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第一次嘗試城市題材,《有話好好說》對他而言剛及格

張藝謀:第一次嘗試城市題材,《有話好好說》對他而言剛及格嗨嘍大家好,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聊的就是張藝謀,他是第五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導演的作品已經非常多了,並且都是以鄉村和歷史為主題。讓人遺憾的是他的電影獲得過很多榮譽,電影中的主角也獲得過很多榮譽,拿下影后的更是不少,但是張藝謀卻直到今年才真正獲得最佳導演。擅長鄉村題材的張導,也曾經拍過一部城市喜劇《有話好好說》,並且其中的主演也都是實力演員,當時並沒有得到很多認可,這算是張藝謀對新題材的嘗試。很多人都說這已經不是他自己的風格了,是很多別的導演的共同風格,其實這也是變相承認了張導確實在很大程度了突破了他以往的風格。他是擅長也似乎比較熱衷鄉村片的人,不過這部作品也確實挺耐人尋味的。

張藝謀:第一次嘗試城市題材,《有話好好說》對他而言剛及格

《有話》劇本準備差不多用了一年,改動的次數也比較多。電影拍攝在北京,差不多一個半月,剪接的時間長一些用了兩個多月,然後就送審又修改。演員姜文等人大家都比較熟悉,實際上演員也做了很多的準備,拍攝前張藝謀先集中演員,然後練戲對風格進行討論。先用一體化攝像機拍,攝影師比較累,從頭到尾都是手持,演員也比較累,都是整場戲地拍下來,基本上不停。剪接的時候才剪開的,剪得比較快。大家看到的長度是90分鐘,1800個鏡頭,節奏比較快。全用的柯達膠片,這部電影跟以往的不一樣,談不上突破“第五代”的風格,但是對張藝謀自己來說算是一個很好的突破。每個人都希望每部電影跟以前不一樣,張藝謀以前拍的大部分是農村題材或是歷史題材,《秋菊》雖然算是當代題材,但它是農村的,這是張藝謀第一次拍都市題材。

張藝謀:第一次嘗試城市題材,《有話好好說》對他而言剛及格

我們在看到的這部《有話》的處理方式,是他們全體創作人員共同討論出來的。張藝謀每次拍片選擇處理方式,都會根據不同的題材、劇本具體來定。因為一樣的題材一樣的劇本,一百個導演拍出來可能會是一百種樣子,雖然這部片子的劇本是邊拍邊改動了些,但大的結構不變,因為大改動的話,大的場景什麼都要變。片中的演員都非常優秀,演員介入以後,他們覺得要調整的地方張藝謀基本上都同意了。這部電影還採用了運動鏡頭,以前國內國外有影片也採用過類似的手法,不過有很多都失敗了。在張藝謀看來電影的手法大體上來講看似十八般武藝,就那麼幾種,根據現在世界科技的發展,可能會用電腦等等一些東西,但電影方法只是方法,他不贊成在方法上有多麼大的開掘。所以方法不重要,他也不認為這種方法有什麼了不起。至於說國外和國內的電影人有用這種方法失敗的,或是成功的,這也完全是創作者自己的感覺,所謂的分寸問題。

張藝謀:第一次嘗試城市題材,《有話好好說》對他而言剛及格

張藝謀之所以用“MTV精神”,是因為這部電影有用這種方法的可能性。電影的故事性比較強,故事推進節奏比較快,有一定的懸念,有一定的突變,所以他相信這電影的故事可以抓住觀眾,不會讓觀眾覺得沉悶。有這樣一個基礎之後,在方法上就可以稍微大膽一些。故事內容很重要,如果故事節奏比較慢,又沒有太大的情節性和戲劇性,觀眾就會把注意力放到方法的處理上,很可能就把方法上的缺陷亮出來了,所以方法是應該和內容相結合的。美國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拍過一個片子,也採用了運動鏡頭,張藝謀當時也仔細看過,認為這片子跟它的內容以及美國本身的現狀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人不瞭解美國社會的情況,就這影片來看,是集現代電影手法之大成的一部典型作品。而這位斯通導演拍一個鏡頭,把所有的可能調動的現代媒體的影像設備全部用上前後左右,然後剪接時才可能在一秒鐘之內切換幾個不同畫面。

張藝謀:第一次嘗試城市題材,《有話好好說》對他而言剛及格

張藝謀也把這部電影對於技巧的運用以及對現代媒體手段的發揮到了極致,影片和斯通那部影片大體上可以算作一類,也就可以用這一類的方法,但是更傾向於比較原始一點比較拙一點的手法。其實他們原來打算做大量的技巧,包括王家衛的抽格等,後來全放棄了,覺得還是保持一定的原始性。作為導演張藝謀無法預料片子成功與否,這得看取決於觀眾喜歡不喜歡,因為在學術看來是一回事情,就算再專業或許也沒用,因為做片子不是為了束之高閣,還得看觀眾的反應。一部影片成不成功,還是要交由觀眾去判斷。但從《有話》的風格到包裝到感覺,當時張藝謀自覺也沒有什麼需要反省的,重要和首要的是讓觀眾去看。而作為導演,自己真正冷靜下來很客觀地看這個片子,卻覺得也還有很多遺憾和不足的地方,一個創作組時間通常有一兩年,會留下無數的大大小小的遺憾。他自己打分,也像電影裡姜文打的分一樣,基本上給這個片子打及格分。他自己有很多遺憾,比如說劇本可以弄得再有意思一點兒。在風格的把握上,在分寸的注意上等等,各方面都有很多遺憾。

張藝謀:第一次嘗試城市題材,《有話好好說》對他而言剛及格

不過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已經滿足自己的觀影需求了。這是張導的首次城市電影,也是唯一的一部,早期來看沒有多大的反響,但是從現在來看,裡面的黑色幽默,用喜劇反襯城市人的焦慮和不安,採用晃動的鏡頭,都讓人很真切地感受到他想要表達的一種思想,反應了當下很多人真實的生活狀態。他也是他勇於突破自己的表現,故事的立意也很新穎,裡面的主角人物都很有意思,其實現在來看依舊是一部好片子。在這樣一個比較快節奏的世界裡,很多年輕人都有著不同的焦慮,並且從當時九十年代就開始了,所以這部片子具有一定的深意,被稱為經典也不為過。其實有很多這樣的華語國產片,期待我們在追新的同時,也能發現以往那些被人遺忘的佳作,不忘這些導演等幕後人員的付出。本文是原創文章,禁止抄襲,轉載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