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宏观的视野看刘少奇到山东(上)


以宏观的视野看刘少奇到山东(上)


1942年2月4日,毛泽东致电准备返回延安的刘少奇:“兹将朱瑞、罗荣桓二同志争论电二件转发你处。朱罗相互不满,发生争论为时已久,中央未予解决。朱的毛病在浮。你经山东时请加考查,予以解决。”

朱瑞、罗荣桓产生分歧和争论的历史背景及原因


毛泽东在电报中提到的“为时已久”的争论发生在1940年至1942之间。产生这一争论的原因有二。

一方面,产生这一分歧和争论同在延安的中央军委和在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对山东用人的问题上意见尚未统一,尚需进一步磨合有重要关系。

要说明这一问题,还要回溯到1938年。这一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日军对国民党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军事上,停止了正面的战略进攻,而集中力量对付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此相适应,国民党也转为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加紧对共产党和八路军制造摩擦。在这一严峻形势下,由党领导山东人民武装起义而组成的山东人民抗日武装,在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支持下,既要抵抗日军的“扫荡”,又要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担子很重。派主力去山东已迫在眉睫。

11月25日,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结束后的第20天,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致电彭德怀,提出:“陈(光)、罗(荣桓)率师部及343旅主力(两个主力团)全部去山东、淮北为适宜。晋西南地区暂留343旅之补充团并集中各游击队编成1团,交陈士榘指挥,尔后可从129师调1支队接防。陈、罗东开时,拟分布于新老黄河间广大地区,包括津浦(路)东西,胶济(路)南北在内。尚昆、小平认为可行。”电报中所说“新老黄河”指的是两条河。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下令在河南郑州花园口炸毁黄河堤坝,让河水南流。于是,汹涌的河水就夺淮河从苏北入海。这便是新黄河。而原来那条经济南向东北流,在渤海入海的就叫老黄河。

11月28日,彭德怀复电,表示同意,并提出拟让已到晋东南长治地区的685团先出动,并向115师下达了命令。12月,685团改称苏鲁豫支队,到达(微山)湖西地区,同由湖西人民武装起义组成的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合编。

12月19日,陈光、罗荣桓率115师师部和686团从晋西交口县双池镇一带出发东进,于年底到达晋东南襄垣县夏店镇,靠近八路军总部驻地。

此时,如果按照毛泽东的设想,343旅两个主力团,685团向东南,直奔湖西,再向新黄河一带发展;686团向东北,到达沂蒙山至老黄河一带,同已改编为八路军的山东纵队合编,山东局面将大为改观。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1939年1月12日,朱、彭和左权参谋长致电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和政委黎玉并报中央军委,指出:“蒋不允许我出山东、河南发展,因此目前不能派兵去山东。”13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周恩来等并告朱、彭:“我们必须坚持向鲁、皖及华中发展。但在目前摩擦很多,军委会严令禁止八路军入中原的时候,我正规部队可暂缓入华中。”毛泽东此时虽然同意暂缓入华中,但仍坚持115师入山东。

1月中下旬,日军“扫荡”晋东南辽县(今左权县)一带。129师此时正在冀南进行反“扫荡”,在晋东南只留下一个营,兵力空虚。集总(八路军总部)命令陈、罗率686团并指挥决死1纵队第3总队在辽县进行反“扫荡”。

2月初,反“扫荡”结束,115师继续东进。3月1日,进入山东。3日,首战樊坝,歼灭伪军一个团,扩大了八路军在鲁西群众中的影响。随后,从686团抽出第3营和教导队,加上师部的警卫连,组成东进支队第1团,由杨勇任团长兼政委,留在运(河)西,建立根据地。由张仁初继任686团团长,刘西元任政委,率余下的两个营随师部继续东进,于3月7日过运河,进入泰(山)西地区。

部队进入泰西地区后便分兵发动群众,进行整训。3月28日,罗荣桓带了一个警卫排过津浦路,到沂蒙山区,向驻在那里的中共山东分局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统一山东全党的思想。

