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曾經,很多去英語培訓機構學習的中國學生,都躲不過《阿甘正傳》中,那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XXX”的臺詞洗禮。

曾幾何時,只要英語課上遇到“你最喜歡的電影”這個題目,基本上接近一半的同學為了應付作業,會提《阿甘正傳》。

我就曾在英語角里,遇到一個老外提前立下Flag:

今天如果你們要聊電影,請聊除了《阿甘正傳》,《泰坦尼克號》以外的片子!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在豆瓣上,這部位列TOP 250 第4名的電影,如今已有接近100W人評價。

本片的英文名是《Forrest Gump》,但顯然,如果將其直譯的話,在那個時代應該是不夠商業化的。

而《阿甘正傳》的譯名就極為友好,且接地氣了。

對於90年代一批電影愛好者來說,本片更是一部重要的大片啟蒙類電影。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1992年,中影公司(今天的中影集團)總經理吳孟辰向電影局提議,採用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方式,進口最新的一流外國影片。

當時目的是用發行收入扶持貧困地區的電影事業。

直到1994年,這一建議被廣電部批准,於是中影每年就有了10部進口片的引進配額。

1994年11月,《亡命天涯》上映。

儘管1993年8月,本片已於美國上映了,但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當時這部老片無疑對中國電影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十大巨片時代正式開啟。

到了1995年,中國電影屏幕上,陸續有了《真實的謊言》(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進口大片),《阿甘正傳》,《獅子王》等大片。

其後幾年間,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都被這十大巨片統治著(當時連成龍電影也屬於進口片範疇)。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到了今天,中國電影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包括批片,十大巨片已演變為每年34部。

但在當時,僅憑“十大巨片”這個名頭,很多觀眾不看片名就會捧場了。

1995年在國內上映的《阿甘正傳》,趕上的時間算是第二批。

我很清晰地記得,在我們這裡,寫著本片片名的白板上,還有這樣幾個字:

不看此片,拒為影迷。

在那個資源,信息量有限的時代,這種標題黨的宣傳方式雖然粗暴,但卻頗有成效。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到了今天,《阿甘正傳》在奧斯卡上狂虐《肖申克的救贖》的梗依然讓人津津樂道。

從現實意義來說,後者無論在獎項和票房上的悲涼遭遇確實是挺冤的。

但是從影片質量來說,兩者就沒有高下之分了。

畢竟看電影是很主觀的事,奧斯卡它固然有自己的一套評判規則,但評委判斷依據卻也依然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為引導。

更何況,兩部電影也沒有必要去分個高下,因為都是那麼優秀的經典。

非要怪,也就只能怪那1994年出了那麼多牛逼電影了。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片中,阿甘的一生摯愛珍妮的墓碑上所刻的出生日期1945年計算。

阿甘和她份屬同齡,所以阿甘也應該是那個年份前後出生的。

算起來,2018年的阿甘,已經70出頭的古稀老人了。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按照阿甘在現實世界誕生的年份算,他一出生就已經40多歲了:

1986年,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小說出版。

而《阿甘正傳》電影則主要改編自該小說的前面十一章。

現在很多人物傳記電影,有原型也好,虛構也好,都喜歡把個人命運和時代進程聯繫起來。

但大多數,講述的都是時代對於個人的影響。

不過在阿甘這裡,這關係則變成了雙向影響。

不僅時代影響阿甘,阿甘也直接參與到重大歷史事件中。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阿甘受時代影響的,有:

被動進入了反種族歧視運動中,包括黑豹黨集會。

參加了越戰。

阿甘影響時代的,有:

乒乓球外交;

未成名的貓王受幼年阿甘啟發,創造了日後的經典舞步,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標誌。

無意中,阿甘成為了水門事件的舉報人(這一段,片中接聽阿甘投訴電話的人,就是當年水門事件中,發現非法闖入的值班警衛)。

無意中成為文化衫創意提供人等。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雖然這些都是虛構的,但將阿甘設定為弱智,卻是故事討好的地方之一。

試想,如果阿甘是一個智商正常且厲害之人,可能他這樣彪悍的人生就是順利成章的了。

況且,阿甘這一生雖然也有坎坷,但他的運氣也著實不錯。

所以,如果是一個正常的阿甘,不說會對觀眾造成心理上的落差吧,至少產生的共鳴也會大幅度減少。

但當他成為弱智阿甘後,電影就成為了一部雞湯味濃但卻不膩的成人童話了:

衝著弱智的阿甘來的人,會看到傻人有傻福,吉人自有天相。

衝著傳奇的阿甘來的人,會看到處事難得糊塗之類的人生哲學。

換句話說,阿甘的弱智只是個幌子。

其實阿甘和郭靖的性格挺像,兩個人都是笨。

但是,兩人卻都不蠢。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後來的《熱帶驚雷》則一語道出阿甘這類角色成功的原因:

(要拿奧斯卡)你不可能(演)一個真正的弱智。《雨人》,達斯丁霍夫曼看起來很自閉,低能?不,他能一眼數清楚掉在地上的牙籤,還能在賭場玩撲克贏錢——所以他不弱智。《阿甘正傳》,湯姆漢克斯遲鈍,有些低能,甚至腿上還綁著腿梏;但是他把尼克松弄下臺(水門事件),又能贏乒乓球賽,所以他也不是完全的弱智……永遠不要(扮演)完全的弱智。看看西恩潘:2001年,《我是山姆》,完全弱智是吧?最終只能(從頒獎典禮)空手而歸。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而阿甘生命中兩個重要女人的出現,又為阿甘這個角色從側面加分不少。

