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53集03

大英雄是能够战胜自己的烦恼、欲望、习气的人。这个大英雄能够战胜自己,所以才是“无往而不胜”的。

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把自己的灵性不断地向上提升,甚至能够恢复到本性自有的明德,这个比什么都重要。人身难得,正法难闻。既然我们有幸得人身,又有幸闻听正法,就不能够错过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既然我们今天遭遇到了、碰到了正法,又生到了中国,闻听到了儒释道圣贤教育,就不能够再错过这一个机会了。

《群书治要・文子》上也说:“水之性欲清,沙石秽之;人之性欲平,嗜欲害之。”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水的本性是清净的,沙石却使它变得浑浊;人的本性本来是平和宁静的,欲望却来扰乱它。“唯圣人能遗物反己,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汩)和,是以高而不危,安而不倾也。”只有圣人能够做到抛弃物欲,回归自己的本性。圣人不为物欲控制,淡然平和的心态不被欲望扰乱,这样才能身处高位而不危险,保持安稳而不被倾覆。

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在寺院里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里面供的都是大英雄。哪些人被称为大英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能够战胜千军万马的人被称为大英雄,大英雄是能够战胜自己的烦恼、欲望、习气的人。这个大英雄能够战胜自己,所以才是“无往而不胜”的。所以有人说竞争,其实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都是和自己争,和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良嗜好在争。如果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的嗜欲,这样的人才被称为真正的大英雄。有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有待商榷。因为真正的英雄一定能过得了美人关,过不了美人关的人不能够被称为大英雄。

世间政治最紧要的在于安定人心,也就是要使人心安宁,否则即使吃山珍海味也体会不到滋味。有道的人办政治一定是戒除奢侈而讲求俭朴,只有真正明了这个道理的人,才会从自己做起,率先垂范。在东汉时期,汉明帝的夫人马皇后非常节俭,而且衣服大都是自己亲手做的,因为她的双手常常劳动要做衣服,所以都长了茧。而她的佣人和后宫的妃子,穿的衣服也都很朴素,不会有很多华丽的装饰品。因为她是皇后,一宫之主,她一做出来,底下的人就不会奢侈浪费,也会以崇尚节俭为荣。所以一个皇后节俭,她影响的是整个皇宫的作风,甚至于母仪天下,影响整个天下的人。

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群书治要・傅子》中也讲到:“天下之害,莫甚于女饰。上之人不节其耳目之欲,殚生民之巧,以极天下之变。一首之饰,盈千金之资(资原作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纵欲者无穷,用力者有尽。用有尽之力,逞无穷之欲,此汉灵之所以失其民也。上欲无节,众下肆情,淫奢并兴,而百姓受其殃毒矣。”对天下最有害的是什么?莫过于女人的装饰打扮,莫过于女子的装饰品。居高位的人,不节制耳目的欲望,竭尽天下的奇巧,耗尽天下的奇异之物。一头的首饰,就花费千金之资;婢妾的衣服,兼有四海的珍宝。纵欲的人欲望无穷,而百姓的物力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物力去满足无穷尽的欲望,这是汉灵帝失去民心的原因。上位者的欲望没有节制,下面的人肆情纵欲,荒淫奢侈之风并起,百姓就会遭殃受害。这句话说得多好!告诉我们

追求奢侈品,特别是女子的奢侈品,对于天下的毒害。

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礼记・礼运篇》上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说,剩余的东西不要浪费,抛弃于地上,要拿出来给大家用,否则导致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了,人心就会不平,不平得久了就会有怨气,怨气积累深了,就会产生恨意,社会矛盾重重,动荡不安。所以他就提醒我们,过多的东西不能够随意浪费,要及时地拿出来分给需要的人,特别是贫穷的人。因为社会上有很多人还吃不饱、穿不暖,需要我们的帮助。而且古人讲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从帮助别人身上,能够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内心的快乐。所以儒家的政治是出自仁义,儒家的文化教育也为我们现在解决贫富分化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我们现在社会贫富分化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如果富有的人学习了传统文化,知道愈布施愈多,他会拿出多余的去帮助贫穷的人,而不是用于自己的奢侈享受上。他会拿出很多的钱去办慈善事业,特别是要兴办教育,改变人心,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就像潮州的谢总那样,拿出大量的金钱、人力、物力来兴办道德讲堂,改变社会风气,让世道人心都转化。

竞争不是被别人淘汰,不是与别人争,而是和自己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