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Hello,大家好,又和老朋友相聚在无若家常味。冬季寒凉,幼儿易上火。今天和大家分享5款去火的爱心粥,喜欢的话,麻烦点一下小小的关注,你们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唉,孩子又上火,怎么回事?

“你家孩子也上火了,我们家孩子嗓子也哑了,还流浓鼻子。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愁死我了!”

最近小孩子上火的消息,刷爆了幼儿园的家长群,各位宝妈为了孩子的健康也是头疼不已,用尽各种办法。冬季严寒干燥的天气,再加上幼儿特殊的体质,极易造成幼儿上火的现象。如何避免宝宝“上火”?通俗的讲宝宝“上火”的原因可分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外部原因】

可以理解为环境因素,一般来讲即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就是客观存在的季节因素,冬天干冷少雨。小环境是幼儿处在的室内环境,室内的空调和暖气会不会加剧了干燥的环境?造成幼儿体内水分加速流失。

【内部原因】

可以理解为体质因素,现在生活条件优越,宝宝摄入过多的高蛋白质食品且肠胃功能消化不全,高营养物质难以消化,再加上幼儿体质偏热,便造成了积食“上火”。因为积食“上火”发烧上医院的宝宝也屡见不鲜了。小编认为分析清“上火”的具体因素,辅助饮食调节身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饮食方面我们自然而然就想到粥,粥简单易做,营养均衡。在汤粥中加入各式的食材,去调理具体的上火症状也是不错的选择。中医经常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医食同源,药食同行,先到厨房,后到药房”。下面介绍5款去火的汤粥。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1、小米南瓜粥

食材:小米100克 南瓜100克 冰糖 20克

做法:小米简单洗净,锅中倒入清水,小米放入浸泡2个小时。南瓜去皮切小块儿,开火把浸泡过的小米和南瓜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40分钟,乘入碗中放凉就可食用。

营养成分:南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南瓜中的果胶可以保护胃粘膜。

对应症状:发烧后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呕吐现象、消化不良,适宜多饮食一些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2、红薯大米粥

食材:红薯 200 大米 100克

做饭:红薯我们选用沙地的红心番薯,这种红薯味道香甜,口感软糯。大米简单洗净,放入锅中浸泡1小时,然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待大火烧煮15分钟后下入红薯,继续炖煮40分钟,红薯大米粥可以适当煮的稀一些。等到红薯绵软时,美味即成。

营养成分:红薯中膳食纤维丰富,同时含有大量氨基酸,是人体代谢必需的成分。其中红薯一些粘蛋白,可以提高人们的免疫能力。

对应症状:对于体质偏热,有口渴、头晕、心烦阴虚火旺的宝宝应多喝一些红薯大米粥的米汤。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3、大米山药粥

食材:山药 200克 大米 100克 山楂 50克

做法:带上手套削去山药皮,避免山药过敏,山药切小块放入盘中备用。大米浸泡过1小时后,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倒入山药和大米、山楂炖煮。尽可能炖的软烂,这样更容易消化,大概40分钟后可以出锅。

营养成分:山药和山楂都有温胃健脾,助消化的功能。

对应症状:对于消化不好,脾胃虚弱的宝宝应多饮用一些,吃的时候尽可能把山药和山楂碾碎,这样宝宝吸收更好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4、莲子百合粥

食材:干莲子 50克 百合 30克 大米 100克

做法:干莲子水中浸泡20分钟,大米浸泡30分钟。开火在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放入浸泡好的大米和莲子,记得去掉莲心,大火烧开小火炖煮45分钟,放入百合搅匀,美食开动。

营养成分:莲子和百合都有润肺止燥的功效,都于消化不良引起的面容憔悴、精神萎靡有改善作用。

对应症状:肺热咳嗽、消化不良的宝宝。应多食用一些,利于减缓其症状。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5、玉米枸杞粥

食材:碎玉米粒 100克 枸杞 30克 冰糖 5 克

做法:开火在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待水开后放入碎玉米粒,迅速搅拌避免玉米粒粘连。然后放入冰糖,等到锅中汤变得有些浓稠时放入枸杞,在炖煮5分钟放入冰糖就可以出锅。

营养成分:玉米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同时含钙量十分丰富,枸杞清肝明目。

对应症状:积食引起大便干燥,有明显改善效果。

冬季宝宝又上火,五款爱心粥,让你的宝宝从此很“粥”到!

通过以上分析,小编认为正确分析宝宝“上火”的原因辅助饮食调节身体可以改善和缓解“上火”的症状,让宝宝的冬天可以很“粥”到。

这些粥制作简单,基本没有烹饪要求。如果这些对您有用,麻烦点一下小小有关注,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