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频治疗仪知识怎么样,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特点?

都市人都会因为忙碌工作而导致身体上有其他小毛病发生,而现在治疗仪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有什么样的了解呢?最全的中频治疗仪知识怎么样,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特点?

随着当今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劳作和学习方式改变,长期伏案、使用电脑、驾车等带来的各种职业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以及失眠、神经衰弱等各种亚健康症状的人群逐年增多并出现年轻化趋势,截止2017年,我国已有过半人口亚健康;另外,我国的老龄化人群逐年加剧,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伴随而来的是各种组织老化引起的病变如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等,及免疫力下降引发的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也在逐年增多。

最全的中频治疗仪知识怎么样,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特点?


针对以上问题,传统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方式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因为易产生创伤、疼痛、见效缓慢和费用较多等弊端受到制约。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现代中医治疗技术具有见效快、无疼痛等特点受到许多健康爱好者和非药物治疗者的青睐。其中,现代中医非药物疗法中发展较为迅速的是电脉冲中频治疗仪,它是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经络学、针灸学、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全息论中有关针灸、按摩、推拿的原理与现代微电脑技术有机结合的应用。

生物电与人体的关系

地球是一颗带电星球,存在天然电场,在这种生物电流作用下,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都会受到影响。根据研究表明,健康人体内约有80%的负电荷及 20%的正电荷,这个比例关系称之为人体的正负电荷平衡比。

人体内约有 6 万亿个带电细胞,德国的贝尔教授曾说过:“生命的基本活动实质是电子传递,如果电子传递停止了,那么人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健康的人体内电荷的供应与消耗应该是守衡的,若一旦电荷的供应赶不上消耗,就会导致器官的衰老或者病变。

从“人体电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生病的过程会伴随出现以下三个阶段:

(1)体内电能量失衡阶段亚健康状态,中医称“气虚”

(2)器官病变阶段酸性体质,中医称“气血不畅,经络不通”

(3)疾病晚期阶段酸性体质,中医称“病入膏肓”

最全的中频治疗仪知识怎么样,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特点?


人体电能量失衡的原因

根据193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沃伯格博士的临床研究,体内酸度过高、缺氧、代谢过程产生过多自由基等电能量失衡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源。临床表现为功能性贫血,体内虽有足够数量的铁原子,但红细胞无法利用。

功能性贫血能使人体动脉、静脉、淋巴、神经、经络等五大循环系统运行受阻,产生如动脉血管的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减少、静脉血管的高铁血红蛋白过多、脑神经血管的脑红蛋白含量不足、经络不通等症状,此外还引起其他如皮肤组织中的肌红蛋白,骨髓里的免疫球蛋白,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亚硫氧化酶,及其他组织的维生素B12等表达量的缺乏和不足等。

人体的这些重要蛋白或酶活性中心均含有血红素铁原子或者能够利用血红素分子集,这些蛋白的同源家族均与氧的储存、运输、代谢等过程息息相关,分布于人体整个生理代谢过程中,长期表达失衡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产生罕见而致命的疾病如导致神经紊乱、智力迟钝、身体畸形、大脑退化和死亡。

因此,通过电脉冲疗法给人体经络腧穴充电,能够使气血阴阳平衡,经络畅通,同时能够调动全身动脉、静脉、淋巴及神经系统的血液循环速度,提高血氧亲和度,改善血液酸碱度,使人体电能量平衡,对于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电脉冲信号作用人体时会产生交变磁场,同时具有磁疗作用。1980年埃默里大学梁博士发现,电磁作用可以给身体包括骨髓在内的五个血管网络系统充电,通过物理实验数据的超精细自旋耦合相互作用光谱,解释了将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铁中心从三价铁状态(酸性)降低到二价亚铁状态(碱性)的动态跃迁过程。

电磁超精细作用下蛋白铁的三维电子群体

该研究根据塞曼效应、洪特定律、泡利不相容原则及量子医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基于微纳米线度(fempto) 10-15 m的量子物理学模型,在亚电子级纳米孔范围内,电磁作用可以使人体铁中心的电子自旋极化,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神经球蛋白以及其他含铁酶/蛋白等所有血红素中心。这种电磁极化将血液中的铁中心电子从低系统自旋状态极化到高系统自旋状态,恢复人体电能量平衡。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电脉冲疗法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药物的情况下,将活体体内的血液和其他有机铁中心从酸性铁状态恢复到碱性亚铁状态。这种生物铁与外加电磁互作,能显著提高血氧亲和力,阻止形成痰等不良连锁反应。这是第一次系统地、科学地展示一个突破性的原理来解释电磁治疗的作用机理。

电脉冲,简单来说是电子产生的一个脉冲,脉冲就是在很短时间内变一次电压的过程,脉冲在变压的过程中产生磁场。将脉冲电流应用在临床是从国外开始的,之后电脉冲疗法在200多年间广泛应用于医疗,具体如下:

1)1810年,法国医生Louis Berlioz提出在针上加电,刺激穴位的想法;

2)1825年,Sarlandieres首次试用电针治疗神经痛和风湿症,取得了一定效果;

3)1902年,产生最早的低频电疗法——直角脉冲电疗法;

4)1915年,Daris利用电针术治疗坐骨神经痛;

5)20世纪20年代初,电脉冲应用于细胞研究,发现能引起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6)40年代,产生了电睡眠疗法;

7)50年代,产生了间动电疗法、中频正弦电疗法、干扰电流疗法并应用于临床;

8)60年代,产生超刺激疗法、调制中频正弦电疗法;

9)70年代,提出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10)80年代,电脉冲与化疗药物相结合治疗肿瘤,创立癌症电脉冲化学疗法;

11)1991年,通过电穿孔原理进行药物传送到癌症治疗试验中;

12)1994年,Matsushima Y研究证明电化学疗法使肺癌细胞减少率提高了70%;

13)1994年,Benov LC等研究发现较高的电场强度可引起细胞损伤;

14)1999年,Yen Y等研究表明电化学疗法(ECT)可以杀死试管中的人源KB细胞,其效果与电荷、电流、治疗时间有关;

15)2007年,Wim De Geest等人在理疗仪上增加了电脉冲输出功能,通过电脉冲对病人皮肤的刺激来提醒病人按时按量用药;

16)2010年,T·Sugai等人研究了一种脉冲放电空间水疗法,证明较短的脉冲能够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17)2011年,Birgit等人研究证明电化学疗法属于一种治愈脑瘤安全而有效的途径,且副作用是很微小的;

国内发展较慢,但是近年来发展很迅速:

1)1934年,唐世丞将电子管产生的脉冲电应用于临床医疗;

2)1953年,西安的朱龙玉研制电针理疗仪,发现具有显著的止痛作用;

3)1958年,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的尹惠珠医师用电针针刺麻醉进行扁桃体摘除手术并取得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应用针刺麻醉进行手术;

4)1968年,我国晶体管低频脉冲电针仪研制成功,并迅速在全国普及推广,多家医院运用电针针刺麻醉进行了颅脑肿瘤切除、全喉切除、肾移植手术、脾胃切除等手术,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5)1983年,《中国电针学》出版,进一步推动了电针疗法的发展;

6)90年代起,国内低频、中频理疗仪开始起步、并迅速发展;

7)2016年,康美寿中频治疗仪进入市场,并入住北京各国大药房门店,在治疗颈椎、腰椎增生、前列腺增生等方面获得了群众一致认可。

最全的中频治疗仪知识怎么样,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特点?


综上为大家分析的就是关于最全的中频治疗仪知识,希望对想要了解这方面信息的人有所帮助。如果你也想要进行治疗,应该把具体的内容了解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