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人究竟从何而来呢?

舆地铲史官


缅甸掸邦果敢县,居住的主要是果敢族,其实是汉族。东汉时,果敢就纳入了中国永昌郡。南明遗民是果敢人的主要来源,果敢土司的祖先杨高学是追随永历帝的一名武举人。清朝时期英国人强迫把果敢划给英属缅甸。

1,果敢的地理

果敢在云南和缅甸边界,北面和西面是水势湍急的怒江,境内大多是高山,被称为科干山,南境是南汀河,与中国有海关口岸相通。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北部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南部是佤邦。

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25万,90%是华人的果敢族,相当于中国一个县。

果敢取名来自科干山,“果敢”是掸语,“果”是九, “敢”是户,意思是明朝初年这个地方只有九户人家,归镇康土知州管辖。

2,明朝之前的果敢

秦朝时期已经统治到果敢北部的保山地区,但果敢还没纳入中原统治。

西汉时期,果敢属于哀牢国。哀牢国是傣族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自称勐达光国,在今天中国云南怒江、澜沧江流域地区。

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55万人归附东汉,东汉设立永昌郡(治所在今天的保山)。后来的哀牢王反叛,被东汉平定。哀牢残余势力西迁建立掸国。

东汉时期,果敢属于永昌郡,已经纳入中国的版图。

三国时期,刘备在白帝城死后,云南的南中四郡中有三郡发生叛乱,诸葛亮南征平定孟获等人。

南中第四个郡永昌郡并没有发生叛乱,在蜀汉的当地官员治理下保持了与蜀国一致的状态。“章武初,郡无太守,值诸郡叛乱,功曹吕凯奉郡丞蜀郡王伉保境六年。”

从晋朝到宋齐、梁初年,果敢所属的永昌郡均在中国版图。

梁武帝晚年的侯景之乱,使梁朝四分五裂,北朝西魏趁机夺取了益州。这时果敢所属的永昌郡脱离了中央控制,成为各个部族纷争的时代,被称为濮部。

唐朝时期,建立了南诏国,果敢属于南诏国。

宋朝时期,建立了大理国,果敢属于南诏国。

蒙古帝国时期,忽必烈征大理,从此果敢属于元朝的云南行省大理金齿宣慰司,果敢北部属镇康路,果敢南部属孟定路。此时的果敢只有少数佤族(留在当地的孟族一支)和傣族的居民,被当地的土司统治。

忽必烈从果敢北部的腾冲、瑞丽一线入侵缅甸,虽然没有取得最终胜利,但也使缅甸称臣纳贡,双方开始了经贸往来。元朝在腾冲、瑞丽建立了驿道,使云南缅甸的贸易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抗日战争时期的滇缅公路中段就经过忽必烈在腾冲的驿道。)

这时的果敢被傣族的土司统治,土司们多雇佣汉人师爷处理文书工作,部分汉族商人也来经商,此时的果敢有少量汉人生活。

3,明朝的果敢

明朝初年征服云南后,大量移民到云南,据估计明初移民有三十万左右。

《明史· 兵志》, 明代在云南共设二十卫, 二十二千户所。

洪武二十三年曾统计卫所的士兵近9万人:

“ 遣尚宝司卿杨顺阅武云南左、右、前、临安、曲靖、金齿、大理、洱海、楚雄九卫军马⋯ ⋯。杨顺所阅者官一千三十五, 士卒八万七千三百七十人” 。

离果敢最近的卫所是北边的腾冲卫,和东边的景东卫。

果敢北部属镇定州,果敢南部属孟定府,都是傣族的土司统治。

这时云南与缅甸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缅甸北部发现翡翠玉石,大量的玉石通过腾冲的驿道贩卖到中国。