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罗荣桓应当在去山东分局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同分局和山东纵队领导商谈如何贯彻毛泽东、王稼祥、滕代远于1938年11月25日关于“陈、罗东开时,拟分布于新老黄河间广大地区,包括津浦东西、胶济南北在内”的设想,如何统一在山东的八路军的指挥问题。但是,在罗荣桓出发前4天,即3月24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和北方局组织部部长朱瑞致电中央书记处并毛泽东,提出:“陈、罗虽已去山东,但陈在军事上、罗在政治上均困难形成中心。”这就是说,当毛泽东就陈、罗率115师师部和343旅入鲁向集总征求意见时,彭德怀同意陈、罗率部入鲁,但后来集总又不同意由陈、罗形成领导中心。因此,罗荣桓在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后,又回到在泰西的115师师部。

集总和北方局在这封电报中建议由徐向前和朱瑞到山东来“形成中心领导”。对此,中央书记处和毛泽东均未提出异议。4月13日,集总和北方局致电中央书记处,提出:“徐朱以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名义统一指挥张、黎,陈、罗,萧华及雪枫部。”在这封电报中提到的张、黎部指以张经武为指挥、黎玉为政委的八路军山东纵队,陈、罗部即115师师部和685、686团,萧华部即在冀鲁边地区活动的以萧华为司令员兼政委的东进抗日挺进纵队,雪枫部即在苏皖边活动的以彭雪枫为司令员兼政委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从电报所列各部活动的地域看,除萧华部主要在老黄河口西北活动外,都在新老黄河间,同毛、王、滕所规定的115师活动地域大体一致。5月4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正式发出通知:“组织八路军第1纵队,统一指挥所有黄河以北山东境内及萧华区各正规部队及各游击部队,以徐向前为司令员,以朱瑞为政治委员。”

当时,敌后形势变化很快。组建一些部队时,由于没有充分时间来仔细论证和进行周密考虑,有时就会出现一些欠妥之处。拿组建纵队来说,八路军先后共组建过第1至第5纵队,其中第4纵队曾组建了两个。1938年在(北)平西建立了一个,1940年在河南省永城县(今永城市)又建立一个。1938年5月,邓华支队和120师宋时轮支队,根据集总指示,在平西宛平县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归晋察冀军区指挥,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194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彭雪枫、刘少奇,同意将黄克诚所率第115师第344旅和彭雪枫所率新四军第6支队在河南省永城县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这六个纵队中有五个相当于旅或团,唯有第1纵队担负了指挥师的任务。八路军共有三个师,均受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成立第1纵队后,就在总部和115师之间又增加了一级领导。八路军设三个师,是同国民党谈判后获得的成果,轻易将其中一个师降格,显然欠妥。因此,也是行不通的。在北方局发出上述通知后的5月11日,115师进行了陆房突围战斗,歼灭日军大佐以下1300余人。朱、彭将战果向蒋介石报告,蒋介石复电对115师的战绩表示“殊堪嘉慰”。这一切说明115师仍然是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的单位,山东八路军的统一指挥问题并没有因为组建了第1纵队而解决。

陆房突围以后,鉴于津浦路西山区不大,机关不适于在平原地区活动,从5月20日起,115师师部机关在参谋处长王秉璋和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下,向津浦路东转移。

由于鲁南敌情紧张,6月1日、15日,中共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山东纵队指挥张经武、政委黎玉两次致电毛泽东和朱、彭,要求115师派部队去鲁南。

6月21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朱德、彭德怀和杨尚昆,指出:“在敌人‘扫荡’后,鲁南局面混乱。省府、秦(启荣)部及东北军损失很大。我应趁此机会将115师师部及686团、萧华一部开赴鲁南,以巩固鲁南根据地……”

在此,要对“鲁南”这个词作一些说明。当时,鲁南有两个概念。原来的概念指的是胶济路以南、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北的山东南部广大地区,包括整个沂蒙山区。后来,这个鲁南划分为三个区:鲁中、鲁南和滨海。其中,鲁南指的是沂河以东、蒙山以南、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北的地区,包括枣庄、郯城、费县、苍山等地。这就是小鲁南。相对于小鲁南,原来的概念即称大鲁南。

