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企|“瓜子”如何用算法提高零售效率

杨浩涌是一位连续创业者,一直以来坚持的两条企业经营原则是,大幅度提升行业效率以及消费者因此而受益。下文将介绍“瓜子”如何通过数据驱动来提升二手车行业效率。

名企|“瓜子”如何用算法提高零售效率

杨浩涌认为,数据驱动带来的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车辆的售卖周期缩短了。国外有两家公司KBB和CarMax做汽车定价,每年会出一本书,书里会给每一款车做定价,就像一个大的资料库一样,里面每一辆车,会有年份、颜色等各种指标,所有指标计算在里面,最后给出一个价格。

在杨浩涌看来,国外汽车定价给出的是车的价值,而中国的二手车商需要定的是车的价格。美国的汽车市场很稳定,2017年新车年交易1700多万车辆,二手车年交易4000多万辆,而且常年都是这样的。但是在中国市场,汽车的定价必须要考虑供需关系频繁波动这种现实的情况。

传统车商二手车售出周期平均是32天,CarMax是20多天,瓜子平均9天售出,是传统车商3倍以上工作效率的提升,靠的就是数据驱动。

算法是怎么做到的?杨浩涌举了一个日常场景例子。假设线下有一间夫妻店,门口摆着几辆车,一辆宝马3系收进来,这辆车到底标价多少是拍脑袋决定的。假设定了20万,一种可能的原因,是最近中美贸易战,税收高了,所以把价格定的稍微高一点;第二种可能是,店主看了一下周边二手车市场,还有好几家在卖同样的车,凭直觉定了20万。

然后,假设店里每天进来5个人,这5个人进来转一圈,问一下价格走了。店主等了2周,没有卖掉,就会思考是不是价格定高了,牌子改成19.5万元,又等了一段时间,又没人买。最后终于有一天,18万卖掉了,这就是为什么传统车商需要1个月以上的销售周期。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首先,定价是靠直觉的;第二,所有调整价格的场景判断也是靠直觉的。到店里看车的那5个人,店主不知道那5个人是真想买宝马,还是进来溜达一下,看到有豪车开开眼就走了。在互联网人眼里,进来的这些人带来的不准确数据都是噪音,因为不清楚这些人的目的。

那怎么把这个场景线上化?在杨浩涌看来,在数据系统中,一辆车到底卖多少钱,每辆车有它自己的模式(pattern)。比如说,一辆2002年的红色宝马上架了,定价20万。这个价格是根据历史上类似车型成交的价格来定的。

接下来,算法会给这辆车1000次展示。首先,这个展示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用户一直在看宝马奔驰,算法就会继续给他推荐宝马奔驰,所以这些数据是没有噪音的,算法不会给想买奥拓的人推荐宝马奔驰。这1000次展示就是一个样本。这里面有100个人打了咨询电话,咨询这辆车的情况,其中有10个人到线下看了这辆车,最后这辆车成交了,这就是这辆红色宝马历史成交的模式,就如同股票和天气预报一样,所有数据汇总在一起,形成一种趋势预测。

如果在1000个展示样本中,发现按照20万的定价,1000次展示只有50个人打电话了,只有5个人到线下去看车了,然后算法就知道价格定高了,从而开始调整价格。所有这些事情,都可以做到在一天之内发生。

但是如果这辆车在线下的夫妻老婆店,线下店没法做到一次拉来100个顾客,准确了解定价合适不合适,如果不成交,马上就调整价格这种程度,但线上算法是可以做到的。

杨浩涌强调,算法不是用来做噱头的,必须要有切实的东西,让消费者感知到你在改变这个行业,就像沃尔玛开出来之后,大家马上知道他们很厉害,是在改变这个行业,因为不仅仅在价格,还有质量,以及消费者的整个购物体验,相比之前都有大幅提升。

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市场都要用消费者的角度去想这个事对不对,靠不靠谱,而不是去纠结C2B、C2C、B2C这些东西,这些都不是本质。消费者就是看价格的,谁的价格好就买谁的车。

为什么算法能如此极大缩短售卖周期?一句话,价格决定一切,1块钱的车当天就能卖掉,1000万的车可能永远卖不掉。在一个买家卖家充足的全平台网站上,有几百万的用户在上面,只要价格合适,就一定能卖掉,这是一个充分市场化的场景,在这个基础上,算法可以用价格来调节售卖时长和概率。因此瓜子能做到平均9天售出,CarMax做不到,因为CarMax没有在线上做数据化的分析。

大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商金盛网聚WJFabric认为,算法,作为大数据时代最核心的工具,将直接通过对数据的作用,为业务运营提供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讲,一方面要着力于对数据开发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的保证与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应使日益成熟的数据库实现“物尽其用”,也就是说,对于算法的研发与测试将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课题。数据的开发最终要服务于业务,而使用的方法就是算法。因此,是否能开发出有效的算法将直接决定数据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决定了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