果敢南部的清水河(南汀河)也成了一条贸易通道。

清军入关后,南明一败再败,永历帝退到云南,大西军的李定国等人也归顺南明。南明在果敢北部的腾冲,和清军血战。

磨盘山血战,李定国南明军六千余余伏,袭击吴三桂三万清军,被叛徒出卖,只杀死1万清军,李定国损失四千人,不得不退出战斗。

随后,永历帝去了缅甸,被缅王押送给吴三桂,吴三桂将永历帝勒死,南明灭亡。

此时的李定国还有数千南明士兵,到了果敢南边的西双版纳。

李定国死于勐腊(一说景线),他的儿子李嗣兴率残部投降清朝。

清军入侵云南时,大肆烧杀抢掠,抽调民丁。很多云南汉人逃往果敢地区人烟稀少的科干山。

李定国残部不肯投降清朝的,一部分定居在勐腊,一部分辗转逃往果敢地区。

果敢东部的中国镇康县,汉族占73%,中国耿马县汉族占49%。

2005年统计,果敢总人口约25万人,果敢族(汉族)占90%。果敢比镇康更偏远,山区更险峻,但汉人人口比例却更高,是因为南明的汉族遗民大量逃往果敢造成的。

4,清朝

1894年,清朝和英国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地区为中国领土。

1897年,英国人出尔反尔,强迫清朝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

1962年,中缅重新协商划分边界线,果敢地区被正式划入缅甸掸邦管辖。

果敢土司的祖先是杨高学,南京人,是明朝的武举人,追随南明,从南京、广州,来到云南。1657年,杨高学到大理。第二年,他和一位顺宁茶商的女儿结婚。

永历帝死后,杨高学放弃反清复明,安定生活下来,生了两个儿子;杨映和杨正。

杨映通过经营茶叶富裕起来,却给妒忌的人告发,说他是明朝忠臣的儿子。杨映夫妇和儿子逃走,辗转来到南明遗民较多而偏僻的果敢科干山。

杨映后搬到果敢红石头河,成为这个村寨的领袖。当时的果敢属于中缅边界的土司统治,土匪强盗横行。

杨映的儿子杨献才来到兴达户(今大水塘),兴达户的首领是陈驸马,也是一个明朝遗民,但软弱无力。杨献才打败了土匪,成为兴达户的新首领。

杨家在果敢南征北战,最终成了果敢的土司。

乾隆攻打缅甸时,果敢的杨家还派出了士兵支持清朝。

但直到1840年,果敢土司杨国华才被清朝正式承认,获得果敢土司铜印。

果敢土司一方面向清朝进贡,也向强大的邻居缅甸的木邦土司进贡,造成了日后的纠纷。

5,民国,远征军,缅甸公路,93师

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蒋介石派出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军被日军击败,远征军的溃兵2000人,经过果敢退回中国,果敢土司杨文炳和果敢人为远征军提供了食物。

6千日军进犯果敢,准备向中国镇康挺进。

杨文炳向国民政府求助。

宋希濂派出39师到前线,授予杨文炳荣誉上校军衔参加39师,杨文炳自己购买武器组成500人果敢自卫队,抵抗日本军队。

1942年8月,爆发第一次滚弄战斗,果敢军和中国军队打死打伤80名日本军和掸族军人。随后又发生数次小规模战斗,日本人没讨到什么好处。

1943年,杨文炳被国民党拘押,1944年被无罪释放。

1945年,二战结束后,杨文炳重返果敢。鉴于果敢在抵抗日本人时期的英勇表现,果敢从木邦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有独立自治权的土司邦。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杨文炳的儿子杨振材、杨振声成为缅甸国会议员。

1950年-1953年,国民党残部李泰兴等人退到果敢地区,最后被杨振材赶了出去。

1959年4月,缅甸土司们放弃了世袭权利。

随后是缅甸政变,奈温军政府上台,果敢陷入战争,一直到今天的彭家声。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果敢全称“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首府老街市,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北面是中国云南省龙陵县、芒市,东面与中国云南省镇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接壤,南以南定河为界限与佤邦相对,西临萨尔温江与木姐市的勐古镇和贵概镇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滚弄镇。截止2018年果敢在籍人口约30万,常住人口约80万。其中90%人口为华人(缅甸谓之果敢人、果敢族),事实上缅甸所谓的果敢族就是我国的汉族。

