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给孩子点套路

来,给孩子点套路

文:杨庆瑞

1

最近有朋友说起来小孩子刚入学不久,不好带的问题。

大家讨论:“我们如何让孩子对某些事情感兴趣呢!我们孩子开始写字,开始读书,学校老师安排作业,孩子却不做。当你好不容易把东西准备好,想让孩子把任务完成的时候,发现他根本就不上套儿。”

看着老师评价,家长感到心里着急上火。

要命的还不只是孩子写作业,其他事也不是那么听话的。当你想让他做某个事情的时候,他却不愿意做,宁肯做别的。就算是玩儿,也不会按照你的套路来,他有自己的套路。你让他看看书,他宁愿蹲在那里玩积木;你让他去玩积木,他宁愿跑到门口去撒欢儿;想让他静一静,他说对不起,不想静静;甚至在让他吃饭的时候, 他宁愿坐在那里楞个神儿,一口都不肯吃。

父母只有冒火的份儿,如果火爆脾气的父母,估计要跳脚啦!

2

这种情况也不是少部分人才能遇得到,不少人都面临的教育孩子的困境。他如何才能做好呢?她如何才能像我一样,端正地坐在那里吃东西,老老实实写字,好好的读书,兴致盎然的做我安排的事呢?

有一个80%的理论,是说如果要满足客户或者是对方的要求,那就努力满足他的80%要求就好了,如果低了或者高了,那就没有办法达到满足的边际效应最大化。

就像我们说的,吃饭要吃八分饱,与人相处要留有余地、要留空间是一个道理。

有一位常参加国际展览会的文质彬彬的帅哥经理,某次展会上,每个展位配备两把椅子,因为他们人多,就申请多两把椅子。没想到负责的工作人员是80%理论的严格执行者,既然你要把要两把椅子,那我只能给你一把。

这帅哥经理着急了,一直追问那个工作人员给出一个理由。工作人员抵挡不住,就说出来:“我们只能满足客户的80%的要求,不能再高。如果你坚持要两把椅子,我只能去经理那里慢慢申请,否则只能满足80%,既然两把椅子80%是1.6把,我不可以掰开给你,那就只能给你一把了。”

那这位帅哥经理也不会因为一张椅子去跟这个工作人员大吵大闹啊,去找经理慢慢申请,那要等到什么时候?算了一把就一把吧,能给一把也不错呀,比没有强多了!怎么说一把也是比标准的多出来的,不错啦!这么一想,这位帅哥经理感觉却很好了。

3

我们对待孩子方面,也大致遵循这一个思路,应该会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比如,吃饭的时候,你不是百分之百的努力把他搞过来,而是告诉他该吃饭了,然后安静地坐好准备吃饭。可能他会有一点奇怪,为什么吃饭的时候喊了两声就停了?好吃的东西难道没我的份吗?这样,他吃饭的欲望,反而能被提起来。

如果是写字、画画、读书,如果孩子们没有兴趣,不妨家长师范,引起孩子的注意,然后提起他们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如何引起他们的注意,提起他们的兴趣。这个估计大家都是比较头疼的事。

4

这一点应该借鉴一位妈妈的做法,每当跟孩子相处的时候,都要拿上一本书在那里读,自得其乐,读得很开心,过了一段时间小孩子便注意到了。就问妈妈读的什么呀,这么好玩,我能不能也来读啊!这就引起了注意,提起来兴趣。孩子一旦进入这个状态机会就来了,不用刻意逼迫,只要领上道儿,他自己的快乐阅读就能开始。

在我们家没有刻意这么去做, 但也已经这么做过了。

当打开桌子,铺上毡子,拿出白纸,倒上墨水,摆好毛笔,准备画画写字的时候,孩子们开始是不感兴趣的,他宁肯去一边玩儿。但是,多次看到妈妈在那里作画的时候,他们一个个儿便来了兴致。这个说我要画,那个说我也要画!好吧,那你们既然都喜欢,给你们一人一支笔,蘸点墨水,画吧!

来,给孩子点套路

来,给孩子点套路

至于画的是什么还重要吗?既然他们有兴致就让他们画,哪怕搞得身上脸上手上都是墨水也没有关系。他们感兴趣了,以后就有机会让他们继续保持兴趣。如果兴趣都没有,那对不起,以后的机会也没了。

5

其实,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了之后,也照样可以保持满足其80%的状态。比如说,孩子画画。他想画5张纸,能够给他三四张纸去画就不错了。感觉还没过够瘾的时候,就让他收手,因为下次还要继续嘛!一次做够了,以后他都不愿意做,怎么可以?

当然了,还有很多很多好的方法,上面提到的这只是其中一个。所有的方法都没有办法直接拷贝了用到自家孩子身上。

对于独立的个体需要在诸多方法中摸索其中一种或者是几种拿来用,也可能我们了解到的一个都不能用,因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办法用一个尺度、一个标准去衡量。孔夫子都说要因材施教,拿同一个标准、同一个尺度去衡量不同的孩子,这是不正确的。

同样只拿孩子说事儿,其实也不一定那么客观,可能我们从自己身上去找方法,去找问题,努力解决孩子的事情会更好。

不要埋怨说孩子不听话,可能是方法不对头;不要埋怨孩子不认真,可能我们榜样没做到;不要埋怨孩子不聪明,可能我们没发现;不要埋怨孩子很任性,可能我们很固执。

我是杨庆瑞,坚持梦想,相信会遇见非凡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