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明永乐年间,乐家从浙江宁波迁至北京,乐氏第一世乐良才,以铃医为生,走街串巷,行医制药。

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第四世传人乐显扬,于康熙年间入太医院,乐显扬集古方、宫廷秘方、民间验方和祖传秘方于一身,创办药室,1699年,康熙为其赐名“同仁堂药室”。“同仁”取自经络“铜人”之音,意为“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该名号一直沿用至今。

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药室创办三年后,乐显扬第三子——乐凤鸣,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了同仁药铺。作为第五代传人,乐风鸣在同仁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分门汇集成书, 名为《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该书收载宫廷秘方、古方、家传秘方、历代验方362首。

同时在序言中提出,“ 遵肘后, 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规范,这一规则被视为乐氏祖训,在今天仍需严格遵守。

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指,必须严格辨别药材的产地,制药时虽然工序复杂,但绝不能因此省人工,药材虽然价格贵,也不可减少分量,用今天的话来讲即不偷工减料,制药需具备工匠精神。

这一祖训,为后来乐氏同仁的发展,建立起了严格的选方、用药、配比及工艺规范,代代相传,并培育了乐氏同仁良好的商誉。

乐风鸣打响了“乐氏同仁”名号的第一枪

雍正年间,乐氏同仁丸散膏丹,畅销全国。同时,皇家御赐乐家独办官药,“同仁堂乐家老铺”由此成为独享御药供奉殊荣的民间药铺,且历经八朝188年。

后来的乐氏同仁立足中医本源,不断在制药上下功夫,甚至一度触及保健领域。比如,乐氏第九代乐百龄,配置出了“乌鸡白凤丸”,此药深受慈禧喜爱,她除了用来打赏宫中嫔妃之外,自己亦常年服用,以调理身体,保养青春。

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此时,乐氏同仁在业界的声誉亦开始达到巅峰。慈禧钦赐乐氏“御供金腰牌”,这在当时的医药界是独一无二的荣誉,从此,乐家经营的同仁堂老铺跨过太医院直接为宫廷供药,名满天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到了乐氏第十代乐平泉,乐氏同仁开始从朝宇走向庙堂,真正实现了普惠天下,济世苍生的意愿。

在此期间,他们多研发了十多个品种,并广做善事,提供沟灯(类似于路灯)、舍棺材、设粥棚、办义学、送暑药、设水会(民间救火机构),更将国药——安宫牛黄丸普及民间。

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乐平泉去世后,乐家的家事铺务均由他的继配夫人许叶芬掌管。1889年由许叶芬署检的《同仁堂药目》再版发行,收录成药、药酒、及药材共495首。乐氏同仁老药铺所挂对联“本堂发兑各省地道生熟药材,本堂诚修诸门应证丸散膏丹”便出自其《序言》。

此后,随着国事动荡,乐氏同仁在历史的洪流中,开始了长达百年的浮沉之旅,这里面,有家族分离,有堂号分派,中华医学的精髓亦得到了传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乐崇辉携部分乐氏同仁老药工,以及祖传的《乐氏民初手抄秘方本》辗转台湾,该秘方本记载了198个乐氏同仁古方,加上其它传承配方,共有431种个乐氏同仁配方。

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乐崇辉在台湾安顿下来之后,招收学徒在台北开封街开办台湾乐氏同仁堂药铺,据说,直到他将进90岁高龄时,仍然制药教徒,以让同仁堂的制药古方得以传承。

据说这是著名电视剧《大宅门》原型——《乐氏同仁》


据说,著名影视剧《大宅门》,即取材于乐家创办阿胶厂历史改编,剧中男主角白景琦的原型为北京乐氏家族第十二世乐敬宇,剧中“ 白” 家的姓氏取自繁体“ 乐” 字中间的“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