一個是把什麼事都能說得讓阿甘明白,讓阿甘站直著走路的媽媽。

一個是教會了阿甘往前跑,叫他“Run, Forrest!Run! ”的一生摯愛珍妮。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尤其是在片尾的橋段,對於這兩個女人的劇情呼應,更是賺人眼淚。

阿甘送兒子去坐校車的時候,有一句話剛要說出口卻停住了。

那句話應該就是小時候母親告訴他的:

不要坐陌生人的車。

但後來,這話傳到阿甘這裡,再由他說給小阿甘聽,則變成了:

我想說我愛你。

而校車上的司機,依然是當年接送阿甘的桃樂西。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珍妮的部分,則是阿甘在她的墓碑講了一通家常後,告訴在另一個世界珍妮:

你需要什麼就告訴我,我離你不遠。

然後,阿甘轉身離開。

身後,飛起一群鳥。

而阿甘聽到動靜後,則是停下來,駐足回頭觀看。

本片一開始,小珍妮對上帝祈禱:

上帝,請把我變成一隻小鳥,我好飛得遠遠的。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說道:

這部影片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重新肯定了舊的道德及社會主體文化,宣揚了60年代美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它又否定了其他前衛的新文化。我想正是基於此,它才能深得美國民心。

這點我倒是蠻贊同的。

因為說《阿甘正傳》講的是美國精神,好像也不是很妥帖。

美國精神中,一個核心價值觀是獨立,自由,平等。

但我們反觀阿甘的一生,他並不獨立,要不是有媽媽,珍妮和運氣支持著,他不會成為後來的阿甘。

自由更不用說,他所做的事,大部分都是被動的。

打乒乓球,進入捕蝦業等,一開始都是被人叫過去的。

還有平等,阿甘生來就是弱智,受人欺負,受人排擠,哪有被平等對待?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所以從阿甘身上,這些美國人引以為豪的精神是被瓦解了的。

但《阿甘正傳》這個成人童話,卻又講述了兩百多年來鼓舞了無數人的美國夢:

只要你不懈努力,就能獲得美好的生活。

阿甘拿到一手爛牌,但是他努力。

他不知道為什麼要跑,有人叫他跑,他就努力地跑。

於是,他成了橄欖球巨星,在戰場上救了好幾名戰友。

別人叫他打乒乓球,他就整天傻傻地練,加上天賦,最終成為了美國乒乓球聖手。

為了履行對戰友巴布的承諾,他一個人在捕蝦業傻傻地堅持了好久好久。

卻沒想到最終讓他暴富的,也不是什麼偉大的商業謀略,反而是一場天災給他帶來了運氣,使得一開始捕不到蝦的阿甘,終於壟斷那一帶的捕蝦市場。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還有阿甘後來長達幾年的跑步那段,這種美國夢的意味更足。

傻阿甘只是為了跑而跑,卻在這個過程中收穫了一批的追隨者,同時還促進了幾個面臨倒閉的美國企業起死回生。

傻傻地不問結果的努力,回報自己就來了。

但同時,這一段也兼具了諷刺性。

那些一個個智商正常的人,沒人相信阿甘就是單純為了跑步而跑步。

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下,人的迷茫。

所以,阿甘跑步事件則被這群人賦予了一堆的意義。

於是,一群迷茫地要尋找意義的正常人,就此跟在一個弱智的身後,跑啊跑。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阿甘這一生中並沒有去探究珍妮在外面做了什麼。

他只是傻傻地把珍妮看成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好的女孩。

在外面撞得千瘡百孔的珍妮也知道,無論怎麼樣,弱智阿甘總是會成為她隨時需要的停靠點。

所以,珍妮在阿甘的生命中,總是那麼隨意地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阿甘卻為之傻傻等待了半輩子,終於陪著珍妮走完了最後的一段人生。

最後在珍妮的病榻前,阿甘對她說起了這些年,他的經歷,他的所見所聞。

珍妮遺憾地說了一句:真希望我當時和你在一起。

此時,阿甘認真地說:

你一直是跟我在一起的。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就這樣, 2個多小時,觀眾跟著這樣一個弱智,走著一條“傻人有傻福(阿甘名言:Stupid is as stupid does)”的人生路。

雖然電影結束後,大部分觀眾不會像阿甘那樣傻傻地去做“傻人有傻福”的事。

但投入到這兩個多小時裡面,被這個弱智一再感動的觀眾,這麼多年從沒斷過。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文末,再配上珍妮在片中唱的這首Bob Dylan名作《Blowing In the Wind》,我想味道更佳: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Before you call him a man;How many seas must a white dove sail,Before she sleeps in the sand;How many times must the cannon balls fly,Before they‘re forever banned;The answer,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恩,就這樣吧,從那個年代跑入我們視野的弱智阿甘。

這麼多年,他跑得越來越經典。

阿甘今年才70多歲而已,而且我們永遠不會看到阿甘跑不動的那一天。

我想,到了阿甘100多歲的時候,一定還會有人說,那個阿甘已經跑了一個世紀了。

這個經典的弱智人士,今年已經70出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