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我周围很多人都喜欢看宫斗剧,也有部分人不喜欢看,为什么呢?

一、 宫斗剧的套路

白莲花型

玛丽苏型女主善良、纯情、漂亮,人畜无害,但人在宫中漂,那能不挨刀,代表人物《甄嬛传》中甄嬛心怀美好的女子,被逼自保,失去身边的所有,亲人、朋友、敌人,也包括自己,多年浸润权欲斗争,即使赢得无上荣光,但也不过是一枕黄粱,“回首向来萧瑟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你怎样抗争,也挣脱不了当时女性的悲情枷锁。


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黑莲花型

这种爱憎分明,快意恩仇的女主,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一举颠覆了傻白甜,变得双商在线。一路开挂,代表为《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以复仇为契机,一路打怪升级,一边玩“烧脑”,一边花式“撩汉”,既俘获了皇上的心,也俘获了宫迷的心,令人看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花木兰型

以《天盛长歌》为例,虽然它不归为宫斗类,但其中女主化身女诸葛,女扮男装“孟丽君”式的花木兰,引一朝男人竟折腰,一路辅助男主,为天下苍生成就大业,牺牲小爱成就大爱。所幸最终得到幸福。


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爱情至上型

有人说宫斗剧中,多数女人为后宫权力,争风吃醋,披着爱情华丽的外衣,所谓的荡气回肠,充其量只是满足一己名利私欲的苟且。可是也有颠覆你认知的,它就是《如懿传》金钱、权利、名誉,一切都是浮云,被伤害、欺压,一切都是云烟,对女主来说在宫斗的夹缝中生存,只想与你共白首,不分离,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顺从父权夫权,一路走来的青梅竹马,又怎能抵挡得住至高无上的皇权,感情失和不在,竟敢削发断义,情既尽,拿得起放得下,具女性觉醒意识,但在那社会,挑战皇权的结果,只能悲情结局。


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有人总结宫斗剧的主线是,人物情感纠葛与政治权力倾轧为主线:争宠-恩宠-失去-得到-失去-得到-上位

成功上位的,也不过是贡台上的祭品,是向男权社会的一次集体献祭而已,与现代女性自尊自强,自立奋斗、励志,格格不入。


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二、宫斗剧的商业价值及其的酸爽度与代入感

宫斗剧中历史不断架空,在编剧与导演的操盘手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商业价值的成功,在不断催生孵化中获得最大值,有人问有哪几部不是娱乐至上,奔着抢钱去的?特别是把住了女性观众的脉搏还美名其日,职场与人际关系得到极大提升与醍醐灌顶般的醒悟。是不是学会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弄得看谁都像是居心叵测。还有现实生活中不敢肆意发泄的情绪,也在剧中找到极大的宣泄口,酣畅淋漓。且变着花样刺激撩拨你审美疲劳的神经。令他们流连忘返,欲罢不能,吸引着一拨又一拨粉丝,前“腐”后继……


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三、宫斗的残酷,扭曲了人性

据说在历史上宫斗比剧中残酷得多,陷阱、地狱,宫刑恐怖,无不充满着血淋淋的腥味,但现和皆社会,人民内部矛盾,不用上升到你死我活。宫斗的开山鼻祖《金枝欲孽》中如妃娘娘的邓萃雯演完后表示不接宫斗戏,曾网上发文说,每一场算计人的戏过后,自己不安难受,赢得全世界又如何?失去真善美。

也有人说不要动不动上纲上线,不就娱个乐,解个闷吗?谁能没有点明辨是非的能力?嗯,宫斗剧寒暑假扎堆播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啦,不知道他们给青少年灌的是 “鸡汤”,还是 “挖坑”?

为什么不喜欢看宫斗剧的理由,谁来告诉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