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出炉 哈尔滨食品安全感排第五

中国大陆31个直辖市和省会(首府)城市的公众食品安全感怎么样?近日在京发布的《公共安全感蓝皮书: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2018)》显示,食品安全感位列全国前三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广州和武汉。西宁、哈尔滨、北京、昆明、石家庄、南京和重庆等7个城市分列全国第四位至第十位。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感调查报告出炉 哈尔滨食品安全感排第五

报告显示,在公共安全感的九个专项调查中,食品安全感排名倒数第二,食品安全感指数偏低,显示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仍然存有较深担忧。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超大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感整体上高于其他城市。

为什么全国居民的食品安全感普遍较低?研究发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释原因。首先,不同于其他物品,食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品,倘若食品安全出现问题甚至面临危机,会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恐慌。食品的属性决定了安全的食品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需要。其次,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安全,食品安全领域通常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单凭个人和家庭,我们难以科学判断食品的真伪、优劣、品质高低。而现实中又发生了大量食品安全事件,那么我们的食品安全感指数就会偏低。再次,保障食品安全不仅需要靠商家的良心,还要靠政府的法律和决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食品的安全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物品,但目前政府食品监管体制的缺陷是食品安全事件得不到根治的重要因素之一。公众食品安全感偏低其实也反映了公众对政府食品监管效果的不够信任。最后,除了亲身经历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外,公众的食品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来自新闻媒体的宣传。新闻媒体在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引导消费者饮食取向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但过度、失实和夸张的披露可能不利于消费者建立合理的食品安全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