关于他们的起源是这样的:南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一些官员和百姓追随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从云南一路逃亡最后流落缅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吴三桂带领十万清兵开进缅甸,迫使缅甸方面将永历帝朱由榔交出,一年后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而追随永历帝的官员和百姓则以位于中缅边境的果敢地区为基地继续坚持反清斗争。需要注意的是这时的果敢其实是位于中缅边境的中方一侧:13世纪至14世纪果敢为中国元朝云南行省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镇康路军民总管府和孟定路军民总管府的领地。14世纪至17世纪为中国明朝镇康府和孟定府的领地。

追随永历帝逃难的明军将领杨高学在反清斗争中逐渐成为了果敢地区的统治者。然而时运不再眷顾明朝,最终果敢人也不得不和内地的反清武装一样最终以降清结束了自己的斗争。雍正八年(1730年)杨高学的后人杨猷才正式接受清朝册封的“诰封奉正大夫”并以此名义统治果敢,果敢进入杨氏土司统治时期。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杨猷才病故后其长子杨维兴继职。乾隆六十年(1795年)杨维兴长子杨有根承袭父职,次子杨有泮辅佐其执政。1840年12岁的杨国华承袭其父杨有根的官爵治理果敢。咸丰11年(1851年)正月包括云、凤、镇、耿等地以及果敢在内的滇西永昌府被杜文秀领导的反清回民起义军控制,在此后的14年间果敢处于杜文秀起义军控制之下。在这一过程中杨国华也参与了起义并击败了位于果敢西部的木邦土司,将果敢的辖区一度扩张至萨尔温江以西的西长箐山、勐洪等地。1872年清军重兵围攻大理,杜文秀服毒自尽,余部四散退守滇缅边地。杨国华一度接纳了逃往果敢避难的义军残部,但其六弟杨国正主张归顺清军,此后清军在杨国正的配合下驱逐了义军残部,果敢因此得以避免在战后被清军清算。同治十三年(1874年)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由杨国正辅佐,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

1824年—1826年、1852年及1885年英国连续三次入侵缅甸,到了光绪十二年(1886年)英国吞并缅甸贡榜王朝,此后就不断侵入中缅边境各土司的领地。缅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红在英军的压力下屈服了,这使果敢西部的侧翼暴露在英军的威胁之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国在迫使杨氏土司投降后又同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汉族由此改称为果敢族,汉语改称果语,汉文改称果文。然而实际上果语就是汉语,果文就是汉文。抗战时期身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中、英两国出于共同抗日的需要决定就中国云南省同英属印度治下的缅甸的边界划分问题重新进行谈判。英国殖民缅甸时期采取的是对缅族聚居地区和缅北土司地区分而治之的模式,因此杨氏土司在英国殖民时期仍保持着半独立性。1942年日军占领缅甸后在滚弄召集缅北各土司、头人开会,要求他们服从日本人的指挥并许以“民族独立”等各种利益。当时的敢土司杨文炳前往昆明面见英国驻昆总领事和中国政府官员,要求参加抗日战争。在中英双方折冲之下,杨文炳被国民政府委任为果敢自卫队上校司令的职务,属宋希濂的第11集团军指挥,率领所部1000余人配合进驻的新编第39师对日作战。杨文炳同时派人前往大理中国远征军驻滇干部训练团大理分团受训。1943年7月杨文炳前往重庆面见蒋介石,得到了蒋授予的勋章,提升为少将,然而当他返回果敢后驻屯在老街附近的中国远征军第9师便出动部队包围土司衙门将其逮捕。随后第9师师长张金廷指责杨文炳与日本人有勾结并将他送上了军事法庭。1947年杨文炳被证明无罪而释放回到果敢。英国方面随即授予了他不列颠帝国勋章一枚。

