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進一步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如今,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機器換人,希望把人力勞動從低端工作崗位釋放出來,製造業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工廠利用工業機器人獲得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生產速度。

雖然自動化是製造業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智能製造的前提,但每個國家的自動化使用情況都不同。機器人使用密度是衡量一個行業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的指標,也是體現自動化程度的一個指標

據IFR統計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額首次突破132億美元,其中亞洲銷售額76億美元,歐洲銷售額26.4億美元,北美地區銷售額達到17.9億美元。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和德國等主要國家銷售額總計佔到了全球銷量的3/4,這些國家對工業自動化改造的需求激活了工業機器人市場,也使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大幅提升,目前在全球製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已經超過了70臺/萬人。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轉向自動化來滿足其製造需求。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從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年安裝量變化情況來看,據IFR的統計,2016年中國安裝量佔比提升至31.0%,北美、日本、韓國和德國的安裝量比重略有下滑。整體來看,2016年亞太地區依然是工業機器人安裝量增量最大的市場。據IFR的預測,到2019年,中國安裝量比重將進一步上升至38.6%。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圖表3:2014-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區域分佈(按年安裝量)變化情況及預測(單位:%)

從IFR的報告體現,2016年機器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幾個國家有韓國、新加坡、德國、日本、瑞典、丹麥、美國、意大利,而在這些國家中只有日本出現了機器人密度的下降,機器人未來幾年仍然蘊含著巨大的潛力。以下是自動化使用程度最高的幾個國家的情況。


1


韓國:每萬名工人擁有631臺工業機器人

從2010年開始,韓國製造業的機器人使用密度一直穩居世界之首,全國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8倍,其2016年的工業機器人密度是631,比2015年的531個數字有了明顯的增長,也是迄今為止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的最高水平。

根據報告,

韓國工業機器人使用量的增長主要來自電氣/電子和汽車產業的持續裝機,韓國貿易部在2016年宣佈將在五年內花費五千億韓元(四億五千萬美元)來擴大其機器人產業, 該國在企業研發中心投入了大量的資金。

韓國擁有發達的電子產業,如三星電子、LG等這樣的世界級電子工業企業都是韓國的;在汽車行業有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等知名品牌,還有現代重工、斗山機械等裝備領域的巨頭企業,這些行業使用機器人的頻率相當高,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新加坡:每萬名工人擁有488臺工業機器人

新加坡曾經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以國際貿易、加工業、旅遊業為三大經濟支柱,其中電子產業已經成來新加坡的重要經濟增長來源,全球有40%的硬盤和十分之一的晶片都是在新加坡製造,去年的新加坡電子產業集群產出同比擴張33.5%。

2016年的新加坡每萬名工作擁有488臺工業機器人,相比2015年的398臺機器人密度多出了90臺,是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排名第二的國家。根據IFR統計,新加坡約有九成的工業機器人安裝在電子行業中。

新加坡正在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更多的行業,包括醫療保健、建築和各種服務領域。政府在機器人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2016年當地政府宣佈在三年內計劃向本國機器人產業額外投入4.5億美元。


3


德國:每萬名工人擁有309臺工業機器人


提起德國,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汽車。的確,德國汽車在行業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像寶馬、大眾、奔馳、保時捷、奧迪汽車品牌已聞名世界,同時也形成了像博世、採埃孚、大陸等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過去,汽車行業是機器人應用的主要市場也是最大市場

,所以對於機器人行業來說這是十分有利的。

此外,德國擁有超越於其它國家之上的先進工業技術,加速推動了機器人產品的更新換代。同樣,德國也擁有一批強大的機器人企業,比如全球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機器人;作為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商,博世也推出了首款協作式機器人,此外,全球領先的自動化技術供應商Festo推出了觸手、象鼻、手臂等機器人產品,還有雄克公司為機器人提供各種抓手等。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庫卡機器人

根據IFR,德國是歐洲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每萬名工人擁有309臺工業機器人。2016年工業機器人的年供應量和存量分別佔歐洲機器人總銷售量的36%和41%。從2018年到2020年,IFR預計德國機器人銷量平均每年將增長至少5%,原因是一般工業和汽車對機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長。


4


日本:每萬名工人擁有303臺工業機器人


機器人最初發跡於美國,卻在日本率先興起。日本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已在世界上占主導地位,2016年日本廠商創造了15.3萬臺的銷售紀錄。根據IFR,日本的製造商提供了全球52%的機器人,但日本2016年機器人密度排名只到世界第四,每萬名工作擁有303臺工業機器人,相比2015年的305臺有輕微的下降。

出現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日本汽車市場的萎縮,廠商不需要進一步擴大產能。加上日本汽車公司越來越多地在海外擴大生產設施,特別是在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和美國、墨西哥等地區。此外,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越來越多地遷移到客戶所在地。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日本發那科機器人

