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業餘時間高效學習?

如何利用業餘時間高效學習?

“你們以後會發現,人和人的差距,很少來自於白天的時候,更多來自於獨處的時間如何分配。”

這是高中時數學老師說的一句話,至今仍記憶猶新。

說來也是。

同一批人,在類似的環境裡,做著差不多的事,差距很難立馬出現。而真正將彼此距離拉開的,就是業餘時間的分配。

就這一點來說,接觸了很多朋友,從他們身上,總結出業餘時間學習的三點參考。

1

從做了什麼

到如何做到

覆盤是個看起來比較高級的詞,如果換句話來說,就是總結。再具體點來說,就是從經歷到經驗的轉換過程。

經歷本質上是零碎的,比如今天寫了一份材料。

經驗是系統的,比如還是寫材料這件事,我們可以把它流程化與系統化:

1.蒐集信息

包括三個渠道:①同事,②同行業的朋友,③網絡渠道。

當然,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網絡渠道又包括:①知乎,②微信搜索,③公司數據庫,④百度文庫,⑤中國知網……

2.組合信息

按照什麼邏輯來將碎片化的信息整理成系統的文檔?可能是:

先畫一份思維導圖,按照導圖進行內容二次整理,將內容進行刪減。

3.潤色材料

採用了哪些手法?可能是:

PPT排版美化,例如配色方案的選擇,高清圖片的使用,字體的選擇等。

文字的修辭,例如排比,例如對比(一個足球場大小)等。

將這些內容進行復盤後,我們發現有兩個好處:

第一,操作流程化。當以後要查找類似材料時,直接參考以往的渠道,逐個搜索,方便快捷。

第二,知識的顯性化。有些時候我們覺得做得還不錯,但說不清道不明,有了思考覆盤,那麼這些隱形的感性的內容,便有了可複製的可能。

2

不止要關注一個主題

還要持續性地關注一個主題

今天因為覺得自己表達不行,於是趕緊關注幾個表達類頭條號;明天發現自己文字功底差,於是買來幾本教人寫作的書;後天被領導批評 PPT 做得醜,於是馬上買來幾門課程學習。

最後發現,花了時間用了錢,結果沒有一個堅持下去。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因為任何知識的積累,都需要時間的積累。

積累的關鍵,則是主題化的深挖。

以自己為例,我是做房地產研究的,在剛入職時面臨一個大的困擾:摸不到門道,對很多問題,不知從何入手。

這時候,我做了三件事:

第一,集中關注了一系列信息獲取渠道。

例如,關注行業頭條號,每天定時閱讀,獲取行業信息。

第二,專題學習。

有意識地在新聞裡找到房地產企業的年報分析,研究思考的角度。

第三,學習同事的成果。

除了聽他們的彙報,還會要來報告,在晚上學習,畫出思維導圖,並思考如果自己做將如何切入,如何行文。

這樣從信息層面,專題層面,和表達層面,進行學習和總結,最後儲備出一套可借鑑模仿的套路。

3

輸出

是閉環的核心環節

學習終究是服務於結果。很功利,也很現實。畢竟,成果是激勵人持續向前的重要推動力。

在輸出上,有三個程度:

第一層,寫下來。

以日記、週記,或者發微博、公眾號等形式,將學到的內容進行梳理。這裡建議不要一味模仿,而是按自己的語氣進行表述。

例如:利率與房價呈反向變動關係。

那我們自己來表述,就可以說「人話」:利率上漲的時候,大家手上的錢更多地就流向了銀行等金融機構,買房子的錢少了,需求自然就下來了。價格又是受到供求關係影響,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弱了,自然價格就受到了影響。

用自己的話表達的好處,就是促進二次思考。

有了思考,懂了來龍去脈,那麼對於這個知識點便有了屬於自己的認識。

第二層,怎麼辦?

如果一件事跟自己沒關係,那麼它自然就很容易成為過眼雲煙。那麼在寫下來以後,第二步就是思考與自己的關係,如何指導自己的決策。

例如:當我們瞭解了保險產品是構築自己財務體系的重要防火牆以後,就可以衍生出,自己目前的保險產品有哪些,如何才能實現比較全面的保障?

有了這一步,那麼接下來就行對資產配置進行重新梳理。

第三層,我以前做的哪些東西可以得到改善?

PDCA 是一個經典的覆盤路徑:通過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和行動(Action)實現個人的螺旋式成長。

當我們遇見新知時,可以代入到已經完成的經歷裡,進行檢查(Check),最終指導行動。

例如:在看過大叔的演講以後,我發現了自己以前做分享的一個弊病,說話表達時語氣比較平,聲音低,激情不夠。

那麼下一次,我就有必要在這一點上做一個改變。具體來說就是三個步驟:

話筒離自己更近一點;

有意識地強化抑揚頓挫;

適當增加手勢。

今天的題目比較大,最後落腳點是,如何在業餘時間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復盤,具體包括三點:

第一,回顧自己的行為軌跡。將一系列感性的行動,總結為一般性規律。

第二,持續性關注一個話題。精力有限,那就挑最重要的,找到高質量的信息源,進行主題閱讀。

第三,找到它與自己的關係。首先是按照自己的邏輯複述,繼而問自己該怎麼辦,再者就是嵌入過往經歷,實現 PDCA 的正向循環。

最後,必須說一句實在話:

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肯定會很久,但越是需要長時間去精煉甚至錘鍊的東西,才越值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