1947年2月缅甸“国父”昂山素季同缅北各少数民族土司代表就旨在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后共同建立缅甸联邦而签订了《彬龙协议》,作为果敢族代表的杨文炳在“彬龙协议”上签字。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这时的果敢土司已是杨文炳的次子杨振材,他被选举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在缅甸联邦首届国会中果敢代表提出议案“果敢系缅甸联邦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联邦的合法公民权益。”1959年缅甸政府采取金钱补偿的方式要求缅北各土司放弃世袭权力,实施地方自治,与此同时接受政府军的进驻。果敢土司杨振材交出了权力并移居腊戌以示诚意。1962年中缅两国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精神进行划界,此后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当年3月缅甸发生军事政变,随后成立的军政府改变了此前同缅北各族平等协商、保留自治权利的惯例,转而加强对缅北各族的控制。1963年8月17日长期统治果敢的杨氏家族成员中的杨文灿、杨振材、杨金秀分别在仰光、腊戍等地被抓。1965年缅甸废除土司制,随即缅甸步兵第6营和第39营宣布接管果敢。缅甸政府军接管果敢后与当地民众爆发了冲突,果敢人民在和缅甸政府军长期对抗后于1989年-2009年间曾一度获得高度的自治权:通行果敢语(汉语),流通人民币,通讯采用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南方电网通过云南电网向老街变电站输送。2015年3月26日缅甸军方宣布已控制整个果敢地区,对果敢地区采取了融入缅甸的政策。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位于缅甸与中国云南之间的缅甸掸邦北部,生活这么一群人,他们说着汉语,用着简化的方块字,流通人民币,甚至手机号码都是用的中国移动号码,电力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直接输送。这群人就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的果敢族,人口近30万。


那么果敢人身在缅甸,却为何和中国有着如此亲密的关系?历史上他们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他们究竟从何而来?今天笔者不妨来说说。

永历随从是果敢人最早的祖先

清初满人入关一路南下,对南明政权各个击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带领官员和军队从云南逃亡到了缅甸,咒水之难之后被缅王控制,公元1661年吴三桂领兵向缅甸施压,逼迫缅甸交出永历帝,最后缢死在昆明的逼死坡,但仍有不少随朱由榔逃入缅境的文武官员、随从和南明李定国的部将不肯降清,他们流落在现今缅甸北部顽强地繁衍生栖,这些人成了果敢人最早的祖先。18世纪果敢还属于清政府土司管理,1897年清把果敢割让给英属缅甸,果敢人于是从汉族的一部分变成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

国民党败北残军退入果敢地区

1949年以后国民党政权全线崩溃,部分国民党残军退到中国与缅、泰、越边界地区,并妄想以此为基地反攻新中国。国民党残军93师就曾败逃到果敢,在没有的补给的前提下,这支残军拥军在“金三角”干起了毒品贸易,并在当地成立了一所果敢军事学校,(电影《异域》反映了该段历史)。后来果敢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坤沙、彭家声、罗星汉,都曾在学校接受过训练。这些国民党残余和后代有一部分就一直生活在果敢,成为果敢人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革期间红卫兵和知青进入缅甸

1959年缅甸废除土司制度之后,果敢地区就陷入了长期的动乱,其中缅共欲以缅北为根据地企图夺取缅甸政权,缅共武装斗争给了当时中国富有革命激情或只是为了找出路的“知青”们一个机会,据说当时有二万多中国青年人因此进入到缅北地区,这些人很快参于到了该地区的斗争中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幅度调整外交政策,缅甸的局势也趋于稳定,果敢地区也成为今日的掸邦第一特区,而这些六、七十年代去缅甸的知青和红卫兵们大部分也留在了果敢,成为了果敢人的新成员。


盛唐豪歌李艺泓


果敢:世界上唯一一个中国人出国旅游而不用担心交流的地方!出了国却没有出过的感觉。

因为在这里果敢人说的是普通话、吃的是中式菜、写的是简体字、长得和中国汉人一样,甚至连民族文化也和中国云南相似,打电话也不用担心,因为果敢人使用的手机号码都是云南提供的。

(果敢)

我都说到这里了,大家应该能猜到,果敢人实际上就是中国以前的汉人,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到了果敢地区的?又是怎么脱离中国的?他们的祖先又是中国哪个朝代的?

