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平造鎮記

2046年秋,京畿道上,一老者緩步而行,路人見之紛紛行禮,他一一微笑回應。

據說他是中國式美好小鎮的推動者,在約30年前,他開創了獨具一格的桃李春風系列小鎮,推動“小鎮生活、大同理想”,讓心懷中國風骨的人,能在雕花窗下,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經過近30年的演進,他的理想小鎮真正變成了“比城市更溫暖,比鄉村更文明”的所在,他就是宋衛平,被人敬稱為:宋公。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宋卫平造镇记

北京桃李春風實景

2016年12月3日,杭州雲棲小鎮。

“小鎮在中國”主題發佈會,藍城小鎮創始人宋衛平親自登臺,業內鼎沸。

宋卫平造镇记

2016年“小鎮在中國”主題發佈會

彼時,身為綠城與藍城創始人的宋衛平笑眯眯地坐在臺上,講他關於小鎮的藍色理想。

小鎮是中國人居的美好生活新形態。

小鎮是比城市更溫暖,比鄉村更文明的所在。

小鎮是安放身體,安放精神,安放心靈的所在。

曾經,他創辦的綠城可能是中國最有情懷的房地產企業,現在,他開創的藍城小鎮,又成為中國居住文化自信的美好圖景。

在此前的2015年,首個宋氏小鎮杭州桃李春風甫一面世,就贏得業內及市場歡呼,憑藉一條48萬閱讀量的微信稿,賣掉了一期200多套小別墅,甚至有山東、北京的客戶驅車前往杭州看桃李春風,在通往小鎮的必經之路造成了交通大擁堵。

桃李春風現象也給宋衛平和藍城開啟了一條通往理想生活的新路徑:小鎮。

可能,從那時候開始,宋衛平開始思考,藍城該走什麼樣的路。什麼樣的房子更適合中國人;什麼樣的房子在居住之外,更多帶給精神和心靈的撫慰,怎麼用房子來傳達中國精神,建立文化自信;社會大同的理想應該從社區自治開始,從理想小鎮開始。

相對於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小鎮是窄門,前期投入大而見效慢,關係複雜且難度大,沒有模式可循,開創者需要付出巨大的試錯成本。

桃李春風的成功,加速了中國特色小鎮的進程。或是受此啟發,在2015年12月,在中央財辦報送的《浙江特色小鎮調研報告》上,某領導做出重要批示,強調抓特色小鎮對於經濟轉型升級有重要意義。桃李春風,吹開了一片新天。

隨著桃李之春風,藍城小鎮在全國鋪展出10大知名小鎮,如北京桃李春風,杭州春風長樂,嵊州越劇小鎮……而後又擴展出更多類型,如農業小鎮、頤養小鎮、文旅小鎮、教育小鎮、科創小鎮、金融小鎮……到8月份,藍城已經在全國16個省市版圖插上了小紅旗,撒下了76顆小鎮種子。

這還不夠,有個叫Rosy的姑娘在獸樓處文章呼籲:宋老闆啥時候來澳洲建個桃李春風,圓她人生夢想。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宋卫平造镇记

北京桃李春風實景

2018年9月15日,河北下花園,雞鳴山驛。

在秋夜的山谷裡,一場名為“藍城北中國首屆小鎮生活節”的發佈會正在燃起,臺上是被稱為北京桃李春風鎮長的黃曉嵐。

宋卫平造镇记

北京桃李春風小鎮鎮長 黃曉嵐

這個紹興來的南方姑娘,在北國的初秋裡講述一個關於中國式美好小鎮生活的暢想。

她說來京十多年,結交諸多北方朋友,自己性格也在柔婉中增加了許多豪氣,如同婉約派遭遇豪放派,有了南人北相,地域分南北,而故鄉不分南北。

宋卫平造镇记

2016年,黃曉嵐陪同宋衛平考察小鎮選址,來到北京西下花園,宋總站在雞鳴山上,環顧四野,一段沉積的歷史和文化湧起來,唐太宗曾在此登臨聞雞鳴而為之名為雞鳴山,蕭太后曾在此建設三處花園,康熙曾在此休息留下臥龍石……