不過,日本機器人制造商卻大大增加了機器人的生產能力,其主要是針對於全球市場需求的增長。對於日本來說,國內機器人市場或多或少是一個飽和的市場,這只是從汽車產業來看。然而,日本新材料、新生產工藝和電子行業產能的增加也將導致更大的工業機器人銷量。


5


瑞典:每萬名工人擁有223臺工業機器人


排在第五的是瑞典,每萬名員工擁有223臺工業機器人。由於瑞典的福利非常好,所以瑞典人並不擔心自動化會搶飯碗。據業內調查,有八成瑞典人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持積極的態度。

目前,瑞典已經形成了航空業、核工業、汽車製造業、先進的軍事工業以及全球領先的電訊業,這些行業的發展為機器人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場景。世界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就是由瑞典和瑞士合資的,ABB也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ABB機器人

除了ABB外,瑞典還有享譽全球的斯沃爾沃汽車、伊萊克斯電器、斯堪斯卡工程公司、SKF集團、愛立信通訊公司等企業。創新和持續是瑞典制造業崛起的關鍵,瑞典優先發展製造業,同進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推動工業的升級發展,通過不斷的技術研發創新使製造業獲得了全球競爭力。


6


丹麥:每萬名工人擁有211臺工業機器人

丹麥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貧富差距極少,同時作為安徒生的故鄉,被譽為“童話王國”,也是世界風力發電最發達的國家,又被譽為“風車王國”。在經濟方面,食品加工和農業、牧漁業比較發達,丹麥已經將無人機、機器人和3D打印作為重點發展的三大領域,並吸引來了Facebook的大型項目。

從人口上來看,丹麥的人口數量不到600萬,而工業機器人的使用達到了每萬員工擁有211臺,相比於2015年的188個增加一些,在世界排名第六。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Universal Robots機器人

丹麥已經成為歐洲機器人產業中心,有優質的教育資源支撐,對於歐洲機器人產業和製造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首個推出協作型機器人的企業Universal Robots就是出身于丹麥,它也是目前全球協作機器人銷量最大的公司。此外,丹麥還有丹佛斯這樣聞名世界的工業企業。


7


美國:每萬名工人擁有189臺工業機器人

美國具有強大的科技研發能力,很早就開始研究機器人,但由於對未來的擔憂,使得機器人發展後勁不足。不過美國還是形成了愛德普(Adept Technology)——全球智能視覺機器人系統的領導者和服務商,以及百特國際公司、American Robot、ST Robotics等工業機器人公司。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百特公司的機器人

據報告顯示,美國機器人使用密度從2015年的176臺增加到189臺,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的主在原因是再工業化戰略, 缺乏廉價勞動資源的美國希望通過高度自動化來實現生產的轉型。

汽車產業是美國最大的製造業之一,2016年在汽車領域銷售的機器人數量佔美國機器人總銷量的52%,預計未來幾年將以15%的增長速度持續發展。


8


意大利:每萬名工人擁有185臺工業機器人


意大利機器人從2015年的160增長到2016年的185臺。作為世界第八大經濟體,意大利以製造業和中小企業聞名。2016年意大利機械行業產值為450歐元,其主要客戶是中國、德國和美國。意大利擁有像柯馬這樣的知名機器人公司,柯馬隸屬於菲亞特集團的全球化企業,主要為飛機和汽車等眾多行業提供工業自動化系統和全面維護服務。


趨勢|機器換人排行榜,這8個國家遙遙領先!


柯馬機器人

機床和機器人是意大利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也是出口最為活躍的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的主要進口國。意大利在某些方向技術水平已經超過德國和日本,據報道,目前意大利機器人生產企業已經超過50家,當地企業對研發投入十分重視,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一般佔其銷售額的5-10%。此外,意大利機器人在汽車製造世界處於領先水平。


9


小 結

科技的進步正在改變人類社會,傳統的產業面臨著淘汰風險,加速轉型升級是製造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不只是因為勞動力的上漲問題,機器和自動化的投入使用除了解決勞動力缺口,還能提升效率,更是為了達到快速製造的效果,以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未來的智能製造將為人類生活提供全新的體驗,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定製適用的產品,而不是去市場買一個標準化的批量生產出來的產品,而這個產品會帶上很多用不上或者是不需要的功能。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製造業就更加智能,用戶定製產品的時候可以隨時掌握自己產品的生產進度,或者知道何時下定單,向哪個工廠下單能夠最快速度收貨,從另一方面來說,可以更多地利用機器資源。那麼從工業企業的層面來講,提升自動化生產水平能夠搶先佔得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