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的农村是真的吗?《马向阳下乡记》最象样

我是做农村工作的,这些年反映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作品很多,但我最推崇吴秀波主演的《马向阳下乡记》。

电视剧里的农村是真的吗?《马向阳下乡记》最象样

《马向阳向乡记》讲述了市商务局市场科科长马向阳,一个时尚前卫洒脱,但总感觉像“不太靠谱”的小干部,阴差阳错的被派到了大槐树村做包村第一书记的故事。马向阳毫无农村生活和工作经历,更别提工作经验了,还没正式到任,就被一个抱着孩子的上访户丁香给难住了。也由此,这个村的各种矛盾、复杂关系、历史积留问题开始缠绕着他。由于经验不足,想法天真简单,他一进村开始,就被挖了个坑!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但是最后,因他秉承着一颗赤诚的心和一种情怀使命,踏下心来,发动群众又依靠群众,认真地解决各种矛盾和复杂问题,逐步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和谐的道路上来。

这部剧所反映的农村现状,既真实又现实。正如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先生100年前所总结的,农村落后的基本特征就是“愚贫弱私”。而这四个字在今天的农村仍然反映的淋漓尽致。

虽然我出生在农村,但是初中以后就来到了城市生活,对农村的回忆也只是童年里的故事,对于农村的现状也只能通过一些还在农村的亲戚那里了解一些表象。现在又回到农村,但要真的融入农村,却没有那么简单!

为此我看了好几遍《马向阳下乡记》。每次深入农村调研的时候,我都刻意的去留心,发现大多数贫困村、薄弱村都和剧里的大槐树村大同小异。

电视剧里的农村是真的吗?《马向阳下乡记》最象样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下派到贫困村、薄弱村做包村第一书记,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但是常年身处机关的同志,一经走入农村,就马上被各种不适应所包围。第一书记能否干好,取决于三种因素。第一看是否有这种决心。如同马向阳一样,扎根在农村,立足解决问题的决心。第二看是否有本事。第一书记要具备多种应变能力,要协调农村的各种复杂关系,解决各种矛盾冲突,最后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发动起来,解决好现在的人居环境,解决自己现在能看到的所有事儿。第三看是否有思路。能否立足农村的现实条件。通过当地的现实条件,找到一种当地的优势资源,从而找到致富的途径和门路,最后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所以,当身边的包村干部感觉无所适从之时,我也推荐他看一看《马向阳下乡记》。

这些年,在我国的东北地区,也播出过一些农村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幽默诙谐,笑料百出,有的还很受欢迎,我也看得津津有味。但当深入农村之后,我却感到了有问题。这些作品只是攫取了农村的笑料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农村生活,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过度丑化农村,以此博得眼球,赚取收视,这些作品不仅没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还会误导了大众,影响人们对农村的认知。

电视剧里的农村是真的吗?《马向阳下乡记》最象样

而《马向阳下乡记》则不同,这也是一部文艺作品,不是三农记录片、科普片,也要追求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所以,它定位于喜剧,看起来依然轻松快乐,笑点频出。可称得上“三分钟一个笑点,五分钟一个冲突”,极其成功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收视率也相当高。

但是这部作品在追求艺术水准的同时,更理性,更客观,更真实的反映了农村的现状和客观实际,并没有太离谱。剧中对农村各种关系的提炼精准到位,利益冲突、观念冲突错综复杂,农村人与人的矛盾、干群矛盾、土地矛盾、城乡矛盾,尤其是农业科研部门、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农村的矛盾问题深刻而又急迫。对于了解农村,融入农村,扎实做好农村工作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电视剧里的农村是真的吗?《马向阳下乡记》最象样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回过头来,还要指导生活,引领生活。艺术要展现的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对理想状态的一种期待。人们所崇拜的,既有现实中的英雄,但更多的则是通过艺术加工塑造出来的英雄。

当然,《马向阳向乡记》并不是三农题材教科书,它仍然是电视剧,是一部艺术作品,它反映的农村问题是用艺术的视角来实现的,所有农村的这些问题、冲突都是通过各种看似不起眼的小故事来提炼的,又通过一个个小人物来演绎。因此,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有吴秀波等一众演员们、老戏骨们的倾力出演,精彩展现,最终为我们贡献出一部精致的,异彩纷呈的优秀作品。

电视剧里的农村是真的吗?《马向阳下乡记》最象样

吴秀波把包村书记马向阳演活了,演到家了。这就是第一书记的标杆。直到现在,每每谈起农村工作,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就是吴秀波,就是马向阳。

想了解农村吗?看一看马向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