一:果敢的建立历史

元朝时期,果敢地区就被云南行省的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所管辖;

明朝时期,被明朝镇康府(州)和孟定府所管辖;

清朝时期,被清朝云南永昌府镇康土知州所管辖;

1894年,中国和英国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规定果敢是中国领土。

1897年,中英双方重新谈判,又签订了《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将果敢地区划入英国属地缅甸。

(中缅边界)

现如今是“缅甸掸邦果敢自治区”,从地图上你会发现,果敢地区就夹在缅甸和中国云南的交界处,甚至可以看出来是云南边界缺了的一块口子,占地面积只有2700平方公里,这样可能没什么概念,差不多就和中国的一个县城那么大,如果在中国最多也就是个被地级市管辖的小县城。

二:果敢人究竟是不是汉人?

果敢现如今的人口经统计大约有25人,90%的人是华人,也就是说是汉人,但是他们不叫汉族,缅甸将他们称为“果敢人”,缅甸三大民族之一的果敢族。

而这些果敢人最原先的人据说可以追溯到汉朝,不过汉朝就不说了,考察不到,但是在1658年,中国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他在追击之下,被迫逃入缅甸地区,几年后吴三桂亲自率领10万兵马抵进缅甸,强烈威胁缅甸人交出朱由榔,因此朱由榔被交出,而当时大多明朝遗老则留在了果敢地区,毕竟此时的果敢也是明朝云南的属地,他们便在此繁衍生息。

(朱由榔)

如果非要确定是谁的后代,大致可以看出当时负责保护朱由榔的明将是杨高学,而果敢地区在当时一直由杨家统治,也就是杨氏吐司政权。

杨猷才管理果敢地区长达二十多年,死后又有自己的长子杨维兴接任,杨维兴之后又有长子杨有根接任,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有杨国华担任“世袭果敢县令”,后来英军吞并缅甸贡榜王朝,随后又将果敢纳入缅甸地区。

1897年将果敢地区的汉人彻底改成果敢人、果敢地区的汉语改成了果敢语、果敢地区的汉文也被改成了果敢文。

三:国民党军队93师进入果敢,并在此居住生活

杨文炳宣布抗日,被蒋介石授为“果敢地区抗日自卫队”,后来中国远征军进入果敢,将他们编为“二十集团军果敢自卫队”,果敢人民与日军战斗小规模战争高达百次,伤亡150多人。

(果敢自卫队)

1948年缅甸独立,杨文炳的儿子杨振林与缅甸政府商谈,决定纳入缅甸联邦领土,1960年,正式签订协议,果敢从此划入缅甸。

果敢后来有一支国民党军队93师逃入果敢,并在果敢建立军事学校,其中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比如坤沙、彭家声、罗星汉等人,现如今他们的后代依然生活在果敢地区。

