臣,刘邦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一个不太好听的比喻,他把打天下比作打猎,把萧何比作猎人,把在战场上拼杀的功臣比作猎狗,猎狗之所以能逮到猎物,全仗猎人平时的饲养、训练和战场上的指挥。
说完这个比喻,刘邦觉得还是没法说服那帮在战场上拼杀的将军,于是又补了一句,萧何功劳如此之大的同时,还把家族中数十个能打仗的子弟派上战场,萧何的忠心和付出,是任何一个功臣都比不了的。
不过呢,萧何把萧家子弟派上战场的做法,虽然有真心的成分在,但也有刘邦疑心的原因。
萧何如此地忠心,为什么刘邦还会疑心萧何呢?
其实这事也不能完全怪刘邦,不管是哪个人,但凡是坐到刘邦的那个位置,必须要面对一个终极问题,自己凭什么能坐上那个位置,是靠出身,还是靠能力,或是靠运气。
如果说是靠出身,其他跟自己出身相似的人能不能做呢?如果说是靠能力,为什么自己做得,其他能力相仿甚至更高的人就做不得呢?如果是靠运气,凭什么运气就站在自己这一边呢?
所以,刘邦一定要防范所有可能取代或反对自己的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人还是战友,更何况,在举事的初期,刘邦就遭遇了两次重大背叛,一次是雍齿,一次是曹无伤,雍齿以留守主管的身份,霸占了刘邦的根据地,曹无伤以左司马的高位,直接出卖了刘邦。
对于刘邦来说,他在前线打仗,萧何在后方留守,这样的情形太熟悉了,当年也是这样,他在外边东征西讨,雍齿却在后方叛变了,刘邦好怕呀,他好怕萧何成为第二个雍齿。
但萧何并未在刘邦称帝前成为第二个雍齿,所以在分封功臣的时候,刘邦于心不忍,他为自己的疑心感到抱歉,这或许也是刘邦坚持要给萧何定大功劳的一个小原因吧。
时光永是飞逝,街市没有一直太平,天下大定后,诸侯王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反了。刘邦征尘未洗,就再次跨上战马,奔赴战场。
当时间的车轮滚到汉十一年,最为彪悍的诸侯王英布造反了,刘邦拖着老迈的病躯前去平乱,面对彪悍的英布,刘邦再一次疑心起萧何来,他担心萧何以英布等诸侯王为榜样,把关中据为己有,做第二个雍齿,虽然萧何最后想办法避过了刘邦的疑心,但刘邦仍旧想敲打一下萧何。
于是,刘邦平叛归来,随便找个理由,就把萧何关进监狱了。
可惜,萧何一进监狱,刘邦就懂了,萧何并不是那么好摆弄的,很多人主动站出来为萧何说话,所以,刘邦又把萧何给放了出来,并向萧何道歉,说自己不过是桀纣之主。
参考资料:《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萧相国世家》、《史记·留侯世家》
遥望燕园
萧何被抓进监狱的具体过程大致是这样:
高祖刘邦打败项羽,登基为帝以后,开始大封功臣。在众多的功臣之中,以丞相萧何功劳最为显著,举为头功,封他为酂候,食邑最多。之后,给功臣排座次,念在楚汉战争中,萧何在后方经营关中,刘邦屡次被项羽打败以后,都是萧何在后方提供兵马、粮草,以供刘邦东山再起,且在萧何经营关中的时候,深的百姓爱戴,源源不断的为在前线的刘邦提供后勤所需,因此将萧何排在了功臣中第一的位置,并且加封了萧何食邑两千户。
之后刘邦为了巩固中央的统治,开始设法翦灭拥兵在外的异性诸侯王。韩信军事才能卓越,在楚汉战争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韩信在汉朝立国以后,也成为了刘邦的首要心腹大患。赵相陈豨谋反,刘邦带兵前往平叛,韩信的手下向吕后告发韩信联合陈豨谋反,萧何便用计将韩信骗进宫,最终吕后诛杀了韩信,导致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经过此次事件,萧何为刘邦除去了一大心腹之患,又立下了一大功,因此又加封了食邑5000户。经过一系列的加封,萧何食邑越来越大,而官位已至丞相,位居百官之首,实在是封无可封。再加上萧何经营关中多年,在关中深的百姓爱戴,功高震主,逐渐也受到了刘邦的猜忌。