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宋卫平造镇记

雞鳴驛實景

宋衛平當即決定拿下這片3800畝厚載歷史與文化的土地,來打造藍城在北方的第一座桃李春風。

與來自南方的桃李春風一樣,同樣來自南方的黃曉嵐成為鎮長。她說,來京潛行十餘年,註定是為了打開藍城北中國第一個理想小鎮,註定遇見桃李春風,註定遇見夢裡江南,找回心中故鄉。

秋天深了, 神的家中鷹在集合

神的故鄉鷹在言語

宋卫平造镇记

宋衛平對雞鳴山小鎮寄予厚望,名之為:北京桃李春風。

小鎮主題定位也是北京人的新生活夢想地。結合優越的自然山水及農業資源,在3800畝的大社區裡,藍城規劃了“一帶兩心兩園四區”,以“溪谷田園帶”串起山地果園、山地公園、頤養花園、田園村落、果園農莊、都市花園。再配以小鎮中心、鄰里中心,使之成為一個

農業、頤養、教育、文旅為主的複合型生活小鎮。

讓久在樊籠裡的北京人,遇見久別重逢的自己。在小鎮重新找回生活理想,找到熟悉的朋友。

宋衛平說:唯有生活最珍貴。

藍城有生活設計委員會,這是小鎮系統的家人文化建設,已經成為小鎮標配。

宋卫平造镇记

交付房子前先交付鄰居,成為鄰居前先成為朋友,入住身體前先入住精神

在北京桃李春風,生活設計委員會也在小鎮生活節上成立。全部由北桃家人擔當部長,有清華畢業的老北京陳學軍擔任宣傳部長,有乒乓球教練的北桃家人王馳擔任健康部長,也有北桃第一位家人趙舒新成立的行者會社群……

宋卫平造镇记

“每十戶以上共作一坊,每戶給五畝地充宅,併為造一兩口室宇,開巷陌……使緩急相助,親鄰不失。”

有了生活設計委員會,業主社群也能被激活,也就可以實現“緩急相助,親鄰不失”的傳統古風。在北桃產生第一批業主之後,各種社群活動也相繼啟動,因桃李而聚,既學習分享,也交流收穫,真正實現了交房先結鄰的美好願望。

宋卫平造镇记

北京桃李春風是眾多藍城小鎮中的一個,很普通。

北京桃李春風又是藍城北方的第一個,很特別。

宋衛平格外關注這座最新的桃李春風,曾親自評審小鎮中心的方案,不下10次。小鎮中心是小鎮居住者的聚集中心、生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整個小鎮的題眼,做好了小鎮中心,整個小鎮也有活力。

北桃小鎮中心超過20000㎡,設計了兩街四巷、一庭三園,規劃了商業、頤養、教育、酒店等模塊,引入了園區食堂、小酒館、圖書館、診所等居家配套,還營建了影院、頤樂書院、國際幼兒園等小鎮配套。

宋卫平造镇记

小鎮中心

他要營造的小鎮是“不論外面多麼亂多麼浮躁,只要回到園區就是一處安寧祥和的小天地。這裡老有所依,幼有所養,花兒綻放,鄰里和睦。”

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是古代文人的理想。那些傳承至今的江南私家園林,大多是有名望的官員告老返鄉後為自己營建的小天地。宋衛平也在為中國當代士人營建一方可以退守、屬於自己的歸心小天地。

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

公元733年,30多歲的李白在安陸和他堂弟及朋友們,約在一個春天的夜晚,宴飲賦詩,歡樂洋溢,幸甚至哉,他欣然為詩集作序,寫下《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那個美妙的夜晚給宋衛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000多年後,他也造出了一座座類似的桃李園,在這裡,可以呼朋喚友,曲水流觴,飲酒作詩;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各得其所……名曰:桃李春風。

宋卫平造镇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