据说果敢地区的诸葛炮楼山上,有一座诸葛亮庙,即使不算南明汉人遗老逃入果敢或者93师逃入果敢,那诸葛亮庙足以证明即使在他们之前,生活在果敢地区的人应该也是汉人。

所以说不存在果敢地区的果敢族从何而来,实际上他们一直都是汉人,只是改了个名称而已。


羽评郡主


在今天的中缅边境,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着具有汉族特色的衣服,以汉语为官方语言,用人民币作为日常交易的货币。在他们生活的土地上,街边也可以看到悬挂毛主席头像的商店,甚至连当地的座机号码都是我国云南澜沧地区的编号开头,这里就是果敢。这片土地上的果敢人给了我们太多的困惑与遐想,他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图/果敢的地理位置
永历遗恨
南明末年,桂王朱由榔在1646年于广东肇庆继位,改元永历。但是这位末代皇帝面临的是清军已经兵临南岭,随时准备直捣两广的囧境。在经历了数年抗清斗争之后,南明的军事力量在内耗中丧失殆尽,永历皇帝不得已在勇将李定国的护送下进入昆明。然而清军在吴三桂的率领下一路直追,永历皇帝不得不带着眷属与不屈服清朝统治的百姓由云南腾冲进入缅甸。当时的缅王王莽达接纳了这位明朝皇帝,但随即在其弟王莽白的宫变中身首异处,换了新王的缅甸人将永历帝押送给吴三桂,而那些跟随永历帝入缅的明朝移民,则长期滞留在了缅甸边境的山川密林之中。
图/永历皇帝迁徙路线
清朝时期,为了统治这一批忠心明朝的遗老遗少,清政府在麻栗坝一带专门设置了新的“木邦宣慰司”(实际明朝的木邦之地已经属缅甸),派遣了一名原云南幕府后代将领担任土司,以管理西南少数民族的方式进行统治。这样一来,这群汉家后裔就被自动归入了清朝的西南羁縻统治政策之中。也正因为如此,这群身居域外的汉族得以依靠萨尔温江(怒江)天险而独立自主的发展起来。
图/清代早期的麻栗坝地区
清朝的糊涂账
进入19世纪后,缅甸逐渐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86年,缅甸国王被英国殖民军俘虏,缅甸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1897年,刚刚经历甲午惨败的清政府与英缅政府签署了《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他们视之为“木邦宣慰司”的蛮夷之地拱手相让。就这样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果敢地区就真正成为了化外之地。
英国统治期间,这一地区因为汉族聚居的原因而获得一定的自治权。1947年,缅甸正式独立,果敢正式加入缅甸政府。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在东南亚排华的浪潮中,缅甸政府强迫汉族取消汉字与汉语的使用,而当地的汉族人民则以“果敢语、果敢文”的形式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继续传承着中华文化。半个世纪以来,果敢人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自治权利,而是受到了缅甸政府的各种压迫,所以他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反对暴政的斗争,直到今日,战争仍在继续着………..
图/果敢士兵
图/果敢士兵
果敢地区的汉族人并不只有明朝的遗民,这个“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上时常有来自云贵川的商人与马帮定居于此。上世纪40年代,中国远征军的一部分老兵们也因为战争的原因辗转留在了果敢。建国之后,在大西南剿匪中被我军打败的国民党93师撤退到了果敢,并在当地建立起了“果敢军事学校”,教授黄埔军校的作战技术,为这个域外的汉家之地带来别样的色彩。
图/撤退到缅甸的国民党93师
参考文献:1.《中华血脉 探秘海外古今华裔族群 》 - 杨府,左尚鸿著 2011
《2010亚太地区发展报告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 》 - 李向阳主编 2010

历史研习社


1.明朝永历年间的官民后裔:在大唐盛世,缅甸北部属于南诏领土,到了宋朝又成了大理国的领土,到了明朝基本为镇康土州和孟定土府的辖区。

明末清初,南明不断败退,被康熙大帝击败,南明永历皇帝和李定国等人就跑到了缅甸北部,有很多好多南明士兵和臣民迁居来此,繁衍生息。

2.“常凯申集团”的残兵败将:1949年新时代到来后,“常凯申集团”败退宝岛,留下了一小股部队骚扰母国。1951年5月,大将李弥率军五千人进攻云南,但被打了回来,因而这帮残军就只能在果敢附近捣乱,还“培养”出诸如罗星汉和坤沙等著名的毒枭。

3.新青年“裤脚兵”入缅:缅甸红色社团组织曾经占据缅甸中北部相当大一块根据地,新青年“裤脚兵”入缅作战,后代有很多没回国,就在当地结婚生子。后来有人就组织了果敢同盟军,当地用汉语,俨然内地的县城。彭家声号称果敢王,一度发展了果敢经济。

4.本地土著,果敢人员往来频繁,民族众多,其中就有其他民族有来自缅甸本土。2008年果敢冲突后,很多果敢人跑到了缅甸佤邦自治区和地区特区,果敢本地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


啥都不知道


在当今缅甸,一共有三支具有汉人血统的民族,分别是果敢族,华族和猛稳族。

其中,果敢人更令人关注,被称为在外华人中的云南帮,是边缘地带的边缘人,有自己的民族认同。那么,果敢人为何深受关注呢?