毛、王6月21日电提到的省府指的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当时驻在东里店,在沂蒙山区北部。秦启荣部驻在胶济路以北的惠民,但他的部属王尚志已越过胶济路南下,控制了博山以东的淄河一带。东北军于学忠部驻扎在沂蒙山北部直到诸(县)日(照)莒(县)山区。由此可见,毛、王这封电报中所说鲁南指的是大鲁南。这个大鲁南的概念同毛、王、滕原来所提“新老黄河间”大致是重合的。也就是说,毛、王仍坚持他们原来要求115师开到新老黄河间的观点。

6月23日,朱、彭、杨致电徐、朱,郭、张、黎,陈、罗、萧,要求将“115师之686团并附其他适当部队迅速乘机转入鲁南”。陈、罗和师部如何行动,电报未提。

此前,也就是6月12日,第1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和政委朱瑞过老黄河,进入鲁西地区。随后继续东进,过津浦路,到达当时在费县地区的115师师部驻地。在这一期间,徐、朱致电率115师师部到达津浦路东的115师参谋处长王秉璋和115师政治部副主任黄励,授予115师师部以东进支队的番号,并任命王秉璋为司令员,黄励为政治委员。朱瑞还就此给王秉璋写了亲笔信。对此,王秉璋回忆道:“徐、朱越过师部直接任命我为东进支队司令员,我将此电及信的内容电告师部,师部没有回电,在以后的电报中,师部没有提及此事。”此时,师部的大多数人员已经到达津浦路东。王所说师部是指留在鲁西的陈光、罗荣桓和他们身边的人员。

6月25日,朱瑞在师部作报告,提出:苏鲁皖边区是华北和华中的枢纽,是华北的第二支点,同太行山同样重要。这一地区的部队组成第1纵队,基本发展方向是向南。115师要发展鲁西、鲁西南、皖北;山东纵队主要是巩固山东,相机配合115师向南发展。毛、王要求115师进入新老黄河间,即大鲁南地区;而朱瑞这一设想是要115师发展鲁西、鲁西南和皖北,同毛、王原来的部署已经不同了。

7月15日,第1纵队致电中共中央和北方局,提出:115师陈、罗及鲁西区党委位置应在杨(勇)区。在这里,朱瑞实际是对中共中央提出的,要115师师部、686团和萧华一部开到大鲁南的主张提出了不同意见。他的意见是:115师的师部和主力686团到鲁南后,陈、罗仍然不要到鲁南来,也不要在泰西,而要往西走,返回杨勇部所在的运西。

但此时115师师部已经到了津浦路以东,陈、罗到运西,则距离师部越来越远。他们脱离师部单独行动达三个多月。当时,在他们身边只有两三个参谋、保卫部的保卫队,还有一个警卫连、一个骑兵连以及陈光视察685团后带回来的两个步兵连。他们虽然面临不明确的处境,但仍然尽其所能打击日军。他们一面通过电台对分散在山东各处的115师部队进行指导,一面带领这一支小部队在运西地区同日军周旋,并于8月2日指挥了以同日军相当的兵力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著名的梁山战斗。

一直到9月4日,集总致电陈、罗:敌目前拼命争夺肥城南北山区。该地区甚小,在敌围攻该地区时,除留数股游击队与敌周旋外,我主力应转移到敌之侧翼,如泗水、费县、临沂间地区。泗水、费县、临沂间地区,相当于小鲁南。集总来这份电报时,115师师部、686团已经进入小鲁南的抱犊崮山区。留在津浦路以西的只有陈、罗以及他们带领的小分队。他们接到这份电报后,乃转移到抱犊崮山区同师部会合。此后,山东统一指挥问题仍未解决。

另外,产生这一分歧也由于朱瑞、罗荣桓经历、性格上的差异,导致对当时的形势,观察问题的角度,处理问题的作风有所不同。罗荣桓性格比较内向,处事比较低调,他1927年5月在武昌中山大学入党,入党后不到半年就参加了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然后从连党代表做起,经历了营、团、师、军各个阶段,参与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创建,对于发动群众建党、建军、创立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做法有深切的体会。朱瑞在南京钟英中学读书时成绩很好,1924年曾代表毕业班在毕业典礼上演讲。同年在上海参加广东大学入学考试期间,参加国民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在苏联中山大学和克拉辛炮校学习,成绩优秀。1926年3月加入苏联共青团,192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回国,在中央军委任参谋。1932年到达瑞金,4月任红15军政委,12月任红5军团政委。朱瑞知识面较宽,比较熟悉马列主义理论,但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

