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森槐新品種替代楊樹、桉樹的可行性

一、泓森槐的優良特性

泓森槐,高大喬木,是通過大量表型選優、多年多點無性系測定和區域性試驗,用數量指標、形質指標及抗性指標綜合評定篩選出來的優良速生剌槐。

泓森槐窄冠型,樹幹通直向上,樹冠緊湊圓滿,樹枝在樹冠內均勻分佈,形成圓滿樹冠。花白色,味芳香,花期初夏。具有“速生、桿直、脫刺、窄冠、硬料”五大特性。其花、樹皮、樹葉均有用途,是一種十分難得的優質速生用材樹種。其材質重而堅硬,木材具有耐水溼抗腐朽的特性,耐水溼耐腐力強。即使不用防腐處理,在土中、空氣中或水中幾十年不會腐爛。耐磨抗衝擊,抗壓力強,耐水溼與腐朽,是房屋橋樑、建築、礦柱、機械車船製造、加工各種工具等的優良用材,也是傢俱、木地板的優質原料。

泓森槐新品種替代楊樹、桉樹的可行性

二、泓森槐替代楊樹是市場所趨

楊樹進入我國已有30餘年,因其速生的特性和短期經濟效益,被大面積推廣種植,但近些年,隨著樹齡的成熟,其飛絮、蟲災、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日漸突出,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了威脅,多地呼籲更新替換。而經過多年的發展,楊樹下游產業逐漸成熟,出現了大量的林業加工企業。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和地方經濟的發展,用材林人工種植就成了唯一出路。

市場亟需一種兼具速生豐產,有益環境的新型優質樹種,既決楊樹帶來的問題,又不會對楊樹經濟鏈條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泓森槐替換楊樹是市場所趨。

泓森槐新品種替代楊樹、桉樹的可行性

泓森槐新品種替代楊樹、桉樹的可行性

三、泓森槐的發展

泓森槐的物種特性,益於改善生態環境,加上其高經濟效益、高附加值、高生態效益等優點,得到市場的充分認可。截至2017年底,渦陽縣推廣種植3萬畝,全國推廣種植面積已超過10萬畝。目前主要採取以下方式,保障泓森槐產業穩步推進:

一是基於泓森槐幹形直、樹冠窄、材質好,生長速度快的特點,以泓森槐作為楊樹的置換樹種,同時結合林業產業精準扶貧,種植泓森槐小徑材林,加工泓森槐菌磚,木板胚料等,在安徽,江蘇,山東,河南,河北等多省已發展種植2萬餘畝,初見成效。

二是構建“育苗+造林+產業+扶貧”的林業生產模式,實現林業產業真扶貧、精準脫貧不返貧;使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兩年內,以企業回收泓森槐木材的方式,自主發展1萬畝,帶動發展2萬畝。

三是結合泓森槐林下種養經濟:通過養殖槐葉鵝、槐葉羊、槐花雞;林下以泓森槐枝丫材加工的菌磚,養殖槐花香菇、槐耳、姬松茸等菌類產品;還可種植喜陰中藥材,發展槐花采摘、槐蜜生產等附加產業,實現短期收益,使畝產效益大幅度提高,打造槐木一體化、槐飼一體化、槐菌一體化、槐板一體化、槐景一體化、槐能一體化產業經濟集群,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同發展。

泓森槐新品種替代楊樹、桉樹的可行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