第一是果敢人所在的的掸邦地区与中国云南距离更近。第二是历史上这个地方的人来自于中国人的迁移。第三是果敢一带屡禁不止的毒品种植和制作问题。据缅甸官方统计,果敢人大概有20多万,其中百分之95有汉人血统,基本说汉语。前几天,我已经答过关于果敢人为何说汉语的问题,在这里再梳理一下果敢人的起源问题。

目前果敢人的起源有三个。第一是明清换代之际,身处果敢一带的丛林土著人。第二是晚明逃亡至果敢地区的中国人。第三是经过大通婚融合,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果敢人。也就是说,果敢族已经成为一个混合的民族。果敢地方势力与缅甸中央政府关系并不好,时常摩擦不断,有自己的武装和社会制度。

在历史上,果敢地区原来属于中国,我们侧重说说果敢在近代之后的变迁。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果敢地区划入英属缅甸版图,当地以汉族为主体的居民变为了英属缅甸国民。

1948年,缅甸正式获得独立,当时的果敢土司杨振材和杨振声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在缅甸国会里公然声称果敢人应当属于缅甸人,所以应该同缅甸人有同样的权力。由此缅甸通过宪法,把果敢划归缅甸领土。1962年2月,中国和缅甸划界,正式认可了果敢地区。1966年之后,果敢进入其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反政府武装日渐增多,果敢逐渐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大变,一部分地方武装被分化处理,宣布和政府和解,从此果敢地区进入平稳发展期,小规模交火而未有战争发生。

但是果敢人为了生存,大肆种植毒品,发展毒品产销,使得局势更加复杂。至今,果敢一带存在的弊端仍是一个地区性难题。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与交流!

历史图文志


果敢人其实就是中国汉人在缅甸的别称,而且缅北的果敢人可能都算是比较纯正的汉人了,小母脚趾可能不用分两瓣哦!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这一的汉人主要与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有关,想当年,降清的吴三桂打开山海关的城门,迎接多尔衮率领的满清军队,使得北京门户大开,根本不能抵御骑着快马的满清部队。

崇祯皇帝吊死万岁山,但忠明的臣子却还很多,当时各路勤王的部队,虽然未来得及救下崇祯帝,但他的儿子以及哥哥、弟弟却纷纷称帝,试图以遍地开花的姿势重夺天下正统。

其中一支,也就是在昆明称帝的南明小朝廷朱由榔,被吴三桂逼到不行,先是吴三桂十万大军入昆明,永历帝率领忠明将士以及不愿归降清朝的百姓,一路南下,来到了今天果敢族所在的缅北地区,并在这一地区生根发芽。


后来吴三桂穷追不舍到了缅甸,在此之前,先是缅甸老王去世,新继任的缅王莽士,并不看好永历帝,他不但派人袭击永历帝,斩杀他身边的护卫人员,还把永历帝软禁了起来。

等到吴三桂到来,莽士为了巴结满清,避免惹祸上身,迫不及待的就把永历皇帝献给了吴三桂,但对于散落在缅甸的其他人员,则任其留在缅北。

永历皇帝郁闷至极,他的哥哥、弟弟以及侄辈的族人,因为称帝,被杀的不在少数。永历皇帝自然也难逃一死,不久就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在了篦子坡。