刘邦在此后出征镇压英布的叛乱之时,老是向人问起,萧何在关中干什么,每次听到属下禀告说:“萧相国在京城安抚、体恤百姓之时”,刘邦总是闷闷不乐。属下有人劝谏萧何:“您自从一入关就爱民如子,深受百姓拥护,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但萧何还在为百姓办好事,安抚百姓。而此时刘邦带兵在外,如果萧何在百姓的支持下,闭关自守,发兵谋反,那刘邦在外面将面临退无可退的绝境。”一席话惊醒梦中人,萧何为了打消刘邦对自己的顾虑,就开始贱价强买百姓的土地,欺压百姓,让自己在百姓中声望扫地。
刘邦带兵回来以后,百姓纷纷跑到刘邦面前告状,控告丞相欺压良民。刘邦回去以后,笑着向萧何问罪,萧何乘机劝谏刘邦将空闲的土地上林苑分给百姓耕种,结果刘邦却大怒,把萧何给关了起来。之后,刘邦在别人的劝谏下,也自知理亏,就释放了萧何。虽然刘邦释放了萧何,并且还跟萧何道了歉,但经此一事,萧何在政治上更加的谨小慎微了。
或许刘邦也一度对萧何起了猜忌之心,毕竟萧何功高盖主,且深得人心。但归根结底,刘邦真正担心的是那些称雄一方的异性诸侯王,如韩信、英布、彭越、臧荼、陈豨等等,因为这些人可都是手握重兵的一方霸主,即便楚汉战争时期,这些人大多只是刘邦的盟友,而非下属。这些人如果不死,估计刘邦睡觉都不安稳。而与之相比,萧何一直从沛县就跟随刘邦起兵,属于刘邦的核心班底。汉朝建立以后,一直在朝为官,实际对刘邦的威胁不算太大,最后萧何能得善终,也是情理之中。
天子说
萧何被抓是因为他替老百姓求耕地,惹火了刘邦,给抓起来下到大牢深刻反省。
上林宛经过战争后荒芜,里面有大批肥沃田地。萧何是在″其职谋其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丞相。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向皇上要求,把这些田地波池让给老百姓耕种,好歹有点收成。刘邦却认定丞相受了贿赂来要朕的土地做人情。刘邦先前听说丞相的强买强卖的不法事,这事一出新帐老帐一起算,大丞相就成囚徒了。
刘邦称帝后,排除异己,整了许多人。萧何是个明白人,就把自己所有的俸禄送公,不修房子,不存钱财,一心为公。刘邦还是不满意,萧何就"自污自贱","与民争利",买酒买婢。但他骨子里终究学不来,倒让人逮住尾巴,说丞相强买民田,给皇上要上林宛讨百姓欢心……
后来,就有人上奏皇上,说这是丞相的本份,你把一个忠于本职工作的人抓起来,不就成了昏君么?刘邦这才放了萧何。
劉一千五
历代都是伴君如伴虎!江山打下了无一例外都是要打压或找理由除掉有功之臣,这样江山可永保!萧何是当时韩信等功臣被杀后,已经料到自己会有一天也会像他们一样的下场,在其他官员及自己的门客建议下,违心做了一些坏事,这是给刘邦看的,这样刘邦对他一直有疑心的心就放下了。避免了被杀,直到病死。萧何自古就有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历史典故!
路路发917
萧何进监狱,其实是一种自虐,也是对刘邦的一种示弱,是策略性的自保之策。位极人臣,萧何已经看到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的自保,包括故意制造民怨、故意给自己抹黑等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萧何对自己结局还是有一定把控能力,他已经摸透了刘邦的人性弱点。
刘剑恩
飞鸟尽不能功成名退,就做一些自污的事让皇帝认为你就一个混吃等死的货。不足威胁他。功高振主,封无可封就是你的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