朱瑞和罗荣桓分歧和争论的内容


朱瑞、罗荣桓产生分歧和争论主要在两个阶段:

■ 1940年7月至10月

在对1940年山东形势的估计上,朱瑞认为八路军同日伪军已经处于相持状态,同国民党军相比,则已取得初步优势。罗荣桓认为八路军对日伪军仍处于劣势,对国民党军也没有取得优势。8月20日,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9月间,朱德、彭德怀命令115师和山东纵队“大肆破击津浦线、胶济线及陇海线东段,扩大战果”。罗荣桓认为,在山东发动百团大战条件不成熟。朱瑞认为,可以发动“百连大战”。115师和山东纵队都为铁路破袭战作了准备。但10月29日,朱德、彭德怀致电陈光、朱瑞、罗荣桓,并报中央军委:“十月初对津浦、胶济、陇海段之大破袭战需要充分准备。同时,陇海、津浦似正在运转兵力,故大破袭战应以推迟至十月底十一月间为宜。”此后,因情况变化,山东虽然也曾破袭铁路,但大破袭战未进行。

朱瑞从对形势的乐观估计出发,从1940年7月26日至8月6日,在青驼寺主持召开了山东省国大代表复选大会,山东省总动员委员会成立大会,山东省临时参议会成立大会,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化界代表大会及山东各界救国联合总会成立大会的联合大会。一时间,工作显得很有气势。罗荣桓认为,在敌后应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群众,建设根据地,不必过于张扬。他未出席这些会议。

朱瑞此时对罗荣桓的表现不满。他认为应坚持集总和北方局原定方案,以统一山东的领导。9月8日,朱瑞就山东统一领导问题致电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并陈光、罗荣桓:“对外对统战均以1纵及徐、朱名义出现,过去均如此。”此时,徐向前已返回延安。10日,朱瑞致电陈光、罗荣桓并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杨尚昆:“我即去天宝山。”“统一山东党政军民领导之具体事项待会后再定。”

9月底至10月中旬,罗荣桓在桃峪主持115师高级干部会议。会议期间,朱瑞一面致电集总,反映115师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一面在桃峪会议上发言,认为115师除卫生工作外无甚进步,如要进步需要前面有人拽,后面有人推,云云。据梁必业回忆,此时集总也来电,对115师领导提出严厉批评。但很快又来电报说:“前电作废。”10月13日,在攻克天宝山叛军廉德三部盘踞的南大顶后,出于对叛军杀害战友的义愤,个别干部枪杀俘虏,酿成“南大顶事件”。此事反映到会议上引起一片哗然。会议一时形成倒罗的气氛。

10月14日,罗荣桓致电集总并报毛泽东、王稼祥、谭政:“(一)115师领导无能已极严重,集总、北局指示全部是事实,已在检讨中。(二)今后为了统一山东军政领导与加强115师,建议以1纵徐、朱兼115师师长、政委,陈光同志可任副师长,萧华任政治部主任。(三)关于我个人工作,由于政治上学习太落于人后,要有一个严重的转变,是否可能容许我再学习一时期或调其他地区作部分工作,这是我向党第一次提出个人要求。”同日,朱瑞致电中央军委、集总、北方局,报告桃峪会议情况,认为115师在整军、建设根据地工作上处处落后松懈,这是由于作风过左,缺乏安心长期打算、组织领导软弱所致。电报认为,彻底消除一部分支旅干部对领导失望的心情是115师思想教育的中心一环。他建议:(一)军政委员会与分局应集体领导;(二)统一指挥山纵,陈、罗感觉抓不开,决定以军政委员会名义指挥;(三)115师帮助山纵计划另讨论,山纵原则是自力更生;(四)陈、罗最好给予休养。

18日,毛泽东以他和朱德、王稼祥的名义致电陈光、罗荣桓、萧华:“(一)总部对你们部队中存在着错误的指出是正确的,你们现已注意纠正,今后应注意检查。另一方面115师有极大成绩,你们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你们均应安心工作,目前没有可能提出学习问题。”

罗荣桓和朱瑞这一次分歧遂告一段落,但双方意见并没有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