而剩下的人就是今天果敢族的先人,他们以种植鸦片,贩卖毒品为生,其中的佼佼者世界级大毒枭罗星汉,是永历皇帝身边副将罗氏的第八代传人。


历史三日谈


我国曾经和其他的国家发生过很多次战乱,也割让过不少土地。不过,有些地方割让出去之后,当地的人们始终记得自己是中国人。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地方就是如此,他们现在虽然已经不属于中国了,但是依旧将北京标注为首都。

这个地方的名字叫做果敢,紧挨着我国的云南省,不过现在已经是缅甸的地盘了。但是在我国元代的时候,曾设立国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过管辖。在明代之前,这个地方一直也是由中国管辖的,只不过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政府总是一副懦弱的姿态,任由别国欺凌。这个时候,生活在那里的中国人们,开始自称为果敢族人,他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做果文。

这个地方虽然只生活着25万人的人口,但是9成以上都是华人,为什么这个地方生活着这么多华人呢?因为在明末的时候,吴三桂曾经讨伐永历皇帝,皇帝打不过他,正好带着剩下的忍人手逃到了果敢地区。面对着兵强马壮的吴三桂,缅甸也不想挑起战端,于是就将永历皇帝交了出去。虽然皇帝是被交出去了,但是他带来的部下却留在了果敢,这群人还都有些功夫,慢慢的就成为了当时果敢地区最强悍的力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果敢地区都是由华人统领的,只不过后来中缅两国明确边界的时候,果敢地区被划到了缅甸国内。但是,果敢地区的人们已经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现在学习的依然是汉字,说的依然是汉语。

而且现在全球化程度加深,果敢地区用的都是移动的通讯,人民币在他们那里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所以说,虽然果敢族的人民虽然现在不属于中国人了,但是他们依然和国人的生活紧密相关。就连他们那里小学生学习用的教材,上面标注的首都都是北京。估计大家如果去那里游玩的话,还真不会把它当成是外国呢!

每每发生战乱的时时候,受伤最深的还是百姓。不管怎么样,果敢地区的人们始终没有忘了他们的出身,他们到现在依然保留着很多汉族的文化传统。而且,他们的外貌也和我们的外貌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小编在这里想问一句,如果他们有一天愿意重新回来的话,大家会愿意接受这群曾经的同胞们吗?


读唐史


果敢过去是中国的土地。果敢族的祖先是中国明末清初逃亡缅甸境内的明朝官兵。顺治十五年的时候,南明的永历帝在大西军的支持下和清军作战,兵败了以后便带着部队逃亡了缅甸。平西王吴三率领十万部队到达缅甸城郊,逼迫缅甸国王交出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同年6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死与云南昆明。永历帝的一些部将和官兵便四处逃窜,但是大部分留在了缅北,其中一部分隐居在掸邦一带。果敢地区的汉人便是这些明朝官兵的后裔。

现在果敢很多地方望族的家谱中有明确的记载。比如统治果敢近百年的杨氏家族的祖先便是杨高学。他本是永历帝的将领,在永历帝被移交给吴三桂以后,于是便带着手下和家眷逃亡了中缅边境的果敢地区。因为那个地方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在这个时期果敢地区还有另外一部分汉人,他们便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因为做生意而留在了缅北,其中云南、贵州、四川人居多。

等到二战的时候,我们中国远征军因为战争的关系来到了缅北,这些国民党的老兵因为战争流落到这里。有些文化水平不错的老兵,还办起了华文学校和训练班。比如罗星汉和彭家声参加过一个军事培训小组,这个小组的教官便是国民党黄埔军校早年的毕业老兵。所以缅甸这一带人的祖先不仅仅只是限于云贵高原。比如罗星汉家的祖籍便是中国南京,到罗星汉的时候刚好十代。

果敢和我国云南接壤,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20万人,其中80%以上为果敢人。目前果敢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很强,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感。绝大多数的果敢华人会说汉语,能写汉字,文化教育体系也移植于中国。比如果敢地区的中小学100多所,教职工300月人,其中90%的教员来自中国。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顺手点个赞哦~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